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宁波热点  >  五水共治  >  工作简报
宁波五水共治工作简报2018年第35期
稿源:   2018-11-21 13:29:35

第35期(总第231期)

宁波市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宁波市河长制办公室 编 2018年10月31日

  部门治水专辑

  工作简讯

  ●市妇联奏响“三部曲”推进巾帼助力“五水共治” 行动

  ●江北区城管局三措并举给城市管道“清肠洗胃”

  经验交流

  ●市教育局以学校为主阵地 全面推进“五水共治”工作

  ●鄞州区城管局“四轮驱动”做活“治水文章”

  市妇联奏响“三部曲”推进巾帼助力“五水共治” 行动  市妇联以家庭为阵地,以妇女为对象,通过奏响“三部曲”大力推进巾帼助力“五水共治”行动,引导广大妇女参与治水护水节水,撑起“五水共治”“半边天”。一是“典型引导式”传播,奏响前奏曲。利用“最美治水人”、“宁波市节水先锋”评选等活动,挖掘了带领“河婶护水队”开展早晚巡河的安丰社区居民陈赛花,五年如一日清理河道两岸卫生的光明村女河长徐文珍等一批基层女性治水护水典型。通过官方微信、微博、网站大力宣传这些女性治水达人的先进事迹,形成转发热点,以榜样的力量引导身边居民关心治水、参与治水。开展家庭节水的学习培训和示范活动,邀请节水先进户深入社区、农村和家庭,分享节水事迹,推广节水经验。开展“最美治水小达人”教育实践,通过答题冲关的形式,选出优秀家庭组队参加现场竞赛,提升家庭的护水节水意识。二是“融入结合式”推进,奏响协奏曲。将治水护水节水纳入“美丽庭院”创建标准,根据《宁波市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三年计划(2018年-2020年)》,三年内实现全市行政村美丽庭院全覆盖。联合市农办举办“美丽庭院”创建现场推进会,以示范带动推进村村创、户户美。如咸祥镇在咸祥河畔开展美丽庭院建设,在沿岸建筑外立面改造时布局“水缸绘画”“八月半渔棉会”“渔俗文化”等一批独具地域特色的水文化元素,在展示秀水人居、提升沿岸景观的同时,积极引导沿河群众以实际行动美化、绿化、净化沿岸生活环境,倡导低碳生活,争当改善河岸环境的先行者、改变生活陋习的带头者和爱河护河的志愿者。三是“潜移默化式”熏陶,奏响进行曲。在“三八”、“六一”、重阳节等节日期间,结合节日宣传主题,组织各级妇联开展宣传活动,发放《“五水共治”巾帼先行》倡议书,在各级妇联媒体发布《助力五水共治,宁波娘子军就是这么霸气》、《火力全开,巾帼志愿者助力“两整两提”》等治水信息,营造“宁波治水,巾帼在行动”的浓厚氛围。持续开展“清水护河·美丽宁波”巾帼百千万主题行动,各级妇联组织开展了“小手拉大手”、“保护母亲河”、“童画车绘 五水共治”汽车彩绘大赛、“吾水吾治”等美化环境、清理河道、改变陋习等志愿活动,动员百名女河长、千名巾帼护水志愿者、万户家庭投入到“五水共治”行动中。(市妇联)

