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宁波热点  >  五水共治  >  工作简报
宁波五水共治工作简报2018年第30期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09-20 14:39:00

第30期(总第226期)

宁波市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宁波市河长制办公室编 2018年9月20日

综合治水专辑

  工作简讯

  ●江北区中马街道多管齐下推进排水许可证发放工作

  ●北仑区在全市率先引入新“利器”“布控球”打击偷排餐饮污水行为

  经验交流

  ●节肥增效节本循环节能减排——余姚市三措并举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

  ●生态养水河长护水全民督水——奉化区三举措保治水管水长效

  江北区中马街道多管齐下推进排水许可证发放工作

  为巩固“污水零直排”创建成果,中马街道多管齐下,以专业化的排查、简便化的办理流程、长效化的管理,加快推进排水许可证发放工作,促沿街商铺规范运作,杜绝污水直排。一是专业化排查,多部门联合推进。街道委托专业单位,对区域内各类已建、在建及规划排水源进行全面普查,共走访沿街店铺300余家,对其中209家进行重点摸排。针对月排水量超过500吨的商铺,街道联合社区、执法中队、工商等部门上门宣讲相关排水政策,详细告知办理所需资料、流程,要求商铺业主及时申领排水许可证。对居民反映臭味较大、可能引发污染水环境的商铺,街道第一时间赴现场调查并通知执法部门执法,责令落实限期整改。做到区域内水情监测清、群众意见清的“双清”目标,为排水许可证的发放及商铺的监管夯实基础。二是简易化办理,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针对由于办证流程复杂、排水许可认知度不高导致不少排水户抱着能省则省的态度问题,街道按照“最多跑一次”的服务理念,积极探索排水许可“一次办结”机制,提高排水许可证的办理效率。街道加强与区城管局的沟通,认真梳理各项政策文件,取消法律依据不足的前置条件,整合部分原先所需的材料,并结合辖区实际,委托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代为检测水质,大大简化了办理流程。同时,街道按照“定网格,定人员”的要求,结合网格化管理开展排水许可工作。目前,各类商铺企业已领取排水许可证20余张。三是长效化管理,营造“建管并重”氛围。针对已办理排水许可证的商铺实施“设施、维护、管理”三到位,要求商铺对已有排水设置做好日常养护,同时为所有商铺配备一个“联点干部”,对商铺排水设备进行每月不少于两次检查。对于商铺所在物业管理公司,百分百签订排污监管责任书,实现物业机构排污监管全覆盖,并以“业主公约、行业建议”方式,将宣传内容百分百覆盖到辖区企业和居民中间,形成政府、企业和居民“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江北区治水办)

  北仑区在全市率先引入新“利器”“布控球”打击偷排餐饮污水行为

  针对餐饮污水偷排行为主要集中在夜间、随机性强、查处难的特点,今年7月起,该区结合以往群众投诉和巡查情况的分析,在康桥小镇广场、九嘉巷、东河路、嵩山路等餐饮集中区域安装了5个高清“布控球”,用于智能监控餐饮企业门前道路的雨水篦子和雨水井,实时发现偷倒油污、餐厨垃圾等行为,帮助固定证据链。目前,通过“布控球”已抓拍并处理3起餐饮偷排案件,合计罚款2.25万元。下一步,该区还将新增高清“布控球”6个,加大分布范围,形成全时段、全方位管控,拓展餐饮污水偷排行为智能监控覆盖面。(北仑区五水办)

  生态养水河长护水全民督水

  ——奉化区三举措保治水管水长效

  近年来,奉化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生态养水、河长护水、全民督水的方式,不断深化“五水共治”工作,推动治水管水长效化,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奉化江源头水质常年保持Ⅰ、Ⅱ类,出境水保持Ⅱ类;流域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跨行政区河流交接断面水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

