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墙门里头情谊浓 海曙安丰社区里的幸福故事汇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9-06 08:37: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行时

  记者 黄合 

  海曙区委报道组 续大治 孙勇

  无论什么时候来小区,都能找到空闲的停车位;无论多晚打电话求助,都能找到上门维修的志愿者;无论独居老人过节想吃什么,“巧厨娘”都能将热腾腾的美食送到面前……

  不过,当你仔细翻阅这些故事的缘起,就会发现这些看似寻常的幸福背后,有根名为基层党建的红线留下了细细密密的针脚。

  解结化瘀,商量着啃硬骨头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这曾经是安丰社区居民口中流行的标语。

  2000年,因为联丰路从社区中间穿过,安丰社区陷入了长达14年的对峙状态,南边的小区居民一心想“分家”,北边的坚决不同意,从此但凡社区开会,现场总是梗脖子拍桌子吵成一团。

  工作组进驻过,律师也请来过,但是问题依旧没有解决。从已有规划来看,所有的公共配套设施是南、北小区共有,“分家”并不现实。但总有较真的居民不肯松口,社区里的民生实事压根没法推开。

  2014年,前来“救火”的陈赛花成为安丰社区党委书记。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她花了半年时间梳理头绪,人足足瘦了3公斤,最终决定为居民搭建放开来说话的“开放空间”,将每一个问题逐一解剖、解决。

  绿化空间如何打造、配套用房如何处置、公共面积如何计算、停车费如何收取……由社区党委牵头,组织召开了30多次会议,每次会议有数十名居民参加,用“商量”而不是“争吵”的方式,

  将利益攸关的问题摆到桌面上逐一厘清。

  根据协商结果,安丰社区制定了社区管理公约,辖区分片区各自管理,遇到重大事件再共同商量。

  古道热肠的老党员章和平被推选为安丰老小区业委会主任,他说:“从此以后,大家不吵了,交流变多了,感情变好了,所有事情商量着决定,就连物业费缴纳率都提高到了93%。”

  走出家门,巧搭平台情动人

  谢宝妹的家和章和平的家,只隔了条窄窄的巷子。

  这样近的距离,两家人在社区住了快20年,却从来没有打过一声招呼。

  2014年,通过社区党委组织的活动,渐渐变熟的两家人成了相互串门的“异姓亲戚”。一声“阿姐”一声“大哥”,平时有事相互帮忙,有公益活动一起参加。

  “我们社区有上万常住人口,其中老年人口超过21.5%。光靠个位数的社工队伍,很难满足所有居民个性化的诉求。”陈赛花说。

  于是,社区党委主导搭平台,每周组织两三场活动,还开设烘焙、书画、智能手机使用等30多门课程,让广大居民走出家门,按照各自的需求报名。

  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原本宅在家中的谢宝妹因为优秀的表达能力,成为社区大小活动的主持人,摇身一变成了“金话筒”;原本厨艺过人的王亚平组织了“巧厨娘”团队,传统佳节一个不落地为弱势群体送美食……

  据统计,目前安丰社区有53支社会组织队伍,参与居民500多人。

  “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我认为,社区就像一个‘大家庭’,邻里之间都是‘兄弟姐妹’,从情字入手,一些生活中的磕磕绊绊更容易迎刃而解。”陈赛花说。

  共治共享,亲手打磨幸福家

  今年,安丰社区的大部分房屋建成已有23个年头了。

  “房龄老了,大病小病少不了。有的内部水管错位了,有的墙体漏水了,间接也容易造成邻里之间的矛盾。”章和平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小区里的“81890”,居民碰到问题一时找不到物业,就爱直接找他求助。

  不过,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已经“亚健康”的老小区,67岁的鱼雅芳却怎么也不愿意离开。孝顺的子女考虑到她膝盖不好,在其他地方购置了新房,想接她过去住,但鱼雅芳一口拒绝了。

  “我是真的舍不得走。”几个月前,身为楼道小组长的她自掏腰包,在楼道里摆了3桌,作为成功加装电梯的“庆功宴”。整幢楼24户人家,每户派了2名代表,围坐一起吃“家宴”,每个人都笑得特别真诚。

  陈赛花说,社区里的事基本上靠党员、居民代表及各个楼道的小组长、网格员解决,实在遇到“疑难杂症”才需要她亲自出面。“居民遇到事情,只需要找身边的党员、邻居,便可就近得到服务,特别方便。”

  2016年,在党员居民的全程参与、监督下,安丰社区破解了老小区最为头疼的“停车难”问题,一下子新增了357个停车位,成了全市首个每个楼道都留出生命通道的老小区。

  今年上半年,通过党员帮办服务,居民通过楼道“解忧箱”反映的空调滴水问题,也由物业出面统一对脱落的管道进行了维修。

  在安丰社区,共治共享不是口号,而是现实。“幸福感,就是日积月累一点一点攒起来的。”对此,王亚平深有感触。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