  江北区城管局三措并举给城市管网“清肠洗胃”  为全面提升市政管网的管养水平,江北区城管局认真总结、革新思路,打破过去分散、粗放的“碎片化”管道管养方式,通过无缝隙清淤疏通、多样化改造补漏、精细化巡查养护,着力养好、修好、管好江北城区236.8公里的地下管网,捧得2017年度“排水杯”这一全市排水行业最高荣誉。目前江北城区的市政排水管网分布明晰,污水排放畅通,易积水点位基本消除。一是“消肿化瘀”,实施无缝隙清淤疏通。按照人工清掏和机械疏通相结合的方式,每月对城区分布着的1.5万座各类雨污水井盖人工清掏一遍,每半年对236.8公里的管道机械疏通一遍。2018年以来,平均每天派出城市“清道夫”25名,累计清浚排水管道875公里,清理淤泥990余吨,清掏雨水篦子2.92万个,调整检查井座211个,安装及修复防坠网457个。二是“辨证施治”,开展多样化改造补漏。因时因地制宜,通过采取综合改造、微创手术、执法联动等方式,对管网问题进行辨证施治。借助背街小巷改造的契机,对老城区51条道路的排水设施进行雨污分流改造,解决区域性的雨污合流问题。如翠柏路实施综合整治工程,较好地解决了老小区雨天易内涝和污水直排入河问题。为减少管道修复给居民带来的不便,首选非开挖修复的“微创手术”方式,对CCTV排查发现的管道错位、缩进、漏水和鼓包等情况,利用树脂固化在原管道内形成新的内衬管道。如在车站路、江安路等8处低洼地段,通过在积水点处的侧平石下方增设雨水管网,在不影响道路交通的前提下解决了积水问题。针对向雨水井随意倾倒餐厨废水、餐饮店油污直排、施工泥浆废水直排等问题,采取养护、管理、执法三级联动模式,作为养护单位的区市政养护中心负责发现问题并留取影像,报管理部门市政管理科;管理部门向责任单位发放限期整改通知书;限期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由管理部门将违规排水的相关资料移交执法部门各街道(镇)的综合执法中队立案处罚。三是“固本培元”,打造精细化巡查养护。2018年,对所有区管排水设施的养护工作开展政府购买第三方专业养护服务的方式。每个巡查工人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开展上岗巡查,采用自制的“L”型探杆,以图纸为基础、以路段为单位、以单个窨井为核心,拉网式逐个排查销号。工人每天下班后汇总问题点位,并移交养护疏通人员。养护疏通人员根据问题分类进行养护疏通,例如管网堵塞问题,就采取高压疏通车、吸污车进行疏通清淤。目前,大量先进机械设备和一批专业操作团队已投入到日常管道养护中。与以往人工清掏相比,机械化推广应用后,全区所有排水管网养护能够实现无死角、全覆盖,甚至沉积十余年的管道内淤泥也一并被清理干净。(江北区治水办)

  市教育局以学校为主阵地

  全面推进“五水共治”工作

  近年来,宁波市教育局高度重视“五水共治”工作,坚持以学校为主阵地,广泛动员师生全面参与“五水共治”公益宣传实践,大力推进学校创建“污水零直排区”,使广大校园成为“五水共治”的重要场所,广大师生成为“五水共治”的宣传者、实践者和引领者。

  一、抓宣传引导,氛围营造无缝隙。一是德育课教学,宣传进班级。结合德育培训,开展“五水共治”专题教学。所有大中小学,以班级为单位,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实际,组织策划一场形式新颖活泼、内容贴近生活的主题班会或团日队日活动,并结合社会调查活动,进行适当的抽查展示。各地各校还积极开发“五水共治”校本课程,编写“五水共治”读本。华泰小学等学校利用“世界水日”等契机,邀请亲水使者走进校园开展“节水、惜水、护水、爱水”主题讲座,在游戏互动和知识问答中,向学生传授水知识和节水小窍门。二是“小手拉大手”,宣传进家庭。全市各中小学和幼儿园在开学初向所有学生发放一封《“小手拉大手,治水齐动手”——致全体师生及家长的公开信》;利用校讯通、家长微信群、QQ群等家校沟通平台,向所有学生家长发送一条“五水共治”公益短信;组织中小学生、幼儿园小朋友以自己的家长和亲属为对象开展一次以五水共治为主题的问卷调查活动,通过学校与家长的互动,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引领一个社会”的目的。三是面上广覆盖,宣传进校园。利用校内宣传栏、黑板报宣传治水工作;利用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治水公益广告;在食堂、洗手间等场所设置节水提示语;利用校园网站、校园微信公众号等教育资源平台普及治水节水相关知识。如效实中学等学校利用校门口大屏幕滚动播出宣传图片、在校园网上发布宣传画、开展治水漫画展览等方式,进行校园公益宣传。市教育局还面向全市大中小学生开展了“五水共治”主题征文、征画、征集“金点子”评比活动,共收到各类稿件3850件。

