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宁波热点  >  五水共治  >  工作简报
宁波五水共治工作简报2018年第41期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12-06 09:47:00

  第41期(总第237期)

  宁波市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宁波市河长制办公室 编 2018年12月6日

  工作简讯

  ●市卫计委大力加强饮水卫生监测工作

  ●北仑区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多终端处置模式促进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

  经验交流

  ●江北工业区“三管齐下”系统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

  ●慈溪市匡堰镇三措并举纵深推进网格治水工作

  市卫计委大力加强饮水卫生监测工作  日前,市卫计委组织开展了全市饮水卫生监测工作专项督导检查。通过听取汇报、现场检查和人员访谈等方式进一步规范了我市饮水卫生监测工作。督查发现,目前全市各地均能按照上级部门要求有序开展饮水卫生监测工作,基层水质监测能力建设得到有效加强,数据分析和利用能力提升明显。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建设“美丽宁波”行动统一部署下,市卫计委多管齐下加强全市饮水卫生监测。一是主动作为、积极保障。根据饮水卫生监测工作需要,率先在省内将监测频率由2次/年增加到4次/年,并进一步完善市、县两级监测网络。二是提升能力、规范过程。市、县两级卫计部门切实加强疾控中心实验室的软硬件建设,目前80%的区县(市)疾控中心已经具备生活饮用水常规监测40项及以上的能力。此外,各地在水样采集、运输、保存、检测和数据报告、审核等过程中均加强了规范化建设。三是完善制度、共享信息。根据饮水卫生监测工作需要,各级疾控中心建立了简报制度和异常指标告知制度,有效促进了数据利用和信息共享。 (市卫计委)

  北仑区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多终端处置模式促进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 今年以来,该区在全面推行农村垃圾分类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构建多终端处置模式,促进了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利用。一是推行“阳光堆肥房”模式。针对柴桥街道以花木种植为主的农业特点,邀请浙大教授团队负责设计并提供技术支持,在河头村设计建造了阳光堆肥房,用于处置剩饭剩菜、果蔬外皮、枯枝落叶等可腐烂垃圾。根据覆盖区域产生的可腐烂垃圾量,设计建造了3间阳光堆肥房,将可腐烂的生活垃圾掺入微生物降解菌剂,在适宜的温湿度下进行发酵,经过45-60天最终转化为优质有机肥,可直接用于农林生产。该模式操作简单、能耗低,且无渗滤液和恶臭气体排放,目前该区已布点阳光堆肥房8个。二是“机器快速成肥”模式。通过机械化设备和菌种,经过粉碎、油水渣自动分离、脱水输送、微波烘干、微生物降解成肥等步骤实现处置堆肥,具有成肥速度快、建设周期短等特点。有机垃圾经过24小时处理及后续的腐熟之后变成有机肥,可直接还田还林。自2016年以来,已先后在新碶、小港等8个街道推行该模式,有效缓解了农村垃圾堆积的难题。三是推行“黑水虻生物转化”模式。在白峰街道有机垃圾生态处理中心试点,应用“生物处理工艺”,利用黑水虻将经过成肥机器预处理的厨余垃圾进行转化,不仅“变废为宝”转化效率高,基本可满足全街道的厨余垃圾处理需求,而且还节电,原本需24小时不停运转的垃圾处理设备,仅需在搅碎、去除杂质和脱水脱油环节用电运转。该模式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且处理过程不会产生任何污染和二次污染排放特点。根据区域人口组成、垃圾日产生量、垃圾组分等实际情况,该区各街道已因地制宜选择了最优的处置终端(组合)技术方案,如新碶、小港等6个街道运用“阳光堆肥房+机器快速成肥”模式;梅山街道运用“机器快速成肥”模式;大碶、白峰等2个街道生活垃圾综合利用,选择“机器快速成肥+黑水虻生物转化”模式。(北仑区治水办)

  江北工业区“三管齐下” 扎实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

  江北工业区面积8.2平方公里,辖区内企业429家,沿街店铺93家,河道9条。近年来,江北工业区以“全覆盖、治源头、提水质”为要求,通过“摸、排、巡”查实问题、“分、改、清”做优工程、“拆、除、提”杜绝直排,扎实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

