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代表委员就如何“抢人才”“培养人才”出谋划策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2-13 11:08: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聚焦2019宁波两会

  人才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在全球、全国各大城市都在争抢人才的背景下,宁波该如何实现高效引才?除了引进人才,宁波在本土人才培养上该如何发力?记者了解到,今年两会期间,“人才”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高度关注的话题之一。

  城市间的抢人竞争压力大

  宁波的引才政策要体现错位竞争

  “宁波的人才政策制定紧跟上海、杭州的步伐,与长三角其他大城市同质化严重。”市政协委员、宁波市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长薄纪康建议,在浙江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面对杭州、上海等大城市都在争抢人才的局面,宁波的人才政策应该体现错位竞争。

  “宁波的人才引进不用全面开花,可以先在重点领域形成突破。”薄纪康委员认为,结合宁波的产业背景,应先将港口、制造业定为优先引才行业。在制定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上,提高同级别引进人才的待遇,让低一级标准的人才享受上海、杭州等城市高一级人才的待遇。

  还要不拘泥人才的落户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才合作项目。对于难以落户的,可以采用合作、兼职等多种途径让人才为宁波所用。如上海、杭州对海外高端人士工作时间规定一年中至少6个月,宁波则可以利用这些人士这6个月之外的时间进行洽谈。

  “政府、政策因素对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非常重要,但这并不是唯一因素,城市影响力尤为重要。”薄纪康委员建议,宁波市政府应加强对外宣传力度,提升城市在海外人才心中的形象,通过宣传营造良好的引才氛围。

  海洋人才紧缺成短板

  建议集中力量引进海洋相关专业人才

  作为国家“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近年来宁波的海洋产业发展迅猛。市政协委员、宁波中远海运物流有限公司船务部总经理助理刘正义在调研中发现,宁波的海洋人才与海洋经济发展极不协调,海洋人才结构失衡,制约了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成为宁波海洋事业竞争力的短板。

  “同为计划单列市的青岛,拥有海洋科研机构28家,各类海洋技术专业人才5000余人,占全国同类人才的30%。而宁波与青岛有较大差距。”刘正义委员认为,宁波“以水为魂、倚港衍生”,亟待加强海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他建议要进一步完善高校涉海专业,对艰苦行业的专业、部分基础学科专业及传统专业采取保护与改造相结合的措施,还应增设海洋法律、海洋旅游、海洋水域保护、海洋信息管理、海洋贸易等人才比较缺的专业。

  扶持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建设一批海洋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促进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海水利用等产业进入宁波,带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

  刘正义委员还建议,因地制宜制定海洋人才发展政策。对外可采取柔性引进、技术引进等方式解决海洋相关行业人才紧缺的问题,对内可适时增加海洋科学职称评定内容,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农业行业留人难

  应加大对农业青年人才的培养和扶持力度

  作为长期扎根在农村一线的代表,市人大代表、宁波杭州湾新区旺圣鹅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鲁华芳,对我市农业青年人才紧缺的现状感到忧心。

  鲁华芳代表在调研中发现,现在宁波青年人不愿“种田”的情况十分普遍。大学生在日常管理、技术支持、创新设计方面都有优势,农业发展需要大学生。但因为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客观问题,农业企业想招纳高层次人才不容易,面临留人难、发展难等问题。

  如何促进我市农业青年人才的发展?鲁华芳代表提出了五条建议,分别是明晰发展定位,强化产业留才;加强政策扶持,实行资金助才;打造孵化模式,促进项目育才;培育职业农民,实现乐于成才;弘扬工匠精神,推动专业用才。

  具体包括可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发展历程,发展“小而精”的特色农业,并在单一农业品种领域内做优质量、做大品牌。进一步强化农业青年创业就业政策扶持。在各中心镇建立大学生农业众创园,实行土地集中供应、地租优惠,使农业青年拎包入住,储备优质项目。

  鲁华芳代表还建议,探索实行职业农民专业化证书,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门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推动职业学校与现代农业开发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联合互动,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加强高校涉农专业合作交流,通过“订单培养”“校企共建”等方式,推动农业产学研用深入合作,增强农业青年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宁波晚报首席记者 孙美星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