  二、抓参与实践,出力出智全方位。一是学生化身“河小二”引领治水新风尚。一群有担当的学子结合自身专业特长,投身“五水共治”实践。如市职教中心学校组织学生组成“河小二”,采集监测点水样,清理水岸垃圾,向市民分发自行设计的“五水共治”宣传册,成立“VEC河小二,魅力寻宁波”宣讲团奔赴社区、中小学开展治水宣讲。浙江工商职院“青源•水立方”小分队,每周两次到甬江沿岸开展“河小二 护三江”志愿活动,累计巡河超过24公里。二是老师投身基层为治水把脉。宁波大学生态环境研究所的一批治水技术领域的专家教授,开发出了专门治水的三维荧光光谱技术,通过对全市1500多个地表水点位的污染源解析,研究全市地表水污染特征;牵头编制姚江、月湖等重要水体及平原河网污染较重地区的水生态修复、水质提升方案、污染溯源研究报告;参与编制《宁波市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调查技术指南》等一系列技术标准、政策文件;为各级各地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问题水体治理提供专家咨询、规划、设计、技术开发等服务。此外,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三位老师还化身省、市治水督导员,为剿劣治水贡献力量。三是学校摸索五水共治新模式。宁波大红鹰学院创新性探索建立全员化参与、课程化改革、项目化管理、社会化运作、精品化推进的“五位一体”的“五水共治”模式,面向学校全体师生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创业实践等“五水共治”实践项目。三年来,先后组建“五水共治”社会实践团队12支,吸引了2500余名师生参与“河小二护河设计大赛”,衍生出了绿蚁乐投等一批创新创业团队,累计开展各类治水志愿服务活动155场,参与学生达16780余人次,被评为团中央“千校千项”最具影响力团队。

  三、抓整治提升,校园污水零直排。一是分类制定“一校一策”治理方案。在全面排摸的基础上,各地各校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一校一策”治理方案。对尚未申领排水许可证的学校,加快校园雨污管网调查、完善设计方案、实施分流改造、向驻地申请截污纳管,尽早申领排水许可证。对于校园周边没有市政排水管网的学校,主动加强与乡镇(街道)的沟通协调,争取尽快完善配套建设。已经申领排水许可证的学校,加强雨污管网巡查维护和长效管理,促进校园污水零直排常态化。二是大力开展业务培训。在效实中学东部校区,举行2018年在甬高校和市直属学校“污水零直排”建设业务培训会,邀请杭州市城乡建设设计院有限公司专家和市五水共治办领导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主题讲座,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效实中学、市职教中心等学校分别作“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和五水共治工作典型发言。三是全面推进校园污水治理。通过铺设排水排污管网,改造增设雨污水检查井,更新改造化粪池、隔油池及酸碱中和池等措施,全面推进校园雨污分流改造,有效解决原有污水管网渗漏、破损、错接、混接和污水未全部接纳、雨污分流不彻底、污水处理设施老化不足等问题,切实改善学校周边水环境。2017年以来,54所在甬高校和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已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小玉污水零直排建设,其中25所学校已领取排水许可证,9所学校已完成整治、正在申领排水许可证,其余学校在抓紧协调整治中。象山县教育局全面启动校园“污水零直排”建设工作,在象山中学等学校试点,在宁波大市范围内首次引进LJC餐饮“油水分离技术”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学校食堂餐厨垃圾处理老大难问题。目前全县75所中小学及幼儿园中已有67所学校领取了排水许可证。(市教育局)

  鄞州区城管局“四轮驱动”

  做活“治水文章”

  近年来,鄞州区城管局深耕“五水共治”责任田,坚持问题导向,紧盯薄弱环节,强化精准施策,“工程治水、智慧治水、生态治水、铁腕治水”四轮共同驱动,为水环境治理提速增效。

  一、“工程治水”落实源头防控。一是启动城区管网改造提升工程。针对管网坍塌、破损、混接、溢水、断头等问题,实施管网提标改造和管道非开挖修复工程。截至目前,已牵头完成中河街道孙马餐饮一条街污水管网检测改造、东胜街道宁穿路与宁徐路交叉口沿街店铺截污纳管等工程19个,涉及资金约2115万元。9月份,完成全市首个中心城区范围内餐饮企业隔油池养护项目招投标工作,要求养护单位对423座隔油池清理养护每月不低于1次。

  二是开展易积水点改造工程。对城区内易积水点进行地毯式排查,根据积水原因制定“一点一策”治理方案,通过管线疏通、新建落水井和新铺雨水管等方式,消除道路低洼地、小区积水点、道路匝道积水点无排水设施及管道堵塞引起的路面积水问题。今年还制定了《鄞州区中心城区主要积水“一点一策”作战时间表》,共梳理出城区主要积水点27处,力争两年内完成治理。目前已开展积水点整治10处,其中华光城一号积水点(福明路)等5处已完工。三是推进城乡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围绕实现污水主管全覆盖目标,积极推进城乡污水主干管网建设。截至9月底,宁裘线、塘溪至沿海中线等2条区级污水主干管网已建成约4.6公里,完成总工程量的75%。今年计划建设镇乡污水收集管网29.15公里,目前已建成19.892公里,建成率为68.2%。持续深化农村污水治理,在已完成134个建制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基础上,2018年新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31 个,竣工验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续建工程28 个。

