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宁波热点  >  五水共治  >  工作简报
宁波五水共治工作简报2019年第9期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11-14 15:22:04

  第9期(总第252期)

  宁波市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宁波市河长制办公室 编 2019年7月15日

  综合治水专辑

  工作简讯

  ●奉化区横山水库与太平洋保险签订全国首个水库超蓄救助类保险合同

  经验交流

  ●江北区以“海绵化”建设为抓手  打通老旧小区排水“经脉”

  ●奉化区“拆、变、管”并举  全面推进畜禽养殖业绿色发展

  ●强基础  严管控  重长效——宁海县高标准推进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

  奉化区横山水库与太平洋保险签订全国首个水库超蓄救助类保险合同  日前,奉化区横山水库与太平洋保险公司奉化支公司签订水库超蓄救助类保险合同,该类合同在全国尚属首创。合同保险范围为横山水库库区因洪水水位上涨可能淹没的上游范围,保险对象(保险标的)为库区因拦洪超蓄可能发生淹没的房屋和农田财产损失。长期以来,横山水库一直存在超蓄风险。经统计,近十年来,横山水库共发生超蓄4次,区财政累计赔损416万元,平均每年损失41.6万元。随着库区百姓种植结构调整,在库区“五年一遇”至“十年一遇”未征用区域内,经济林与花木种植面积达到400余亩,横山水库面临的救助压力日益加大。该保险合同的签订,将有效平滑区财政预算资金、分摊政府救助风险,提高救助综合成效。(奉化区治水办)  

  江北区以“海绵化”建设为抓手

  打通老旧小区排水“经脉”

  针对老旧小区雨污混流、管道堵塞、雨天内涝等现象较严重的实际,江北区在2016年率先启动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建设,通过破解住宅楼宇雨污难题、打好地面道路排水战役、铺设园林绿地美化地毯等,提升小区人居品质,助力推进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截至2019年6月,已完工改造广厦怡庭、姚江花园等19个老旧小区。

  一、“搭、建、改”,破解住宅楼宇雨污难题。一是搭建“屋顶花园”。在小区楼宇的平台和顶楼等处建设屋顶花园,通过种植佛甲草等耐旱型绿色植被,吸收多余的雨水径流,减轻下水道和水处理系统的负担,把好减少初期雨水面源污染的第一道关。二是建设雨污管网。针对老小区普遍存在的管径较小、管道老化、雨污合流等导致排水不畅的问题,在全面摸底排查的基础上,通过疏通修复现有排水管道、清淤扩容管道口径、完善雨水和污水排水管网,严格执行雨污分流等,全面打通小区排水“经络”。三是改造居民阳台。启动阳台污废水的收集治理工作,改造生活小区阳台雨污合流立管,把阳台废水和厨卫废水全部纳入市政污水管网,同时在外立面新增雨水立管接入雨水管网,解决居民阳台水污染问题。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区78个小区的雨污分流改造,今年计划完成45个。

  二、“引、增、蓄”,打好地面道路排水战役。一是做好道路引水。改变以往老旧小区道路全硬化特点, 通过在原有道路基础上重新浇筑面层、更换铺装透水砖、砌筑生态树池、生物滞留设施等方式打造新型“海绵人行道”,对雨水进行合理的引流、收集,大幅度降低暴雨的洪峰流量,有效避免洪涝、积水等现象。完成改造后的小区年径流控制总量超过70%。二是增加生态停车位。利用海绵化改造契机,将小区空地统一改造为生态植草透水停车位。重新科学划定停车位线,并铺设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新型材料,栽植乔木等绿化植物,有效加快雨水渗透,在海绵化工程改造的同时解决小区停车难问题。仅三和嘉园小区就增加停车位104个。三是开挖蓄水池。修建小区蓄水池,当小区内透水铺装部分与绿化带吸收足量的水分后,调蓄水池便开始自动蓄水,而多余雨水则通过管道排入河道。蓄水池的雨水通过硅砂网格层层净化,可用于小区地面冲刷、小区绿化补给等,实现最大程度节约用水。

  三、“建、种、造”,铺设园林绿地美化地毯。一是建造“雨水花园”。选取部分低洼绿地改造成下凹式的“雨水花园”,通过一边开口的侧石、生态草沟及卵石沟等导流设施,将雨水引导进入雨水花园,经过内部净化装置处理后排入管网,有效改善河道水质。二是种植绿色植被。选用根系发达、茎叶繁茂、净化能力、适应能力的耐涝抗旱的本土植物,将乔木、灌木以及挺水植物相互搭配种植,既起到了初期雨水的净化作用又增加了观赏性。三是打造景观公园。在广厦怡庭、三和嘉园等小区片区附近建设全市首个海绵城市公园——姚江北侧滨江绿化带,综合利用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及透水铺装等方式,吸纳道路雨水径流、减小径流污染,取得绿化景观与净化水质的双重作用。(江北区治水办)

