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让自闭症孩子走进课堂 这个山村小学特别有爱
稿源: 现代金报   2019-11-13 09:10:11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争做文明市民 共创文明城市

  学校对特殊孩子敞开大门

  鄞州区塘溪镇第二中心小学建校6年多了,目前有700余名学生,累计接收过6个特殊的孩子,他们中有的智力有障碍,有的听力有障碍,还有一个有自闭症。

  今年11岁的杜同学是从鄞州特教中心转校来的,有中度智力障碍。每天在教室的最后一排,都能看到她似懂非懂地看着黑板,而坐在旁边陪着上课的则是小杜的母亲。

  “孩子一年级刚来的时候,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开小差,听课有些吃力。”班主任胡老师说,学校就和家长商量,让母亲陪同孩子来上课。

  有时候,孩子的母亲有事来不了,老师就会特别关注小杜的一举一动。“上课提醒她认真听讲,下课提醒她喝水上厕所。现在她上三年级了,情况好多了,上课时能积极举手发言了。”

  今年上五年级的小屠有听力障碍,刚上一年级时,老师特意把座位安排到了第一排,让她能听清老师的话。

  “其实我们没做什么,就是和她说话的时候,语速放慢一些,凑近她的耳朵就可以了。孩子现在戴了助听器,和正常孩子没有两样。”班主任张老师说得轻描淡写。

  塘溪镇第二中心小学曾接收过一个特殊学生小徐,今年16岁,一出生就患有一级智力障碍,基本上没有语言能力,生活无法自理。学校建成6年,老师送教6年。每个月,老师都会轮流上门家访,和孩子聊聊天,讲讲校园的趣事。每逢重大节日,他们会把孩子接到校园里。每年六一儿童节,她都和同学们在一起,手舞足蹈特别开心。

  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

  培养一个特殊孩子,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可想而知。面对这样的孩子,有些学校望而却步;而塘溪镇第二中心小学却大门敞开。说起来,这或许是学校的一种惯例。

  塘溪镇第二中心小学的前身是上城小学,以前该校曾接收过一个自闭症的孩子,该校校长童士峰对这个孩子印象深刻。

  起初学校并不打算接收,但是,一封手写的来信改变了童士峰的想法。给他写信的是孩子的家长,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母亲,手写了三页信纸。虽然字迹并不工整,但这封信打动了他。信里的几句话,他记忆犹新。“老师,帮帮我的孩子吧。如果学校不接收,孩子的将来就没希望了,我们这个家就毁了。”

  “我们收到信件,立马召开全体教师开会。会上,我们一致决定,接收这个孩子。无论多大的困难,都要帮帮他。”前两年,童士峰在朋友圈看到了这个孩子的消息,他已经成了牡丹江市摔跤队队员。他心头一暖,庆幸自己当初做了正确的决定。

  “挽救一个孩子,其实就是挽救一个家庭。”这些年来,他始终坚信:培养这样一个特殊孩子,有时候可能比培养一个大学生更有社会价值。

  教师们用爱给了孩子最大的温暖

  这些年来,自闭症的孩子来了,智力障碍的孩子来了,听力障碍的孩子来了……老师们用自己的双手,托起了孩子们的梦;用自己的爱,给了孩子们最大的温暖。“在老师们看来,他们和平常的孩子一样,只是需要我们多一些关心。”

  采访中,童士峰校长和记者说起一件事。小泽在一年级期末的考试中,考取了全年级段第一的好成绩。当时,学校评选“阳光学子”,起初小泽落选了,班主任马老师直接跑进校长办公室,为孩子打抱不平。

  “阳光学子”考核的是孩子德智体美劳全方面能力,因身体状况,小泽的体育成绩不过关。但考虑到孩子的特殊情况,学校最后给他特批,评上了“二小阳光学子”。拿到奖状的那一刻,小泽笑得特别灿烂。

  童士峰还说,学校有一间资源教室,是专门对特殊孩子开放的,他们可以在教室里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学校里还有一支特别的教师队伍,他们就像是这些特殊孩子的“大管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烦恼。

