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宁波热点  >  五水共治  >  工作简报
宁波五水共治工作简报2019年第23期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11-14 15:17:10

  第23期(总第266期)

  宁波市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宁波市河长制办公室 编 2019年10月18日

  综合治水专辑

  ●鄞州区抓好“责任、工程、监督”三道关 构建农村供水新格局

  ●象山县严管农业面源污染 助力农业污水“零排放”

  ●宁海县“三化三破” 实现畜牧养殖污水“零排放”

  鄞州区抓好“责任、工程、监督”三道关 构建农村供水新格局  鄞州区以“水质和水量双达标”为出发点,不断扩大乡镇水厂对农村人口的供水覆盖面,减少村级水站的数量和供水人口,力争到2020年建成以“城市大管网为主、乡镇局域网为辅、村级水站为补”的供水新格局。一是精准攻坚,严抓“责任关”。推行“农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分别与3个镇、9个部门、21个村签订责任书,要求加快推进2019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并积极谋划2020年项目,同时加大资金保障、政策保障、服务保障等,确保建设项目顺利推进。二是分类推进,狠抓“工程关”。推进乡镇水厂管网延伸工程,通过乡镇水厂改造及管网延伸,撤并村级管网,减少12个水站1.6万单村水站供水人口;启动横溪镇梅岭山区移民项目,梅岭村、梅福村等5个行政村的村民移民下山,减少6个村级水站0.1万供水人口;实施村级水站达标提标工程,通过新建标准水站、完善老水站净化消毒设施等,提高村级水站的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新建村级水站1个,提升改造村级水站3个,受益人口1.5万人。三是“三化”管理,紧抓“监督关”。实行标准化管理,各水站按规定进行过滤消毒操作,定期做好水质检测与水源地保护,确保过渡期水质达标;实行专业化管理,规范水源水、水厂水、管网末梢水的检测和监测工作,全面建立水厂自检、卫生监测的水质管理体系;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区级统管责任体系,落实“四个责任”、“三项制度”,让全区农村群众享受同网、同质、同价、同服的饮用水服务。(鄞州区治水办)

  象山县严管农业面源污染 助力农业污水“零排放”  一是升级养殖方式,助力畜牧污水“零排放”。按照“严管在养、严控复养”原则,对保留的畜禽养殖场养殖规模、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进行再调查再摸底,并且对周边水环境进行常态化水质监测,避免养殖粪污对水源水质造成伤害。探索推广“水禽岸养”模式,将水禽“乔迁”至陆地,利用小水池、喷淋等方式为水禽提供饮水及梳理羽毛等用水,并建立粪污处理系统,在有效减少对水域水质污染的同时降低饲料消耗,减少水禽发病、死亡等情况。目前全县120余万羽浙东白鹅、蛋鸭已全面实行岸养。二是推广绿色农业,助力农药污水“零排放”。大力倡导绿色农业,积极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创建,通过建设氮磷拦截沟、生化塘等措施,减轻药品对河道水质的影响。目前全县推广应用面积已达5.6万亩次,投入使用石浦镇石引河、新桥镇双岙村等8条生态拦截沟渠。同时常态化开展农资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今年已回收处置农资废弃包装物72.12吨,回收率90.2%、处置率达100%。三是严管农村环境,助力生活污水“零排放”。促进农村环境整治从“重建设”向“重管理”转变,梯段性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全面开展农村污水和厕所专项整治,同时注重设备运维人员培训,重点攻克污水处理站“空转”难题。今年以来,该县共完成村级污水处理工程446个,完成率为93%,其中成功创建省级民生实事运维标准化工程12个、市级37个;涉及农改厕完成16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45%。(象山县治水办)

  宁海县“三化三破”

  实现畜牧养殖污水“零排放”

  近年来,宁海县以建设“两美宁海”为目标,以打造“宁海县浙江东海岸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为切入点,通过“减量化”控制、“资源化”利用、“标准化”治理,实现畜禽养殖污水“零排放”。2018年,全县通过省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验收。

  一、“减量化”控制,着力破解“养多少”问题。一是科学规划优布局。按照“农牧结合、科学布局、因地制宜、循环利用、控量减污”的原则,先后对畜禽养殖区域作了3次优化调整。2016年,印发了《关于组织实施<宁海县畜禽养殖区域调整方案>的通知》,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宜养区。目前,禁养区内规模畜禽养殖场全部实现了退养关停。二是专项整治削总量。严格按照“三个一律”(禁养区内一律关停、污染治理不到位一律关停、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不到一律关停)要求,对“小、散、乱”、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畜禽养殖场实行“关、停、转、迁”。自2016年5月以来,累计关停猪场和水禽场411家,完成规模猪场污染整治提升21家。三是严督实查防反弹。建立线上线下防控体系:线上,对接“天眼系统”,将30家规模养殖场接入省市县三级智慧畜牧云平台系统和环保部门监控中心,对污染物去向实行24小时动态巡查;线下,建立巡查队伍对规模养殖场进行定期巡查,突出对群众举报问题的巡查核实,严防偷排漏排及关停复养反弹出现。2016年以来年均出动巡查人员1785人次。

