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蝶变重生 宁波传统制造业不传统
稿源: 宁波日报   2019-11-07 09:12:14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拉高标杆扬长补短 六争攻坚三年攀高

  借助智能制造,雅戈尔的大单生产周期已从45天缩短到32天。(徐能摄)

  今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中,12款“宁波装”走上了中国最大T台。(市经信局供图)

  在甬打造的奥克斯智能工厂模式已成功复制到海外。(徐能摄)

  宁海建新赵氏集团经过技术改造,实现了生产信息在管理系统内的共享。(严龙摄)

  科技创新是传统制造业转型的重要动力。(市经信局供图)

  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产品。通过加速转型升级,汽车、家电、纺织服装等宁波传统制造业发生的变化,正在印证这一经典论断。

  传统制造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也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2018年以来,宁波以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为主攻方向,不断增强传统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加快推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工作步伐,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转型升级的传统制造业不断拉高层次,闯出新路,向高质量发展加速挺进。

  汽车产业的“三字经”

  从嘉兴南部的乍浦拐上G15高速公路一路向南,越过气势恢宏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携手吉利汽车打造“中国龙湾”的宁波杭州湾新区随即映入眼帘。

  随着2011年年产2万辆吉利帝豪EC7型汽车生产线的建成投产,杭州湾新区的汽车产业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8年来,吉利汽车不仅带动了大批本地零部件企业加速崛起,还吸引了法国佛吉亚、美国江森、韩国万都、德国博世以及日本的矢琦、信戴卡、屹丰、宝路等汽车零部件企业陆续入驻杭州湾新区。

  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助力杭州湾新区汽车产业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数据显示,宁波杭州湾新区去年汽车产业实现产值1001.6亿元,同比增长13%,占宁波规上汽车制造业产值的40%、全省产值的20%。

  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创新是加快转型升级的通关密码。在宁波杭州湾新区,吉利汽车研究院成为吉利汽车继瑞典哥德堡、英国考文垂后,重点布局的又一个全球研发设计中心,承载着吉利汽车的产品开发与技术突破任务,逐渐成为吉利研发的“最强大脑”。截至目前,吉利汽车研发中心已集聚1.38万名研发人员。研发中心二期、三期也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按照计划,吉利将进一步加大投入、扩大规模,在新区集聚汽车研发人才3万名至5万名,打造世界级汽车研发创新中心。

  在鄞州,从舍不得投入到每年研发投入以千万元计,圣龙集团打造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成为支撑其发展壮大、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按照计划,圣龙集团力争将其建设成汽车泵系统、发动机配气系统、变速器系统、汽车电子、新能源及自动驾驶等领域具备国际水准和典范价值的工程中心。

  创新,已成为宁波汽车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在创新驱动下,我市汽车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已从2016年的32.9亿元增至2018年的59.98亿元,年均增长35%以上。2018年,汽车行业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60%。

  “在加快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宁波汽车产业念起了独特的‘三字经’。”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除了集“聚”发展、“创”新支撑外,宁波汽车产业正加快以“智”取胜。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宁波已在汽车制造领域建设了21个数字化车间及智能工厂项目,占全市智能工厂总数的44.6%。该类项目投产后,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78.9%,运营成本降低23.3%,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1.5%,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4.2%,单位产值能耗降低13.3%。行业智能制造水平大幅提升。

  家电产业的加法法则

  在中国家电行业,素有“南有顺德、北有青岛、中有宁波”之说。家电不仅是宁波制造业的支柱产业,也是宁波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强大支撑。在“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中,智能家电产业不光是我市重点打造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其整合物联网、智能系统、新材料、工业设计、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和技术的能力同样无可替代。

  正是看到了家电产业的这种独特性,近年来,广东、山东、安徽、江苏等地纷纷加大对家电产业的扶持力度。青岛与顺德在海尔、美的等龙头企业的领跑下,家电产业告别“刀锋利润”,爆发出让人惊羡的发展加速度。而合肥、武汉、南京等城市的家电产业也在强势崛起。

  在这场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产业角逐中,宁波家电企业逐渐摸索出一套“贴身”的发展路径。通过“设计+”“智能+”及“品牌+”,“中国家电之都”宁波正逐渐激活转型升级的澎湃动力。

  紧贴消费升级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以工业设计为主要抓手,以智能化为方向,近年来,家电“甬家军”正不断加快新产品研

  发,努力提升产品性能、质量、可靠性。全市拥有方太、奥克斯、音王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帅康、卓力等1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省级工业设计中心7家。

  通过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推动中小家电企业关键岗位“机器换人”,全面提升行业自动化水平。两年来,奥克斯、方太、吉德电器等一批智能化新工厂的全面投产,让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34.3%,运营成本降低20.3%,产品生产周期缩短27.1%,产品不良品率降低13.3%,单位产值能耗降低20%。

