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宁波热点  >  五水共治  >  工作简报
宁波五水共治工作简报2019年第3期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4-20 11:02:00

  第3期(总第246期)

  宁波市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宁波市河长制办公室 编 2019年4月19日

  ●一条主线、两大目标、十项工作 我市明确2019年治水提升战工作任务

  ●镇海区奏响“治水三部曲”再谋治水新篇章

  ●余姚市多措并举 高标准推进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

  一条主线、两大目标、十项工作

  我市明确2019年治水提升战工作任务

  按照省委书记车俊“五水共治只能加强,不能放松”指示精神和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清澈见底”的治水新目标要求,4月9日,全市召开治水办(河长办)专职副主任会议。会上,宁波市治水办(河长办)专职副主任刘增凯就如何强化2019年治水重点工作、打好治水提升战做了具体部署。

  2018年,我市治水工作成效显著,成功承办全省“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现场会,成功通过国家生态环境部、住建部无城市黑臭水体的现场核查,10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100%,提前并超额完成到2020年优良率达到80%的国家“水十条”考核目标,80个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80%,功能区达标率86.3%,同比分别提高8.7%、6.3%。

  2019年,我市深入实施《宁波市打好治水提升战三年行动方案》,围绕一条主线:水环境质量改善,突出两大目标:一是断面水质持续向好,县控以上断面全面剿灭V类水,市控以上断面功能区达标率提高到90%;二是城市河道(包括市、县两级建成区)稳步“清澈见底”,水质主要指标达到Ⅴ类水以上标准,30%的城市河道透明度达到80厘米以上。

  重点是强势推进“五高五强”十项工作:

  一是高成效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在巩固提升已建“污水零直排区”的基础上,以中心城区、姚江流域、象山港沿岸区域为重点,继续完成40个镇乡(街道)的“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建设区内生活小区、沿街店铺、企事业单位全面开展雨污分流改造,做到“能分则分、难分必截”。二是高标准实施城市河道整治行动。以“清澈见底”为治理目标,制定并实施《宁波市城市内河整治专项行动计划》,逐河制定“一河一策”,精细化开展精准治理,源头截污、河道修复、活水保质、长效管护,水岸同治、点线面齐治,确保城市河道水体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三是高水平提升城乡污水处理能力。建立城市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全面开展已建管网的检查和疏通,按照城市河道治理进度要求,及时完成沿线破损管网的修复与整治;新建城镇污水管网200公里以上;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管见配套与提标扩容,重点要落实江北区域污水处理选址及施工期临时替代终端建设,启动16座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清洁排放改造建设。四是高要求推进水环境质量提升。深入实施流域控制单元水质达标(保持、稳定)方案,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行动,严格水环境功能区质量目标管理,在确保117个县控以上断面水质同比不下降基础上,消灭5个Ⅴ类水断面。五是高质量创建美丽河湖。统筹考虑河道水体排涝、环境、生态等功能平衡关系,加快建设具有浓郁江南水乡特色的美丽河道,按照“安全济、生态健康、水清景美、人文彰显、管护高效、人水和谐”的目标,加大河湖库塘综合治理力度,全面落实长效管护机制,以姚江为重点,全年创建美丽河湖不少于30条。六是强管控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优化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完善“一源一策”管理;开展东钱湖、白溪等省级以上重点湖库生态安全评估和省级重点湖库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工作;推进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实施物理隔离防护,订立界桩、警示、宣传、标识等标志标牌,加大饮用水水源地和生态治理和生态管控。七是强监督实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强化入海排污口整治和直排海污染源监管,进一步优化整合入海排口,实现直排海污染源在线监测全覆盖;实施入海河流、溪闸总氮总磷总量控制,开展象山港总氮控制国家试点工作;全面推进水产生态养殖和尾水治理;完善各类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机制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八是强减量抓好农业农村水污染防治。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控制,全面落实禁养区、限养区规划,畜禽排泄物全面实现生态化消纳或工业化达标处理;精准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全面施城市河道和117个断面控制单元内的农业面源污染氮磷生态拦截沟建设,减少污染物入河;继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高行政村覆盖率到90%,强化建后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运维。九是强考核推进河长制标准化管理。优化河(湖)长设置体系,建立组织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负面清单等“四张清单”,进一步完善治水智能化管理体系,强化日常监管和阶段性考核,切实提高各级河(湖)长河湖治、管、保职责。十是强引导提高全民节水护水意识。全面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严守水资源管控红线,严格取水许可和计划管理;大力推进工业、农业、生活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全社会节水护水;加快城镇供水管网更新改造,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逐步化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市治水办)