  一、生态养水保治水成效。一是以造林护坡为载体,强化水源涵养功能。实施“见缝插针、植绿增彩”工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重点加强奉化江源头水源涵养林生态公益林建设。目前,溪口镇、大堰镇已划定生态公益林37.8余万亩,补植香榧、红豆杉、银杏等珍贵苗木64.5万余株,森林覆盖率保持在80%以上,有效增强了奉化江源头区域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功能。二是以生态移民为契机,减轻源头生态负担。出台《山区库区整村迁移集中安置试行办法》《下山移民异地安置政策》等政策文件,建成宁波市首个“跨镇飞地安置项目”——镇亭家苑小区,有序引导山区库区偏远自然村整村搬迁,减轻奉化江源头生态负担。现已搬迁22个自然村、1263户、3051人,拆除房屋11.05万平方米。三是以美丽乡村为抓手,保护流域生态面貌。以“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为目标,深入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双清”行动、“三改一拆”、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等工作,强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还原乡村韵味。三年来,在奉化江源头地区累计投入1.5亿元,整治提升62个村环境面貌,拆违22.42万平方米,改造66.93万平方米,实现区域垃圾外运无害化处理全覆盖。

  二、河长护水抓管水实效。一是建实“河长责任清单”。健全河长常态履职、区镇村三级联动、立体问责督查等系列长效机制,创新“双河长”责任制,实施一条河道“一名上级领导+一名本级领导”的双重责任包干,打破地域界限,建立区域治水闭合圈,严格落实各级“一把手”负总责、各级河湖库长负主责的督查考核机制。目前,在原有河长制的基础上,全区94个湖泊已经全面实行湖长制,208个市区级河道分段村级河长均已完成设置。二是管实“河道病历清单”。根据群众投诉举报和省市区三级历次督查情况,建立覆盖全区366条主要河道污染隐患点的问题库,绘制“河道病历清单”。同时,开展水质监测常态化,委托浙江中一、谱尼等第三方专业检测公司对该区各级河道开展每月一次的水质监测工作,监测内容包括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pH、透明度五个指标,第一时间将水质变化情况反馈给“河长”,实现河道污染精确知道、精准治理、精细考核。累计出具水质监测报告112份,获得各类水质监测数据近1.5万个。三是抓实“问责督导清单”。建立“五水共治”专项督查联动机制,成立由区治水办、纪委、检察院、法制办等单位组成的行政执法问责中心,不定期开展督查,对多次通报未整改落实、“五水共治”推进不力的党员干部,进行约谈、问责。现已累计约谈29人,问责17人。

  三、全民督水促护水长效。一是创新全民参与模式。广泛发动中小学生、党员群众、外来流动人员等担任“河小二”、亲水使者,协助河长开展治水护水。健全“党建+治水”机制,把每个月的25日定为“党员河长集中巡河日”。裘村镇还规定每周五为党员护水日,党员义务参加水环境整治、河道巡护等活动,每次时间不少于2小时。设立“水医生诊所”,在124个村淘宝站、邮政所设立水样采集点,自2017年4月设立以来,已为市民快速检测水样100多份。二是开展志愿服务。全国首创“政府+志愿者”治水模式,依托“新老奉化人治水联盟”、“河小二”助力治水、“一河一记者问水看变化”等环保志愿服务品牌,发动全区志愿者参与水环境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已招募2500名“河小二”,累计开展河道巡查、水质监测等志愿服务行动5000余次,发现并整改问题7000余个。三是广泛宣传引导。在社区农村、商场、市民公园等公共场所,利用公交车身、大型LED屏等载体,大量投放五水共治公益广告;利用报纸、电视、微信、微博等媒介,开展“五水共治”系列宣传,引导群众摒弃河边洗衣、倾倒垃圾等不良习惯;联合电信公司、移动公司,向活跃用户开展“五水共治”满意度语音推送、短信推送;牵手教育局向中学小生发放“五水共治,净美家园”倡议书,开展亲子调查问卷,通过小手牵大手提高群众满意度。(奉化区治水办)