墙门里头情谊浓 海曙安丰社区里的幸福故事汇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9-06 08:37:00

  记者 黄合 

  海曙区委报道组 续大治 孙勇

  无论什么时候来小区,都能找到空闲的停车位;无论多晚打电话求助,都能找到上门维修的志愿者;无论独居老人过节想吃什么,“巧厨娘”都能将热腾腾的美食送到面前……

  不过,当你仔细翻阅这些故事的缘起,就会发现这些看似寻常的幸福背后,有根名为基层党建的红线留下了细细密密的针脚。

  解结化瘀,商量着啃硬骨头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这曾经是安丰社区居民口中流行的标语。

  2000年,因为联丰路从社区中间穿过,安丰社区陷入了长达14年的对峙状态,南边的小区居民一心想“分家”,北边的坚决不同意,从此但凡社区开会,现场总是梗脖子拍桌子吵成一团。

  工作组进驻过,律师也请来过,但是问题依旧没有解决。从已有规划来看,所有的公共配套设施是南、北小区共有,“分家”并不现实。但总有较真的居民不肯松口,社区里的民生实事压根没法推开。

  2014年,前来“救火”的陈赛花成为安丰社区党委书记。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她花了半年时间梳理头绪,人足足瘦了3公斤,最终决定为居民搭建放开来说话的“开放空间”,将每一个问题逐一解剖、解决。

  绿化空间如何打造、配套用房如何处置、公共面积如何计算、停车费如何收取……由社区党委牵头,组织召开了30多次会议,每次会议有数十名居民参加,用“商量”而不是“争吵”的方式,

  将利益攸关的问题摆到桌面上逐一厘清。

  根据协商结果,安丰社区制定了社区管理公约,辖区分片区各自管理,遇到重大事件再共同商量。

  古道热肠的老党员章和平被推选为安丰老小区业委会主任,他说:“从此以后,大家不吵了,交流变多了,感情变好了,所有事情商量着决定,就连物业费缴纳率都提高到了93%。”

  走出家门,巧搭平台情动人

  谢宝妹的家和章和平的家,只隔了条窄窄的巷子。

  这样近的距离,两家人在社区住了快20年,却从来没有打过一声招呼。

  2014年,通过社区党委组织的活动,渐渐变熟的两家人成了相互串门的“异姓亲戚”。一声“阿姐”一声“大哥”,平时有事相互帮忙,有公益活动一起参加。

  “我们社区有上万常住人口,其中老年人口超过21.5%。光靠个位数的社工队伍,很难满足所有居民个性化的诉求。”陈赛花说。

  于是,社区党委主导搭平台,每周组织两三场活动,还开设烘焙、书画、智能手机使用等30多门课程,让广大居民走出家门,按照各自的需求报名。

  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原本宅在家中的谢宝妹因为优秀的表达能力,成为社区大小活动的主持人,摇身一变成了“金话筒”;原本厨艺过人的王亚平组织了“巧厨娘”团队,传统佳节一个不落地为弱势群体送美食……

  据统计,目前安丰社区有53支社会组织队伍,参与居民500多人。

  “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我认为,社区就像一个‘大家庭’,邻里之间都是‘兄弟姐妹’,从情字入手,一些生活中的磕磕绊绊更容易迎刃而解。”陈赛花说。

  共治共享,亲手打磨幸福家

  今年,安丰社区的大部分房屋建成已有23个年头了。

  “房龄老了,大病小病少不了。有的内部水管错位了,有的墙体漏水了,间接也容易造成邻里之间的矛盾。”章和平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小区里的“81890”,居民碰到问题一时找不到物业,就爱直接找他求助。

  不过,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已经“亚健康”的老小区,67岁的鱼雅芳却怎么也不愿意离开。孝顺的子女考虑到她膝盖不好,在其他地方购置了新房,想接她过去住,但鱼雅芳一口拒绝了。

  “我是真的舍不得走。”几个月前,身为楼道小组长的她自掏腰包,在楼道里摆了3桌,作为成功加装电梯的“庆功宴”。整幢楼24户人家,每户派了2名代表,围坐一起吃“家宴”,每个人都笑得特别真诚。

  陈赛花说,社区里的事基本上靠党员、居民代表及各个楼道的小组长、网格员解决,实在遇到“疑难杂症”才需要她亲自出面。“居民遇到事情,只需要找身边的党员、邻居,便可就近得到服务,特别方便。”

  2016年,在党员居民的全程参与、监督下,安丰社区破解了老小区最为头疼的“停车难”问题,一下子新增了357个停车位,成了全市首个每个楼道都留出生命通道的老小区。

  今年上半年,通过党员帮办服务,居民通过楼道“解忧箱”反映的空调滴水问题,也由物业出面统一对脱落的管道进行了维修。

  在安丰社区,共治共享不是口号,而是现实。“幸福感,就是日积月累一点一点攒起来的。”对此,王亚平深有感触。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