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宁波热点  >  五水共治  >  工作简报
宁波五水共治工作简报2018年第45期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12-21 14:27:12

  第45期(总第241期)

  宁波市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宁波市河长制办公室 编 2018年12月20日

  工作简讯

  ●海曙区提前完成姚江海曙段船屋整治清零任务

  经验交流

  ●宁海县“三化融合”实现畜牧养殖污水“零排放”

  ●镇海区澥浦镇三措并举实现澥浦大河“水清景美人和谐”

  海曙区提前完成姚江海曙段船屋整治清零任务  今年来,海曙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围绕建设姚江“美丽母亲河”目标,采取“排摸先行、攻坚先行、舆论先行”额有力措施,扎实推进姚江海曙段船屋整治工作,于11月底提前完成船屋清零任务,实现了依法清零、和谐清零。一是排摸先行,做到“底数清晰”。自全市姚江船屋整治行动部署后,海曙区迅速行动、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节奏,于9月底成立了姚江船屋整治领导小组,着手开展沿江调查摸底工作。通过查阅档案、实地踏勘、巡线检查等方式进行彻底排查,发现在起于海曙、余姚交界处,止于三江口,全长22.4公里的姚江海曙段共有6户8幢船屋,分别分布于高桥镇西洪渡口、大西坝翻水站、高桥排水站、半普渡、大隐闸口,另有附属小船22艘。对排查出的船屋进行逐一登记造册,全面掌握船屋情况。二是攻坚先行,做到“有序推进”。坚持“一把尺子、一个政策、一个声音、一视同仁”的原则,坚持依法前提,制定清零时间节点,推动船屋主限期自行拆除。8月30日,根据市海洋与渔业局统一安排,海曙区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8幢船屋进行现场踏勘评估,“一船一评”;9月6日,海曙区分管领导就海曙段姚江船屋整治情况向市海洋与渔业局作了专题汇报;9月21日,海曙区政府发出《关于姚江船屋整治清理的通告》,制订《海曙区船屋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明确补助政策标准;11月9日,与6户8幢船屋主全部签订船屋拆除协议;11月19日,向船屋主送达《关于船屋整治腾空期限告知书》,要求其于11月23日前自行腾空。三是舆论先行,做到“严防回潮”。由区农林水利局、公安分局、高桥镇等有关单位组成的工作组,多次上门走访船屋主,了解船屋主人员结构、生产及生活状态等方面情况,充分了解考虑船屋主的需求和利益。整治工作得到船屋主的普遍理解和配合,11月20日就先期拖离6幢单体船屋,6天后,剩余的2幢船屋也顺利拖离。11月30日,参照“三无”船舶拆解规程,对拖离“上岸”的船屋集体进行了拆解,至此,姚江海曙段船屋全部清零。同时,妥善做好姚江船屋整治后续工作,一方面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避免“死灰复燃”,另一方面想方设法解决少量小型捕捞渔船的问题,确保整治成果得到有效巩固。(海曙区治水办)

  宁海县“三化融合”

  实现畜牧养殖污水“零排放”

  宁海县以建设“两美宁海”为目标,以打造“宁海县浙江东海岸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为切入点,通过“减量化”控制、“资源化”利用、“标准化”治理,着力破解“养多少”、“怎么用”和“如何治”问题,推进了全县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100%,实现畜禽养殖污水“零排放”。

  一、“减量化”控制,着力破解“养多少”问题。一是科学规划优布局。按照“农牧结合、科学布局、因地制宜、循环利用、控量减污”的原则,根据城镇总体规划,结合“五水共治”“两路两侧”等城乡环境整治要求,突出重点区域、重点流域的环境保护,先后对畜禽养殖区域作了3次优化调整。2016年,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印发了《关于组织实施<宁海县畜禽养殖区域调整方案>的通知》,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宜养区。目前,禁养区内规模畜禽养殖场全部实现了退养关停。二是专项整治削总量。出台《宁海县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实施方案》,严格按照“三个一律”(禁养区内一律关停、污染治理不到位一律关停、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不到一律关停)要求,对“小、散、乱”、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畜禽养殖场实行“关、停、转、迁”。截至目前,累计关停畜禽养殖场1716家,减少生猪存栏13.62万头、家禽存栏123.23万羽、牛羊0.36万头,拆除栏舍60余万平方米。三是严督实查防反弹。建立线上线下防控体系,实现监管一体化。线上,对接“天眼系统”,对存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安装视频监控,接入省市县三级智慧畜牧云平台系统和环保部门监控中心,对污染物去向实行24小时动态巡查。线下,每个乡镇建立巡查队伍,对规模养殖场进行定期巡查,在现场实地检查的基础上,还要检查养殖废弃物处理台账,确保去向可追溯,并对其他地区进行地毯式巡查,突出对群众举报问题的巡查核实,严防偷排漏排及关停复养反弹出现。今年已累计出动巡查人员1500人次。