  二、“资源化”利用,着力破解“怎么用”问题。一是构建循环养殖模式,变废为“肥”。构建“大中小”三级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建立“猪粪收集-有机肥生产-种植业利用”“沼液配送-田间贮存-种植业利用”,打造“县域大循环”;创建畜禽养殖园区和农业园区沼液综合利用示范点,打造“区域中循环”;以家庭农场为单元,建立“沼气池-沼液池-管道-施肥”系统,打造自我消纳的“主体小循环”。目前,全县猪粪年收集能力21万吨,年沼液配送能力达10.3万吨,已建成7个沼液综合利用示范点和23家生态循环养殖场。二是开发沼气发电模式,变气为电。建设大中型沼气发电工程,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目前,全县共投入3325万元建设了8座大中型沼气发电工程,总装机容量800千瓦,年发电量400万千瓦时,相当于年节约1000吨标准煤,年节约成本达205万元。三是成立“三平台一中心”,提升服务。成立沼气综合利用服务平台、有机肥加工和营销服务平台、沼肥专门配送中心、农业废弃物回收服务平台,每年为1100户沼气用户提供后续维护服务,年生产、推广有机肥2.85万吨,年沼液配送量6万吨,年回收秸秆14万吨,构建了循环利用一体的服务体系。

  三、“标准化”治理,着力破解“如何治”问题。一是提升生态牧场建设标准。通过改善设施、规范制度、美化环境等措施,将畜禽养殖场改造为“场区布局合理、设施制度完善、生产全程清洁、产出安全高效、资源循环利用、整体绿化美化”的生态牧场。目前全县共有10家养殖企业完成了省级美丽生态牧场创建。二是推广新型清洁化生产。大力推广微生物制剂、新型环保饲料、高床产仔、离地保育等生态养殖新技术、新模式,加快推进规模养殖场自动化喂料、智能化控温通风、粪尿干湿分离和雨污分离等设施化改造,提高养殖场节水减排水平,促进清洁化生产。截至目前,已有75家养殖场通过了“生态化、标准化”创建验收。三是深化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出台《关于印发宁海县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整治提升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督促28家畜禽养殖场开展养殖污水整治改造提升,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治,其中6家为养殖污水生化处理达标排放;10家为异位发酵床建设;12家为生态化提升改造。(宁海县治水办)

宁波五水共治工作简报2019年第23期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11-14 15:17:10

  第23期(总第266期)

  宁波市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宁波市河长制办公室 编 2019年10月18日

  综合治水专辑

  ●鄞州区抓好“责任、工程、监督”三道关 构建农村供水新格局

  ●象山县严管农业面源污染 助力农业污水“零排放”

  ●宁海县“三化三破” 实现畜牧养殖污水“零排放”

  鄞州区抓好“责任、工程、监督”三道关 构建农村供水新格局  鄞州区以“水质和水量双达标”为出发点,不断扩大乡镇水厂对农村人口的供水覆盖面,减少村级水站的数量和供水人口,力争到2020年建成以“城市大管网为主、乡镇局域网为辅、村级水站为补”的供水新格局。一是精准攻坚,严抓“责任关”。推行“农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分别与3个镇、9个部门、21个村签订责任书,要求加快推进2019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并积极谋划2020年项目,同时加大资金保障、政策保障、服务保障等,确保建设项目顺利推进。二是分类推进,狠抓“工程关”。推进乡镇水厂管网延伸工程,通过乡镇水厂改造及管网延伸,撤并村级管网,减少12个水站1.6万单村水站供水人口;启动横溪镇梅岭山区移民项目,梅岭村、梅福村等5个行政村的村民移民下山,减少6个村级水站0.1万供水人口;实施村级水站达标提标工程,通过新建标准水站、完善老水站净化消毒设施等,提高村级水站的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新建村级水站1个,提升改造村级水站3个,受益人口1.5万人。三是“三化”管理,紧抓“监督关”。实行标准化管理,各水站按规定进行过滤消毒操作,定期做好水质检测与水源地保护,确保过渡期水质达标;实行专业化管理,规范水源水、水厂水、管网末梢水的检测和监测工作,全面建立水厂自检、卫生监测的水质管理体系;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区级统管责任体系,落实“四个责任”、“三项制度”,让全区农村群众享受同网、同质、同价、同服的饮用水服务。(鄞州区治水办)

