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宁波热点  >  五水共治  >  工作简报
宁波五水共治工作简报2019年第13期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11-14 15:22:05

  第13期(总第256期)

  宁波市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宁波市河长制办公室 编 2019年8月21日

  综合治水专辑

  工作简讯

  ●江北区慈城镇万亩排灌站正式投用

  ●奉化区横山水库获全国首笔水库防洪超蓄救助保险赔付

  ●余姚市打造“城市之肾”改善水生态环境

  ●宁海县创新“小脸盆”宣传法 切实提升群众治水满意度

  经验交流

  ●海曙区推行“古林经验”多举措筑牢防溺水屏障

  ●鄞州区“查、治、管”齐发力 深入开展垃圾桶清洗污染整治行动

  江北区慈城镇万亩排灌站正式投用  近日,江北区慈城镇万亩排灌站通过完工验收,在“利奇马”台风来临前正式投入使用。作为姚江二通道(慈江)工程的节点之一,万亩排灌站不仅能实现汛期上游排涝圩区近万亩农田的排涝功能,还增加了灌溉翻水和内河生态补水功能,大幅度提升内河水体流动性,改善内河水质。中心河上游来水,通过排涝站经慈江向东流入海。据悉,万亩排灌站保护范围涵盖五湖、妙山、五星、国庆等8个建制村以及高新产业园区,涉及土地面积约1万余亩。改建后的万亩排灌站有6台泵站机组,排涝总流量为15立方米/秒,其中4台排涝机组,2台双向机组,排涝能力从原有的20年一遇3天雨量4天排出提高到20年一遇3天雨量3天排出,排涝保证率大幅度提升,确保圩区内人员及财产安全。“利奇马”强台风登陆当天,万亩排灌站排涝圩区内水位就排至耐淹水深,达到了工程预期。(江北区治水办)

  奉化区横山水库获全国首笔水库防洪超蓄救助保险赔付 受台风“利奇马”影响,奉化区横山水库短时间内水量激增,8月10日上午9时58分,水库土地征用线达到111.17米的“起赔红线”,对此太平洋保险公司奉化支公司立即核实并第一时间启动理赔流程,迅速支付预赔款项50万元。今年6月底,横山水库与太平洋保险公司奉化支公司签订全国首个水库防洪超蓄救助保险合同,合同保险范围为横山水库库区因洪水水位上涨可能淹没的上游范围,保险对象(保险标的)为库区因拦洪超蓄可能发生淹没的房屋和农田财产损失。下一步,横山水库管理局将邀请第三方机构评估因水库调洪拦蓄淹没(土地征用线111.17米以上)的房屋和农田、经济作物等财产损失,水库、保险公司及镇政府等有关部门协助定损工作。赔偿分配方案通过审批后,由横山水库管理局分发至受灾农户。(奉化区治水办)

  余姚市打造“城市之肾”改善水生态环境  近年来,余姚市围绕涵养和修复水生态环境目标,结合自身水域分布较广的特点,以建设“城市之肾”湿地项目为突破口,全力改善辖区水环境质量。目前,全市已建成姚江蜀山大闸多功能生态湿地、四明湖水库湿地等大型湿地项目4个,总面积342亩,总投资1.3亿元。据悉,湿地建设一般选择条件具备的水库、江河周边等过渡性地带,在保护原植被系统的基础上,采用物理过滤、人工浮岛、种植水生植物等措施,丰富湿地生态系统,运用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分解、硝化、吸附等去除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氨氮、总磷,分解降低有机物,达到净化区域水质的目的。以姚江蜀山大闸多功能生态湿地为例,该湿地占地140亩,覆盖有3万平方米水生植物,通过将姚江水泵入湿地处理后持续补充至姚江,可以将Ⅳ类、Ⅴ类水处理提升至III类水质标准,日处理水量达2.2万立方米,大幅度改善和提升姚江水质。(余姚市治水办)

