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在老师指导下写“福”字。(王珏摄)
养殖户分拣、打包大黄鱼。(沈孙晖摄)
河洪村年货节。 (孙吉晶胡余灶摄)
河洪村村民制作糕点。(孙吉晶摄)
一名游客正在腊梅盆景前拍照。(陈章升摄)
中村长桌宴。 (何峰摄)
又到岁末,年味渐浓。
春播、夏长、秋收、冬藏,乡村振兴春鼓擂,撸起袖子加油干。过去一年,四明乡村焕发新活力,一幅村美民富的动人画卷正徐徐展开。
狮鼓彩烛红莲灯,乡村庆节古风隆。这些天,在我市的乡村,春节的序曲已经奏响,农民享受难得的悠闲时光。房前屋后的腊肉鱼干,香气四溢;各具特色的“村晚”竞相上演,人气爆棚;民俗活动接连举行,为春节热身……一些勤劳的农民仍在工作,他们忙着为大家的年夜饭增加一道“硬菜”,他们忙着让鲜花娇艳欲滴地盛开,增添春节期间的喜庆气氛。
余姚中村勾起都市人的岁末乡愁
当冬天的太阳从四明群峰中奋力跃起,阳光洒在清澈见底的晓鹿溪上,一阵热闹喜庆的锣鼓声打破了古村的宁静……找寻记忆中的年味,拾起过年的喜悦。1月26日,2019“我在中村迎新年”年俗节在余姚鹿亭乡中村拉开帷幕。
在舞龙队的指引下,60户家庭近200位游客身披大红围巾,开开心心地走进中村。在手指的快速翻飞中,一根根竹篾似乎是柔软的丝线,引得游客鼓掌叫好,编竹篮子的大爷迅速成为“网红”,被围得水泄不通;红彤彤的柴火上,“铁葫芦”一圈一圈地转动着,放米炮的老大爷也当仁不让地成为“明星”,成功吸引了摄影爱好者的“长枪短炮”;风雨廊桥上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来,巷陌里弄间贴满了春联……岁末的古村,到处弥散着乡愁、充满着年味。
拜岁送祝福,新桃换旧符。参加活动的每户家庭根据任务袋中的门牌号寻找老人,并向他们送上新年福包,老人则回赠装有糖果和祝福语的福袋;在一条弄堂内,8位书法老师指导孩子用毛笔书写“福”字与春联,家长将孩子的作品小心收藏;在中心广场上,孩子在村民的指导下,做出一个个金团与灰汁团,蒸好后迫不及待地塞进嘴里,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
“过年的场景很热闹很暖心,年的味道,就是团聚的喜悦!”来自台湾南投的刘义修这些天正好在余姚参加农博会,他说,穿梭在千年中村,感受了古韵中村的美,享受了火红的年味。除了组团来古村的60户家庭,浓郁的年俗文化和丰富的年俗活动,也吸引了不少游客来中村感受年味。
长桌宴掀起了这次活动的高潮。26张大圆桌一字排开,每3户家庭组成一个大家庭围坐在圆桌旁,享用着鹿亭乡的特色美食与老底子年味菜肴,随着一道道热气腾腾的年菜上桌,现场的年味越来越浓。长桌宴旁边,还有棉花糖、糖画、捏泥人等有着浓浓年味的摊铺,父母牵着孩子,孩子拿着棉花糖,构成了一幅幅温馨的年味画卷。
“乡村保留了年的味道,保留了文化的底蕴,让我们找回乡愁,让下一代记住过年的味道。”来自余姚城区的李先生说,“乡村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是礼仪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中村那么美,仿佛是一幅水墨画。乡村振兴,既留住了秀美的风景,也留住了文化的根。”
去年,鹿亭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步履坚实。“树蛙部落”一运营,便成为长三角民宿界爆款网红;推出“乡伴富农”伴手礼,用特色旅游产品拉动旅游消费;在龙溪建设的浙东野菜博物馆,成为集体验、科普、观光于一体的农旅融合项目;在六个村新建村级农合联服务社,打通了山区电商发展最后一公里;中村成为省3A级景区村庄……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全域成为大花园。去年,鹿亭通过宁波市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
