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宁海多村庄各显神通华丽转身
稿源: 现代金报   2018-11-05 09:52:29 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拉高标杆扬长补短 六争攻坚三年攀高

“长寿村”河洪整治后村貌 河洪村供图

  近年来,随着乡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宁海不少村庄在短短几年内便实现了华丽蝶变。比如,有的依托本地长寿文化资源,将长寿村的招牌越擦越亮;有的积极引进菊花品种,将种植产业链一步步扩展;还有的从村务管理入手,用实打实的行动赢得了全村百姓的信任……

  近日,记者来到其中几个典型村庄,看它们在蝶变之路上有何独到之处。

  各色菊花“落地”海头村,每亩净收入比以前涨几倍

  金秋时节,在力洋镇海头村的村巷里穿行,游客们往往会在参差错落的房舍间,发现一盆又一盆品种各异的精致菊花。而对于海头村村民们而言,这些菊花可不只是村庄的美丽点缀,它们还是令村子走上致富路的一大法宝。

  2015年,海头村派人专程到河南开封去“取经”,引进菊花品种和种植技术。目前,海头村的菊花基地面积已达50亩,菊花品种有四五十个,预计今年总产量将达到16万盆左右。“要说最让我们开心的,当然还是收入上去了。以前一亩地最多只能挣个四五千元,现在改种菊花,一亩地少说也能挣两万多元。”一名菊花种植户兴奋地说。

  村支书庄允肖告诉记者:“现在我们还只局限于观赏性菊花,接下来准备引进食用型菊花,发展菊花酒、菊花糕、菊花茶、菊花宴,拉长整个产业链。”

  同样通过特色种植而走上致富之路的,还有力洋镇的前横片区。这里有15000亩左右的柑橘基地,之前产品的主要销路一直是罐头厂,2元钱一斤的收购价,一卖就是十来年。不过,这一局面从引进高端品种“红美人”开始,终于有了改变。“现在前横片‘红美人’的种植面积有1000亩,今年预计有250亩可以出产,总产量达80万斤,而市场价约25块钱一斤。”力洋镇镇长陈威说。

  打造特色“长寿村”招牌,落后村庄真正热闹起来

  河洪村隶属于宁海县梅林街道,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更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村里有一位已故的宁海名人朱土花,曾经是全宁波市最长寿的老人,离世时享年112岁。2015年10月,这个村子还被评为宁波市首批“长寿村”。

  可是,如何才能将本地这一独特的长寿文化资源,转变为村庄发展的契机呢?街道和村干部们动起了脑筋。于是,2016年重阳节期间,在梅林街道的统筹组织下,首届宁海(梅林)长寿文化节应运而生,而主会场就设在河洪村。由此,河洪村迈出了吸引游客人气的关键一步。随着“长寿村”的名气越来越响,从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为村庄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85后姑娘何旭泓几年前嫁到了宁海县城,在她看来,过去的河洪村的确是个典型的脏乱差村庄,道路没有硬化,基础设施老旧,甚至连村民吃水用水都很困难。不过,在亲眼看见老家完成环境基础整治的变化后,她毅然选择回村创业,并吃上了长寿产业的“头口水”。根据村里长寿老人的菜谱,她和村里的老人们一起开发了6种长寿系列产品。“村里办长寿节的时候,每天能有近6000元的销售额呢!村里如今能有这样的人气,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何旭泓笑着说。

  “36条”制度为村务工作定准绳,村民抱怨少了点赞多了

  岔路镇下畈村是一个全村面积仅0.1平方公里的小村庄,别看规模不大,这个村子在村务管理上却是相当有一套。其中,一个名叫“三十六条”的制度起到了不小的功劳。

  原来,自2014年2月,宁海县推出“村级小微权力清单36条”以来,下畈村便成为首批试点村之一。这份清单涵盖了村级重大事项决策、项目招投标管理等19项村级公共权力事项,以及村民宅基地审批、困难补助申请、土地征用款分配、村级印章使用等17项便民服务事项。可以说,不管对村务工作有什么样的疑问,村民们都可以在“36条”中找到答案。之前广为村民诟病的村干部办事不透明等问题,也有了很大改善。

  那么,这个“36条制度”究竟好不好用呢?对此,在下畈村居住多年的村民周方会深有体会:“以前村里有什么大小项目,我们都不太清楚,有些村民就会有意见。现在有了‘36条制度’,就好办多了,反正都按照章程来,比如规定10万元以上的项目要公开投标,那就公开投标,大家都没话讲,心里服气,村里要办事,我们也都支持。” 现代金报记者张清颖