  宁海县创新“小脸盆”宣传法 切实提升群众治水满意度  为进一步抓实抓细入户宣传工作,营造全民关注、支持、参与治水的良好氛围,宁海县立足实际、精心谋划、全域发动,改变传统灌输式的宣传模式,创新“小脸盆”宣传法,确保入户宣传工作落地落实。一是周密部署精设计。积极对接乡镇街道、县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广泛听取宣传干部、社区同志的经验建议,决定将扎实开展入户宣传作为提升群众治水满意度的基础手段。精心挑选、定制20余万只质量、品相俱佳的家庭生活必需品——小脸盆作为治水宣传品,并在脸盆底部印上醒目的标语“落实河长制 参与五水共治,建设生态宁海”,以治水“小”脸盆带动群众满意度“大”提升。二是全域发放实入户。依托村(社区)工作人员、联村干部、志愿者等力量,将治水脸盆、宣传图册等发放到全县在籍户(不包括临时户籍)家中。利用宣传品发放入户的时机,与居民进行面对面的五水共治知识宣传,并听取他们对治水工作的意见建议,切实提升群众对治水的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同时,通过宁海发布、广播电视报、“村民e点通”等宣传平台,提醒全县群众及时领取治水宣传品,并支持五水共治工作。三是强化督查保长效。县治水办将通过电信局电话抽查、实地上门了解等多形式,对各村(社区)“小脸盆”发放情况、群众治水知识普及度等方面开展全面督查。督查结果将与乡镇(街道)等部门的考核直接挂钩,确保治水知识、治水宣传真正走入千家万户,切实增强全县百姓的治水获得感。(宁海县治水办)

  海曙区推行“古林经验”

  多举措筑牢防溺水屏障

  海曙区有大小河道380余条、水库24座,河网发达,每年夏天溺水事故多发。为了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海曙区召开全区防溺水工作部署暨“古林经验”现场会,推广古林防溺水工作经验,全力推进“平安海曙”建设。

  一、广泛宣传,做好“心防工程”。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把增强群众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放在第一位,积极做好“心防工程”。一是关注重点群体。对历年溺水事故进行全面梳理、分析,锁定外来民工子女和本地独居老人两大群体为防溺水重点宣传对象。针对外来民工子女,采用走访务工人员家庭、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等,提醒家长履行监护责任;对于本地老年人,采用通知子女、登门劝说、提醒邻居关照等方式进行防溺水宣传。二是全面铺开宣传。联合教育局、公安局等部门,广泛开展防溺水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通过举办主题画展、宣传快闪、救生器材DIY秀等,让防溺水知识入心入脑。仅古林镇就定制防溺水宣传扇子12万把、相关宣传资料10余万册,累计向辖区内学校、幼儿园发放宣传扇子2万余把。三是营造警示氛围。通过群发手机短信、微信推送防溺水提醒,在河道边、河埠头等人员密集、易溺水的区域设置警示教育牌、悬挂横幅等举措,在全区营造浓厚的防溺水氛围,力争消除安全盲区。

  二、务实创新,做好“物防工程”。在加大宣传的基础上,对全镇开展防溺水安全隐患排查,及时落实整治,积极做好“物防工程”。一是整治桥梁河道交界区域。联合街道乡镇、派出所、交警中队等,对河埠头及沿河道路进行全面踏勘,在道路和桥梁的弯头区域、交界区域、事故易发河段,安装钢质防护栏和提醒标志,最大限度防止人员、车辆跌落河道。仅古林镇就安装钢质防护栏和提醒标志34处。二是封闭一批破旧河埠头。在大量走访群众、村社等人员单位的基础上,实地踏勘,圈出一批年久失修、水域较深、地处偏僻等有安全隐患的河埠头并进行封闭,及时消除重大安全隐患。三是设置河埠头防护网。创新管理手段,古林镇在全镇1335个河埠头安装不锈钢钢防护栏、防护网,在不影响群众用水的情况下,确保“最后一米”的安全。同时,尝试由村民代表“承包”相应的河埠头,负责监管以及报修工作。            