  通过积极推进质量品牌提升行动计划,加快成为全国小家电产业知名品牌创建基地。全市家电行业现有中国驰名商标14个,占全市总数的16.9%。2017年以来,尽管家电产业规上企业总数从537家减少到464家,但产值规模从795.9亿元增加到934.9亿元,户均产值提升约36%,品牌正成为助力产业阔步发展的优良基因。

  纺织服装产业的华丽转身

  宁波现有规上纺织服装企业819家,年产服装15亿件,年产值1108.4亿元。近年来,纺织服装业产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有所下降,有人因此认为,在宁波这已是“夕阳产业”。

  然而,勇立潮头的宁波纺织服装企业坚定地给出了不同的结论: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产品,加快创新驱动,传统产业也能转型升级,蝶变重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纺织服装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良机。”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李如成告诉记者,如今的雅戈尔正全力抢抓服装板块,力争通过智能制造与营销变革,5年再造一个雅戈尔。

  诚如李如成所言,如今,宁波的纺织服装企业已在自动化、智能化改造下实现蜕变。走进雅戈尔,满目皆是科技感十足的智能化应用。在3D量体试衣间,短短30秒,记者的前衣长、后衣长、领围、胸围等23个数据被一一测量并显现,这些精准的身体数据可让西服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消费者穿着时更加舒适有型;步入智能工厂,实现“规模化”与“个性化”兼容的车间,不仅让雅戈尔的大单生产周期从45天缩短到32天,量体定制周期也由15个工作日缩短到5个工作日,特殊情况下单件定制周期可缩短至2天。

  加快智能化转型的不单单是雅戈尔,从事羊绒衫私人定制20余年的旦可韵,用大数据、智能制造打通生产、销售环节,定制一件羊绒衫的时间已从原先的一周缩短至8小时;太平鸟将通过大数据,分析不同区域消费者的偏好,对线下4000家门店进行销量监测与数据分析,及时调整产品配比,减少断码率,降低库存……

  如今,走在“智造”前沿,宁波纺织服装制造的各个环节变得越来越“潮”。一批宁波纺织服装企业巧用大数据进行智能制造,加速融入服装产业发展新时代。

  在加码智能制造的同时,我市的服装企业开始加强协同创新,逐渐形成了企业发展的新生态。

  在海曙,博洋集团通过设立创业创新园区,专心培育与其产业链相关联的小微企业,在2万多平方米旧厂区相继育出62棵好苗,“GUKOO果壳”“DESSO牛仔”等品牌的产品成为爆款;在鄞州,斐戈集团打造的“云裳谷”通过链式引企,不断打造小微企业的“蓄力池”,让入园的小微企业不仅是租户,也是资源的共享者。

  记者殷聪通讯员储昭节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蝶变重生 宁波传统制造业不传统

稿源: 宁波日报 2019-11-07 09:12:14

  借助智能制造,雅戈尔的大单生产周期已从45天缩短到32天。(徐能摄)

  今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中,12款“宁波装”走上了中国最大T台。(市经信局供图)

  在甬打造的奥克斯智能工厂模式已成功复制到海外。(徐能摄)

  宁海建新赵氏集团经过技术改造,实现了生产信息在管理系统内的共享。(严龙摄)

  科技创新是传统制造业转型的重要动力。(市经信局供图)

  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产品。通过加速转型升级,汽车、家电、纺织服装等宁波传统制造业发生的变化,正在印证这一经典论断。

  传统制造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也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2018年以来,宁波以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为主攻方向,不断增强传统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加快推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工作步伐,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转型升级的传统制造业不断拉高层次,闯出新路,向高质量发展加速挺进。

  汽车产业的“三字经”

  从嘉兴南部的乍浦拐上G15高速公路一路向南,越过气势恢宏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携手吉利汽车打造“中国龙湾”的宁波杭州湾新区随即映入眼帘。

  随着2011年年产2万辆吉利帝豪EC7型汽车生产线的建成投产,杭州湾新区的汽车产业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8年来,吉利汽车不仅带动了大批本地零部件企业加速崛起,还吸引了法国佛吉亚、美国江森、韩国万都、德国博世以及日本的矢琦、信戴卡、屹丰、宝路等汽车零部件企业陆续入驻杭州湾新区。

  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助力杭州湾新区汽车产业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数据显示,宁波杭州湾新区去年汽车产业实现产值1001.6亿元,同比增长13%,占宁波规上汽车制造业产值的40%、全省产值的20%。

  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创新是加快转型升级的通关密码。在宁波杭州湾新区,吉利汽车研究院成为吉利汽车继瑞典哥德堡、英国考文垂后,重点布局的又一个全球研发设计中心,承载着吉利汽车的产品开发与技术突破任务,逐渐成为吉利研发的“最强大脑”。截至目前,吉利汽车研发中心已集聚1.38万名研发人员。研发中心二期、三期也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按照计划,吉利将进一步加大投入、扩大规模,在新区集聚汽车研发人才3万名至5万名,打造世界级汽车研发创新中心。

  在鄞州,从舍不得投入到每年研发投入以千万元计,圣龙集团打造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成为支撑其发展壮大、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按照计划,圣龙集团力争将其建设成汽车泵系统、发动机配气系统、变速器系统、汽车电子、新能源及自动驾驶等领域具备国际水准和典范价值的工程中心。

