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宁波热点  >  五水共治  >  治水成效
润一方水土 “水美村庄”究竟美在何处?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4-09 14:13:44

  记者 何峰 通讯员 胡章

  水,是生命之基、发展之脉,也是乡村振兴的命脉。枕山面海、拥江揽湖的宁波,拥有灌溉面积近300万亩,山塘水库6000余座,农村平原河道近万公里,水在乡村振兴中无处不在。

  经过自主申报、现场评估、网络投票和专家审定,今年2月份,海曙区古林镇西洋港村、江北区洪塘街道鞍山村等30个村庄被评为宁波市首批“水美村庄”。活水进村、活水出村,清水绕村、碧水映村,徜徉在这样的江南水乡,让人不自觉地忘却烦恼。未来,这样的村庄在宁波将会越来越多。

  水美村庄,美在何处?市水文化研究会负责人说,水美村庄美在生态、美在环境、美在产业,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水系治理改善乡村环境

  走进海曙区古林镇西洋港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曲水环流、活水周流”的水乡景致:西洋港河明澈如镜,河边水杉树亭亭玉立,亲水平台、景观亭点缀其间,仿佛是一个公园。西洋港河全长6.6公里,南起古林,北到中塘河,是海曙区的一条主要排涝河流。

  “这条河以前臭得很。”村民张桂芳直呼没想到,时隔10年,西洋港河一改河水浑浊、垃圾漂浮、杂草丛生的景象,成为水清岸绿的生态河。“现在,我经常在西洋港河边散步。”她说。

  当时的西洋港河是名副其实的黑臭河,经过调查,发现造成河流污染主要为河道垃圾大量堆放、沉船网箱影响河水自流、沿河企业直排污水等三方面。海曙对症下药,通过严格企业排污行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快污水管网建设等,河道生态环境得到恢复。海曙还在西洋港河相继完成河道护岸、景观设施、岸坡绿化工程,并充分融合周边丰富的村落文化,突出景观与亲水两大功能。

  这条以前脏得连鸭子都不愿意下水的河流,现在成了休闲皮划艇邀请赛的赛道。每年春夏之交,蓝天白云映衬下的西洋港河里,百余名皮划艇选手奋勇争先。附近村民蜂拥而至,一睹选手们劈波斩浪的健美身姿,这一赛事成为当地的年度盛事。“皮划艇是一项对水域面积及水质要求极高的运动,西洋港河能承办这样的赛事,说明水质非常好。”古林镇有关负责人说。

  水美乡村,受益的不仅仅是附近村民,还有广大市民。水利专家介绍:“我市从2008年开始实施向市区河网环境配水工程,全市的水系就是一张大网。西洋港河增强了水体流动性,提高了水体自净能力,为促进平原河网水环境的改善作出了贡献。市民走在河边,不经意间见到的清水碧波,正是来自这样的‘活水’。”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水在改善生态环境中所起的作用也没有替代品。”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水是现代农业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支撑,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保障要素,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

  “弄堂弄面家家扫,门面形象做得好,溪坑水清路面光,阿拉常照最清爽!”位于横山水库上游的奉化区大堰镇常照村,清水环绕。每次有客人来,村党支部书记汪鑫总要把他们带到污水处理中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让我们村的环境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以前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排,一到夏天村里就有股怪味,还流进附近的县江污染环境”。如今的常照村,远眺满目苍翠,近看整洁精致,说不出的心旷神怡,是我市首批“最洁美村庄”。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其中水的作用很大,是血脉,山林田湖草都需要通过水系连通和滋养。”市水文化研究会负责人说,尤其像常照村这样的村庄,位于“大水缸”横山水库的上游,水生态的改善,不仅提升了村庄的环境,而且保护了横山水库的水质。

  近年来,我市通过村庄水环境、生态河道、镇级水环境“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水环境,同时推进美丽水库建设,一条条河流水清了、岸绿了,恢复了“健康生命”,改善了乡村的生态环境。

  美一方景色

  水乡风情提升人居品质

  这些年,各地和水利部门通过镇、村水环境项目,在满足行洪排涝、输水蓄水的功能基础上,同步建设景观绿化、休闲游憩、健身步道、文化娱乐等设施,充分发挥河道和水库生态、景观、休闲、文化等综合功能,改善了镇村面貌,提升了人居环境,成为当地的“颜值担当”。

