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椒江“五水共治”办副主任刘文辉又到岩头闸湿地转了转。
清风徐来,岸边芦苇随风摆动,几只白鹭在林木间飞过,岩头闸重新展现清秀容颜,人们也从中感受到了环境改善带来的幸福。
随着“五水共治”行动逐年深入,探触到深层次的治水短板后,台州逐渐扭转治水思路,把触角延伸到了解决近海污染难题,金清新闸和岩头闸断面正是“河海联治”的范本。经过治理,两个断面的监测指标氨氮、总磷平均浓度,均有较大幅度下降。
如今,在台州,控源头、修生态,推动“河海联治”,综合治理内河与近岸海域污染,河海水质携手提升。
“系统协同”治水改善近海水质
只要天气晴好,椒江岩头闸湿地旁的河岸两侧,总会出现几个垂钓者。
一位垂钓者告诉记者,他们最关注水质变化,如今又见到河面干净整洁,他们感觉欣喜。
岩头闸曾是省控劣V类断面之一,位于椒江区6条主要河流交汇处,处于水系最末端,流域面积广而且涉及重要工业园区,情况复杂,水质提升任务艰巨。
“河海相连,海洋污染多数是从陆地上来的。”刘文辉说,想治理近海水质,河道水质提升必须统一进行。岩头闸地处医化园区中心地带,又靠近入海口,其周边水质对椒江近海水质有着直接影响。
前几年,台州提出构建大系统循环治水兴水体系的战略,变各县(市、区)“单打独斗”治水为“系统协同”治水,在温黄平原形成“三横三纵、五湖四环”的河湖江海连通灵动格局。
抓住这一机遇,椒江以打通断头河为突破口,大力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加大沿河精细化截污范围,疏通城区排水管网,大幅减少了通过内河、地下暗河汇入近海流域的污水量。
椒江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也相应完成了一次大规模的提标改造,出水排放标准进一步提为Ⅳ类水。与此同时,椒江采取污水处理厂中水补给岩头闸和生态湿地补给河道两种方法,双管齐下共同实现岩头闸剿灭劣V类的目标。
2017年5月,岩头闸生态湿地公园动工,该公园由浙江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采用“水平流湿地+生态塘+表流湿地”工艺技术,打造生态“净水器”,河水经过4次净化后,由劣V类提升到准Ⅲ类,净水稳定的时候,甚至能达到地表Ⅱ类出水。
2017年9月通过省专家组的评审检查,岩头闸成功销号。刘文辉认为,这里的水质提升给当地政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治水样本。
去年,岩头闸生态湿地公园成为台州市水文化科普示范基地,这也是浙江省首个“水文化科普示范基地”。
联防联控全流域综合治理
金清水系是台州两大水系之一,是全市治水的重点。
相比岩头闸,金清新闸地处最下游,水系错综复杂,更加大了治水护水的难度,这里也曾是省控劣V类断面。
“这里是入海口,上游下来的垃圾或污染物都会在此聚集。”家住剑门港村的一位老渔民说,以前没有截污纳管,环境就差,他们都不愿意去附近河边散步。
2016年,台州市实施金清水系范围内路桥、温岭、椒江、黄岩4区(市)35个乡镇(街道)水质提升月考核排名工作,建立完善流域、区域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排名靠后的乡镇(街道),被要求在治水例会上表态发言;连续排名靠后的,实施约谈甚至问责。
金清水系流域各区(市)也分别开展了金清大港及其支流综合整治,包括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河道拓宽、生态修复、水系连通、生态补水等综合措施,打通10多条断头河,基本实现水系全循环。
2016年底,金清新闸也成功消劣。此后,金清镇实施全域生态修复工程,全力将水质稳定在Ⅴ类、改善到Ⅳ类,在金清新闸建起了一座“会呼吸的湿地”。这片占地约17亩的人工湿地,整个系统设计日处理水量5000吨。通过生态补水、滤层布置、绿化覆盖,实现了水生态、水循环和水景观有机结合。
金清水系两条主干河道还由台州市领导担任河长,沿线所有乡镇(街道)河长加入微信群。河长联络员代表河长每周至少巡河1次,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通过微信发布,河长不定期点评,乡镇(街道)河长接受任务,立即整改落实。
此外,路桥首创了生态洗衣房取代强制性的“严禁洗涤”。如今,在金清,随处可见生态洗衣房里,洗衣房的水来自净化后的河水,而洗涤产生的废水流入集纳管,统一接入三级管网,实现洗涤废水零直排,在科学治水的同时也方便了百姓。
今年一季度,金清水系水质达到V类及以上的河道,由13条增加至33条。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