  象山县严管农业面源污染 助力农业污水“零排放”  一是升级养殖方式,助力畜牧污水“零排放”。按照“严管在养、严控复养”原则,对保留的畜禽养殖场养殖规模、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进行再调查再摸底,并且对周边水环境进行常态化水质监测,避免养殖粪污对水源水质造成伤害。探索推广“水禽岸养”模式,将水禽“乔迁”至陆地,利用小水池、喷淋等方式为水禽提供饮水及梳理羽毛等用水,并建立粪污处理系统,在有效减少对水域水质污染的同时降低饲料消耗,减少水禽发病、死亡等情况。目前全县120余万羽浙东白鹅、蛋鸭已全面实行岸养。二是推广绿色农业,助力农药污水“零排放”。大力倡导绿色农业,积极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创建,通过建设氮磷拦截沟、生化塘等措施,减轻药品对河道水质的影响。目前全县推广应用面积已达5.6万亩次,投入使用石浦镇石引河、新桥镇双岙村等8条生态拦截沟渠。同时常态化开展农资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今年已回收处置农资废弃包装物72.12吨,回收率90.2%、处置率达100%。三是严管农村环境,助力生活污水“零排放”。促进农村环境整治从“重建设”向“重管理”转变,梯段性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全面开展农村污水和厕所专项整治,同时注重设备运维人员培训,重点攻克污水处理站“空转”难题。今年以来,该县共完成村级污水处理工程446个,完成率为93%,其中成功创建省级民生实事运维标准化工程12个、市级37个;涉及农改厕完成16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45%。(象山县治水办)

  宁海县“三化三破”

  实现畜牧养殖污水“零排放”

  近年来,宁海县以建设“两美宁海”为目标,以打造“宁海县浙江东海岸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为切入点,通过“减量化”控制、“资源化”利用、“标准化”治理,实现畜禽养殖污水“零排放”。2018年,全县通过省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验收。

  一、“减量化”控制,着力破解“养多少”问题。一是科学规划优布局。按照“农牧结合、科学布局、因地制宜、循环利用、控量减污”的原则,先后对畜禽养殖区域作了3次优化调整。2016年,印发了《关于组织实施<宁海县畜禽养殖区域调整方案>的通知》,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宜养区。目前,禁养区内规模畜禽养殖场全部实现了退养关停。二是专项整治削总量。严格按照“三个一律”(禁养区内一律关停、污染治理不到位一律关停、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不到一律关停)要求,对“小、散、乱”、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畜禽养殖场实行“关、停、转、迁”。自2016年5月以来,累计关停猪场和水禽场411家,完成规模猪场污染整治提升21家。三是严督实查防反弹。建立线上线下防控体系:线上,对接“天眼系统”,将30家规模养殖场接入省市县三级智慧畜牧云平台系统和环保部门监控中心,对污染物去向实行24小时动态巡查;线下,建立巡查队伍对规模养殖场进行定期巡查,突出对群众举报问题的巡查核实,严防偷排漏排及关停复养反弹出现。2016年以来年均出动巡查人员1785人次。

  二、“资源化”利用,着力破解“怎么用”问题。一是构建循环养殖模式,变废为“肥”。构建“大中小”三级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建立“猪粪收集-有机肥生产-种植业利用”“沼液配送-田间贮存-种植业利用”,打造“县域大循环”;创建畜禽养殖园区和农业园区沼液综合利用示范点,打造“区域中循环”;以家庭农场为单元,建立“沼气池-沼液池-管道-施肥”系统,打造自我消纳的“主体小循环”。目前,全县猪粪年收集能力21万吨,年沼液配送能力达10.3万吨,已建成7个沼液综合利用示范点和23家生态循环养殖场。二是开发沼气发电模式,变气为电。建设大中型沼气发电工程,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目前,全县共投入3325万元建设了8座大中型沼气发电工程,总装机容量800千瓦,年发电量400万千瓦时,相当于年节约1000吨标准煤,年节约成本达205万元。三是成立“三平台一中心”,提升服务。成立沼气综合利用服务平台、有机肥加工和营销服务平台、沼肥专门配送中心、农业废弃物回收服务平台,每年为1100户沼气用户提供后续维护服务,年生产、推广有机肥2.85万吨,年沼液配送量6万吨,年回收秸秆14万吨,构建了循环利用一体的服务体系。

  三、“标准化”治理,着力破解“如何治”问题。一是提升生态牧场建设标准。通过改善设施、规范制度、美化环境等措施,将畜禽养殖场改造为“场区布局合理、设施制度完善、生产全程清洁、产出安全高效、资源循环利用、整体绿化美化”的生态牧场。目前全县共有10家养殖企业完成了省级美丽生态牧场创建。二是推广新型清洁化生产。大力推广微生物制剂、新型环保饲料、高床产仔、离地保育等生态养殖新技术、新模式,加快推进规模养殖场自动化喂料、智能化控温通风、粪尿干湿分离和雨污分离等设施化改造,提高养殖场节水减排水平,促进清洁化生产。截至目前,已有75家养殖场通过了“生态化、标准化”创建验收。三是深化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出台《关于印发宁海县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整治提升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督促28家畜禽养殖场开展养殖污水整治改造提升,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治,其中6家为养殖污水生化处理达标排放;10家为异位发酵床建设;12家为生态化提升改造。(宁海县治水办)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1-2019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