  镇海区奏响“治水三部曲”

  再谋治水新篇章

  2019年,镇海区将以“严防反弹、提质提标”为目标,进一步压实责任、深化治理、强化宣传,不断巩固治水成果,努力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力争到2019年底,市控断面达标率达到100%,交接断面水质达到IV类标准以上。

  一、压实“三大责任”,形成治水工作合力。一是压实各级河长责任。深入实施河长履职报告制度和河长巡河考勤签到制度,各级河长每月定期向同级总河长进行书面报告,落实河长制监督工作。二是压实部门属地责任。各牵头部门继续做好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各镇(街道)、园区要做好辖区内入河排污口、排水企业、畜禽整治以及河道保洁等方面的巡查和监督。加强部门协同配合,统筹推进农业、环保、经信、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建设。三是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电镀、印染、化工等涉水重点行业企业严格执行环保法律和排放标准,主动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智能制造。环保、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要继续加大企业违法行为“一案双查”力度,倒逼企业落实治水主体责任。

  二、坚持“三项治理”,夯实治水工作基础。一是坚持工程治理。在全面完成“八大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漏补缺,推进学校、医院、大工程单位、工业园区外等区域的雨污分流改造。全面开展已建城镇排水设施的常态检查和长效管护。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管,开展常态化排查和整治,严格执行新增排污口设置审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强雨水系统管理,严格控制受污染的雨水直排环境。继续加快推进北区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启动镇海污水处理厂类Ⅳ类水提标改造,推进华清环保的扩建和提标改造项目,确保2020年底前,全区污水处理厂均达到地表水类IV类排放标准,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二是坚持源头治理。继续深化电镀、印染等重点涉水行业的整治提升,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着力推进“散乱污”企业的治理,逐年淘汰关停一批涉水落后产能项目。推进金属表面处理、有色金属等5个行业深化整治提升。强化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全面落实禁养区、限养区规划,实施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建设。完成三分之二公厕截污纳管,提高公厕品质。三是坚持流域治理。加快推进姚江二通道(慈江)工程——澥浦闸站景观绿化等附属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河道生态补水工作,统筹调剂山塘水库、姚江翻水等水源回补河网。实施入海合流、溪闸总氮总磷总量控制。强化涉海污染源和入海排污口监管,建立入海排污口数字管理系统,直排海污染源在线监测全覆盖。对区域内水质较差及劣Ⅴ类河道(段)开展综合治理,做好截污工程,利用增氧、生态滤床、生物膜、水草种植等技术进行生态修复。开展小流域微循环,推进翻水泵站等小流域活水工程建设,提高水体流动性和更新率。

  三、围绕“三个强化”,营造治水浓厚氛围。一是强化媒体宣传。在区主要媒体继续开设“五水共治”专栏,展示治水工作中的举措成效和经验典型;积极对接市级以上媒体,加大治水工作的正面报道。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推送相关动态信息,提高治水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二是强化社会宣传。进一步深化“五水共治”公益宣传“六进”活动。依托字幕横幅、海报挂图、宣传折页、动漫断面等载体,利用城区公共场所的宣传橱窗、LED屏、楼宇电视等公共设施,投放“五水共治”宣传广告。充分发挥基层河长、网格员等作用,通过上门发放宣传折页、纪念品等方式,提高周边群众对治水工作的知晓度和满意度。三是强化公众参与。进一步深化“义务河道监督员”巡河模式,定期组织开展监督员业务培训。开通“治水曝光台”,以投诉举报为载体,切实抓好投诉举报事项的受理、交办、督办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工、青、妇等组织的力量,组织开展治水护水各类公益活动,发动和引导更多的社会群体支持、监督并参与治水工作。(镇海区治水办)