  二、“资源化”利用,着力破解“怎么用”问题。一是构建循环养殖模式,实现畜禽粪便变废为“肥”。按照“农牧结合、种养匹配”原则,构建了“大中小”三级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打造“县域大循环”,依托3个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建立“猪粪收集-有机肥生产-种植业利用”“沼液配送-田间贮存-种植业利用”生态养殖大循环,确保收集范围全覆盖,年收集能力21万吨,年沼液配送能力达10.3万吨。打造“区域中循环”,利用畜禽养殖园区和农业园区的地势落差,或者通过社会化服务公司沼液运输车将养殖园区的沼液输送(运输)到种植基地沼液池,实现畜禽排泄物区域内综合利用,目前全县已建成7个沼液综合利用示范点,形成5万头生猪排泄物和4万亩种植基地之间的种养结合中循环。打造“主体小循环”,以家庭农场为单元,建立“沼气池-沼液池-管道-施肥”的排泄物循环利用系统,构建自我消纳小循环,目前已建成生态循环养殖场23家。二是开发沼气发电模式,促进沼气的规模化利用。依托规模牧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发电工程,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目前,全县8家规模牧场共投入3325万元建设了8座大中型沼气发电工程,总装机容量800千瓦,年发电量400万千瓦时,相当于年节约1000吨标准煤,年节约成本达205万元。三是成立“三平台一中心”,提升废弃物综合利用服务水平。按照“政府引导、财政补助、企业运行”的思路,成立沼气综合利用服务平台、有机肥加工和营销服务平台、沼肥专门配送中心、农业废弃物回收服务平台,每年为1100户沼气用户提供后续维护服务,年生产、推广有机肥2.85万吨,年沼液配送量5万吨,年回收秸秆14万吨,构建集废弃物回收、沼气利用、有机肥加工营销、农沼肥配送为一体的服务体系。

  三、“标准化”治理,着力破解“如何治”问题。一是以美丽生态牧场创建为契机,提升养殖标准。大力推进美丽生态牧场创建工程,通过改善设施、规范制度、美化环境等措施,将“脏、乱、差”的畜禽养殖场改造为“场区布局合理、设施制度完善、生产全程清洁、产出安全高效、资源循环利用、整体绿化美化”的生态牧场。目前全县共有10家养殖企业完成了省级美丽生态牧场创建,力争到2020年完成保留规模养殖场美丽生态牧场全创建目标。二是以“两化”创建为契机,推广清洁化生产。支持鼓励符合规划布局的规模养殖场实施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微生物制剂、新型环保饲料、高床产仔、离地保育等生态养殖新技术、新模式,加快推进规模养殖场自动化喂料、智能化控温通风、粪尿干湿分离和雨污分离等设施化改造,提高养殖场节水减排水平,促进清洁化生产。截至目前,已有宁波振宁东方牧业有限公司等75家养殖场通过了“生态化、标准化”创建验收。三是以“污水零直排区”创建为契机,深化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出台《关于印发宁海县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整治提升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督促28家年存栏500头以上规模畜禽养殖场开展养殖污水整治改造提升,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治改造提升任务,其中5家为养殖污水生化处理达标排放;10家为异位发酵床建设;13家为生态化提升改造。通过深化污染处理,进一步确保了畜禽养殖污水“零排放”。(宁海县治水办)

  镇海区澥浦镇三措并举

  实现澥浦大河“水清景美人和谐”

  澥浦大河位于镇海区澥浦镇中心区,是澥浦镇的母亲河,镇政府、幼儿园、住宅小区、商业街等分布两岸,在带来繁荣景象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澥浦镇以美丽河湖创建为契机,坚持实施标本兼治、水岸同治、全民共治的三大举措,基本实现“水清、景美、人和谐”的目标,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

  一、坚持标本兼治,实现“水清”。实施老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对星城半岛、兴建花园这两个毗邻澥浦大河的老小区进行改造,改造后,阳台水收集纳厂处理,实现生活污水零直排;实施广源工业区雨污分流工程,对大河周边企业进行雨污分流,开展企业外围管网建设,完善污水接纳、雨污分流和管网养护条件,实现企业污水零直排。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定期种植和养护水生植物,投放各类底栖动物及鱼类,以构筑生态食物链的方法促进河道生态系统修复,促进水质稳定和良性循环。建立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引入第三方专业化运作模式,将河道保洁委托给有资质、经验丰富的保洁队伍,落实保洁人员,配备保洁船只,进行高标准、严要求的规范化管理,并定期对其考核,保证保洁队伍高效作业,提升河道保洁水平。