  三、着眼长久,做好“群防工程”。为长期巩固防溺水工作,务必要群防群治,保持长效,积极做好“群防工程”。一是强化工作联动。防溺水工作由区委、区政府牵头,联合公安、城管、工青妇、关工委等部门,动员各乡镇街道,逐个排查安全隐患、落实硬件安装、加强河道巡查。同时将防溺水工作纳入乡镇街道对村社目标管理考核,明确责任,提高河道安全管控水平。二是集聚群众合力。各乡镇街道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集思广益,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进一步广泛动员各村社党员干部、热心人士、附近群众自愿认领河埠头,加强防护网建设。三是建设志愿力量。古林镇专门建立了一支由18名民警和辅警组成的志愿救援队,同时购置大量救生圈、救生衣与救生船,邀请专业机构为志愿者进行水上溺水救援和岸上急救培训,做强做大社会志愿防溺水应急力量。(海曙区治水办)

  鄞州区“查、治、管”齐发力

  深入开展垃圾桶清洗污染整治行动

  为有效破解垃圾桶堆放点清洗废水直排,水量虽少却点多面广,成为影响河道水质的隐性污染源问题,鄞州区借势“五水共治”百日攻坚行动,深入开展垃圾桶清洗污染整治专项行动,落细落小、立行立改、边整边改,将“五水共治”与垃圾分类工作齐抓并进。

  一、“查”为先,全域排查摸底数。区五水共治办和垃圾分类办联合部署,各镇(街道)层层发动、迅速组织、精细排摸。一是责任包干网格化查。各镇(街道)组建由社工、网格员和物业等为主体的排查队伍,划定排查网格,包干负责、责任到人,采用社区网络信息平台及物业日常巡逻等方式开展集中排查。二是拓展力量延伸性查。组织发动“民间河长”等护河志愿队伍,在民间河长日常巡河、志愿护河过程中,协助镇(街道)将沿河垃圾桶清洗废水入河情况纳入关注范围,及时发现和报告问题。三是全面覆盖地毯式查。以住宅小区为重点,延伸至商圈、楼宇和街区,逐个清查垃圾桶堆放点位,检查清洗废水是否有效收集排入污水管网,逐一记录造册,摸清现状底数。截至目前,已完成对21个镇(街道)及南部商务区505个居住小区、130处商务楼宇、31处商业广场的垃圾集中清运场所及垃圾中转站清洗废水收集现状的全面排查,其中存在清洗点位483个,发现未接入污水管网的点位149个。

  二、“治”为本,分类施策抓整治。坚持“一个不放过”原则,对排查发现的垃圾桶清洗污染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整治。一是原地改造提升。对于收集不到位、污水横流的点位,运用地势差的方式,进行污水收集改造,主动拦截并确保清洗废水全面收集处理;对垃圾清洗废水排入雨水管网问题,通过新铺设污水管线,进行雨污分流。目前,已完成原地改造提升56 个点位。二是异地搬迁整治。对难以有效收集纳管的清洗点位,重新选择合适的场所,杜绝乱排环境现象。中河、东胜、东柳等镇(街道)对排查出来的32处此类清洗点已责令物业管理单位重新物色合适场所进行迁址改造,确保清洗点废水全面收集纳入污水管网处理。三是并点减量销号。针对利用率较低的堆放点实行“合二为一”或“数点合并”的处理方式,有效实现利用率最大化,部分乡镇(街道)采取以桶换桶的方式将垃圾桶统一到垃圾中转站清洗,明楼街道拆除2座沿河垃圾房消除徐家河水体污染源。截至目前,全区共有100个点位完成整治,力争在8月底前全面完成百日攻坚任务。

  三、“管”为重,常态管控促长效。在狠抓整改的同时,切实加强日常管理,进一步促进规范提升。一是强化管理促规范。由社区或物业对垃圾桶清洗员工进行教育培训和监督考核,增强责任意识,规范清洗操作,杜绝粗放式清洗,避免污水直排环境。二是动态监管防反弹。利用现有的垃圾分类监督力量,在督促分类的同时,跟踪关注垃圾桶堆放点清洗废水的去向,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向社区、街道报告;实行社工包干认领,加强日常巡查监督,严防反弹反复。三是源头管控减存量。深入推进垃圾分类投放并点和以桶换桶工作,进一步裁撤垃圾桶堆放点,规范设置集中式清洗点位,从源头上进行规范和管控。(鄞州区治水办)