  一、“摸、排、巡”查实问题,做到“底数清晰、情况明了”。一是系统排摸市政管网。综合运用疏通车、潜望镜、CCTV影像机器人等手段,对园区所有道路的市政大管网进行检测,检测长度达71600米。通过地毯式勘查排摸,全面掌握辖区所有大市政雨污管网的技术指标和“健康指标”,共发现污水管网破损、渗漏点位30余个,目前已全部修复。二是详细排查企业内部。将辖区内所有企业划分成7个片区,相应成立7个攻坚小组,由管委会各科室负责人牵头,与专业单位一起深入到企业内部开展详细排查,重点排查企业管网、雨污混接、地面油污垃圾、违规排放等情况,并督促企业整改。企业污染源系统普查工作已于11月底完成,110家企业全部完成排摸。三是常态巡查涉河问题。由各河长牵头,每天进行沿河巡查,重点排查违规排污、畜禽养殖、沿河垃圾等问题,并形成书面巡查记录。实行委托洪塘街道保洁与工业区自行保洁相结合的双层保洁方式,保洁员在保洁的同时,加强水岸问题巡查和反馈。开展万名职工治水大行动,成立9支职工治水护水小分队,经常性在企业周边河道查找河道污染问题。

  二、“分、改、清”做优工程,做到“标本兼治、内外兼修”。一是开展雨污分流工程。根据前期排摸,共排查出250余个问题点位,主要集中在洗手池、食堂、门卫、宿舍等生活污水混排。以此举一反三,制定“一企一策”整改方案,目前辖区内企业雨污分流工程已全部完成,共改造管网11000余米。同时,对存在问题的3个老小区实施了阳台雨污分流和沿街店面纳管工程,目前已全面完工。坚持培训协助和督促执法相结合,全面推进辖区企业和沿街店面排水许可证申领工作,目前已有95家企业申领了排水许可证。二是开展管网排口改造工程。推进主干管网建设,完成长兴路、通惠路市政雨污水管网改造4公里,推进金山路、开元路等道路的雨污水管网改造6.2公里,预计明年底完工,届时工业区新建改造雨污水管网将超10公里。推进重点区块管网改造,投入130万元完成工业B区洋市中心河东侧区块污水管网改造,铺设污水管网730米,新建80*80污水检查井31座。对涉河排口进行整治规范,对167个排水口全部安装监督牌,在每条河道都公示排口示意图。三是开展河道清水工程。实施清淤整治,推进茅家河等7条河道清淤,清理河道长度10公里以上,完成河岸覆绿和景观改造5.5万平方米。实施水系环通,打通桂家河,实现辖区河道水系全部贯通。实施生态修复,以“江北区海绵城市水系整治及综合提升工工程”为契机,通过建设湿地公园、增氧爆气、水生植物净化、加强水体流通等手段对工业区水系进行全流域深度治理,预计2019年上半年全面完工。

  三、“拆、除、提”杜绝直排,做到“岸上同步、点面并进”。一是拆除沿河违建。通过“以拆代截”方式,杜绝违规排放污染物,完成支浦河、河滩浦河、三横河等三条河流合围的天荣薄板区块近3万平方拆违攻坚工作,同时纵深推进洋市中心河等涉河企业拆违,完成拆违1万多平方米。二是去除落后产能。以“亩产论英雄”为核心,坚决淘汰整治“四无”“低小散”企业和落后产能,下狠心整治餐饮、洗车店、家庭作坊等“小微行业”的污水直排问题,先后完成长阳路、通惠路等一批小餐饮企业的整治工作,取缔萌恒西侧、爱科迪南侧等存在十余年的餐饮集市。去年以来,共淘汰去除“低小散”和落后产能314家,努力从产业源头消除污染。三是整体提升改造。结合工业区“二次开发”,打好转型升级攻坚战,以产业的提升改造促污水零直排。如原先“低小散”集中的天荣薄板区块120亩区域,通过整体拆除提升,下一步将建设成为总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的万科产业园项目。今年,园区新开工建设10幢30米以上都市工业楼宇,总建筑面积将超过50万平方米,占园区原厂房总面积的1/6,相当于新增工业用地850亩,新建项目按最新的标准配备雨污管网,有效杜绝了雨污混排。(江北区治水办)