  二、坚持水岸同治,实现“景美”。在岸边种植乔灌木增加观赏性,绿树成荫,成为一幅美不胜收的生态画卷。修建人行游步道及架设人行桥梁,设健身场地、服务管理用房、公厕等配套设施,形成以河道为主轴、两岸绿化相衔接的3公里环形滨河主题特色景观游线。在景观带内设置营养科普、健康锻炼、安全教育、治水护水等宣传设施,使居民在休闲散步同时,掌握更科学的健康知识,打造既能休闲健身又能亲近自然的滨水人居空间。自2018年8月起,还开启了澥浦大河灯光秀,以节能美观为原则,采用安全、节能、环保、寿命长、易维护的灯具和灯型。夜幕降临,多色可变LED灯带勾勒出岸线与铁塔交相辉映的水岸夜景。同时,依托天然水资源优势和姚江二通道工程澥浦闸站建设的契机,通过推进“一带、双环、多节点”的“梦里水乡”风景线建设,努力建成一个兼容有大河生态文化体验、城镇特色滨水体验,连同澥浦闸站休闲公园、水利博物馆、湿地公园等多节点景观组成的水文化特色体验综合体,营造“沿河皆景”的优美环境。

  三、坚持全民共治,实现“人和谐”。严格落实河长履职报告制度和河长巡河考勤签到制度,各级河长每月定期向同级总河长进行书面报告,并按照要求定期巡河签到,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打造过硬管水、护水队伍。扩大社会宣传,结合“澥小美”志愿者服务队、文化礼堂、党员议事站、工青妇等队伍和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河嫂、河小二等群团力量,发动镇村义务巡查员、老党员等群体作用,营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宣传氛围。在各交通要道悬挂“五水共治”宣传横幅、放置大型喷绘,播放电子滚动屏,发放宣传海报进学校、机关、村社区、单位、企业、公共场所,提高周边群众对治水工作的知晓度和满意度,使全社会积极参与到巩固剿劣治水成果上来,形成常态化的共建共享的全民护水机制。(镇海区治水办)

宁波五水共治工作简报2018年第45期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12-21 14:27:12

  第45期(总第241期)

  宁波市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宁波市河长制办公室 编 2018年12月20日

  工作简讯

  ●海曙区提前完成姚江海曙段船屋整治清零任务

  经验交流

  ●宁海县“三化融合”实现畜牧养殖污水“零排放”

  ●镇海区澥浦镇三措并举实现澥浦大河“水清景美人和谐”

  海曙区提前完成姚江海曙段船屋整治清零任务  今年来,海曙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围绕建设姚江“美丽母亲河”目标,采取“排摸先行、攻坚先行、舆论先行”额有力措施,扎实推进姚江海曙段船屋整治工作,于11月底提前完成船屋清零任务,实现了依法清零、和谐清零。一是排摸先行,做到“底数清晰”。自全市姚江船屋整治行动部署后,海曙区迅速行动、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节奏,于9月底成立了姚江船屋整治领导小组,着手开展沿江调查摸底工作。通过查阅档案、实地踏勘、巡线检查等方式进行彻底排查,发现在起于海曙、余姚交界处,止于三江口,全长22.4公里的姚江海曙段共有6户8幢船屋,分别分布于高桥镇西洪渡口、大西坝翻水站、高桥排水站、半普渡、大隐闸口,另有附属小船22艘。对排查出的船屋进行逐一登记造册,全面掌握船屋情况。二是攻坚先行,做到“有序推进”。坚持“一把尺子、一个政策、一个声音、一视同仁”的原则,坚持依法前提,制定清零时间节点,推动船屋主限期自行拆除。8月30日,根据市海洋与渔业局统一安排,海曙区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8幢船屋进行现场踏勘评估,“一船一评”;9月6日,海曙区分管领导就海曙段姚江船屋整治情况向市海洋与渔业局作了专题汇报;9月21日,海曙区政府发出《关于姚江船屋整治清理的通告》,制订《海曙区船屋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明确补助政策标准;11月9日,与6户8幢船屋主全部签订船屋拆除协议;11月19日,向船屋主送达《关于船屋整治腾空期限告知书》,要求其于11月23日前自行腾空。三是舆论先行,做到“严防回潮”。由区农林水利局、公安分局、高桥镇等有关单位组成的工作组,多次上门走访船屋主,了解船屋主人员结构、生产及生活状态等方面情况,充分了解考虑船屋主的需求和利益。整治工作得到船屋主的普遍理解和配合,11月20日就先期拖离6幢单体船屋,6天后,剩余的2幢船屋也顺利拖离。11月30日,参照“三无”船舶拆解规程,对拖离“上岸”的船屋集体进行了拆解,至此,姚江海曙段船屋全部清零。同时,妥善做好姚江船屋整治后续工作,一方面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避免“死灰复燃”,另一方面想方设法解决少量小型捕捞渔船的问题,确保整治成果得到有效巩固。(海曙区治水办)