代表委员就如何“抢人才”“培养人才”出谋划策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2-13 11:08:00

  人才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在全球、全国各大城市都在争抢人才的背景下,宁波该如何实现高效引才?除了引进人才,宁波在本土人才培养上该如何发力?记者了解到,今年两会期间,“人才”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高度关注的话题之一。

  城市间的抢人竞争压力大

  宁波的引才政策要体现错位竞争

  “宁波的人才政策制定紧跟上海、杭州的步伐,与长三角其他大城市同质化严重。”市政协委员、宁波市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长薄纪康建议,在浙江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面对杭州、上海等大城市都在争抢人才的局面,宁波的人才政策应该体现错位竞争。

  “宁波的人才引进不用全面开花,可以先在重点领域形成突破。”薄纪康委员认为,结合宁波的产业背景,应先将港口、制造业定为优先引才行业。在制定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上,提高同级别引进人才的待遇,让低一级标准的人才享受上海、杭州等城市高一级人才的待遇。

  还要不拘泥人才的落户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才合作项目。对于难以落户的,可以采用合作、兼职等多种途径让人才为宁波所用。如上海、杭州对海外高端人士工作时间规定一年中至少6个月,宁波则可以利用这些人士这6个月之外的时间进行洽谈。

  “政府、政策因素对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非常重要,但这并不是唯一因素,城市影响力尤为重要。”薄纪康委员建议,宁波市政府应加强对外宣传力度,提升城市在海外人才心中的形象,通过宣传营造良好的引才氛围。

  海洋人才紧缺成短板

  建议集中力量引进海洋相关专业人才

  作为国家“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近年来宁波的海洋产业发展迅猛。市政协委员、宁波中远海运物流有限公司船务部总经理助理刘正义在调研中发现,宁波的海洋人才与海洋经济发展极不协调,海洋人才结构失衡,制约了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成为宁波海洋事业竞争力的短板。

  “同为计划单列市的青岛,拥有海洋科研机构28家,各类海洋技术专业人才5000余人,占全国同类人才的30%。而宁波与青岛有较大差距。”刘正义委员认为,宁波“以水为魂、倚港衍生”,亟待加强海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他建议要进一步完善高校涉海专业,对艰苦行业的专业、部分基础学科专业及传统专业采取保护与改造相结合的措施,还应增设海洋法律、海洋旅游、海洋水域保护、海洋信息管理、海洋贸易等人才比较缺的专业。

  扶持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建设一批海洋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促进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海水利用等产业进入宁波,带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

  刘正义委员还建议,因地制宜制定海洋人才发展政策。对外可采取柔性引进、技术引进等方式解决海洋相关行业人才紧缺的问题,对内可适时增加海洋科学职称评定内容,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农业行业留人难

  应加大对农业青年人才的培养和扶持力度

  作为长期扎根在农村一线的代表,市人大代表、宁波杭州湾新区旺圣鹅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鲁华芳,对我市农业青年人才紧缺的现状感到忧心。

  鲁华芳代表在调研中发现,现在宁波青年人不愿“种田”的情况十分普遍。大学生在日常管理、技术支持、创新设计方面都有优势,农业发展需要大学生。但因为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客观问题,农业企业想招纳高层次人才不容易,面临留人难、发展难等问题。

  如何促进我市农业青年人才的发展?鲁华芳代表提出了五条建议,分别是明晰发展定位,强化产业留才;加强政策扶持,实行资金助才;打造孵化模式,促进项目育才;培育职业农民,实现乐于成才;弘扬工匠精神,推动专业用才。

  具体包括可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发展历程,发展“小而精”的特色农业,并在单一农业品种领域内做优质量、做大品牌。进一步强化农业青年创业就业政策扶持。在各中心镇建立大学生农业众创园,实行土地集中供应、地租优惠,使农业青年拎包入住,储备优质项目。

  鲁华芳代表还建议,探索实行职业农民专业化证书,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门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推动职业学校与现代农业开发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联合互动,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加强高校涉农专业合作交流,通过“订单培养”“校企共建”等方式,推动农业产学研用深入合作,增强农业青年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宁波晚报首席记者 孙美星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