“鹿亭将围绕‘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乡一天地’的全域大美格局,建设美丽乡村,做‘有颜值’的新乡村;发展美丽经济,做‘有实力’的新乡村;共享美好生活,做‘有底蕴’的新乡村。”鹿亭乡党委书记陈晓珍说。
记者 何峰王珏 余姚市委报道组谢敏军 通讯员林宇
慈溪花木村“花田迎春”喜事多
买一束腊梅,让家变得芳香四溢;放一盆黄杨,扮靓庭院……春节临近,不少市民开始置办花卉绿植“年货”,我市各大花市和花木种植基地也迎来了一年之中的销售旺季。
位于慈溪市附海镇东边的花木村,是当地唯一的以“花木”命名的村庄。目前,该村花卉种植面积约50亩。“近两年,村里腊梅、红梅、月季等花卉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其中叶大花艳的盆栽花最畅销。”花木村党总支书记方建辉说,每年春节前后是花卉销售的“黄金档”,这期间销售的花卉也被人们称为年宵花。
为抢占年宵花销售商机,花木村的花农们线上线下“齐发力”,销售形势一片大好。李辉是一名“80后”农创客,在村里经营一家花木盆景园。近段时间,除了打理好近百盆花木盆景外,他还时常在家里处理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络订单。“今年1月以来,我这里线上线下的花卉生意都挺火,其中盆栽花卉销售额已超过1万元。”李辉告诉笔者,腊梅是他盆景园里的一大“明星”,订购者除了宁波及周边地区的花卉爱好者外,还有不少东北网友。“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这些经过包装处理的腊梅盆景三天内便可运送至东北地区。”
作为年宵花的主打品种之一,蝴蝶兰以其艳丽多姿的形态和吉祥的寓意拥有众多“粉丝”。去年12月以来,慈溪“绿鹏农业”的花卉销售额节节攀升,突破50万元。春节未到,花圃内绽放的蝴蝶兰早已被人们提前抢订。“我们栽种了10多个品种的蝴蝶兰,有红花、粉色花、黄花等花色系列。其中,‘大辣椒’‘火凤凰’这两种红花最畅销。”农场花艺师张姣说,近一个月来,有不少本地企业上门团购蝴蝶兰,将鲜花作为特殊年货送给员工。“今年,我们将50多株蝴蝶兰一起‘组盆’装饰,从下往上‘叠’成宝塔状。因其寓意‘步步高’,受到许多客商的青睐!”
除了蝴蝶兰,杜鹃、君子兰等花卉也是近期花市的畅销品。“君子兰植株俊秀文雅,宜盆栽室内摆设,是装饰客厅、卧室以及办公室的理想花卉之一。”花木村资深花农岑先生说,随着春节的临近,花卉销售持续升温。该村花农通过盆景艺术创作,进一步提升了年宵花的美观度和经济附加值。
记者 陈章升 慈溪市委报道组邵 滢 通讯员任爱红
象山黄避岙年味氤氲中,水产养殖户喜庆丰收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伴随着渔船“休憩”和人们采购年货高峰到来,海鲜的价格“节节攀高”。此时,忙碌了一年的水产养殖户们也迎来了丰收季。近日,笔者走进象山黄避岙乡,与渔村养殖户分享收获的喜悦。
高泥村有浙江省网箱养殖第一村美誉,村民基本从事大黄鱼、鲈鱼网箱养殖,目前大黄鱼年产值4000万余元,成为村民稳定的致富来源。春节前夕,正是肥美的大黄鱼热销之际。
这段时间每到晚上,里高泥码头便聚集了二三十位养殖户捕捞大黄鱼。“我们一户户分批卖鱼,其他养殖户就一起帮忙。”57岁的村民柴志道养了20多年大黄鱼,目前有45个网箱,养了8万条黄鱼,这几天已卖了6万多条,“这些鱼是前年4月放苗的,一年半的辛苦就看这个春节了。”
养殖户要从晚上7时一直忙到次日凌晨2时,一位养殖户一晚能卖出7500公斤至1万公斤大黄鱼。“黄鱼一经风吹或者光线照射,黄色会褪为白色,导致无人问津,所以选择晚上作业。”另一位养殖户陈来丰向笔者“解惑”。
捕捞开始了,渔船来回穿梭在近海网箱和码头之间。大家连手电筒也不打,摸黑在网箱里捞鱼。水花四溅中,一条条大黄鱼欢快地在网兜里扑腾,现场一片欢声笑语。运上岸后,黄鱼即刻被放到码头的简易棚里分拣,棚里照明灯也用黄塑料袋包着,让光线黄晕。“8两多……”对于陈来丰等老养殖户来说,手就如一杆秤,拿起一条大黄鱼一掂量便知分量。
