深秋,橙黄橘绿,象山泗洲头镇墩岙村愈发显得生机勃勃。
这里是“村民说事”发源地之一。记者走进这个小山村,村口南湖畔的说事长廊内,村党支部书记鲍英钱和乡贤黄伦祥正在商量如何建设村文旅活动中心。
“现在村里游客越来越多,原先规划的文旅活动中心无法满足接待需求。11月10日,我们专门召开村民说事会,大伙商量后决定扩大1亩以内的场地。”黄伦祥说,目前该决议已报镇里审批。
“我当了20年村党支部书记,墩岙的变化从来没现在这么快,这一切多亏了‘村民说事’。”鲍英钱指着身旁的“村民说事”宣传牌,接过了话匣子……
墩岙地处泗洲头镇最南端,“前山后山山靠山、羊肠小道九曲弯”是其写照。20年前,村里矛盾突出、环境脏乱差。“当时周边流传一句话:有女不嫁墩岙村。”鲍英钱回忆起往昔。
“说事”犹如一场春雨,滋润了这块贫瘠的土地。
“我们尝试固定日子说、主动上门说。村民说了之后,村里及时商量、马上办理,好坏由大家评说。”谁家的种苗生长不好,哪户的田块排水不畅,都是说事内容;村委会、村小学、村民家,都是说事地点。
村干部迈开腿,群众张开嘴。“起初村民参与的热情不高。但几次说事下来,大家看到件件事有落实,便越来越认可这种模式,矛盾也在有商有量中消弭。”鲍英钱自豪地说,墩岙已实现“20年矛盾不出村”。
“我带你看看墩岙的变化,这些都是‘村民说事’的成果。”采访中,路过的村民鲍巧玲主动为记者当起了向导,“眼前的南湖原是个废弃山塘,大伙集思广益进行了改造,这两年又修了栈道、湖心岛、湖心亭。”
在鲍巧玲指引下,一幅通过“村民说事”绘就的美丽乡村画卷在移步换景中徐徐展开:曾经的牛栏塘变成了观景鱼塘;荒废的危旧房改造为村民休闲场所,取名“暖阳”;利用率不高的喜事堂经过说事讨论,计划改为农家乐……
比村庄“颜值”提升更可喜的是,村民的心齐了。
“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村民是村庄治理的主人翁。”村党支部委员黄永新感触良多,“如今,大伙儿不是说家长里短,而是谈建设、聊发展。”
今年中秋夜,村里围绕文旅活动中心如何建召开说事会,年长村民建议造多层,各层分别用作农家乐餐厅、休闲娱乐平台等,提高利用率;年轻村民则认为单层四合院风格更“吃香”,有文旅特色。
现场没有无理吵闹,没有违心附和,村民们目标一致,畅所欲言。“考虑到造价、土地等因素,最后大家商定建二层楼。”黄永新说。
“村民说事”,说出了墩岙大发展,讲出了村民幸福感。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逾3.6万元。“今年6月,全国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工作会议的与会嘉宾还来我们村考察哩!”鲍英钱骄傲地向记者晒起了照片……
墩岙嬗变,是象山“村民说事”的美丽缩影。“‘村民说事’实现了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拓宽了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渠道。”在象山县委领导看来,“村民说事”走出了一条共商共信、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路子,并逐步发展为三治融合的新乡村治理体系。
截至目前,象山已累计召开说事会6.5万余次,收到各类议题7.1万余个,解决率94%,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98.1%。
记者沈孙晖 象山县委报道组陈光曙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