  二、“智慧治水”提高监管效能。一是无人机“巡河员”。专门安排3架无人机进行高空巡河,作为地面巡查力量的有效补充,实时拍摄记录河道内漂浮物、水岸保洁情况,收集河岸违法建筑、河道排污口、河道水质等信息,通过“陆空结合”“人机结合”等方式,有效解决徒步巡河中因河道环境复杂引发的工作时间长、难度大、效率不高等问题,确保河道巡查全覆盖、无死角,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上传拍摄的视频和照片并提供定位。二是机器人“侦察兵”。采用地下管道CCTV检测技术排摸地下管网,有效提高管道破损情况掌握的准确度,方便监管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精准施策,制定具体修复方案。对于管道破损不严重的情况,采用点状原位固化法,无需对路面“开膛破肚”即可实现老管道修复,有效减轻市政施工给群众出行带来的不利影响。三是全方位“监控网”。在建立“空中有无人机抓拍,地面有工作人员巡河,地下管道内有机器人侦察”的水陆空全方位治水矩阵的基础上,依托互联网技术,在城区27条河道设置75个摄像头,进行多视角、全天候、可视化监控,利用GPS定位系统实时监控保洁船只的运行轨迹、作业情况等,切实提高治水智能化水平。

  三、“生态治水”促进水质提升。一是打造“水下森林”。采用沉水植物种植技术,在河湖水体中补种刺苦草、矮生苦草、马来眼子菜等沉水植物,在水底构建既能吸收水中营养物质减少水体富营养化污染,又可提供鱼虾栖息、螺狮繁衍的生态系统。在充分发挥植物净化能力的同时,突出绿化景观构建,有效提升河道观赏性,勾勒出一幅幅“水清岸绿景美”的画卷。目前,已成功打造院士公园河、鄞州公园湖等“水下森林”10.65万平方米,水质从劣V类提升至Ⅱ类,水体透明度达到1.5米;鄞州公园二期16万平方米“水下森林”正在推进中。二是采用生态治水技术。实行增氧净化技术,以河道曝气增氧系统为基础,通过水泵、微纳米气泡水发生器、曝气风管等设备持续供氧,增加河道含氧量。积极安置微生物载体,分解沉积在底部的有机污染物,改善河道底泥。同时,在部分河段安装离岸处理设备,净化水质,提高治水效能。目前,全区140条水质养护河道、486万平方米养管水域面积,已基本实现增氧曝气和微生物载体安置全覆盖,离岸处理设备已在区府环河、大洋江等6条河道进行推广,生态科技手段促进了治水成效的进一步提升。

  四、“铁腕治水”发挥震慑作用。一是加强日常巡查。建立执法管理联动协作机制,相关职能科室协同养护单位、检测单位等,对问题河道进行现场勘查,认真做好排查污染源、水质取样检测等日常工作。结合群众日常投诉举报的重点热点问题,对沿河建筑工地、餐饮店、洗车店等进行地毯式排查,重点查处管网混接、雨污混排等违法行为。今年以来,该局已累计办理排水类案件23起、罚款105.95万元。二是开展专项整治。先后开展建筑工地“清源”排水执法行动和服务行业“清水”护河执法行动,督促排水户依法依规排水。前三季度累计检查建筑工地、餐饮店、洗车店2279家,发放宣传资料1500余份;办理水行政执法案件31起、罚款总额119.55万元。其中,对因施工作业危及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安全的宁波汇巨基础工程有限公司作出了18.2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是今年处罚金额最高的一起水行政执法案件。三是规范办案规程。制定出台《排水类案件简要办案指导》《排水类执法协作工作流程规范》等规程指南,指导执法队员规范、高效开展调查取证,提高处置案件办理质量。专门编制《水样采集工作流程》,并为一线执法队员分批次采购水样采集瓶和采样手套,印制统一的采样标签,为执法人员现场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取证提供物质支撑。(鄞州区治水办)。