  记者薛曹盛通讯员郑长军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让自闭症孩子走进课堂 这个山村小学特别有爱

稿源: 现代金报 2019-11-13 09:10:11

  学校对特殊孩子敞开大门

  鄞州区塘溪镇第二中心小学建校6年多了,目前有700余名学生,累计接收过6个特殊的孩子,他们中有的智力有障碍,有的听力有障碍,还有一个有自闭症。

  今年11岁的杜同学是从鄞州特教中心转校来的,有中度智力障碍。每天在教室的最后一排,都能看到她似懂非懂地看着黑板,而坐在旁边陪着上课的则是小杜的母亲。

  “孩子一年级刚来的时候,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开小差,听课有些吃力。”班主任胡老师说,学校就和家长商量,让母亲陪同孩子来上课。

  有时候,孩子的母亲有事来不了,老师就会特别关注小杜的一举一动。“上课提醒她认真听讲,下课提醒她喝水上厕所。现在她上三年级了,情况好多了,上课时能积极举手发言了。”

  今年上五年级的小屠有听力障碍,刚上一年级时,老师特意把座位安排到了第一排,让她能听清老师的话。

  “其实我们没做什么,就是和她说话的时候,语速放慢一些,凑近她的耳朵就可以了。孩子现在戴了助听器,和正常孩子没有两样。”班主任张老师说得轻描淡写。

  塘溪镇第二中心小学曾接收过一个特殊学生小徐,今年16岁,一出生就患有一级智力障碍,基本上没有语言能力,生活无法自理。学校建成6年,老师送教6年。每个月,老师都会轮流上门家访,和孩子聊聊天,讲讲校园的趣事。每逢重大节日,他们会把孩子接到校园里。每年六一儿童节,她都和同学们在一起,手舞足蹈特别开心。

  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

  培养一个特殊孩子,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可想而知。面对这样的孩子,有些学校望而却步;而塘溪镇第二中心小学却大门敞开。说起来,这或许是学校的一种惯例。

  塘溪镇第二中心小学的前身是上城小学,以前该校曾接收过一个自闭症的孩子,该校校长童士峰对这个孩子印象深刻。

  起初学校并不打算接收,但是,一封手写的来信改变了童士峰的想法。给他写信的是孩子的家长,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母亲,手写了三页信纸。虽然字迹并不工整,但这封信打动了他。信里的几句话,他记忆犹新。“老师,帮帮我的孩子吧。如果学校不接收,孩子的将来就没希望了,我们这个家就毁了。”

  “我们收到信件,立马召开全体教师开会。会上,我们一致决定,接收这个孩子。无论多大的困难,都要帮帮他。”前两年,童士峰在朋友圈看到了这个孩子的消息,他已经成了牡丹江市摔跤队队员。他心头一暖,庆幸自己当初做了正确的决定。

  “挽救一个孩子,其实就是挽救一个家庭。”这些年来,他始终坚信:培养这样一个特殊孩子,有时候可能比培养一个大学生更有社会价值。

  教师们用爱给了孩子最大的温暖

  这些年来,自闭症的孩子来了,智力障碍的孩子来了,听力障碍的孩子来了……老师们用自己的双手,托起了孩子们的梦;用自己的爱,给了孩子们最大的温暖。“在老师们看来,他们和平常的孩子一样,只是需要我们多一些关心。”

  采访中,童士峰校长和记者说起一件事。小泽在一年级期末的考试中,考取了全年级段第一的好成绩。当时,学校评选“阳光学子”,起初小泽落选了,班主任马老师直接跑进校长办公室,为孩子打抱不平。

  “阳光学子”考核的是孩子德智体美劳全方面能力,因身体状况,小泽的体育成绩不过关。但考虑到孩子的特殊情况,学校最后给他特批,评上了“二小阳光学子”。拿到奖状的那一刻,小泽笑得特别灿烂。

  童士峰还说,学校有一间资源教室,是专门对特殊孩子开放的,他们可以在教室里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学校里还有一支特别的教师队伍,他们就像是这些特殊孩子的“大管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烦恼。

  记者薛曹盛通讯员郑长军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