  宁海县“三化融合”

  实现畜牧养殖污水“零排放”

  宁海县以建设“两美宁海”为目标,以打造“宁海县浙江东海岸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为切入点,通过“减量化”控制、“资源化”利用、“标准化”治理,着力破解“养多少”、“怎么用”和“如何治”问题,推进了全县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100%,实现畜禽养殖污水“零排放”。

  一、“减量化”控制,着力破解“养多少”问题。一是科学规划优布局。按照“农牧结合、科学布局、因地制宜、循环利用、控量减污”的原则,根据城镇总体规划,结合“五水共治”“两路两侧”等城乡环境整治要求,突出重点区域、重点流域的环境保护,先后对畜禽养殖区域作了3次优化调整。2016年,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印发了《关于组织实施<宁海县畜禽养殖区域调整方案>的通知》,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宜养区。目前,禁养区内规模畜禽养殖场全部实现了退养关停。二是专项整治削总量。出台《宁海县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实施方案》,严格按照“三个一律”(禁养区内一律关停、污染治理不到位一律关停、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不到一律关停)要求,对“小、散、乱”、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畜禽养殖场实行“关、停、转、迁”。截至目前,累计关停畜禽养殖场1716家,减少生猪存栏13.62万头、家禽存栏123.23万羽、牛羊0.36万头,拆除栏舍60余万平方米。三是严督实查防反弹。建立线上线下防控体系,实现监管一体化。线上,对接“天眼系统”,对存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安装视频监控,接入省市县三级智慧畜牧云平台系统和环保部门监控中心,对污染物去向实行24小时动态巡查。线下,每个乡镇建立巡查队伍,对规模养殖场进行定期巡查,在现场实地检查的基础上,还要检查养殖废弃物处理台账,确保去向可追溯,并对其他地区进行地毯式巡查,突出对群众举报问题的巡查核实,严防偷排漏排及关停复养反弹出现。今年已累计出动巡查人员1500人次。

  二、“资源化”利用,着力破解“怎么用”问题。一是构建循环养殖模式,实现畜禽粪便变废为“肥”。按照“农牧结合、种养匹配”原则,构建了“大中小”三级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打造“县域大循环”,依托3个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建立“猪粪收集-有机肥生产-种植业利用”“沼液配送-田间贮存-种植业利用”生态养殖大循环,确保收集范围全覆盖,年收集能力21万吨,年沼液配送能力达10.3万吨。打造“区域中循环”,利用畜禽养殖园区和农业园区的地势落差,或者通过社会化服务公司沼液运输车将养殖园区的沼液输送(运输)到种植基地沼液池,实现畜禽排泄物区域内综合利用,目前全县已建成7个沼液综合利用示范点,形成5万头生猪排泄物和4万亩种植基地之间的种养结合中循环。打造“主体小循环”,以家庭农场为单元,建立“沼气池-沼液池-管道-施肥”的排泄物循环利用系统,构建自我消纳小循环,目前已建成生态循环养殖场23家。二是开发沼气发电模式,促进沼气的规模化利用。依托规模牧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发电工程,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目前,全县8家规模牧场共投入3325万元建设了8座大中型沼气发电工程,总装机容量800千瓦,年发电量400万千瓦时,相当于年节约1000吨标准煤,年节约成本达205万元。三是成立“三平台一中心”,提升废弃物综合利用服务水平。按照“政府引导、财政补助、企业运行”的思路,成立沼气综合利用服务平台、有机肥加工和营销服务平台、沼肥专门配送中心、农业废弃物回收服务平台,每年为1100户沼气用户提供后续维护服务,年生产、推广有机肥2.85万吨,年沼液配送量5万吨,年回收秸秆14万吨,构建集废弃物回收、沼气利用、有机肥加工营销、农沼肥配送为一体的服务体系。

