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宁波加快推进"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一年间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2019-01-03 09:01:10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拉高标杆扬长补短 六争攻坚三年攀高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2018年,宁波经济风雨无阻,脉动强劲。

  这一年,全球首批产业化辐射制冷降温薄膜产品走出实验室,实现量产;百亿级吉利汽车群项目建设正酣,欲打造中国“龙湾”;甬江科创大走廊、临空经济示范区、16+1经贸合作示范区等平台,密集在建……

  一批批世界级优质大项目的落地生根,一系列重大战略平台的快速搭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高端优秀人才汇聚宁波,有力撬动了2018年全市各项经济数据跨上新台阶——

  全市GDP破万亿元已无悬念,财政收入逾2655亿元,同比增长9.9%;宁波舟山港年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2500万标准箱,实现历史性跨越;全市人才净流入率达9.17%,跃居全国第2;宁波机场客流量突破1171万人次,迈入全国繁忙机场行列……

  “唯有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形成新优势、掌握主动权”。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更是宁波按照省委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的攻坚之年。面对外部复杂环境和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全市上下“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宁波号”迎难而上,勇毅前行。

  抢抓战略机遇,构筑发展大平台

  “城市间的竞争,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

  去年2月24日,宁波全面吹响“六争攻坚、三年攀高”号角,破掣肘、优环境、强保障,全力推进项目争速、产业争先、科技争投、城乡争优、服务争效、党建争强,“努力推动宁波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浙江大湾区战略的加速推进和深入实施,作为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宁波积极抢抓战略机遇,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战略平台,为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

  前湾新区已具雏形,杭州湾新区加快创建浙沪合作(宁波)示范区,中意宁波生态园全力打造前湾新区前沿阵地;甬江科创大走廊呼之欲出,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上海交大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系列院地、院企牵手,带来新兴产业飞速崛起;临空经济示范区正在“起飞”,将对增强宁波对外辐射能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大通道与大湾区建设如影随形。去年7月,宁波党政代表团奔赴上海,双方签署7大专项战略合作协议,涉及交通、科技、产业、人才等多个领域,沪甬两地开启全方位战略合作。沪嘉甬铁路、金甬铁路、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沪甬城际铁路,均已开始实质性推进。未来宁波至上海的时间可缩短为50分钟左右,宁波、杭州、上海三地将迈入同城化时代。

  在新一轮城市高质量发展竞争中,以同城化为发展方向,内融外联,实现共赢的同时,宁波以创建“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和全国首个16+1经贸合作示范区为契机,争做“开放模范生”。

  在中国首届进口博览会上,宁波外贸“军团”备受瞩目,他们从“卖全球”转为“买全球”,参展企业数量不仅为全省首位,更创下历届外贸展会之最;作为全球重要港口城市,宁波积极打造中国中东欧合作地方典范,中东欧青年创业创新中心等一批平台正式运行,宁波与中东欧国家间的贸易额持续增长,跨境电商进口量和货值居全国之首。

  质量动力双驱动,做优做强实体经济

  仅需17分钟,“宁波邦奇”就让一堆零部件变成一台汽车变速箱;凭借一款新型水槽洗碗机,“宁波方太”一举拿下全国专利领域最高奖项……2018年,“宁波智造”频频亮相。

  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宁波经济质量变革、动力变革双轮驱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助力实体经济做优做强。

  ——质量变革蹄疾步稳。聚焦发展产业集群和数字经济,全力打造2个万亿级、4个五千亿级、6个千亿级现代产业集群,使宁波成为我国参与国际制造业竞争的战略高地。

  传统产业持续发力。去年开工的吉利汽车群项目至2020年将实现年产销200万辆车,并由此带动整个宁波汽车产业迈向“万亿级”。目前全市有28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居全国之首。

  数字经济成为产业新动能。和利时工业互联网平台唯一全球总部等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国工业软件国际合作产业基地项目等一批智能经济项目相继落户,推动宁波制造业向数字化和智能化加速升级。去年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现代服务业成为“宁波号”主引擎。去年6月,一期总投资2800万美元的丹马士梅山国际物流中心奠基,未来将成为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全市9000多家物流企业为交通运输业注入强劲动力。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领先GDP增速0.7个百分点。

  ——动力变革火热推进。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不拘一格”招引人才,提升经济发展“软实力”同时,去年下半年,面对国际复杂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密集推出降本减负“新十条”、优化营商环境“80条”、25条新政等政策“组合拳”力挺民营经济,给民企吃下定心丸。

  财政科技投入增四成、技术市场交易额翻倍、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提速……宁波重磅出台“科技创新2025”专项,为创新注入强劲资本动力。