宁波五水共治工作简报2018年第35期
稿源:       2018-11-21 13:29:35

第35期(总第231期)

宁波市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宁波市河长制办公室 编 2018年10月31日

  部门治水专辑

  工作简讯

  ●市妇联奏响“三部曲”推进巾帼助力“五水共治” 行动

  ●江北区城管局三措并举给城市管道“清肠洗胃”

  经验交流

  ●市教育局以学校为主阵地 全面推进“五水共治”工作

  ●鄞州区城管局“四轮驱动”做活“治水文章”

  市妇联奏响“三部曲”推进巾帼助力“五水共治” 行动  市妇联以家庭为阵地,以妇女为对象,通过奏响“三部曲”大力推进巾帼助力“五水共治”行动,引导广大妇女参与治水护水节水,撑起“五水共治”“半边天”。一是“典型引导式”传播,奏响前奏曲。利用“最美治水人”、“宁波市节水先锋”评选等活动,挖掘了带领“河婶护水队”开展早晚巡河的安丰社区居民陈赛花,五年如一日清理河道两岸卫生的光明村女河长徐文珍等一批基层女性治水护水典型。通过官方微信、微博、网站大力宣传这些女性治水达人的先进事迹,形成转发热点,以榜样的力量引导身边居民关心治水、参与治水。开展家庭节水的学习培训和示范活动,邀请节水先进户深入社区、农村和家庭,分享节水事迹,推广节水经验。开展“最美治水小达人”教育实践,通过答题冲关的形式,选出优秀家庭组队参加现场竞赛,提升家庭的护水节水意识。二是“融入结合式”推进,奏响协奏曲。将治水护水节水纳入“美丽庭院”创建标准,根据《宁波市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三年计划(2018年-2020年)》,三年内实现全市行政村美丽庭院全覆盖。联合市农办举办“美丽庭院”创建现场推进会,以示范带动推进村村创、户户美。如咸祥镇在咸祥河畔开展美丽庭院建设,在沿岸建筑外立面改造时布局“水缸绘画”“八月半渔棉会”“渔俗文化”等一批独具地域特色的水文化元素,在展示秀水人居、提升沿岸景观的同时,积极引导沿河群众以实际行动美化、绿化、净化沿岸生活环境,倡导低碳生活,争当改善河岸环境的先行者、改变生活陋习的带头者和爱河护河的志愿者。三是“潜移默化式”熏陶,奏响进行曲。在“三八”、“六一”、重阳节等节日期间,结合节日宣传主题,组织各级妇联开展宣传活动,发放《“五水共治”巾帼先行》倡议书,在各级妇联媒体发布《助力五水共治,宁波娘子军就是这么霸气》、《火力全开,巾帼志愿者助力“两整两提”》等治水信息,营造“宁波治水,巾帼在行动”的浓厚氛围。持续开展“清水护河·美丽宁波”巾帼百千万主题行动,各级妇联组织开展了“小手拉大手”、“保护母亲河”、“童画车绘 五水共治”汽车彩绘大赛、“吾水吾治”等美化环境、清理河道、改变陋习等志愿活动,动员百名女河长、千名巾帼护水志愿者、万户家庭投入到“五水共治”行动中。(市妇联)