  三、“标准化”治理,着力破解“如何治”问题。一是以美丽生态牧场创建为契机,提升养殖标准。大力推进美丽生态牧场创建工程,通过改善设施、规范制度、美化环境等措施,将“脏、乱、差”的畜禽养殖场改造为“场区布局合理、设施制度完善、生产全程清洁、产出安全高效、资源循环利用、整体绿化美化”的生态牧场。目前全县共有10家养殖企业完成了省级美丽生态牧场创建,力争到2020年完成保留规模养殖场美丽生态牧场全创建目标。二是以“两化”创建为契机,推广清洁化生产。支持鼓励符合规划布局的规模养殖场实施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微生物制剂、新型环保饲料、高床产仔、离地保育等生态养殖新技术、新模式,加快推进规模养殖场自动化喂料、智能化控温通风、粪尿干湿分离和雨污分离等设施化改造,提高养殖场节水减排水平,促进清洁化生产。截至目前,已有宁波振宁东方牧业有限公司等75家养殖场通过了“生态化、标准化”创建验收。三是以“污水零直排区”创建为契机,深化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出台《关于印发宁海县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整治提升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督促28家年存栏500头以上规模畜禽养殖场开展养殖污水整治改造提升,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治改造提升任务,其中5家为养殖污水生化处理达标排放;10家为异位发酵床建设;13家为生态化提升改造。通过深化污染处理,进一步确保了畜禽养殖污水“零排放”。(宁海县治水办)

  镇海区澥浦镇三措并举

  实现澥浦大河“水清景美人和谐”

  澥浦大河位于镇海区澥浦镇中心区,是澥浦镇的母亲河,镇政府、幼儿园、住宅小区、商业街等分布两岸,在带来繁荣景象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澥浦镇以美丽河湖创建为契机,坚持实施标本兼治、水岸同治、全民共治的三大举措,基本实现“水清、景美、人和谐”的目标,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

  一、坚持标本兼治,实现“水清”。实施老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对星城半岛、兴建花园这两个毗邻澥浦大河的老小区进行改造,改造后,阳台水收集纳厂处理,实现生活污水零直排;实施广源工业区雨污分流工程,对大河周边企业进行雨污分流,开展企业外围管网建设,完善污水接纳、雨污分流和管网养护条件,实现企业污水零直排。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定期种植和养护水生植物,投放各类底栖动物及鱼类,以构筑生态食物链的方法促进河道生态系统修复,促进水质稳定和良性循环。建立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引入第三方专业化运作模式,将河道保洁委托给有资质、经验丰富的保洁队伍,落实保洁人员,配备保洁船只,进行高标准、严要求的规范化管理,并定期对其考核,保证保洁队伍高效作业,提升河道保洁水平。

  二、坚持水岸同治,实现“景美”。在岸边种植乔灌木增加观赏性,绿树成荫,成为一幅美不胜收的生态画卷。修建人行游步道及架设人行桥梁,设健身场地、服务管理用房、公厕等配套设施,形成以河道为主轴、两岸绿化相衔接的3公里环形滨河主题特色景观游线。在景观带内设置营养科普、健康锻炼、安全教育、治水护水等宣传设施,使居民在休闲散步同时,掌握更科学的健康知识,打造既能休闲健身又能亲近自然的滨水人居空间。自2018年8月起,还开启了澥浦大河灯光秀,以节能美观为原则,采用安全、节能、环保、寿命长、易维护的灯具和灯型。夜幕降临,多色可变LED灯带勾勒出岸线与铁塔交相辉映的水岸夜景。同时,依托天然水资源优势和姚江二通道工程澥浦闸站建设的契机,通过推进“一带、双环、多节点”的“梦里水乡”风景线建设,努力建成一个兼容有大河生态文化体验、城镇特色滨水体验,连同澥浦闸站休闲公园、水利博物馆、湿地公园等多节点景观组成的水文化特色体验综合体,营造“沿河皆景”的优美环境。

  三、坚持全民共治,实现“人和谐”。严格落实河长履职报告制度和河长巡河考勤签到制度,各级河长每月定期向同级总河长进行书面报告,并按照要求定期巡河签到,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打造过硬管水、护水队伍。扩大社会宣传,结合“澥小美”志愿者服务队、文化礼堂、党员议事站、工青妇等队伍和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河嫂、河小二等群团力量,发动镇村义务巡查员、老党员等群体作用,营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宣传氛围。在各交通要道悬挂“五水共治”宣传横幅、放置大型喷绘,播放电子滚动屏,发放宣传海报进学校、机关、村社区、单位、企业、公共场所,提高周边群众对治水工作的知晓度和满意度,使全社会积极参与到巩固剿劣治水成果上来,形成常态化的共建共享的全民护水机制。(镇海区治水办)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1-2016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