  北仑春晓街道慈峰社入村见溪,涓涓流水贯穿环绕整个村庄。青砖、溪流、繁花,在洁净温润的慈峰社,绘成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沿村道上行往村后走,溪畔山峰连绵,层峦叠嶂,远远地望着汹涌的绿意,仿佛闻到了草木清香。溪边一带的土地分割俨然,遍植着山茶和红豆杉。“水是慈峰的魂,它清澈甘甜,滋养着世代慈峰人。”慈峰社一村民说,有了这样的水,才有如此美好的居住环境。

  “水在农村的美好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极大。当前,面对乡村振兴的更高要求,水环境治理也相应进入2.0版本。‘岸绿、景美’已经实现的地方,要瞄准‘水清、流畅’这一更高要求。”市水利局专家说,如何让水清澈起来,如何让清

  水成为乡村的景致,如何让水流动起来,打造更高质量的美丽河湖、水美乡村,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成为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象山县黄避岙乡高泥村是斑斓西沪文明示范线上的重要节点,这片风平浪静、潮缓滩浅的黄金海岸,曾是历史上远近闻名的军港。如何从舰船林立中,建设一个农村居民的美好家园?高泥人做起了水文章:将村口的水塘进行标准化改造,种上荷花;疏通村内水系,提升周边景观;同时在海岸线设置景观节点,建设健身步道。如今,海边的高泥村一片欣欣向荣景象,村民们过着一半海洋曲、一半田园歌的悠然生活。尤其是在夏天,“一一风荷举”的美景已经成为西沪港的一张名片。清明假期,笔者来到高泥村,一条清溪伴着进村道路,水波不兴,杨柳依依。在村口的大树下,村民正在悠闲地聊天。“我们村的每一条河道都有‘河长’,河面上出现垃圾等漂浮物,马上打公示牌上标注的河长电话,就能迅速得到解决。”一位村民告诉笔者。

  “河长上岗,水质变样”。近些年,我市实施“一河一策”,有效推进了河道治理,还建成了一批水环境整治示范镇和水环境示范村,打造了古林西洋港河等一批亮点生态河道工程,让更多的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

  兴一域产业

  绿水长流促进农旅融合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这20个字包含五个目标,每一个目标都离不开水的支撑与保障。

  清明节期间,奉化区滕头村外婆河景区游人如织。吱嘎吱嘎……摇橹船慢悠悠地穿行在明澈如镜的河面上,游客在水波荡漾中欣赏两岸春色。全球生态500佳、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一块块沉甸甸的奖牌,都是外婆河滋润、孕育的硕果。

  在滕头村村民的记忆里,以前的外婆河河道淤塞、杂草丛生,大雨过后河水便满溢出来,雨一过却又干涸了,被村民戏称为“龙须沟”。前些年,生态河道建设不仅拓宽了外婆河的水域,还在两岸种植了花草树木,昔日的小河沟变身景观河,摇橹船等水上项目也开展起来。一条村民们习以为常的小臭河,经过长年的维护治理而变得“活色生香”,成为滕头村5A景区的新亮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河道不仅是生态环境重要的控制要素,也是乡村振兴的血脉。去年开始,我市实施农村水利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水利基础保障。

  鞍山村在保国寺下、荪湖之畔、北山游步道口,是江北区洪塘街道唯一的规划保留村。村民整治河道、清理垃圾、扮靓家园,打造的新家园成为都市人休闲的后花园。目前,鞍山村的农家乐、茶室、民宿、酒坊等组成完整的休闲产业链,30多户农户参与旅游休闲产业,300余名农民实现就地就业。

  黄家埠是余姚工业重镇,这些年一直推进“散乱污”块状行业整治提升专项行动,以小城镇综合整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投资1500万元的杏山湖区块建设项目,是黄家埠生态环境提升的重要项目。“几年前,杏山湖水面上漂着垃圾,还被分割成几个大水塘,褐色的湖水时不时散发出异味。”杏山村村民俞银春说,位于上游的企业搬迁后,经过清淤驳岸,杏山湖的水成了活水。湖边种植了杨柳和芦苇,还建设了步道和亭子等亲水平台,出门就是“风景区”。现在,俞银春想把家里的小作坊关停,转行经营民宿,生意应该不错。

  “事实证明,做足做好‘水文章’,不仅能发展农旅融合产业,还能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素质,提升乡风文明,促进乡村和谐。”市水文化研究会负责人说。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水清、流畅、岸美,让人心驰神往的水美村庄,正绘就我市美丽乡村新画卷。

