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4日 黔西南州望谟县 阴

  阳明远程教育直录播系统终于在我挂职的望谟县实验高中开通了,直录播教室教学现场不仅能通过直播系统传输到学校各教室的“班班通”上,还能通过实时传输功能与余姚相关单位进行实时互动。作为直录播教室里第一位上课的教师,我感觉非常荣耀。

  今天讲课的题目是《王阳明与贵州》。为了能使讲课的内容更充实,这两天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和开通仪式前期准备,还要准备这堂课,着实让我手忙脚乱了一番。一来是作为“阳明文化讲堂”的第一堂课,意义重大;二来也是出于对阳明先生的敬重,不得不再寻找尽量多的资料搞清楚阳明先生在贵州这段时间的经历。

  经过两天细致地梳理,王阳明先生在贵州的经历渐渐清晰了。

  阳明先生“龙场悟道”,不但使自己的思想发生了蜕变,开启了中国儒学的新纪元,也让余姚与贵州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贵州留下了余姚印记。书院讲学,广纳门徒,促成了黔学的形成,对贵州的文化教育在明、清时期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王阳明于1508年“龙场悟道”,到江右王门郭子章1608年著成《黔记•理学传》共 100 年间,黔中王门前后经历一百年。黔中王门的主要贡献在于不断兴建书院,大倡书院讲学之风。据初步统计,王阳明到达贵州时( 正德初年) 贵州仅有几所书院,至万历末年一百余年间,贵州书院增加到 43所,贵州在明代大约平均每二三年兴建一所书院,这些书院与黔中王门弟子有密切的关系。民国学者杨恩元说: “( 贵州) 人才极盛,实在明中叶以后。”据统计,明代贵州1720余名举人中,王阳明之前仅有350 余人,王阳明之后则有 1360 余人,增加约 4 倍。另外,明代以前,贵州几乎没有经学著作,而明代贵州的经学著作约有18 部,它们绝大部分都是王阳明的黔中王门弟子所著。

  文化教育对一个地方的影响是长久深远的。当时到望谟支教时,想到如何在新时期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使教育扶贫能精准持久,我就想到了余姚乡贤王阳明先生这段贵州的情缘。王阳明“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思想,与当下习近平总书记在扶贫工作中提出“扶贫扶志”、“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的工作要求不谋而合。近几年习总书记在各种场合十多次提到“阳明思想”,也可以看出王阳明心学思想在当下的存在价值。

  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队考虑2019年度工作思路的时候,根据去年10月余姚潘银浩市长在余姚、望谟党政联席会议上对教育帮扶提出的要求,我提出了利用王阳明与贵州的这个链接点,在望谟建设“阳明文化教育交流中心”的设想,得到了工作组领导的肯定。工作会议上决定用东西部扶贫资金55万元,在新建的望谟实验高中,建设“姚望相助”阳明远程教育直录播室和阳明报告厅两个教育帮扶项目。项目建设,一方面能极大改善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尽快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想利用远程联网,现代信息传播的方便快捷,架起余姚望谟两地的教育交流的桥梁,利用好东部更多的优势教育资源,提升帮扶效果,建立长效机制。

  今天,阳明远程直录播系统终于开通了,通过快捷的对接,教室的大屏上传来了余姚那边清晰的实时画面,双方的沟通顺畅便捷。我想,有了网络信息交流的这一便捷沟通手段,有了余姚大后方强有力的支持,今后余望两地在学校管理、课程改革、师资培训、教学教研、学校特色创建等方面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携手共进,助力望谟教育更长远的发展,从而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的各项任务。

  五百年前,王阳明先生用心学开创了余姚贵州两地文化思想交流的先河。今天,在中华民族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新征程中,能继承发扬阳明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一点微薄之力,也是我们作为阳明后人一种荣耀。

  日记撰写人:熊立权

  (余姚市梦麟中学语文教研组长、高级教师,现挂职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实验高中语文教研组副组长 )