  慈溪市匡堰镇“三力齐发”纵深推进网格治水工作

  为进一步完善治水常态化、长效化管理,自今年初以来,匡堰镇在慈溪市率先试点推行网格治水工作新模式,依托现有的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平台,通过完善框架提升“保障力”、优化操作增强“战斗力”、共管共护凝聚“合心力”,确保了网格治水工作高效运作。

  一、完善体系,提升“保障力”。一是组建专职队伍。严格落实“网格化、精细化、常态化”工作机制划分责任网格,组建专职化网格治水队伍,对河道实施日常化动态监管。对全镇网格长(员)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推动网格治水工作落实。目前,全镇共划分责任网格34个,组建专职网格治水队伍10支,落实治水网格长(员)78名。二是落实专项经费。制订河道水体网格化信息采集上报“以奖代补”操作办法,在原有“两网融合”经费基础上,划拨专项资金用于网格治水激励经费,对上报一、二级较轻事件给予5元/次,对三、四级较严重事件给予30元/次奖励。截至目前,全镇共发放涉水类“以奖代补”金额1000余元。三是强化专项督考。制定涉水网格化管理考核办法,对未及时发现并上报,且被群众举报、媒体曝光、网络论坛发布、上级暗访督查发现或被市领导批示情况的,一经核实按问题性质予以扣分。同时,组建镇督查组,以不定期抽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对网格治水工作进行督查,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定期通报,截至目前已通报8起,共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6个。

  二、优化操作,增强“战斗力”。一是明确重点工作内容。从该镇实际出发,将排口是否存在晴天排水、河面是否存在油污或垃圾漂浮、河水是否发黑发臭、河长牌是否存在信息不全或破损等内容作为网格治水监督的重点,共发现并办结河道垃圾漂浮等涉水问题218起。二是探索“1+1+X”工作模式。每个网格建立工作微信群,确保网格内落实1名网格工作人员,1名河长,若干名涉水业务工作人员,一旦网格内河道发生涉水问题,即可通过微信群快速告知相关人员,实现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目前,全镇共建立了网格治水工作微信群34个,累计上传并解决相关问题94个。三是开展“一对一”线上互助。开展“网格治水之星”评比,对获奖人员予以通报表彰,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成立“一对一”线上互助小组,力争所有网格治水工作人员都能做到网格业务“一口清”。截至目前,共评选出“网格治水之星”4人,线上互助答疑解惑问题43个,帮扶解决网格内各类疑难事项68起。

  三、共管共护,凝聚“向心力”。一是党员干部引领。积极推动网格党支部建设和网格化治水“两网融合”,要求党员干部在网格治水工作中积极履职,密切联系专职网格长(员)队伍,共同参与网格内河道监管整治。定期召开工作对账会议,由党员干部和网格长共同汇报网格监管工作。全镇先后有189人次党员干部参与此项工作,累计发现并整改涉水问题146个。二是志愿力量参与。整合工青妇等力量,同步面向社会招募巡河志愿者,全镇共建立巡河护水志愿大队4支、小分队34支,协助网格长(员)开展网格治水监督工作。同时,尝试由各志愿者小分队开展交叉式巡河,确保网格监管无遗漏。截至目前,全镇已开展网格治水志愿巡河876次,其中交叉巡河62次,发现并整改问题78个。三是普通民众共治。开设“网格治水热线”,依托“村民说事”“圆桌夜谈”等载体,广泛收集民情民意,拓宽网格治水信息来源渠道。同时,通过开展网格治水千人誓师大会、“治水信息有奖问答”、福寿螺清除等宣教活动,使普通群众也成为“网格治水局内人”。截至目前,全镇共受理群众举报7起,开展相关活动23起。(慈溪市水治办)