  余姚市多措并举

  高标准推进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

  近年来,余姚市坚持规划引领“一张图”、饮水安全“一张网”,科学推进农村饮用水建设工程,在全国率先实现“村村通水、站站消毒”,走出了一条具有余姚特色的农村饮用水建设道路。目前余姚市共建有3座市级水厂、8座镇级水厂和196座村级水站,构建了以“姚西北、姚东和南部山区片”为区划的分片集中式农村饮用水保障体系。

  一、因地制宜,加速度推进项目。一是夯基础,保障村庄供水。2005年,该市率先启动农村饮用水建设工程,针对当地山区村庄较多且分散的情况,在建设初期以“平原规模供水、山村分点供水”为思路,新建多处小规模村级水站,彻底结束农村“靠天吃水”的状况。2005—2008年,全市共投入1.2亿元新建村级水站207座。二是扩规模,全面提升量质。针对村级水站规模偏小、村民用水需求增大等问题,2012年以来,该市主动提升改造,按照“以大并小、以好并差”的标准,投入2.69亿元新建姚东水厂,投入2.3亿元实施姚西北市级水厂供水延伸扩面工程,投入1.8亿元在全省率先开展山区供水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同时改造拆除小、散水站11个,实现农村饮用水量质全面提升。三是再发力,构建共享格局。2018年起,着眼“供水再集中、质量再提高”,计划总投资3.4亿元,实施新一轮农村饮用水提升行动,扩建梁弄水厂实现南部平原村庄一网覆盖、实施姚东水厂(二期)项目实现姚东平原乡镇一网覆盖、提标176座山区村级水站实现优质供水,再逐步撤掉2座镇级水厂和20座村级水站,着力构建起城乡同质共享的一体化、规模化供水新格局。目前山区村级水站提升改造工程已进入项目审查阶段,2019年计划完成62座。

  二、强化源头,高质量建设水源。坚持饮用水源地建设与推进农村饮用水工程同步抓、同步推,着力构建“多源互济、水质可靠、联网联片”的水源供应体系。一是加大水源开拓。构建以“一大三中” (四明湖水库、梁辉水库、陆埠水库、双溪口水库)为龙头、水库山塘为支撑的饮用水源布局,先后建成库容3400万方的双溪口水库等省、市重点工程,大茅岙、步梯岩等41座小型饮用水源水库,切实解决水资源短缺难题。二是严格水源保护。建立全覆盖水质巡查检测体系,特别是对“一大三中”水库管理实现昼夜水陆巡查制度,并落实专人对水库周边进行安全巡逻,及时制止向水库倾倒垃圾,钓鱼、捕鱼、烧烤、游泳等行为。累计投资150万元建设超10公里的隔离防护网,切实保障水源水质安全。三是保障水源供应。先后编制饮用水源区划、水资源保护等一系列规划,开展污染企业关停整治、生态湿地建设、清洁型小流域治理等一系列行动,基本形成“多源共济、水质可靠、联网联片”的水源供应体系。

  三、加强把关,全时段监管维护。一是工程建设规范化。落实项目工程严监管、严投用,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四制规范,建立多部门联合验收、跟踪审计、不合格重建等制度。落实大站建设有“三房”,即过滤房、消毒房和管理员办公房,小站建设有“两房”,即过滤房和消毒房,做到配套齐全、设备到位、水质合格。二是运维巡查智能化。牢固树立“建好更要管好”的理念,利用“互联网+”,建立起“农村饮用水智管平台”,推行网格管理和运维实时监控,目前正在开发巡查APP,加快形成线上线下全融合、取水用水全监管、工作过程全痕迹的现代化监管模式。三是管护保障长效化。以市级统管为方向,乡镇(街道)或片区为基本单元,推行“以大带小”“以点带片”“分片统筹”等管护模式,做到管理统一标准、考核统一要求。按照市级补、各级筹、水费收等多种方式,多途径保障农村饮用水运维经费,切实形成了制度健全、职责明确、操作规范的长效化运维机制。(余姚市治水办)