  奉化区“拆、变、管”并举

  全面推进畜禽养殖业绿色发展

  奉化区是传统的养猪大区,自开展“五水共治”以来,该区强势推进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坚持“拆、变、管”并举,大力发展绿色养殖畜牧业。截至2018年底,全区共退养生猪养殖户(场)683户、退养生猪10.19万头,保留改造生猪规模化养殖场44家,7家养殖场成功创建省级美丽生态牧场。

  一、拆改同步,“减加乘”确保养殖污染不再生。一是做减法,拆除污染养殖场控总量。开展全区畜禽养殖业规整行动,前后共关闭限养区中污染治理设施落后或有污染隐患的生猪养殖场268家,关停、拆除1500羽以上水禽养殖场249家。二是做加法,添加防治设备控污染。严格要求养殖场建设与养殖规模相匹配的污染防治设施,通过建设臭气治理系统、新建种猪标准化产房、安装自动料线机等等,实现畜牧养殖业向绿色高效发展进军。目前全区共有60台臭气处理设备在7家养殖场内推广应用。三是做乘法,规模改造促提升。开展规模养殖场封闭式集粪棚建设改造工程,实现养殖场全面转型升级。养殖池地面采用混凝土硬化处理;四周墙体封闭,安装出粪口启闭装置;棚顶材料全面达到防雨、防压、抗风等要求。至2018年8月底,全区存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已全部改造完毕。

  二、变废为宝,“三模式”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一是种养结合模式。全面建立畜牧业与当地种植业、林业“点对点、量对量”的对接消纳模式,种养结合、就地处理、就近消纳,经过处理的畜禽粪便和污水最终上山、下田、入塘,实现资源化利用,达到“零”污染要求。二是异地配送模式。专门制订沼液异地配送实施方案,将沼液、沼渣浓缩加工有机肥等通过沼液运输车、输送管道、浇灌设施等输送到协议消纳地,或委托第三方(如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沼液配送服务)对沼液和有机肥统一处理、异地消纳。2018年完成沼液异地配送2.43万吨,新建沼液暂存池3只。三是生产应用模式。大力支持鑫福、润田、海盛等3家有机肥料企业对畜禽排泄物的资源化利用,培育奉化永伦等3个农牧对接的绿色循环体。至2018年底,全区畜禽排泄物产生总量13.05万吨,综合利用12.82万吨,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8.2%,超额完成目标任务(97.5%)。

  三、联动监管,“制治智”构建畜禽污染治理长效机制。一是制度到位。建立区、镇(街道)、村三级畜禽养殖污染网格化防控巡查网络,规定巡查频率和要求,规定班子成员每个月、责任干部每半个月,村干部每星期必须到畜禽养殖场巡查一次以上,并记录污染治理巡查台账。同时每期进行督查通报,确保工作落地落实。二是治理到人。明确养殖业主为畜禽排泄物污染整治的主体责任人;镇(街道)履行监管和防治职责;各级河长确保所辖河道无畜禽养殖污染;区环保、农林、行政执法等相关责任部门分工协作,共同形成畜禽养殖污染整体合力。三是智慧监管。在生猪养殖场安装多个摄像监控,并纳入环保局区级监控平台,对生猪养殖场处理设施运行、养殖污染物消纳利用等情况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和倒查,全面实现线上智慧监管。目前全区27家生猪养殖场已接入监管网络。(奉化区治水办)

  强基础  严管控  重长效

  宁海县高标准推进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

  近年来,宁海县高度重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通过强基础、严管控、重长效,强化水源地综合整治力度,筑牢饮用水水源安全防线。目前,白溪水库、黄坛水库、西溪水库、力洋水库等水质均达到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标准,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100%,为宁海县以及周边地区提供了优质水源。

  一、夯实基础,全面统筹谋划。一是开源扩容,加大水源地建设力度。宁海县是浙江省四大暴雨中心之一,为根治水患、挖掘水资源潜力,近年来全县大力开展水源工程建设,先后投入15亿元建成白溪、西溪等大中型水库;投入1.1亿元完成力洋水库加固扩容工程;投资4亿元基本完成西林水库扩容工程,总库容由792万立方米增加至2716万立方米。二是科学评估,划分水源地保护区域。开展饮用水源地环境基础情况调查与评估工作,将保护区域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根据不同级别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截止目前,全县一、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总面积达到440.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3.9%。三是“一源一策”,编制水源地保护规划。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水源地“一源一策”管理机制,建立水源地问题清单和整改清单,全面分解落实责任。编制完成《白溪水库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西溪(黄坛)水库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等,全力保障大中型水库饮用水水源的安全。