原标题:宁海多村庄各显神通华丽转身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海多村庄各显神通华丽转身

稿源: 现代金报 2018-11-05 09:52:29

“长寿村”河洪整治后村貌 河洪村供图

  近年来,随着乡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宁海不少村庄在短短几年内便实现了华丽蝶变。比如,有的依托本地长寿文化资源,将长寿村的招牌越擦越亮;有的积极引进菊花品种,将种植产业链一步步扩展;还有的从村务管理入手,用实打实的行动赢得了全村百姓的信任……

  近日,记者来到其中几个典型村庄,看它们在蝶变之路上有何独到之处。

  各色菊花“落地”海头村,每亩净收入比以前涨几倍

  金秋时节,在力洋镇海头村的村巷里穿行,游客们往往会在参差错落的房舍间,发现一盆又一盆品种各异的精致菊花。而对于海头村村民们而言,这些菊花可不只是村庄的美丽点缀,它们还是令村子走上致富路的一大法宝。

  2015年,海头村派人专程到河南开封去“取经”,引进菊花品种和种植技术。目前,海头村的菊花基地面积已达50亩,菊花品种有四五十个,预计今年总产量将达到16万盆左右。“要说最让我们开心的,当然还是收入上去了。以前一亩地最多只能挣个四五千元,现在改种菊花,一亩地少说也能挣两万多元。”一名菊花种植户兴奋地说。

  村支书庄允肖告诉记者:“现在我们还只局限于观赏性菊花,接下来准备引进食用型菊花,发展菊花酒、菊花糕、菊花茶、菊花宴,拉长整个产业链。”

  同样通过特色种植而走上致富之路的,还有力洋镇的前横片区。这里有15000亩左右的柑橘基地,之前产品的主要销路一直是罐头厂,2元钱一斤的收购价,一卖就是十来年。不过,这一局面从引进高端品种“红美人”开始,终于有了改变。“现在前横片‘红美人’的种植面积有1000亩,今年预计有250亩可以出产,总产量达80万斤,而市场价约25块钱一斤。”力洋镇镇长陈威说。

  打造特色“长寿村”招牌,落后村庄真正热闹起来

  河洪村隶属于宁海县梅林街道,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更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村里有一位已故的宁海名人朱土花,曾经是全宁波市最长寿的老人,离世时享年112岁。2015年10月,这个村子还被评为宁波市首批“长寿村”。

  可是,如何才能将本地这一独特的长寿文化资源,转变为村庄发展的契机呢?街道和村干部们动起了脑筋。于是,2016年重阳节期间,在梅林街道的统筹组织下,首届宁海(梅林)长寿文化节应运而生,而主会场就设在河洪村。由此,河洪村迈出了吸引游客人气的关键一步。随着“长寿村”的名气越来越响,从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为村庄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85后姑娘何旭泓几年前嫁到了宁海县城,在她看来,过去的河洪村的确是个典型的脏乱差村庄,道路没有硬化,基础设施老旧,甚至连村民吃水用水都很困难。不过,在亲眼看见老家完成环境基础整治的变化后,她毅然选择回村创业,并吃上了长寿产业的“头口水”。根据村里长寿老人的菜谱,她和村里的老人们一起开发了6种长寿系列产品。“村里办长寿节的时候,每天能有近6000元的销售额呢!村里如今能有这样的人气,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何旭泓笑着说。

  “36条”制度为村务工作定准绳,村民抱怨少了点赞多了

  岔路镇下畈村是一个全村面积仅0.1平方公里的小村庄,别看规模不大,这个村子在村务管理上却是相当有一套。其中,一个名叫“三十六条”的制度起到了不小的功劳。

  原来,自2014年2月,宁海县推出“村级小微权力清单36条”以来,下畈村便成为首批试点村之一。这份清单涵盖了村级重大事项决策、项目招投标管理等19项村级公共权力事项,以及村民宅基地审批、困难补助申请、土地征用款分配、村级印章使用等17项便民服务事项。可以说,不管对村务工作有什么样的疑问,村民们都可以在“36条”中找到答案。之前广为村民诟病的村干部办事不透明等问题,也有了很大改善。

  那么,这个“36条制度”究竟好不好用呢?对此,在下畈村居住多年的村民周方会深有体会:“以前村里有什么大小项目,我们都不太清楚,有些村民就会有意见。现在有了‘36条制度’,就好办多了,反正都按照章程来,比如规定10万元以上的项目要公开投标,那就公开投标,大家都没话讲,心里服气,村里要办事,我们也都支持。” 现代金报记者张清颖

原标题:宁海多村庄各显神通华丽转身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