宁波五水共治工作简报2018年第41期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12-06 09:47:00

  第41期(总第237期)

  宁波市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宁波市河长制办公室 编 2018年12月6日

  工作简讯

  ●市卫计委大力加强饮水卫生监测工作

  ●北仑区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多终端处置模式促进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

  经验交流

  ●江北工业区“三管齐下”系统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

  ●慈溪市匡堰镇三措并举纵深推进网格治水工作

  市卫计委大力加强饮水卫生监测工作  日前,市卫计委组织开展了全市饮水卫生监测工作专项督导检查。通过听取汇报、现场检查和人员访谈等方式进一步规范了我市饮水卫生监测工作。督查发现,目前全市各地均能按照上级部门要求有序开展饮水卫生监测工作,基层水质监测能力建设得到有效加强,数据分析和利用能力提升明显。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建设“美丽宁波”行动统一部署下,市卫计委多管齐下加强全市饮水卫生监测。一是主动作为、积极保障。根据饮水卫生监测工作需要,率先在省内将监测频率由2次/年增加到4次/年,并进一步完善市、县两级监测网络。二是提升能力、规范过程。市、县两级卫计部门切实加强疾控中心实验室的软硬件建设,目前80%的区县(市)疾控中心已经具备生活饮用水常规监测40项及以上的能力。此外,各地在水样采集、运输、保存、检测和数据报告、审核等过程中均加强了规范化建设。三是完善制度、共享信息。根据饮水卫生监测工作需要,各级疾控中心建立了简报制度和异常指标告知制度,有效促进了数据利用和信息共享。 (市卫计委)

  北仑区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多终端处置模式促进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 今年以来,该区在全面推行农村垃圾分类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构建多终端处置模式,促进了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利用。一是推行“阳光堆肥房”模式。针对柴桥街道以花木种植为主的农业特点,邀请浙大教授团队负责设计并提供技术支持,在河头村设计建造了阳光堆肥房,用于处置剩饭剩菜、果蔬外皮、枯枝落叶等可腐烂垃圾。根据覆盖区域产生的可腐烂垃圾量,设计建造了3间阳光堆肥房,将可腐烂的生活垃圾掺入微生物降解菌剂,在适宜的温湿度下进行发酵,经过45-60天最终转化为优质有机肥,可直接用于农林生产。该模式操作简单、能耗低,且无渗滤液和恶臭气体排放,目前该区已布点阳光堆肥房8个。二是“机器快速成肥”模式。通过机械化设备和菌种,经过粉碎、油水渣自动分离、脱水输送、微波烘干、微生物降解成肥等步骤实现处置堆肥,具有成肥速度快、建设周期短等特点。有机垃圾经过24小时处理及后续的腐熟之后变成有机肥,可直接还田还林。自2016年以来,已先后在新碶、小港等8个街道推行该模式,有效缓解了农村垃圾堆积的难题。三是推行“黑水虻生物转化”模式。在白峰街道有机垃圾生态处理中心试点,应用“生物处理工艺”,利用黑水虻将经过成肥机器预处理的厨余垃圾进行转化,不仅“变废为宝”转化效率高,基本可满足全街道的厨余垃圾处理需求,而且还节电,原本需24小时不停运转的垃圾处理设备,仅需在搅碎、去除杂质和脱水脱油环节用电运转。该模式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且处理过程不会产生任何污染和二次污染排放特点。根据区域人口组成、垃圾日产生量、垃圾组分等实际情况,该区各街道已因地制宜选择了最优的处置终端(组合)技术方案,如新碶、小港等6个街道运用“阳光堆肥房+机器快速成肥”模式;梅山街道运用“机器快速成肥”模式;大碶、白峰等2个街道生活垃圾综合利用,选择“机器快速成肥+黑水虻生物转化”模式。(北仑区治水办)

  江北工业区“三管齐下” 扎实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

  江北工业区面积8.2平方公里,辖区内企业429家,沿街店铺93家,河道9条。近年来,江北工业区以“全覆盖、治源头、提水质”为要求,通过“摸、排、巡”查实问题、“分、改、清”做优工程、“拆、除、提”杜绝直排,扎实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