宁波五水共治工作简报2019年第3期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4-20 11:02:00

  第3期(总第246期)

  宁波市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宁波市河长制办公室 编 2019年4月19日

  ●一条主线、两大目标、十项工作 我市明确2019年治水提升战工作任务

  ●镇海区奏响“治水三部曲”再谋治水新篇章

  ●余姚市多措并举 高标准推进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

  一条主线、两大目标、十项工作

  我市明确2019年治水提升战工作任务

  按照省委书记车俊“五水共治只能加强,不能放松”指示精神和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清澈见底”的治水新目标要求,4月9日,全市召开治水办(河长办)专职副主任会议。会上,宁波市治水办(河长办)专职副主任刘增凯就如何强化2019年治水重点工作、打好治水提升战做了具体部署。

  2018年,我市治水工作成效显著,成功承办全省“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现场会,成功通过国家生态环境部、住建部无城市黑臭水体的现场核查,10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100%,提前并超额完成到2020年优良率达到80%的国家“水十条”考核目标,80个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80%,功能区达标率86.3%,同比分别提高8.7%、6.3%。

  2019年,我市深入实施《宁波市打好治水提升战三年行动方案》,围绕一条主线:水环境质量改善,突出两大目标:一是断面水质持续向好,县控以上断面全面剿灭V类水,市控以上断面功能区达标率提高到90%;二是城市河道(包括市、县两级建成区)稳步“清澈见底”,水质主要指标达到Ⅴ类水以上标准,30%的城市河道透明度达到80厘米以上。

  重点是强势推进“五高五强”十项工作:

  一是高成效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在巩固提升已建“污水零直排区”的基础上,以中心城区、姚江流域、象山港沿岸区域为重点,继续完成40个镇乡(街道)的“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建设区内生活小区、沿街店铺、企事业单位全面开展雨污分流改造,做到“能分则分、难分必截”。二是高标准实施城市河道整治行动。以“清澈见底”为治理目标,制定并实施《宁波市城市内河整治专项行动计划》,逐河制定“一河一策”,精细化开展精准治理,源头截污、河道修复、活水保质、长效管护,水岸同治、点线面齐治,确保城市河道水体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三是高水平提升城乡污水处理能力。建立城市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全面开展已建管网的检查和疏通,按照城市河道治理进度要求,及时完成沿线破损管网的修复与整治;新建城镇污水管网200公里以上;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管见配套与提标扩容,重点要落实江北区域污水处理选址及施工期临时替代终端建设,启动16座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清洁排放改造建设。四是高要求推进水环境质量提升。深入实施流域控制单元水质达标(保持、稳定)方案,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行动,严格水环境功能区质量目标管理,在确保117个县控以上断面水质同比不下降基础上,消灭5个Ⅴ类水断面。五是高质量创建美丽河湖。统筹考虑河道水体排涝、环境、生态等功能平衡关系,加快建设具有浓郁江南水乡特色的美丽河道,按照“安全济、生态健康、水清景美、人文彰显、管护高效、人水和谐”的目标,加大河湖库塘综合治理力度,全面落实长效管护机制,以姚江为重点,全年创建美丽河湖不少于30条。六是强管控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优化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完善“一源一策”管理;开展东钱湖、白溪等省级以上重点湖库生态安全评估和省级重点湖库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工作;推进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实施物理隔离防护,订立界桩、警示、宣传、标识等标志标牌,加大饮用水水源地和生态治理和生态管控。七是强监督实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强化入海排污口整治和直排海污染源监管,进一步优化整合入海排口,实现直排海污染源在线监测全覆盖;实施入海河流、溪闸总氮总磷总量控制,开展象山港总氮控制国家试点工作;全面推进水产生态养殖和尾水治理;完善各类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机制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八是强减量抓好农业农村水污染防治。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控制,全面落实禁养区、限养区规划,畜禽排泄物全面实现生态化消纳或工业化达标处理;精准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全面施城市河道和117个断面控制单元内的农业面源污染氮磷生态拦截沟建设,减少污染物入河;继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高行政村覆盖率到90%,强化建后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运维。九是强考核推进河长制标准化管理。优化河(湖)长设置体系,建立组织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负面清单等“四张清单”,进一步完善治水智能化管理体系,强化日常监管和阶段性考核,切实提高各级河(湖)长河湖治、管、保职责。十是强引导提高全民节水护水意识。全面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严守水资源管控红线,严格取水许可和计划管理;大力推进工业、农业、生活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全社会节水护水;加快城镇供水管网更新改造,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逐步化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市治水办)