  “人才的重要性,什么时候提都不为过”。“3315计划”“泛3315计划”等一揽子引才新政,加速人才集聚。引进“国千”“国万”等领军人才155人,均实现翻番,其中新引进领军人才数将居全省首位。

  “集聚全球资源发展宁波”。积极搭建世界“宁波帮·帮宁波”发展大会、国内国外“宁波周”等平台,加快引项目、揽人才。“宁波帮”大会现场签约35个项目,投资额超过1500亿元。去年新引进9名海内外全职院士中,甬籍院士全职回归实现零的突破。

  创新资源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换来了企业的高质量成长。得益于创新,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不仅成长为全国首家海底电缆高新技术企业,更驶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去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6.2%,新产品产值增长11.1%。

  改革巨轮勇向前,引领经济新航向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13个方面、58项改革、11个重点改革项目”,2018年,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宁波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搭建稳固的“四梁八柱”。

  国土、水利、交警、征迁等12个部门召开协调会会商,鄞州两所初级中学项目关于土地征收、高压线迁移等纠结了5个月的难题得到解决,项目规划快速通过审批。“让难办事项不过周”,这是鄞州去年加快“最多跑一次”改革,率先推进投资项目审批“再提速”的创新做法之一。

  重大项目是产业发展的基石。一个多月前,宁波全力铺就投资项目行政审批“快车道”,出台相关实施方案,一般工业类投资项目开工前全流程59个自然日,房产类项目开工前全流程95个自然日,刷新了同类审批的“宁波速度”。

  简政放权,提高效率,政府的“自我革命”,不是“喊口号”,而是体现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担当上。

  宁波向多年悬而未决的审批“疑难杂症”开刀,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针对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查验环节多、流程复杂、各项测绘数据不统一的审批痛点,出台有关建筑工程“竣工测验合一”工作实施方案;对于环评审批资料繁杂,易出现资料未带全的难题,推行环评代办改革,让企业当“甩手掌柜”……

  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建筑工程“竣工测验合一”改革……一年来,一系列创新改革,使得重大项目审批提速70%。

  人民为上。针对工地“围而不建”、垃圾围城乱堆乱放、公共机构服务“半扇门”等关乎民情的城市乱象,宁波在重拳出击的同时,不断探索治理新路。

  通过“分期付款”等方法,至去年底,宁波老小区“顽疾”及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治理,今年将基本建成长效管治机制。

  2019年,走进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新时代,宁波将继续披荆斩棘,砥砺奋进,高质量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宽。

  记者冯瑄

编辑: 陈捷

宁波加快推进"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一年间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2019-01-03 09:01:10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2018年,宁波经济风雨无阻,脉动强劲。

  这一年,全球首批产业化辐射制冷降温薄膜产品走出实验室,实现量产;百亿级吉利汽车群项目建设正酣,欲打造中国“龙湾”;甬江科创大走廊、临空经济示范区、16+1经贸合作示范区等平台,密集在建……

  一批批世界级优质大项目的落地生根,一系列重大战略平台的快速搭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高端优秀人才汇聚宁波,有力撬动了2018年全市各项经济数据跨上新台阶——

  全市GDP破万亿元已无悬念,财政收入逾2655亿元,同比增长9.9%;宁波舟山港年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2500万标准箱,实现历史性跨越;全市人才净流入率达9.17%,跃居全国第2;宁波机场客流量突破1171万人次,迈入全国繁忙机场行列……

  “唯有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形成新优势、掌握主动权”。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更是宁波按照省委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的攻坚之年。面对外部复杂环境和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全市上下“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宁波号”迎难而上,勇毅前行。

  抢抓战略机遇,构筑发展大平台

  “城市间的竞争,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

  去年2月24日,宁波全面吹响“六争攻坚、三年攀高”号角,破掣肘、优环境、强保障,全力推进项目争速、产业争先、科技争投、城乡争优、服务争效、党建争强,“努力推动宁波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浙江大湾区战略的加速推进和深入实施,作为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宁波积极抢抓战略机遇,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战略平台,为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

  前湾新区已具雏形,杭州湾新区加快创建浙沪合作(宁波)示范区,中意宁波生态园全力打造前湾新区前沿阵地;甬江科创大走廊呼之欲出,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上海交大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系列院地、院企牵手,带来新兴产业飞速崛起;临空经济示范区正在“起飞”,将对增强宁波对外辐射能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大通道与大湾区建设如影随形。去年7月,宁波党政代表团奔赴上海,双方签署7大专项战略合作协议,涉及交通、科技、产业、人才等多个领域,沪甬两地开启全方位战略合作。沪嘉甬铁路、金甬铁路、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沪甬城际铁路,均已开始实质性推进。未来宁波至上海的时间可缩短为50分钟左右,宁波、杭州、上海三地将迈入同城化时代。