宁波五水共治工作简报2019年第13期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11-14 15:22:05

  第13期(总第256期)

  宁波市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宁波市河长制办公室 编 2019年8月21日

  综合治水专辑

  工作简讯

  ●江北区慈城镇万亩排灌站正式投用

  ●奉化区横山水库获全国首笔水库防洪超蓄救助保险赔付

  ●余姚市打造“城市之肾”改善水生态环境

  ●宁海县创新“小脸盆”宣传法 切实提升群众治水满意度

  经验交流

  ●海曙区推行“古林经验”多举措筑牢防溺水屏障

  ●鄞州区“查、治、管”齐发力 深入开展垃圾桶清洗污染整治行动

  江北区慈城镇万亩排灌站正式投用  近日,江北区慈城镇万亩排灌站通过完工验收,在“利奇马”台风来临前正式投入使用。作为姚江二通道(慈江)工程的节点之一,万亩排灌站不仅能实现汛期上游排涝圩区近万亩农田的排涝功能,还增加了灌溉翻水和内河生态补水功能,大幅度提升内河水体流动性,改善内河水质。中心河上游来水,通过排涝站经慈江向东流入海。据悉,万亩排灌站保护范围涵盖五湖、妙山、五星、国庆等8个建制村以及高新产业园区,涉及土地面积约1万余亩。改建后的万亩排灌站有6台泵站机组,排涝总流量为15立方米/秒,其中4台排涝机组,2台双向机组,排涝能力从原有的20年一遇3天雨量4天排出提高到20年一遇3天雨量3天排出,排涝保证率大幅度提升,确保圩区内人员及财产安全。“利奇马”强台风登陆当天,万亩排灌站排涝圩区内水位就排至耐淹水深,达到了工程预期。(江北区治水办)

  奉化区横山水库获全国首笔水库防洪超蓄救助保险赔付 受台风“利奇马”影响,奉化区横山水库短时间内水量激增,8月10日上午9时58分,水库土地征用线达到111.17米的“起赔红线”,对此太平洋保险公司奉化支公司立即核实并第一时间启动理赔流程,迅速支付预赔款项50万元。今年6月底,横山水库与太平洋保险公司奉化支公司签订全国首个水库防洪超蓄救助保险合同,合同保险范围为横山水库库区因洪水水位上涨可能淹没的上游范围,保险对象(保险标的)为库区因拦洪超蓄可能发生淹没的房屋和农田财产损失。下一步,横山水库管理局将邀请第三方机构评估因水库调洪拦蓄淹没(土地征用线111.17米以上)的房屋和农田、经济作物等财产损失,水库、保险公司及镇政府等有关部门协助定损工作。赔偿分配方案通过审批后,由横山水库管理局分发至受灾农户。(奉化区治水办)

  余姚市打造“城市之肾”改善水生态环境  近年来,余姚市围绕涵养和修复水生态环境目标,结合自身水域分布较广的特点,以建设“城市之肾”湿地项目为突破口,全力改善辖区水环境质量。目前,全市已建成姚江蜀山大闸多功能生态湿地、四明湖水库湿地等大型湿地项目4个,总面积342亩,总投资1.3亿元。据悉,湿地建设一般选择条件具备的水库、江河周边等过渡性地带,在保护原植被系统的基础上,采用物理过滤、人工浮岛、种植水生植物等措施,丰富湿地生态系统,运用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分解、硝化、吸附等去除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氨氮、总磷,分解降低有机物,达到净化区域水质的目的。以姚江蜀山大闸多功能生态湿地为例,该湿地占地140亩,覆盖有3万平方米水生植物,通过将姚江水泵入湿地处理后持续补充至姚江,可以将Ⅳ类、Ⅴ类水处理提升至III类水质标准,日处理水量达2.2万立方米,大幅度改善和提升姚江水质。(余姚市治水办)