  镇海区奏响“治水三部曲”

  再谋治水新篇章

  2019年,镇海区将以“严防反弹、提质提标”为目标,进一步压实责任、深化治理、强化宣传,不断巩固治水成果,努力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力争到2019年底,市控断面达标率达到100%,交接断面水质达到IV类标准以上。

  一、压实“三大责任”,形成治水工作合力。一是压实各级河长责任。深入实施河长履职报告制度和河长巡河考勤签到制度,各级河长每月定期向同级总河长进行书面报告,落实河长制监督工作。二是压实部门属地责任。各牵头部门继续做好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各镇(街道)、园区要做好辖区内入河排污口、排水企业、畜禽整治以及河道保洁等方面的巡查和监督。加强部门协同配合,统筹推进农业、环保、经信、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建设。三是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电镀、印染、化工等涉水重点行业企业严格执行环保法律和排放标准,主动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智能制造。环保、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要继续加大企业违法行为“一案双查”力度,倒逼企业落实治水主体责任。

  二、坚持“三项治理”,夯实治水工作基础。一是坚持工程治理。在全面完成“八大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漏补缺,推进学校、医院、大工程单位、工业园区外等区域的雨污分流改造。全面开展已建城镇排水设施的常态检查和长效管护。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管,开展常态化排查和整治,严格执行新增排污口设置审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强雨水系统管理,严格控制受污染的雨水直排环境。继续加快推进北区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启动镇海污水处理厂类Ⅳ类水提标改造,推进华清环保的扩建和提标改造项目,确保2020年底前,全区污水处理厂均达到地表水类IV类排放标准,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二是坚持源头治理。继续深化电镀、印染等重点涉水行业的整治提升,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着力推进“散乱污”企业的治理,逐年淘汰关停一批涉水落后产能项目。推进金属表面处理、有色金属等5个行业深化整治提升。强化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全面落实禁养区、限养区规划,实施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建设。完成三分之二公厕截污纳管,提高公厕品质。三是坚持流域治理。加快推进姚江二通道(慈江)工程——澥浦闸站景观绿化等附属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河道生态补水工作,统筹调剂山塘水库、姚江翻水等水源回补河网。实施入海合流、溪闸总氮总磷总量控制。强化涉海污染源和入海排污口监管,建立入海排污口数字管理系统,直排海污染源在线监测全覆盖。对区域内水质较差及劣Ⅴ类河道(段)开展综合治理,做好截污工程,利用增氧、生态滤床、生物膜、水草种植等技术进行生态修复。开展小流域微循环,推进翻水泵站等小流域活水工程建设,提高水体流动性和更新率。

  三、围绕“三个强化”,营造治水浓厚氛围。一是强化媒体宣传。在区主要媒体继续开设“五水共治”专栏,展示治水工作中的举措成效和经验典型;积极对接市级以上媒体,加大治水工作的正面报道。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推送相关动态信息,提高治水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二是强化社会宣传。进一步深化“五水共治”公益宣传“六进”活动。依托字幕横幅、海报挂图、宣传折页、动漫断面等载体,利用城区公共场所的宣传橱窗、LED屏、楼宇电视等公共设施,投放“五水共治”宣传广告。充分发挥基层河长、网格员等作用,通过上门发放宣传折页、纪念品等方式,提高周边群众对治水工作的知晓度和满意度。三是强化公众参与。进一步深化“义务河道监督员”巡河模式,定期组织开展监督员业务培训。开通“治水曝光台”,以投诉举报为载体,切实抓好投诉举报事项的受理、交办、督办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工、青、妇等组织的力量,组织开展治水护水各类公益活动,发动和引导更多的社会群体支持、监督并参与治水工作。(镇海区治水办)