  节肥增效节本循环节能减排

  ——余姚市三措并举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

  今年以来,余姚市以“治水倒逼促转型、生态兴农美田园”为主题,通过推行先进种养技术、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推进农业污染治理,实现了“节肥增效、节本循环、节能减排”,在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有效杜绝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一、推行先进种养技术,实现“节肥增效”。一是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通过举办高产技术培训会、科技下乡、发布病虫情报等途径,引导广大农户掌握精确定量栽培、前氮后移、肥药双控等管理措施及高效病虫害防治技术,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等环境友好型农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目前,该市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达12.8万亩,实施农药减量技术应用面积36.6万亩,实施不合理施用农药减量年均达14吨。二是普及测土配方施肥。以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入户率、到位率、覆盖率为目标,按照“测、配、产、供、施”技术路线,完善作物配方肥配方和推广模式,扩大配方肥应用面积。目前,该市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年均达65万亩,推广配方肥(复合肥)应用年均达8000吨,应用率达60%。三是提高有机肥使用率。使用有机肥不仅能替代无机化肥,还能有效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防治土壤板结,有利于耕作及作物根系生长发育。按照“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农民施用、促进企业发展”的思路,稳步推进有机养肥代替化学养分。近五年共完成商品有机肥补助推广5.71万吨,消纳畜禽粪便46.9万吨,推广使用面积19.04万亩。

  二、推广高效生态农业,实现“节本循环”。一是抓好生态循环型农业发展建设。按照“生态优先、供给安全、调量提质、助农增收”原则,大力推行现代生态循环农业,通过示范主体创建,带动周边农户推行,如实施“大棚草莓-早稻”套种蔬菜瓜果高效种植模式和农渔结合、农牧结合等生态种养模式,促进农业生产要素的综合利用,减少农业污染发生。二是抓好规模化畜牧场排泄物治理。坚持“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原则,推广“零污染”生态养殖模式,逐步形成“畜牧生产不断发展,养殖污染不断减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的良性循环。目前,该市已完成规模化养殖场排泄物治理280家,建设有机肥料生产车线6条。三是抓好农作物秸杆的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止焚烧工作,建立健全秸秆收集、储运和综合利用体系,如小曹娥镇金贝湖羊养殖场,自主回收利用农作物秸秆,用于动物饲养,动物粪便进行集中发酵,再用发酵后动物粪便换取农作物秸秆,提供给当地农户,用于农作物肥料,逐步形成秸秆还田、开发秸秆饲料、发展秸秆能源、栽培食用菌、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无公害生物有机肥等多元利用、产业化发展的格局,既发展了经济,增加了收入,又利用了资源,减少了农业污染。

  三、推进农业污染治理,实现“节能减排”。一是加快农业治污项目建设。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分级负责、建管并重”的原则,加快榨菜废水治理工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等农业治污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农业污水处理能力。目前,总投资1.92亿元的榨菜废水治理工程已投入运行,38家榨菜加工企业中已有31家纳管,未纳管7家企业暂采取乡镇定车统一清运方式处理;总投资1700万元的宁波市首家乡镇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投入使用后,年处理病死动物达1800吨。二是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极大程度降低生活污水给水环境带来的影响,大大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根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要求,目前,该市农村生活污水首创项目已招标项目共计112个行政村,竣工及完工村53个,建成终端72处,其余的正在加紧施工阶段。三是完成畜禽养殖场治理提升。二轮规模畜禽养殖场的生态化治理提升和四轮拆迁关停工作以来,该市共拆迁关停畜禽养殖场1377家,拆迁棚舍面积64.85万平方米;已有280家规模畜禽养殖场通过验收,与之签订“一场一策”告知协议,并纳入线上防控系统,完善市镇村三级网格化线下监管体系建设,落实网格化巡查人员401人。(余姚治水办)

宁波五水共治工作简报2018年第30期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09-20 14:39:00