  宁海县创新“小脸盆”宣传法 切实提升群众治水满意度  为进一步抓实抓细入户宣传工作,营造全民关注、支持、参与治水的良好氛围,宁海县立足实际、精心谋划、全域发动,改变传统灌输式的宣传模式,创新“小脸盆”宣传法,确保入户宣传工作落地落实。一是周密部署精设计。积极对接乡镇街道、县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广泛听取宣传干部、社区同志的经验建议,决定将扎实开展入户宣传作为提升群众治水满意度的基础手段。精心挑选、定制20余万只质量、品相俱佳的家庭生活必需品——小脸盆作为治水宣传品,并在脸盆底部印上醒目的标语“落实河长制 参与五水共治,建设生态宁海”,以治水“小”脸盆带动群众满意度“大”提升。二是全域发放实入户。依托村(社区)工作人员、联村干部、志愿者等力量,将治水脸盆、宣传图册等发放到全县在籍户(不包括临时户籍)家中。利用宣传品发放入户的时机,与居民进行面对面的五水共治知识宣传,并听取他们对治水工作的意见建议,切实提升群众对治水的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同时,通过宁海发布、广播电视报、“村民e点通”等宣传平台,提醒全县群众及时领取治水宣传品,并支持五水共治工作。三是强化督查保长效。县治水办将通过电信局电话抽查、实地上门了解等多形式,对各村(社区)“小脸盆”发放情况、群众治水知识普及度等方面开展全面督查。督查结果将与乡镇(街道)等部门的考核直接挂钩,确保治水知识、治水宣传真正走入千家万户,切实增强全县百姓的治水获得感。(宁海县治水办)

  海曙区推行“古林经验”

  多举措筑牢防溺水屏障

  海曙区有大小河道380余条、水库24座,河网发达,每年夏天溺水事故多发。为了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海曙区召开全区防溺水工作部署暨“古林经验”现场会,推广古林防溺水工作经验,全力推进“平安海曙”建设。

  一、广泛宣传,做好“心防工程”。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把增强群众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放在第一位,积极做好“心防工程”。一是关注重点群体。对历年溺水事故进行全面梳理、分析,锁定外来民工子女和本地独居老人两大群体为防溺水重点宣传对象。针对外来民工子女,采用走访务工人员家庭、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等,提醒家长履行监护责任;对于本地老年人,采用通知子女、登门劝说、提醒邻居关照等方式进行防溺水宣传。二是全面铺开宣传。联合教育局、公安局等部门,广泛开展防溺水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通过举办主题画展、宣传快闪、救生器材DIY秀等,让防溺水知识入心入脑。仅古林镇就定制防溺水宣传扇子12万把、相关宣传资料10余万册,累计向辖区内学校、幼儿园发放宣传扇子2万余把。三是营造警示氛围。通过群发手机短信、微信推送防溺水提醒,在河道边、河埠头等人员密集、易溺水的区域设置警示教育牌、悬挂横幅等举措,在全区营造浓厚的防溺水氛围,力争消除安全盲区。

  二、务实创新,做好“物防工程”。在加大宣传的基础上,对全镇开展防溺水安全隐患排查,及时落实整治,积极做好“物防工程”。一是整治桥梁河道交界区域。联合街道乡镇、派出所、交警中队等,对河埠头及沿河道路进行全面踏勘,在道路和桥梁的弯头区域、交界区域、事故易发河段,安装钢质防护栏和提醒标志,最大限度防止人员、车辆跌落河道。仅古林镇就安装钢质防护栏和提醒标志34处。二是封闭一批破旧河埠头。在大量走访群众、村社等人员单位的基础上,实地踏勘,圈出一批年久失修、水域较深、地处偏僻等有安全隐患的河埠头并进行封闭,及时消除重大安全隐患。三是设置河埠头防护网。创新管理手段,古林镇在全镇1335个河埠头安装不锈钢钢防护栏、防护网,在不影响群众用水的情况下,确保“最后一米”的安全。同时,尝试由村民代表“承包”相应的河埠头,负责监管以及报修工作。            