  江北区城管局三措并举给城市管网“清肠洗胃”  为全面提升市政管网的管养水平,江北区城管局认真总结、革新思路,打破过去分散、粗放的“碎片化”管道管养方式,通过无缝隙清淤疏通、多样化改造补漏、精细化巡查养护,着力养好、修好、管好江北城区236.8公里的地下管网,捧得2017年度“排水杯”这一全市排水行业最高荣誉。目前江北城区的市政排水管网分布明晰,污水排放畅通,易积水点位基本消除。一是“消肿化瘀”,实施无缝隙清淤疏通。按照人工清掏和机械疏通相结合的方式,每月对城区分布着的1.5万座各类雨污水井盖人工清掏一遍,每半年对236.8公里的管道机械疏通一遍。2018年以来,平均每天派出城市“清道夫”25名,累计清浚排水管道875公里,清理淤泥990余吨,清掏雨水篦子2.92万个,调整检查井座211个,安装及修复防坠网457个。二是“辨证施治”,开展多样化改造补漏。因时因地制宜,通过采取综合改造、微创手术、执法联动等方式,对管网问题进行辨证施治。借助背街小巷改造的契机,对老城区51条道路的排水设施进行雨污分流改造,解决区域性的雨污合流问题。如翠柏路实施综合整治工程,较好地解决了老小区雨天易内涝和污水直排入河问题。为减少管道修复给居民带来的不便,首选非开挖修复的“微创手术”方式,对CCTV排查发现的管道错位、缩进、漏水和鼓包等情况,利用树脂固化在原管道内形成新的内衬管道。如在车站路、江安路等8处低洼地段,通过在积水点处的侧平石下方增设雨水管网,在不影响道路交通的前提下解决了积水问题。针对向雨水井随意倾倒餐厨废水、餐饮店油污直排、施工泥浆废水直排等问题,采取养护、管理、执法三级联动模式,作为养护单位的区市政养护中心负责发现问题并留取影像,报管理部门市政管理科;管理部门向责任单位发放限期整改通知书;限期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由管理部门将违规排水的相关资料移交执法部门各街道(镇)的综合执法中队立案处罚。三是“固本培元”,打造精细化巡查养护。2018年,对所有区管排水设施的养护工作开展政府购买第三方专业养护服务的方式。每个巡查工人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开展上岗巡查,采用自制的“L”型探杆,以图纸为基础、以路段为单位、以单个窨井为核心,拉网式逐个排查销号。工人每天下班后汇总问题点位,并移交养护疏通人员。养护疏通人员根据问题分类进行养护疏通,例如管网堵塞问题,就采取高压疏通车、吸污车进行疏通清淤。目前,大量先进机械设备和一批专业操作团队已投入到日常管道养护中。与以往人工清掏相比,机械化推广应用后,全区所有排水管网养护能够实现无死角、全覆盖,甚至沉积十余年的管道内淤泥也一并被清理干净。(江北区治水办)

  市教育局以学校为主阵地

  全面推进“五水共治”工作

  近年来,宁波市教育局高度重视“五水共治”工作,坚持以学校为主阵地,广泛动员师生全面参与“五水共治”公益宣传实践,大力推进学校创建“污水零直排区”,使广大校园成为“五水共治”的重要场所,广大师生成为“五水共治”的宣传者、实践者和引领者。

  一、抓宣传引导,氛围营造无缝隙。一是德育课教学,宣传进班级。结合德育培训,开展“五水共治”专题教学。所有大中小学,以班级为单位,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实际,组织策划一场形式新颖活泼、内容贴近生活的主题班会或团日队日活动,并结合社会调查活动,进行适当的抽查展示。各地各校还积极开发“五水共治”校本课程,编写“五水共治”读本。华泰小学等学校利用“世界水日”等契机,邀请亲水使者走进校园开展“节水、惜水、护水、爱水”主题讲座,在游戏互动和知识问答中,向学生传授水知识和节水小窍门。二是“小手拉大手”,宣传进家庭。全市各中小学和幼儿园在开学初向所有学生发放一封《“小手拉大手,治水齐动手”——致全体师生及家长的公开信》;利用校讯通、家长微信群、QQ群等家校沟通平台,向所有学生家长发送一条“五水共治”公益短信;组织中小学生、幼儿园小朋友以自己的家长和亲属为对象开展一次以五水共治为主题的问卷调查活动,通过学校与家长的互动,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引领一个社会”的目的。三是面上广覆盖,宣传进校园。利用校内宣传栏、黑板报宣传治水工作;利用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治水公益广告;在食堂、洗手间等场所设置节水提示语;利用校园网站、校园微信公众号等教育资源平台普及治水节水相关知识。如效实中学等学校利用校门口大屏幕滚动播出宣传图片、在校园网上发布宣传画、开展治水漫画展览等方式,进行校园公益宣传。市教育局还面向全市大中小学生开展了“五水共治”主题征文、征画、征集“金点子”评比活动,共收到各类稿件3850件。