  创新,已成为宁波汽车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在创新驱动下,我市汽车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已从2016年的32.9亿元增至2018年的59.98亿元,年均增长35%以上。2018年,汽车行业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60%。

  “在加快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宁波汽车产业念起了独特的‘三字经’。”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除了集“聚”发展、“创”新支撑外,宁波汽车产业正加快以“智”取胜。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宁波已在汽车制造领域建设了21个数字化车间及智能工厂项目,占全市智能工厂总数的44.6%。该类项目投产后,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78.9%,运营成本降低23.3%,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1.5%,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4.2%,单位产值能耗降低13.3%。行业智能制造水平大幅提升。

  家电产业的加法法则

  在中国家电行业,素有“南有顺德、北有青岛、中有宁波”之说。家电不仅是宁波制造业的支柱产业,也是宁波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强大支撑。在“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中,智能家电产业不光是我市重点打造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其整合物联网、智能系统、新材料、工业设计、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和技术的能力同样无可替代。

  正是看到了家电产业的这种独特性,近年来,广东、山东、安徽、江苏等地纷纷加大对家电产业的扶持力度。青岛与顺德在海尔、美的等龙头企业的领跑下,家电产业告别“刀锋利润”,爆发出让人惊羡的发展加速度。而合肥、武汉、南京等城市的家电产业也在强势崛起。

  在这场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产业角逐中,宁波家电企业逐渐摸索出一套“贴身”的发展路径。通过“设计+”“智能+”及“品牌+”,“中国家电之都”宁波正逐渐激活转型升级的澎湃动力。

  紧贴消费升级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以工业设计为主要抓手,以智能化为方向,近年来,家电“甬家军”正不断加快新产品研

  发,努力提升产品性能、质量、可靠性。全市拥有方太、奥克斯、音王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帅康、卓力等1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省级工业设计中心7家。

  通过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推动中小家电企业关键岗位“机器换人”,全面提升行业自动化水平。两年来,奥克斯、方太、吉德电器等一批智能化新工厂的全面投产,让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34.3%,运营成本降低20.3%,产品生产周期缩短27.1%,产品不良品率降低13.3%,单位产值能耗降低20%。

  通过积极推进质量品牌提升行动计划,加快成为全国小家电产业知名品牌创建基地。全市家电行业现有中国驰名商标14个,占全市总数的16.9%。2017年以来,尽管家电产业规上企业总数从537家减少到464家,但产值规模从795.9亿元增加到934.9亿元,户均产值提升约36%,品牌正成为助力产业阔步发展的优良基因。

  纺织服装产业的华丽转身

  宁波现有规上纺织服装企业819家,年产服装15亿件,年产值1108.4亿元。近年来,纺织服装业产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有所下降,有人因此认为,在宁波这已是“夕阳产业”。

  然而,勇立潮头的宁波纺织服装企业坚定地给出了不同的结论: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产品,加快创新驱动,传统产业也能转型升级,蝶变重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纺织服装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良机。”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李如成告诉记者,如今的雅戈尔正全力抢抓服装板块,力争通过智能制造与营销变革,5年再造一个雅戈尔。

  诚如李如成所言,如今,宁波的纺织服装企业已在自动化、智能化改造下实现蜕变。走进雅戈尔,满目皆是科技感十足的智能化应用。在3D量体试衣间,短短30秒,记者的前衣长、后衣长、领围、胸围等23个数据被一一测量并显现,这些精准的身体数据可让西服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消费者穿着时更加舒适有型;步入智能工厂,实现“规模化”与“个性化”兼容的车间,不仅让雅戈尔的大单生产周期从45天缩短到32天,量体定制周期也由15个工作日缩短到5个工作日,特殊情况下单件定制周期可缩短至2天。

  加快智能化转型的不单单是雅戈尔,从事羊绒衫私人定制20余年的旦可韵,用大数据、智能制造打通生产、销售环节,定制一件羊绒衫的时间已从原先的一周缩短至8小时;太平鸟将通过大数据,分析不同区域消费者的偏好,对线下4000家门店进行销量监测与数据分析,及时调整产品配比,减少断码率,降低库存……

  如今,走在“智造”前沿,宁波纺织服装制造的各个环节变得越来越“潮”。一批宁波纺织服装企业巧用大数据进行智能制造,加速融入服装产业发展新时代。

  在加码智能制造的同时,我市的服装企业开始加强协同创新,逐渐形成了企业发展的新生态。

  在海曙,博洋集团通过设立创业创新园区,专心培育与其产业链相关联的小微企业,在2万多平方米旧厂区相继育出62棵好苗,“GUKOO果壳”“DESSO牛仔”等品牌的产品成为爆款;在鄞州,斐戈集团打造的“云裳谷”通过链式引企,不断打造小微企业的“蓄力池”,让入园的小微企业不仅是租户,也是资源的共享者。

  记者殷聪通讯员储昭节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