润一方水土 “水美村庄”究竟美在何处?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4-09 14:13:44

  记者 何峰 通讯员 胡章

  水,是生命之基、发展之脉,也是乡村振兴的命脉。枕山面海、拥江揽湖的宁波,拥有灌溉面积近300万亩,山塘水库6000余座,农村平原河道近万公里,水在乡村振兴中无处不在。

  经过自主申报、现场评估、网络投票和专家审定,今年2月份,海曙区古林镇西洋港村、江北区洪塘街道鞍山村等30个村庄被评为宁波市首批“水美村庄”。活水进村、活水出村,清水绕村、碧水映村,徜徉在这样的江南水乡,让人不自觉地忘却烦恼。未来,这样的村庄在宁波将会越来越多。

  水美村庄,美在何处?市水文化研究会负责人说,水美村庄美在生态、美在环境、美在产业,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水系治理改善乡村环境

  走进海曙区古林镇西洋港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曲水环流、活水周流”的水乡景致:西洋港河明澈如镜,河边水杉树亭亭玉立,亲水平台、景观亭点缀其间,仿佛是一个公园。西洋港河全长6.6公里,南起古林,北到中塘河,是海曙区的一条主要排涝河流。

  “这条河以前臭得很。”村民张桂芳直呼没想到,时隔10年,西洋港河一改河水浑浊、垃圾漂浮、杂草丛生的景象,成为水清岸绿的生态河。“现在,我经常在西洋港河边散步。”她说。

  当时的西洋港河是名副其实的黑臭河,经过调查,发现造成河流污染主要为河道垃圾大量堆放、沉船网箱影响河水自流、沿河企业直排污水等三方面。海曙对症下药,通过严格企业排污行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快污水管网建设等,河道生态环境得到恢复。海曙还在西洋港河相继完成河道护岸、景观设施、岸坡绿化工程,并充分融合周边丰富的村落文化,突出景观与亲水两大功能。

  这条以前脏得连鸭子都不愿意下水的河流,现在成了休闲皮划艇邀请赛的赛道。每年春夏之交,蓝天白云映衬下的西洋港河里,百余名皮划艇选手奋勇争先。附近村民蜂拥而至,一睹选手们劈波斩浪的健美身姿,这一赛事成为当地的年度盛事。“皮划艇是一项对水域面积及水质要求极高的运动,西洋港河能承办这样的赛事,说明水质非常好。”古林镇有关负责人说。

  水美乡村,受益的不仅仅是附近村民,还有广大市民。水利专家介绍:“我市从2008年开始实施向市区河网环境配水工程,全市的水系就是一张大网。西洋港河增强了水体流动性,提高了水体自净能力,为促进平原河网水环境的改善作出了贡献。市民走在河边,不经意间见到的清水碧波,正是来自这样的‘活水’。”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水在改善生态环境中所起的作用也没有替代品。”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水是现代农业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支撑,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保障要素,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

  “弄堂弄面家家扫,门面形象做得好,溪坑水清路面光,阿拉常照最清爽!”位于横山水库上游的奉化区大堰镇常照村,清水环绕。每次有客人来,村党支部书记汪鑫总要把他们带到污水处理中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让我们村的环境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以前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排,一到夏天村里就有股怪味,还流进附近的县江污染环境”。如今的常照村,远眺满目苍翠,近看整洁精致,说不出的心旷神怡,是我市首批“最洁美村庄”。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其中水的作用很大,是血脉,山林田湖草都需要通过水系连通和滋养。”市水文化研究会负责人说,尤其像常照村这样的村庄,位于“大水缸”横山水库的上游,水生态的改善,不仅提升了村庄的环境,而且保护了横山水库的水质。

  近年来,我市通过村庄水环境、生态河道、镇级水环境“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水环境,同时推进美丽水库建设,一条条河流水清了、岸绿了,恢复了“健康生命”,改善了乡村的生态环境。

  美一方景色

  水乡风情提升人居品质

  这些年,各地和水利部门通过镇、村水环境项目,在满足行洪排涝、输水蓄水的功能基础上,同步建设景观绿化、休闲游憩、健身步道、文化娱乐等设施,充分发挥河道和水库生态、景观、休闲、文化等综合功能,改善了镇村面貌,提升了人居环境,成为当地的“颜值担当”。