  一、“摸、排、巡”查实问题,做到“底数清晰、情况明了”。一是系统排摸市政管网。综合运用疏通车、潜望镜、CCTV影像机器人等手段,对园区所有道路的市政大管网进行检测,检测长度达71600米。通过地毯式勘查排摸,全面掌握辖区所有大市政雨污管网的技术指标和“健康指标”,共发现污水管网破损、渗漏点位30余个,目前已全部修复。二是详细排查企业内部。将辖区内所有企业划分成7个片区,相应成立7个攻坚小组,由管委会各科室负责人牵头,与专业单位一起深入到企业内部开展详细排查,重点排查企业管网、雨污混接、地面油污垃圾、违规排放等情况,并督促企业整改。企业污染源系统普查工作已于11月底完成,110家企业全部完成排摸。三是常态巡查涉河问题。由各河长牵头,每天进行沿河巡查,重点排查违规排污、畜禽养殖、沿河垃圾等问题,并形成书面巡查记录。实行委托洪塘街道保洁与工业区自行保洁相结合的双层保洁方式,保洁员在保洁的同时,加强水岸问题巡查和反馈。开展万名职工治水大行动,成立9支职工治水护水小分队,经常性在企业周边河道查找河道污染问题。

  二、“分、改、清”做优工程,做到“标本兼治、内外兼修”。一是开展雨污分流工程。根据前期排摸,共排查出250余个问题点位,主要集中在洗手池、食堂、门卫、宿舍等生活污水混排。以此举一反三,制定“一企一策”整改方案,目前辖区内企业雨污分流工程已全部完成,共改造管网11000余米。同时,对存在问题的3个老小区实施了阳台雨污分流和沿街店面纳管工程,目前已全面完工。坚持培训协助和督促执法相结合,全面推进辖区企业和沿街店面排水许可证申领工作,目前已有95家企业申领了排水许可证。二是开展管网排口改造工程。推进主干管网建设,完成长兴路、通惠路市政雨污水管网改造4公里,推进金山路、开元路等道路的雨污水管网改造6.2公里,预计明年底完工,届时工业区新建改造雨污水管网将超10公里。推进重点区块管网改造,投入130万元完成工业B区洋市中心河东侧区块污水管网改造,铺设污水管网730米,新建80*80污水检查井31座。对涉河排口进行整治规范,对167个排水口全部安装监督牌,在每条河道都公示排口示意图。三是开展河道清水工程。实施清淤整治,推进茅家河等7条河道清淤,清理河道长度10公里以上,完成河岸覆绿和景观改造5.5万平方米。实施水系环通,打通桂家河,实现辖区河道水系全部贯通。实施生态修复,以“江北区海绵城市水系整治及综合提升工工程”为契机,通过建设湿地公园、增氧爆气、水生植物净化、加强水体流通等手段对工业区水系进行全流域深度治理,预计2019年上半年全面完工。

  三、“拆、除、提”杜绝直排,做到“岸上同步、点面并进”。一是拆除沿河违建。通过“以拆代截”方式,杜绝违规排放污染物,完成支浦河、河滩浦河、三横河等三条河流合围的天荣薄板区块近3万平方拆违攻坚工作,同时纵深推进洋市中心河等涉河企业拆违,完成拆违1万多平方米。二是去除落后产能。以“亩产论英雄”为核心,坚决淘汰整治“四无”“低小散”企业和落后产能,下狠心整治餐饮、洗车店、家庭作坊等“小微行业”的污水直排问题,先后完成长阳路、通惠路等一批小餐饮企业的整治工作,取缔萌恒西侧、爱科迪南侧等存在十余年的餐饮集市。去年以来,共淘汰去除“低小散”和落后产能314家,努力从产业源头消除污染。三是整体提升改造。结合工业区“二次开发”,打好转型升级攻坚战,以产业的提升改造促污水零直排。如原先“低小散”集中的天荣薄板区块120亩区域,通过整体拆除提升,下一步将建设成为总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的万科产业园项目。今年,园区新开工建设10幢30米以上都市工业楼宇,总建筑面积将超过50万平方米,占园区原厂房总面积的1/6,相当于新增工业用地850亩,新建项目按最新的标准配备雨污管网,有效杜绝了雨污混排。(江北区治水办)