  二、抓参与实践,出力出智全方位。一是学生化身“河小二”引领治水新风尚。一群有担当的学子结合自身专业特长,投身“五水共治”实践。如市职教中心学校组织学生组成“河小二”,采集监测点水样,清理水岸垃圾,向市民分发自行设计的“五水共治”宣传册,成立“VEC河小二,魅力寻宁波”宣讲团奔赴社区、中小学开展治水宣讲。浙江工商职院“青源•水立方”小分队,每周两次到甬江沿岸开展“河小二 护三江”志愿活动,累计巡河超过24公里。二是老师投身基层为治水把脉。宁波大学生态环境研究所的一批治水技术领域的专家教授,开发出了专门治水的三维荧光光谱技术,通过对全市1500多个地表水点位的污染源解析,研究全市地表水污染特征;牵头编制姚江、月湖等重要水体及平原河网污染较重地区的水生态修复、水质提升方案、污染溯源研究报告;参与编制《宁波市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调查技术指南》等一系列技术标准、政策文件;为各级各地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问题水体治理提供专家咨询、规划、设计、技术开发等服务。此外,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三位老师还化身省、市治水督导员,为剿劣治水贡献力量。三是学校摸索五水共治新模式。宁波大红鹰学院创新性探索建立全员化参与、课程化改革、项目化管理、社会化运作、精品化推进的“五位一体”的“五水共治”模式,面向学校全体师生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创业实践等“五水共治”实践项目。三年来,先后组建“五水共治”社会实践团队12支,吸引了2500余名师生参与“河小二护河设计大赛”,衍生出了绿蚁乐投等一批创新创业团队,累计开展各类治水志愿服务活动155场,参与学生达16780余人次,被评为团中央“千校千项”最具影响力团队。

  三、抓整治提升,校园污水零直排。一是分类制定“一校一策”治理方案。在全面排摸的基础上,各地各校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一校一策”治理方案。对尚未申领排水许可证的学校,加快校园雨污管网调查、完善设计方案、实施分流改造、向驻地申请截污纳管,尽早申领排水许可证。对于校园周边没有市政排水管网的学校,主动加强与乡镇(街道)的沟通协调,争取尽快完善配套建设。已经申领排水许可证的学校,加强雨污管网巡查维护和长效管理,促进校园污水零直排常态化。二是大力开展业务培训。在效实中学东部校区,举行2018年在甬高校和市直属学校“污水零直排”建设业务培训会,邀请杭州市城乡建设设计院有限公司专家和市五水共治办领导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主题讲座,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效实中学、市职教中心等学校分别作“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和五水共治工作典型发言。三是全面推进校园污水治理。通过铺设排水排污管网,改造增设雨污水检查井,更新改造化粪池、隔油池及酸碱中和池等措施,全面推进校园雨污分流改造,有效解决原有污水管网渗漏、破损、错接、混接和污水未全部接纳、雨污分流不彻底、污水处理设施老化不足等问题,切实改善学校周边水环境。2017年以来,54所在甬高校和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已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小玉污水零直排建设,其中25所学校已领取排水许可证,9所学校已完成整治、正在申领排水许可证,其余学校在抓紧协调整治中。象山县教育局全面启动校园“污水零直排”建设工作,在象山中学等学校试点,在宁波大市范围内首次引进LJC餐饮“油水分离技术”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学校食堂餐厨垃圾处理老大难问题。目前全县75所中小学及幼儿园中已有67所学校领取了排水许可证。(市教育局)

  鄞州区城管局“四轮驱动”

  做活“治水文章”

  近年来,鄞州区城管局深耕“五水共治”责任田,坚持问题导向,紧盯薄弱环节,强化精准施策,“工程治水、智慧治水、生态治水、铁腕治水”四轮共同驱动,为水环境治理提速增效。

  一、“工程治水”落实源头防控。一是启动城区管网改造提升工程。针对管网坍塌、破损、混接、溢水、断头等问题,实施管网提标改造和管道非开挖修复工程。截至目前,已牵头完成中河街道孙马餐饮一条街污水管网检测改造、东胜街道宁穿路与宁徐路交叉口沿街店铺截污纳管等工程19个,涉及资金约2115万元。9月份,完成全市首个中心城区范围内餐饮企业隔油池养护项目招投标工作,要求养护单位对423座隔油池清理养护每月不低于1次。

  二是开展易积水点改造工程。对城区内易积水点进行地毯式排查,根据积水原因制定“一点一策”治理方案,通过管线疏通、新建落水井和新铺雨水管等方式,消除道路低洼地、小区积水点、道路匝道积水点无排水设施及管道堵塞引起的路面积水问题。今年还制定了《鄞州区中心城区主要积水“一点一策”作战时间表》,共梳理出城区主要积水点27处,力争两年内完成治理。目前已开展积水点整治10处,其中华光城一号积水点(福明路)等5处已完工。三是推进城乡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围绕实现污水主管全覆盖目标,积极推进城乡污水主干管网建设。截至9月底,宁裘线、塘溪至沿海中线等2条区级污水主干管网已建成约4.6公里,完成总工程量的75%。今年计划建设镇乡污水收集管网29.15公里,目前已建成19.892公里,建成率为68.2%。持续深化农村污水治理,在已完成134个建制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基础上,2018年新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31 个,竣工验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续建工程28 个。