  二、加强管控,杜绝源头污染。一是严把“环境准入”关。坚持“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建设项目审批原则,规定在一级水源地保护区内禁止建设任何与保护水源无关的项目,二级水源地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存在污染排放量的建设项目,从源头削减污染物排放量。二是严把“综合整治”关。集中整治水源地餐饮业、民宿和旅游景点等,要求一级保护区域内餐饮店、民宿和旅游景点等立即停止经营、自行关停,对逾期未关停的,采取强制取缔措施。目前,白溪水库景区、野鹤湫景区已经全面关停。积极开展水源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高要求建设污染治理设施,COD排放标准从100毫克/升降到60毫克/升。三是严把“污染管控”关。联合公安、法院、水务、环保、水利等部门每年开展两次饮用水源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对发现违法排污的企业一律采取强制措施。对白溪、西溪等县级以上五大水库按月开展水质监测,确保及时发现水质异常情况;建成白溪、黄坛水库水质自动站,增设毒性分析仪设备,实现水质数据、视频实时监控。

  三、突出长效,保障供水安全。一是健全水源地安全保障体系。修订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应急预案,健全水源地应急联动机制,落实相关联防联控措施,确保有效应对和处置相关突发事件。到目前为止,全县未发生过饮用水源环境安全事故。二是完善生态公益林管理机制。加大公益林建设,提升库区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累计建成生态公益林53.52万亩。加大水源地生态公益林补偿力度,白溪水库集雨区和黄坛水库集雨区公益林补偿标准分别由之前的每亩30元提高到每亩150元和95元,年落实补偿资金3124万元。三是加大水源地环境宣传力度。借助“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等重大节日开展相关宣传活动,在水源地醒目位置设置饮用水源保护标志标牌,开通手机短信提醒功能等,使群众了解水源现状及水源保护的重要性,形成人人参与保护的良好氛围。(宁海县治水办)

宁波五水共治工作简报2019年第9期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11-14 15:22:04

  第9期(总第252期)

  宁波市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宁波市河长制办公室 编 2019年7月15日

  综合治水专辑

  工作简讯

  ●奉化区横山水库与太平洋保险签订全国首个水库超蓄救助类保险合同

  经验交流

  ●江北区以“海绵化”建设为抓手  打通老旧小区排水“经脉”

  ●奉化区“拆、变、管”并举  全面推进畜禽养殖业绿色发展

  ●强基础  严管控  重长效——宁海县高标准推进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

  奉化区横山水库与太平洋保险签订全国首个水库超蓄救助类保险合同  日前,奉化区横山水库与太平洋保险公司奉化支公司签订水库超蓄救助类保险合同,该类合同在全国尚属首创。合同保险范围为横山水库库区因洪水水位上涨可能淹没的上游范围,保险对象(保险标的)为库区因拦洪超蓄可能发生淹没的房屋和农田财产损失。长期以来,横山水库一直存在超蓄风险。经统计,近十年来,横山水库共发生超蓄4次,区财政累计赔损416万元,平均每年损失41.6万元。随着库区百姓种植结构调整,在库区“五年一遇”至“十年一遇”未征用区域内,经济林与花木种植面积达到400余亩,横山水库面临的救助压力日益加大。该保险合同的签订,将有效平滑区财政预算资金、分摊政府救助风险,提高救助综合成效。(奉化区治水办)  

  江北区以“海绵化”建设为抓手

  打通老旧小区排水“经脉”

  针对老旧小区雨污混流、管道堵塞、雨天内涝等现象较严重的实际,江北区在2016年率先启动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建设,通过破解住宅楼宇雨污难题、打好地面道路排水战役、铺设园林绿地美化地毯等,提升小区人居品质,助力推进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截至2019年6月,已完工改造广厦怡庭、姚江花园等19个老旧小区。