  慈溪市匡堰镇“三力齐发”纵深推进网格治水工作

  为进一步完善治水常态化、长效化管理,自今年初以来,匡堰镇在慈溪市率先试点推行网格治水工作新模式,依托现有的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平台,通过完善框架提升“保障力”、优化操作增强“战斗力”、共管共护凝聚“合心力”,确保了网格治水工作高效运作。

  一、完善体系,提升“保障力”。一是组建专职队伍。严格落实“网格化、精细化、常态化”工作机制划分责任网格,组建专职化网格治水队伍,对河道实施日常化动态监管。对全镇网格长(员)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推动网格治水工作落实。目前,全镇共划分责任网格34个,组建专职网格治水队伍10支,落实治水网格长(员)78名。二是落实专项经费。制订河道水体网格化信息采集上报“以奖代补”操作办法,在原有“两网融合”经费基础上,划拨专项资金用于网格治水激励经费,对上报一、二级较轻事件给予5元/次,对三、四级较严重事件给予30元/次奖励。截至目前,全镇共发放涉水类“以奖代补”金额1000余元。三是强化专项督考。制定涉水网格化管理考核办法,对未及时发现并上报,且被群众举报、媒体曝光、网络论坛发布、上级暗访督查发现或被市领导批示情况的,一经核实按问题性质予以扣分。同时,组建镇督查组,以不定期抽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对网格治水工作进行督查,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定期通报,截至目前已通报8起,共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6个。

  二、优化操作,增强“战斗力”。一是明确重点工作内容。从该镇实际出发,将排口是否存在晴天排水、河面是否存在油污或垃圾漂浮、河水是否发黑发臭、河长牌是否存在信息不全或破损等内容作为网格治水监督的重点,共发现并办结河道垃圾漂浮等涉水问题218起。二是探索“1+1+X”工作模式。每个网格建立工作微信群,确保网格内落实1名网格工作人员,1名河长,若干名涉水业务工作人员,一旦网格内河道发生涉水问题,即可通过微信群快速告知相关人员,实现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目前,全镇共建立了网格治水工作微信群34个,累计上传并解决相关问题94个。三是开展“一对一”线上互助。开展“网格治水之星”评比,对获奖人员予以通报表彰,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成立“一对一”线上互助小组,力争所有网格治水工作人员都能做到网格业务“一口清”。截至目前,共评选出“网格治水之星”4人,线上互助答疑解惑问题43个,帮扶解决网格内各类疑难事项68起。

  三、共管共护,凝聚“向心力”。一是党员干部引领。积极推动网格党支部建设和网格化治水“两网融合”,要求党员干部在网格治水工作中积极履职,密切联系专职网格长(员)队伍,共同参与网格内河道监管整治。定期召开工作对账会议,由党员干部和网格长共同汇报网格监管工作。全镇先后有189人次党员干部参与此项工作,累计发现并整改涉水问题146个。二是志愿力量参与。整合工青妇等力量,同步面向社会招募巡河志愿者,全镇共建立巡河护水志愿大队4支、小分队34支,协助网格长(员)开展网格治水监督工作。同时,尝试由各志愿者小分队开展交叉式巡河,确保网格监管无遗漏。截至目前,全镇已开展网格治水志愿巡河876次,其中交叉巡河62次,发现并整改问题78个。三是普通民众共治。开设“网格治水热线”,依托“村民说事”“圆桌夜谈”等载体,广泛收集民情民意,拓宽网格治水信息来源渠道。同时,通过开展网格治水千人誓师大会、“治水信息有奖问答”、福寿螺清除等宣教活动,使普通群众也成为“网格治水局内人”。截至目前,全镇共受理群众举报7起,开展相关活动23起。(慈溪市水治办)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1-2016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