据悉,这些黄鱼销往台州。三门湾大桥的开通,拉近了两地距离,更让春节前夕市场供销两旺。“当晚运出,次日早上就可在台州菜市场销售。”陈来丰说。
“精品黄鱼养殖3年以上,喂料讲究,条形长、颜色黄,品质属于半野生,目前市场价每公斤约200元。”养殖户罗敏章给自己的精品黄鱼配上礼盒装,这段时间订购的客户纷至沓来。
除黄鱼外,鲜美的梭子蟹也是春节必不可少的“硬菜”。在鸭屿村白墩港大桥下,张小波抄着耙子,从养殖塘里捞起几只梭子蟹查看后,不禁喜上眉梢:“个头大,蟹壳两尖端颜色黄,这批蟹品质不错。”
从农历十一月开始,梭子蟹便不吃不喝,窝在塘底“冬眠”。张小波闲不住,每天盯着市场价格,“春节前后梭子蟹一天一个价。前两天其他养殖户批发价已达每公斤220元,等涨到每公斤300元,我就卖掉。”
每逢春节,天津、青岛等北方客商就会来收购梭子蟹。“等客人上门当天清早,我就把养殖塘的水放光后下塘抓蟹。”张小波说,到时要请一批工人抓蟹、绑皮筋、冲洗、分拣,“预计净利润有20万元左右。”
记者 沈孙晖 象山县委报道组陈光曙 通讯员梁珊珊
宁海河洪自办红火年货节长寿古村焕生机
广场舞台上,节目热闹红火;现做的长寿糕口感细滑,老少皆宜;土灶烧制的烤鸭,香气四溢……时光在变,但几十年前的老味道没有变。上周日,在长寿村宁海梅林街道河洪村,喜庆浓郁的年味扑面而来。游人置身绿水青山,在红红火火、欢欢喜喜中看龙腾狮跃,品农家盛宴,办琳琅年货。
27日上午,河洪村“老味道”年货节拉开帷幕,20余个食品摊位一字排开,书法好手在一旁舞墨挥毫写春联,不一会儿就聚拢了成百上千的游客。作为长寿村,年货节的产品自然以“长寿”为特色。
“来尝尝新鲜出炉的长寿糕,特别好吃。”兰坊公社小店的店主梁兰兰热情地招揽着顾客。梁兰兰是山东嫁过来的宁海媳妇,她家做的长寿糕软糯香甜,口味正宗,自从在第一届长寿文化节亮相之后,打响了名气。“去年仅仅两天时间,销售额就超过了1万元,今年除了在摊位上现场制作经典的长寿糕,我们还开发了手工姜糖、麻花等产品,希望能卖得更好。”梁兰兰笑着说。日子越过越好,梁兰兰把父母从山东老家接到了河洪村来过年。
“找到发展的新路子,让河洪村的老百姓富起来是我们的目标。”河洪村村委会主任干云亚说。近年来,河洪村精心挖掘“长寿文化”内涵,借势办“节”,借“节”致富,至今已举办三届长寿文化节。村子的面貌日新月异,干净整洁的道路设施、精美的休憩亭院、充满古韵的长寿文化博物馆,引来了大量回头客。村里开了四五家民宿和农家乐。去年,河洪村获评省3A级景区村庄。
随着村庄发展,许多年轻人回到河洪创业,小憩店店主何旭泓就是其中一员。“我们店的招牌就是长寿面,用传统手法加工制作,对天气、风力、水质等有严格要求,产品供不应求。”何旭泓说,她还成功申请了“常寿何泓”品牌,取“长寿河洪”之意,进一步扩大产品影响力。与何旭泓一样,烤鸭摊摊主干飞宝也是返乡人士,曾经在外经营熟食店的他,把这门30多年的老手艺带回村里,在年货节上大展身手。“今天我的摊位最为红火,这全凭长寿村的名气。”干飞宝说,如今村庄发展越来越好,他把烤鸭店开到村里来了,农家乐也批下来了,准备在村里好好做一番事业。
在今年的年货节上,除了本土产品,宁海结对的贵州晴隆的土特产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兴隆小店自去年8月开张以来,销售额近60万元。薏米、板栗、土鸡等晴隆特产源源不断运送到这里,畅通了销路,为晴隆当地的扶持企业带去了经济效益。”梅林街道组织委员储芬芳说。随着河洪村日益兴旺,兴隆小店的销售额也水涨船高。
“长寿村还要不断集聚人气,扩大影响。这也是举办年货节的目的。”干云亚说,村里正计划建造一个游客集散中心,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为河洪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记者 孙吉晶 通讯员卓佳洋胡余灶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