  一、“搭、建、改”,破解住宅楼宇雨污难题。一是搭建“屋顶花园”。在小区楼宇的平台和顶楼等处建设屋顶花园,通过种植佛甲草等耐旱型绿色植被,吸收多余的雨水径流,减轻下水道和水处理系统的负担,把好减少初期雨水面源污染的第一道关。二是建设雨污管网。针对老小区普遍存在的管径较小、管道老化、雨污合流等导致排水不畅的问题,在全面摸底排查的基础上,通过疏通修复现有排水管道、清淤扩容管道口径、完善雨水和污水排水管网,严格执行雨污分流等,全面打通小区排水“经络”。三是改造居民阳台。启动阳台污废水的收集治理工作,改造生活小区阳台雨污合流立管,把阳台废水和厨卫废水全部纳入市政污水管网,同时在外立面新增雨水立管接入雨水管网,解决居民阳台水污染问题。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区78个小区的雨污分流改造,今年计划完成45个。

  二、“引、增、蓄”,打好地面道路排水战役。一是做好道路引水。改变以往老旧小区道路全硬化特点, 通过在原有道路基础上重新浇筑面层、更换铺装透水砖、砌筑生态树池、生物滞留设施等方式打造新型“海绵人行道”,对雨水进行合理的引流、收集,大幅度降低暴雨的洪峰流量,有效避免洪涝、积水等现象。完成改造后的小区年径流控制总量超过70%。二是增加生态停车位。利用海绵化改造契机,将小区空地统一改造为生态植草透水停车位。重新科学划定停车位线,并铺设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新型材料,栽植乔木等绿化植物,有效加快雨水渗透,在海绵化工程改造的同时解决小区停车难问题。仅三和嘉园小区就增加停车位104个。三是开挖蓄水池。修建小区蓄水池,当小区内透水铺装部分与绿化带吸收足量的水分后,调蓄水池便开始自动蓄水,而多余雨水则通过管道排入河道。蓄水池的雨水通过硅砂网格层层净化,可用于小区地面冲刷、小区绿化补给等,实现最大程度节约用水。

  三、“建、种、造”,铺设园林绿地美化地毯。一是建造“雨水花园”。选取部分低洼绿地改造成下凹式的“雨水花园”,通过一边开口的侧石、生态草沟及卵石沟等导流设施,将雨水引导进入雨水花园,经过内部净化装置处理后排入管网,有效改善河道水质。二是种植绿色植被。选用根系发达、茎叶繁茂、净化能力、适应能力的耐涝抗旱的本土植物,将乔木、灌木以及挺水植物相互搭配种植,既起到了初期雨水的净化作用又增加了观赏性。三是打造景观公园。在广厦怡庭、三和嘉园等小区片区附近建设全市首个海绵城市公园——姚江北侧滨江绿化带,综合利用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及透水铺装等方式,吸纳道路雨水径流、减小径流污染,取得绿化景观与净化水质的双重作用。(江北区治水办)

  奉化区“拆、变、管”并举

  全面推进畜禽养殖业绿色发展

  奉化区是传统的养猪大区,自开展“五水共治”以来,该区强势推进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坚持“拆、变、管”并举,大力发展绿色养殖畜牧业。截至2018年底,全区共退养生猪养殖户(场)683户、退养生猪10.19万头,保留改造生猪规模化养殖场44家,7家养殖场成功创建省级美丽生态牧场。

  一、拆改同步,“减加乘”确保养殖污染不再生。一是做减法,拆除污染养殖场控总量。开展全区畜禽养殖业规整行动,前后共关闭限养区中污染治理设施落后或有污染隐患的生猪养殖场268家,关停、拆除1500羽以上水禽养殖场249家。二是做加法,添加防治设备控污染。严格要求养殖场建设与养殖规模相匹配的污染防治设施,通过建设臭气治理系统、新建种猪标准化产房、安装自动料线机等等,实现畜牧养殖业向绿色高效发展进军。目前全区共有60台臭气处理设备在7家养殖场内推广应用。三是做乘法,规模改造促提升。开展规模养殖场封闭式集粪棚建设改造工程,实现养殖场全面转型升级。养殖池地面采用混凝土硬化处理;四周墙体封闭,安装出粪口启闭装置;棚顶材料全面达到防雨、防压、抗风等要求。至2018年8月底,全区存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已全部改造完毕。

  二、变废为宝,“三模式”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一是种养结合模式。全面建立畜牧业与当地种植业、林业“点对点、量对量”的对接消纳模式,种养结合、就地处理、就近消纳,经过处理的畜禽粪便和污水最终上山、下田、入塘,实现资源化利用,达到“零”污染要求。二是异地配送模式。专门制订沼液异地配送实施方案,将沼液、沼渣浓缩加工有机肥等通过沼液运输车、输送管道、浇灌设施等输送到协议消纳地,或委托第三方(如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沼液配送服务)对沼液和有机肥统一处理、异地消纳。2018年完成沼液异地配送2.43万吨,新建沼液暂存池3只。三是生产应用模式。大力支持鑫福、润田、海盛等3家有机肥料企业对畜禽排泄物的资源化利用,培育奉化永伦等3个农牧对接的绿色循环体。至2018年底,全区畜禽排泄物产生总量13.05万吨,综合利用12.82万吨,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8.2%,超额完成目标任务(97.5%)。