  在新一轮城市高质量发展竞争中,以同城化为发展方向,内融外联,实现共赢的同时,宁波以创建“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和全国首个16+1经贸合作示范区为契机,争做“开放模范生”。

  在中国首届进口博览会上,宁波外贸“军团”备受瞩目,他们从“卖全球”转为“买全球”,参展企业数量不仅为全省首位,更创下历届外贸展会之最;作为全球重要港口城市,宁波积极打造中国中东欧合作地方典范,中东欧青年创业创新中心等一批平台正式运行,宁波与中东欧国家间的贸易额持续增长,跨境电商进口量和货值居全国之首。

  质量动力双驱动,做优做强实体经济

  仅需17分钟,“宁波邦奇”就让一堆零部件变成一台汽车变速箱;凭借一款新型水槽洗碗机,“宁波方太”一举拿下全国专利领域最高奖项……2018年,“宁波智造”频频亮相。

  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宁波经济质量变革、动力变革双轮驱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助力实体经济做优做强。

  ——质量变革蹄疾步稳。聚焦发展产业集群和数字经济,全力打造2个万亿级、4个五千亿级、6个千亿级现代产业集群,使宁波成为我国参与国际制造业竞争的战略高地。

  传统产业持续发力。去年开工的吉利汽车群项目至2020年将实现年产销200万辆车,并由此带动整个宁波汽车产业迈向“万亿级”。目前全市有28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居全国之首。

  数字经济成为产业新动能。和利时工业互联网平台唯一全球总部等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国工业软件国际合作产业基地项目等一批智能经济项目相继落户,推动宁波制造业向数字化和智能化加速升级。去年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现代服务业成为“宁波号”主引擎。去年6月,一期总投资2800万美元的丹马士梅山国际物流中心奠基,未来将成为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全市9000多家物流企业为交通运输业注入强劲动力。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领先GDP增速0.7个百分点。

  ——动力变革火热推进。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不拘一格”招引人才,提升经济发展“软实力”同时,去年下半年,面对国际复杂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密集推出降本减负“新十条”、优化营商环境“80条”、25条新政等政策“组合拳”力挺民营经济,给民企吃下定心丸。

  财政科技投入增四成、技术市场交易额翻倍、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提速……宁波重磅出台“科技创新2025”专项,为创新注入强劲资本动力。

  “人才的重要性,什么时候提都不为过”。“3315计划”“泛3315计划”等一揽子引才新政,加速人才集聚。引进“国千”“国万”等领军人才155人,均实现翻番,其中新引进领军人才数将居全省首位。

  “集聚全球资源发展宁波”。积极搭建世界“宁波帮·帮宁波”发展大会、国内国外“宁波周”等平台,加快引项目、揽人才。“宁波帮”大会现场签约35个项目,投资额超过1500亿元。去年新引进9名海内外全职院士中,甬籍院士全职回归实现零的突破。

  创新资源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换来了企业的高质量成长。得益于创新,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不仅成长为全国首家海底电缆高新技术企业,更驶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去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6.2%,新产品产值增长11.1%。

  改革巨轮勇向前,引领经济新航向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13个方面、58项改革、11个重点改革项目”,2018年,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宁波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搭建稳固的“四梁八柱”。

  国土、水利、交警、征迁等12个部门召开协调会会商,鄞州两所初级中学项目关于土地征收、高压线迁移等纠结了5个月的难题得到解决,项目规划快速通过审批。“让难办事项不过周”,这是鄞州去年加快“最多跑一次”改革,率先推进投资项目审批“再提速”的创新做法之一。

  重大项目是产业发展的基石。一个多月前,宁波全力铺就投资项目行政审批“快车道”,出台相关实施方案,一般工业类投资项目开工前全流程59个自然日,房产类项目开工前全流程95个自然日,刷新了同类审批的“宁波速度”。

  简政放权,提高效率,政府的“自我革命”,不是“喊口号”,而是体现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担当上。

  宁波向多年悬而未决的审批“疑难杂症”开刀,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针对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查验环节多、流程复杂、各项测绘数据不统一的审批痛点,出台有关建筑工程“竣工测验合一”工作实施方案;对于环评审批资料繁杂,易出现资料未带全的难题,推行环评代办改革,让企业当“甩手掌柜”……

  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建筑工程“竣工测验合一”改革……一年来,一系列创新改革,使得重大项目审批提速70%。

  人民为上。针对工地“围而不建”、垃圾围城乱堆乱放、公共机构服务“半扇门”等关乎民情的城市乱象,宁波在重拳出击的同时,不断探索治理新路。

  通过“分期付款”等方法,至去年底,宁波老小区“顽疾”及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治理,今年将基本建成长效管治机制。

  2019年,走进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新时代,宁波将继续披荆斩棘,砥砺奋进,高质量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宽。

  记者冯瑄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