  2019年4月4日 黔西南州望谟县 阴

  阳明远程教育直录播系统终于在我挂职的望谟县实验高中开通了,直录播教室教学现场不仅能通过直播系统传输到学校各教室的“班班通”上,还能通过实时传输功能与余姚相关单位进行实时互动。作为直录播教室里第一位上课的教师,我感觉非常荣耀。

  今天讲课的题目是《王阳明与贵州》。为了能使讲课的内容更充实,这两天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和开通仪式前期准备,还要准备这堂课,着实让我手忙脚乱了一番。一来是作为“阳明文化讲堂”的第一堂课,意义重大;二来也是出于对阳明先生的敬重,不得不再寻找尽量多的资料搞清楚阳明先生在贵州这段时间的经历。

  经过两天细致地梳理,王阳明先生在贵州的经历渐渐清晰了。

  阳明先生“龙场悟道”,不但使自己的思想发生了蜕变,开启了中国儒学的新纪元,也让余姚与贵州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贵州留下了余姚印记。书院讲学,广纳门徒,促成了黔学的形成,对贵州的文化教育在明、清时期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王阳明于1508年“龙场悟道”,到江右王门郭子章1608年著成《黔记•理学传》共 100 年间,黔中王门前后经历一百年。黔中王门的主要贡献在于不断兴建书院,大倡书院讲学之风。据初步统计,王阳明到达贵州时( 正德初年) 贵州仅有几所书院,至万历末年一百余年间,贵州书院增加到 43所,贵州在明代大约平均每二三年兴建一所书院,这些书院与黔中王门弟子有密切的关系。民国学者杨恩元说: “( 贵州) 人才极盛,实在明中叶以后。”据统计,明代贵州1720余名举人中,王阳明之前仅有350 余人,王阳明之后则有 1360 余人,增加约 4 倍。另外,明代以前,贵州几乎没有经学著作,而明代贵州的经学著作约有18 部,它们绝大部分都是王阳明的黔中王门弟子所著。

  文化教育对一个地方的影响是长久深远的。当时到望谟支教时,想到如何在新时期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使教育扶贫能精准持久,我就想到了余姚乡贤王阳明先生这段贵州的情缘。王阳明“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思想,与当下习近平总书记在扶贫工作中提出“扶贫扶志”、“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的工作要求不谋而合。近几年习总书记在各种场合十多次提到“阳明思想”,也可以看出王阳明心学思想在当下的存在价值。

  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队考虑2019年度工作思路的时候,根据去年10月余姚潘银浩市长在余姚、望谟党政联席会议上对教育帮扶提出的要求,我提出了利用王阳明与贵州的这个链接点,在望谟建设“阳明文化教育交流中心”的设想,得到了工作组领导的肯定。工作会议上决定用东西部扶贫资金55万元,在新建的望谟实验高中,建设“姚望相助”阳明远程教育直录播室和阳明报告厅两个教育帮扶项目。项目建设,一方面能极大改善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尽快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想利用远程联网,现代信息传播的方便快捷,架起余姚望谟两地的教育交流的桥梁,利用好东部更多的优势教育资源,提升帮扶效果,建立长效机制。

  今天,阳明远程直录播系统终于开通了,通过快捷的对接,教室的大屏上传来了余姚那边清晰的实时画面,双方的沟通顺畅便捷。我想,有了网络信息交流的这一便捷沟通手段,有了余姚大后方强有力的支持,今后余望两地在学校管理、课程改革、师资培训、教学教研、学校特色创建等方面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携手共进,助力望谟教育更长远的发展,从而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的各项任务。

  五百年前,王阳明先生用心学开创了余姚贵州两地文化思想交流的先河。今天,在中华民族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新征程中,能继承发扬阳明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一点微薄之力,也是我们作为阳明后人一种荣耀。

  日记撰写人:熊立权

  (余姚市梦麟中学语文教研组长、高级教师,现挂职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实验高中语文教研组副组长 )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1-2019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