  余姚市多措并举

  高标准推进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

  近年来,余姚市坚持规划引领“一张图”、饮水安全“一张网”,科学推进农村饮用水建设工程,在全国率先实现“村村通水、站站消毒”,走出了一条具有余姚特色的农村饮用水建设道路。目前余姚市共建有3座市级水厂、8座镇级水厂和196座村级水站,构建了以“姚西北、姚东和南部山区片”为区划的分片集中式农村饮用水保障体系。

  一、因地制宜,加速度推进项目。一是夯基础,保障村庄供水。2005年,该市率先启动农村饮用水建设工程,针对当地山区村庄较多且分散的情况,在建设初期以“平原规模供水、山村分点供水”为思路,新建多处小规模村级水站,彻底结束农村“靠天吃水”的状况。2005—2008年,全市共投入1.2亿元新建村级水站207座。二是扩规模,全面提升量质。针对村级水站规模偏小、村民用水需求增大等问题,2012年以来,该市主动提升改造,按照“以大并小、以好并差”的标准,投入2.69亿元新建姚东水厂,投入2.3亿元实施姚西北市级水厂供水延伸扩面工程,投入1.8亿元在全省率先开展山区供水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同时改造拆除小、散水站11个,实现农村饮用水量质全面提升。三是再发力,构建共享格局。2018年起,着眼“供水再集中、质量再提高”,计划总投资3.4亿元,实施新一轮农村饮用水提升行动,扩建梁弄水厂实现南部平原村庄一网覆盖、实施姚东水厂(二期)项目实现姚东平原乡镇一网覆盖、提标176座山区村级水站实现优质供水,再逐步撤掉2座镇级水厂和20座村级水站,着力构建起城乡同质共享的一体化、规模化供水新格局。目前山区村级水站提升改造工程已进入项目审查阶段,2019年计划完成62座。

  二、强化源头,高质量建设水源。坚持饮用水源地建设与推进农村饮用水工程同步抓、同步推,着力构建“多源互济、水质可靠、联网联片”的水源供应体系。一是加大水源开拓。构建以“一大三中” (四明湖水库、梁辉水库、陆埠水库、双溪口水库)为龙头、水库山塘为支撑的饮用水源布局,先后建成库容3400万方的双溪口水库等省、市重点工程,大茅岙、步梯岩等41座小型饮用水源水库,切实解决水资源短缺难题。二是严格水源保护。建立全覆盖水质巡查检测体系,特别是对“一大三中”水库管理实现昼夜水陆巡查制度,并落实专人对水库周边进行安全巡逻,及时制止向水库倾倒垃圾,钓鱼、捕鱼、烧烤、游泳等行为。累计投资150万元建设超10公里的隔离防护网,切实保障水源水质安全。三是保障水源供应。先后编制饮用水源区划、水资源保护等一系列规划,开展污染企业关停整治、生态湿地建设、清洁型小流域治理等一系列行动,基本形成“多源共济、水质可靠、联网联片”的水源供应体系。

  三、加强把关,全时段监管维护。一是工程建设规范化。落实项目工程严监管、严投用,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四制规范,建立多部门联合验收、跟踪审计、不合格重建等制度。落实大站建设有“三房”,即过滤房、消毒房和管理员办公房,小站建设有“两房”,即过滤房和消毒房,做到配套齐全、设备到位、水质合格。二是运维巡查智能化。牢固树立“建好更要管好”的理念,利用“互联网+”,建立起“农村饮用水智管平台”,推行网格管理和运维实时监控,目前正在开发巡查APP,加快形成线上线下全融合、取水用水全监管、工作过程全痕迹的现代化监管模式。三是管护保障长效化。以市级统管为方向,乡镇(街道)或片区为基本单元,推行“以大带小”“以点带片”“分片统筹”等管护模式,做到管理统一标准、考核统一要求。按照市级补、各级筹、水费收等多种方式,多途径保障农村饮用水运维经费,切实形成了制度健全、职责明确、操作规范的长效化运维机制。(余姚市治水办)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1-2019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