  二、“智慧治水”提高监管效能。一是无人机“巡河员”。专门安排3架无人机进行高空巡河,作为地面巡查力量的有效补充,实时拍摄记录河道内漂浮物、水岸保洁情况,收集河岸违法建筑、河道排污口、河道水质等信息,通过“陆空结合”“人机结合”等方式,有效解决徒步巡河中因河道环境复杂引发的工作时间长、难度大、效率不高等问题,确保河道巡查全覆盖、无死角,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上传拍摄的视频和照片并提供定位。二是机器人“侦察兵”。采用地下管道CCTV检测技术排摸地下管网,有效提高管道破损情况掌握的准确度,方便监管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精准施策,制定具体修复方案。对于管道破损不严重的情况,采用点状原位固化法,无需对路面“开膛破肚”即可实现老管道修复,有效减轻市政施工给群众出行带来的不利影响。三是全方位“监控网”。在建立“空中有无人机抓拍,地面有工作人员巡河,地下管道内有机器人侦察”的水陆空全方位治水矩阵的基础上,依托互联网技术,在城区27条河道设置75个摄像头,进行多视角、全天候、可视化监控,利用GPS定位系统实时监控保洁船只的运行轨迹、作业情况等,切实提高治水智能化水平。

  三、“生态治水”促进水质提升。一是打造“水下森林”。采用沉水植物种植技术,在河湖水体中补种刺苦草、矮生苦草、马来眼子菜等沉水植物,在水底构建既能吸收水中营养物质减少水体富营养化污染,又可提供鱼虾栖息、螺狮繁衍的生态系统。在充分发挥植物净化能力的同时,突出绿化景观构建,有效提升河道观赏性,勾勒出一幅幅“水清岸绿景美”的画卷。目前,已成功打造院士公园河、鄞州公园湖等“水下森林”10.65万平方米,水质从劣V类提升至Ⅱ类,水体透明度达到1.5米;鄞州公园二期16万平方米“水下森林”正在推进中。二是采用生态治水技术。实行增氧净化技术,以河道曝气增氧系统为基础,通过水泵、微纳米气泡水发生器、曝气风管等设备持续供氧,增加河道含氧量。积极安置微生物载体,分解沉积在底部的有机污染物,改善河道底泥。同时,在部分河段安装离岸处理设备,净化水质,提高治水效能。目前,全区140条水质养护河道、486万平方米养管水域面积,已基本实现增氧曝气和微生物载体安置全覆盖,离岸处理设备已在区府环河、大洋江等6条河道进行推广,生态科技手段促进了治水成效的进一步提升。

  四、“铁腕治水”发挥震慑作用。一是加强日常巡查。建立执法管理联动协作机制,相关职能科室协同养护单位、检测单位等,对问题河道进行现场勘查,认真做好排查污染源、水质取样检测等日常工作。结合群众日常投诉举报的重点热点问题,对沿河建筑工地、餐饮店、洗车店等进行地毯式排查,重点查处管网混接、雨污混排等违法行为。今年以来,该局已累计办理排水类案件23起、罚款105.95万元。二是开展专项整治。先后开展建筑工地“清源”排水执法行动和服务行业“清水”护河执法行动,督促排水户依法依规排水。前三季度累计检查建筑工地、餐饮店、洗车店2279家,发放宣传资料1500余份;办理水行政执法案件31起、罚款总额119.55万元。其中,对因施工作业危及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安全的宁波汇巨基础工程有限公司作出了18.2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是今年处罚金额最高的一起水行政执法案件。三是规范办案规程。制定出台《排水类案件简要办案指导》《排水类执法协作工作流程规范》等规程指南,指导执法队员规范、高效开展调查取证,提高处置案件办理质量。专门编制《水样采集工作流程》,并为一线执法队员分批次采购水样采集瓶和采样手套,印制统一的采样标签,为执法人员现场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取证提供物质支撑。(鄞州区治水办)。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1-2016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