  北仑春晓街道慈峰社入村见溪,涓涓流水贯穿环绕整个村庄。青砖、溪流、繁花,在洁净温润的慈峰社,绘成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沿村道上行往村后走,溪畔山峰连绵,层峦叠嶂,远远地望着汹涌的绿意,仿佛闻到了草木清香。溪边一带的土地分割俨然,遍植着山茶和红豆杉。“水是慈峰的魂,它清澈甘甜,滋养着世代慈峰人。”慈峰社一村民说,有了这样的水,才有如此美好的居住环境。

  “水在农村的美好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极大。当前,面对乡村振兴的更高要求,水环境治理也相应进入2.0版本。‘岸绿、景美’已经实现的地方,要瞄准‘水清、流畅’这一更高要求。”市水利局专家说,如何让水清澈起来,如何让清

  水成为乡村的景致,如何让水流动起来,打造更高质量的美丽河湖、水美乡村,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成为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象山县黄避岙乡高泥村是斑斓西沪文明示范线上的重要节点,这片风平浪静、潮缓滩浅的黄金海岸,曾是历史上远近闻名的军港。如何从舰船林立中,建设一个农村居民的美好家园?高泥人做起了水文章:将村口的水塘进行标准化改造,种上荷花;疏通村内水系,提升周边景观;同时在海岸线设置景观节点,建设健身步道。如今,海边的高泥村一片欣欣向荣景象,村民们过着一半海洋曲、一半田园歌的悠然生活。尤其是在夏天,“一一风荷举”的美景已经成为西沪港的一张名片。清明假期,笔者来到高泥村,一条清溪伴着进村道路,水波不兴,杨柳依依。在村口的大树下,村民正在悠闲地聊天。“我们村的每一条河道都有‘河长’,河面上出现垃圾等漂浮物,马上打公示牌上标注的河长电话,就能迅速得到解决。”一位村民告诉笔者。

  “河长上岗,水质变样”。近些年,我市实施“一河一策”,有效推进了河道治理,还建成了一批水环境整治示范镇和水环境示范村,打造了古林西洋港河等一批亮点生态河道工程,让更多的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

  兴一域产业

  绿水长流促进农旅融合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这20个字包含五个目标,每一个目标都离不开水的支撑与保障。

  清明节期间,奉化区滕头村外婆河景区游人如织。吱嘎吱嘎……摇橹船慢悠悠地穿行在明澈如镜的河面上,游客在水波荡漾中欣赏两岸春色。全球生态500佳、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一块块沉甸甸的奖牌,都是外婆河滋润、孕育的硕果。

  在滕头村村民的记忆里,以前的外婆河河道淤塞、杂草丛生,大雨过后河水便满溢出来,雨一过却又干涸了,被村民戏称为“龙须沟”。前些年,生态河道建设不仅拓宽了外婆河的水域,还在两岸种植了花草树木,昔日的小河沟变身景观河,摇橹船等水上项目也开展起来。一条村民们习以为常的小臭河,经过长年的维护治理而变得“活色生香”,成为滕头村5A景区的新亮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河道不仅是生态环境重要的控制要素,也是乡村振兴的血脉。去年开始,我市实施农村水利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水利基础保障。

  鞍山村在保国寺下、荪湖之畔、北山游步道口,是江北区洪塘街道唯一的规划保留村。村民整治河道、清理垃圾、扮靓家园,打造的新家园成为都市人休闲的后花园。目前,鞍山村的农家乐、茶室、民宿、酒坊等组成完整的休闲产业链,30多户农户参与旅游休闲产业,300余名农民实现就地就业。

  黄家埠是余姚工业重镇,这些年一直推进“散乱污”块状行业整治提升专项行动,以小城镇综合整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投资1500万元的杏山湖区块建设项目,是黄家埠生态环境提升的重要项目。“几年前,杏山湖水面上漂着垃圾,还被分割成几个大水塘,褐色的湖水时不时散发出异味。”杏山村村民俞银春说,位于上游的企业搬迁后,经过清淤驳岸,杏山湖的水成了活水。湖边种植了杨柳和芦苇,还建设了步道和亭子等亲水平台,出门就是“风景区”。现在,俞银春想把家里的小作坊关停,转行经营民宿,生意应该不错。

  “事实证明,做足做好‘水文章’,不仅能发展农旅融合产业,还能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素质,提升乡风文明,促进乡村和谐。”市水文化研究会负责人说。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水清、流畅、岸美,让人心驰神往的水美村庄,正绘就我市美丽乡村新画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1-2019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