  三、着眼长久,做好“群防工程”。为长期巩固防溺水工作,务必要群防群治,保持长效,积极做好“群防工程”。一是强化工作联动。防溺水工作由区委、区政府牵头,联合公安、城管、工青妇、关工委等部门,动员各乡镇街道,逐个排查安全隐患、落实硬件安装、加强河道巡查。同时将防溺水工作纳入乡镇街道对村社目标管理考核,明确责任,提高河道安全管控水平。二是集聚群众合力。各乡镇街道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集思广益,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进一步广泛动员各村社党员干部、热心人士、附近群众自愿认领河埠头,加强防护网建设。三是建设志愿力量。古林镇专门建立了一支由18名民警和辅警组成的志愿救援队,同时购置大量救生圈、救生衣与救生船,邀请专业机构为志愿者进行水上溺水救援和岸上急救培训,做强做大社会志愿防溺水应急力量。(海曙区治水办)

  鄞州区“查、治、管”齐发力

  深入开展垃圾桶清洗污染整治行动

  为有效破解垃圾桶堆放点清洗废水直排,水量虽少却点多面广,成为影响河道水质的隐性污染源问题,鄞州区借势“五水共治”百日攻坚行动,深入开展垃圾桶清洗污染整治专项行动,落细落小、立行立改、边整边改,将“五水共治”与垃圾分类工作齐抓并进。

  一、“查”为先,全域排查摸底数。区五水共治办和垃圾分类办联合部署,各镇(街道)层层发动、迅速组织、精细排摸。一是责任包干网格化查。各镇(街道)组建由社工、网格员和物业等为主体的排查队伍,划定排查网格,包干负责、责任到人,采用社区网络信息平台及物业日常巡逻等方式开展集中排查。二是拓展力量延伸性查。组织发动“民间河长”等护河志愿队伍,在民间河长日常巡河、志愿护河过程中,协助镇(街道)将沿河垃圾桶清洗废水入河情况纳入关注范围,及时发现和报告问题。三是全面覆盖地毯式查。以住宅小区为重点,延伸至商圈、楼宇和街区,逐个清查垃圾桶堆放点位,检查清洗废水是否有效收集排入污水管网,逐一记录造册,摸清现状底数。截至目前,已完成对21个镇(街道)及南部商务区505个居住小区、130处商务楼宇、31处商业广场的垃圾集中清运场所及垃圾中转站清洗废水收集现状的全面排查,其中存在清洗点位483个,发现未接入污水管网的点位149个。

  二、“治”为本,分类施策抓整治。坚持“一个不放过”原则,对排查发现的垃圾桶清洗污染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整治。一是原地改造提升。对于收集不到位、污水横流的点位,运用地势差的方式,进行污水收集改造,主动拦截并确保清洗废水全面收集处理;对垃圾清洗废水排入雨水管网问题,通过新铺设污水管线,进行雨污分流。目前,已完成原地改造提升56 个点位。二是异地搬迁整治。对难以有效收集纳管的清洗点位,重新选择合适的场所,杜绝乱排环境现象。中河、东胜、东柳等镇(街道)对排查出来的32处此类清洗点已责令物业管理单位重新物色合适场所进行迁址改造,确保清洗点废水全面收集纳入污水管网处理。三是并点减量销号。针对利用率较低的堆放点实行“合二为一”或“数点合并”的处理方式,有效实现利用率最大化,部分乡镇(街道)采取以桶换桶的方式将垃圾桶统一到垃圾中转站清洗,明楼街道拆除2座沿河垃圾房消除徐家河水体污染源。截至目前,全区共有100个点位完成整治,力争在8月底前全面完成百日攻坚任务。

  三、“管”为重,常态管控促长效。在狠抓整改的同时,切实加强日常管理,进一步促进规范提升。一是强化管理促规范。由社区或物业对垃圾桶清洗员工进行教育培训和监督考核,增强责任意识,规范清洗操作,杜绝粗放式清洗,避免污水直排环境。二是动态监管防反弹。利用现有的垃圾分类监督力量,在督促分类的同时,跟踪关注垃圾桶堆放点清洗废水的去向,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向社区、街道报告;实行社工包干认领,加强日常巡查监督,严防反弹反复。三是源头管控减存量。深入推进垃圾分类投放并点和以桶换桶工作,进一步裁撤垃圾桶堆放点,规范设置集中式清洗点位,从源头上进行规范和管控。(鄞州区治水办)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1-2019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