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期(总第265期)
宁波市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宁波市河长制办公室 编 2019年10月16日
河长制专辑
●海曙区“老中青”治水铁军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江北区“日月季”模式 深化河长制内涵
●镇海区“三转变”全力推进河长制工作
●鄞州区探索“民间河长”河湖管理工作新模式
●象山县多管齐下 助力河(湖)长制服务升级
海曙区“老中青”治水铁军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近年来,海曙区借力“老中青”三支治水铁军,用“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治水成效,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一是老当益壮,打造“夕阳治水”队伍。海曙区老年志愿者积极发挥余热,截至目前共组建50支民间老年志愿者队伍开展“爱水护河”行动。例如,海曙区白云街道组建夕阳治水队开展巡河、宣传等活动,切实发挥群众自治作用。二是中流砥柱,打造“先锋治水”队伍。海曙区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发动党员、网格员入户宣传,引领群众参与到巡河、护河、治河的行动中来。海曙区白云街道党员护水队首创的“三定四法”制度,在巡逻过程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截至目前,海曙区发动党员、网格员等1000余名,掀起全民治水、人人参与的热潮。三是青春担当,打造“小二治水”队伍。海曙区古林镇充分发挥青年干部有朝气、有闯劲、接受新事物快、敢于开拓创新等特点,抽调青年干部担任属地河道信息员,打造青年治水信息员队伍,青年干部积极做到勤走、勤记、勤讲,在进一步深化治水参与度的同时,有效提升了治水工作的活力和效率。(海曙区治水办)
江北区“日月季”模式 深化河长制内涵 一是河长履职“日巡查”。严格落实“四无四查一反馈”日巡查日报告制度,区级河道由联系单位组织开展每日巡查,镇(街道)级、村(社区)级河道由各级河长落实日巡查。充分落实发挥各级河长“管、治、保”职责,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整改,并做好市级河长指挥信息系统APP日常巡河、签到等履职工作。今年以来,累计发现各类涉水问题69个,已全部整改完毕。二是河长业绩“月公示”。按照《江北区河长履职考评办法》,根据河长巡查制度、河长信息公示、河道治理、河道日常管护、水质监测评价及督查曝光情况等六个方面对河长履职情况进行打分考评,并将考评结果每月予以公示,同时纳入干部考察工作体系,确保区域内各级河长履职到位。三是流域治理“季交办”。实行区级河长责任清单交办制度,由区级河长为总牵头,联合责任单位、属地单位、支流河长等每季度召开工作例会,分析存在困难、交流推进问题、交办任务清单,协调推进河道治理工作,打破了骨干河道治理与支流河道治理各自为战的局面,促进河道治理从单一治理向流域治理模式转变。(江北区治水办)
镇海区“三转变”全力推进河长制工作 一是从单兵突进转变为协同作战。改变各单位在河道管理、问题响应、信息共享等方面各自为战的局面,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区“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全区228条(段)河道三级河(湖)长全覆盖。出台《镇海区河长制管理工作办法》《镇海区河长制工作督查办法》等制度规定,深化落实各级河长责任,构建责任明确、监管严格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二是从注重时效转变为机制长效。强化对河湖长的监督管理考核,破解治水工作停留在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工作层面,实现河长制长效制度的有效运管。依托镇海区河湖长管理平台,对河长签到情况、河道巡查情况、历史巡河记录、河长巡河问题等方面进行统计、考核,全面提升河湖长的巡河率、签到率和履职率,实现指挥决策的科学化、智能化。三是从政府主导转变为全民参与。聘任各村(社区)河道义务监督员,及时向河长及河长办反馈发现的问题、周边群众反映的相关意见建议等,搭建起政府与社会、群众的沟通桥梁,提升河长制工作的社会监督管理成效。发动志愿者共同参与治水,组建巾帼志愿者、“黄背包”、“老妈护水队”、“绿之队”等100余支志愿者队伍,认领河段525个,常态化开展“清河护水•美丽镇海”、“河嫂•剿劣女哨兵”等护河巡河活动。(镇海区治水办)
鄞州区探索“民间河长”河湖管理工作新模式 为践行全民治水、共建共享理念,鄞州区择优招募1014名热心市民作为该区首批民间河长,积极探索“民间河长”河湖管理工作新模式,致力打造一支治水“主力军”。一是念好“查、谋、宣”三字诀,多任务作用参与。搭建民间河长参与“五水共治”平台,引导其念好“查、宣、谋”三字诀。“查”即落实“三无三报告”制度,开展所辖河道问题“六寻”,发现问题及时转交责任单位;宣”即以民间河长居住区域为核心,向周边居民普及“五水共治”及河长制相关知识;“谋”即鼓励民间河长关注身边治水项目实施,了解项目内容,督促工程进度,收集民意反映,助力治水项目建设实施,为河道治理献计献策。二是搭建“线上+线下”双平台,全天候实时互动。线上建立治水部门、镇(街道)、民间河长工作群24小时互动平台,利用网络实现“官方”与“民间”的实时互通;线下突出民间河长网格化管理,以发现问题为导向,以整改单位为责任人,通过“发现、拍照、反馈、立案、整改、结案”六步骤,即查即改。三是建立“管理+考核”双制度,全方位细化监管。将民间河长纳入全区河长制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编号和信息化管理。推行积分考核制度、激励和奖惩机制,对工作成效显著的民间河长给予精神鼓励和适当的物质奖励,发挥优秀榜样的带头作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为民间河长建言献策搭建平台,协调解决河湖库保护管理重点难点问题,全面提升河湖库水域治理水平。(鄞州区治水办)
象山县多管齐下 助力河(湖)长制服务升级 一是专业服务助力。在原先“四员合一”的基础上,创新试点水利专业化服务外包管理模式,试点乡镇实行全流域、全类型、 全天候的“三全”管理模式,即所有水利工程(包括河道、溪坑、山塘水库、海塘闸门等大小水利工程)均纳入服务外包统一管理范围。河(湖)长巡河(湖)期间所发现的涉河(湖)问题,在上报乡镇、县治水办(河长办)的同时,第一时间联系水利服务外包公司开展专业化处理。目前全县七个乡镇、六座中型水库纳入水利服务外包范围,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已开展不定期巡查约2000余人次,清理河(湖)道 550公里、山塘水库1000 余座(次)。二是驻村干部督促。自村级河长统一更换为村干部后,部分河长由于年龄较大、手机巡河APP使用不熟悉等原因,巡河率、签到率下降。为此,县治水办要求各镇乡(街道)组织驻(联)村干部开展巡河APP及宁波市河长指挥系统平台使用培训,驻村干部每逢下村,指导相应村级河长使用巡河APP和宁波市河长指挥系统平台,督促、提醒河长签到,共同分析、处理涉河问题,确保完成一周一次、半月轨迹全覆盖的巡河要求,保证村级河长履职到位。三是志愿队伍跟进。各乡镇统筹“河小二”“巾帼护河队”“亲水使者”等治水志愿服务队45支共计1.5万余人,定期开展巡河志愿活动,协助河(湖)长落实河道管护职责。同时,大力开展沿河治水宣传、“六进”公益宣传等活动,有效提升河长制知晓率,形成全民参与、社会共治的治水浓厚氛围。(象山县治水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