  三、联动监管,“制治智”构建畜禽污染治理长效机制。一是制度到位。建立区、镇(街道)、村三级畜禽养殖污染网格化防控巡查网络,规定巡查频率和要求,规定班子成员每个月、责任干部每半个月,村干部每星期必须到畜禽养殖场巡查一次以上,并记录污染治理巡查台账。同时每期进行督查通报,确保工作落地落实。二是治理到人。明确养殖业主为畜禽排泄物污染整治的主体责任人;镇(街道)履行监管和防治职责;各级河长确保所辖河道无畜禽养殖污染;区环保、农林、行政执法等相关责任部门分工协作,共同形成畜禽养殖污染整体合力。三是智慧监管。在生猪养殖场安装多个摄像监控,并纳入环保局区级监控平台,对生猪养殖场处理设施运行、养殖污染物消纳利用等情况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和倒查,全面实现线上智慧监管。目前全区27家生猪养殖场已接入监管网络。(奉化区治水办)

  强基础  严管控  重长效

  宁海县高标准推进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

  近年来,宁海县高度重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通过强基础、严管控、重长效,强化水源地综合整治力度,筑牢饮用水水源安全防线。目前,白溪水库、黄坛水库、西溪水库、力洋水库等水质均达到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标准,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100%,为宁海县以及周边地区提供了优质水源。

  一、夯实基础,全面统筹谋划。一是开源扩容,加大水源地建设力度。宁海县是浙江省四大暴雨中心之一,为根治水患、挖掘水资源潜力,近年来全县大力开展水源工程建设,先后投入15亿元建成白溪、西溪等大中型水库;投入1.1亿元完成力洋水库加固扩容工程;投资4亿元基本完成西林水库扩容工程,总库容由792万立方米增加至2716万立方米。二是科学评估,划分水源地保护区域。开展饮用水源地环境基础情况调查与评估工作,将保护区域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根据不同级别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截止目前,全县一、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总面积达到440.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3.9%。三是“一源一策”,编制水源地保护规划。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水源地“一源一策”管理机制,建立水源地问题清单和整改清单,全面分解落实责任。编制完成《白溪水库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西溪(黄坛)水库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等,全力保障大中型水库饮用水水源的安全。

  二、加强管控,杜绝源头污染。一是严把“环境准入”关。坚持“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建设项目审批原则,规定在一级水源地保护区内禁止建设任何与保护水源无关的项目,二级水源地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存在污染排放量的建设项目,从源头削减污染物排放量。二是严把“综合整治”关。集中整治水源地餐饮业、民宿和旅游景点等,要求一级保护区域内餐饮店、民宿和旅游景点等立即停止经营、自行关停,对逾期未关停的,采取强制取缔措施。目前,白溪水库景区、野鹤湫景区已经全面关停。积极开展水源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高要求建设污染治理设施,COD排放标准从100毫克/升降到60毫克/升。三是严把“污染管控”关。联合公安、法院、水务、环保、水利等部门每年开展两次饮用水源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对发现违法排污的企业一律采取强制措施。对白溪、西溪等县级以上五大水库按月开展水质监测,确保及时发现水质异常情况;建成白溪、黄坛水库水质自动站,增设毒性分析仪设备,实现水质数据、视频实时监控。

  三、突出长效,保障供水安全。一是健全水源地安全保障体系。修订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应急预案,健全水源地应急联动机制,落实相关联防联控措施,确保有效应对和处置相关突发事件。到目前为止,全县未发生过饮用水源环境安全事故。二是完善生态公益林管理机制。加大公益林建设,提升库区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累计建成生态公益林53.52万亩。加大水源地生态公益林补偿力度,白溪水库集雨区和黄坛水库集雨区公益林补偿标准分别由之前的每亩30元提高到每亩150元和95元,年落实补偿资金3124万元。三是加大水源地环境宣传力度。借助“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等重大节日开展相关宣传活动,在水源地醒目位置设置饮用水源保护标志标牌,开通手机短信提醒功能等,使群众了解水源现状及水源保护的重要性,形成人人参与保护的良好氛围。(宁海县治水办)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1-2019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