第30期(总第226期)

宁波市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宁波市河长制办公室编 2018年9月20日

综合治水专辑

  工作简讯

  ●江北区中马街道多管齐下推进排水许可证发放工作

  ●北仑区在全市率先引入新“利器”“布控球”打击偷排餐饮污水行为

  经验交流

  ●节肥增效节本循环节能减排——余姚市三措并举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

  ●生态养水河长护水全民督水——奉化区三举措保治水管水长效

  江北区中马街道多管齐下推进排水许可证发放工作

  为巩固“污水零直排”创建成果,中马街道多管齐下,以专业化的排查、简便化的办理流程、长效化的管理,加快推进排水许可证发放工作,促沿街商铺规范运作,杜绝污水直排。一是专业化排查,多部门联合推进。街道委托专业单位,对区域内各类已建、在建及规划排水源进行全面普查,共走访沿街店铺300余家,对其中209家进行重点摸排。针对月排水量超过500吨的商铺,街道联合社区、执法中队、工商等部门上门宣讲相关排水政策,详细告知办理所需资料、流程,要求商铺业主及时申领排水许可证。对居民反映臭味较大、可能引发污染水环境的商铺,街道第一时间赴现场调查并通知执法部门执法,责令落实限期整改。做到区域内水情监测清、群众意见清的“双清”目标,为排水许可证的发放及商铺的监管夯实基础。二是简易化办理,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针对由于办证流程复杂、排水许可认知度不高导致不少排水户抱着能省则省的态度问题,街道按照“最多跑一次”的服务理念,积极探索排水许可“一次办结”机制,提高排水许可证的办理效率。街道加强与区城管局的沟通,认真梳理各项政策文件,取消法律依据不足的前置条件,整合部分原先所需的材料,并结合辖区实际,委托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代为检测水质,大大简化了办理流程。同时,街道按照“定网格,定人员”的要求,结合网格化管理开展排水许可工作。目前,各类商铺企业已领取排水许可证20余张。三是长效化管理,营造“建管并重”氛围。针对已办理排水许可证的商铺实施“设施、维护、管理”三到位,要求商铺对已有排水设置做好日常养护,同时为所有商铺配备一个“联点干部”,对商铺排水设备进行每月不少于两次检查。对于商铺所在物业管理公司,百分百签订排污监管责任书,实现物业机构排污监管全覆盖,并以“业主公约、行业建议”方式,将宣传内容百分百覆盖到辖区企业和居民中间,形成政府、企业和居民“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江北区治水办)

  北仑区在全市率先引入新“利器”“布控球”打击偷排餐饮污水行为

  针对餐饮污水偷排行为主要集中在夜间、随机性强、查处难的特点,今年7月起,该区结合以往群众投诉和巡查情况的分析,在康桥小镇广场、九嘉巷、东河路、嵩山路等餐饮集中区域安装了5个高清“布控球”,用于智能监控餐饮企业门前道路的雨水篦子和雨水井,实时发现偷倒油污、餐厨垃圾等行为,帮助固定证据链。目前,通过“布控球”已抓拍并处理3起餐饮偷排案件,合计罚款2.25万元。下一步,该区还将新增高清“布控球”6个,加大分布范围,形成全时段、全方位管控,拓展餐饮污水偷排行为智能监控覆盖面。(北仑区五水办)

  生态养水河长护水全民督水

  ——奉化区三举措保治水管水长效

  近年来,奉化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生态养水、河长护水、全民督水的方式,不断深化“五水共治”工作,推动治水管水长效化,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奉化江源头水质常年保持Ⅰ、Ⅱ类,出境水保持Ⅱ类;流域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跨行政区河流交接断面水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

  一、生态养水保治水成效。一是以造林护坡为载体,强化水源涵养功能。实施“见缝插针、植绿增彩”工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重点加强奉化江源头水源涵养林生态公益林建设。目前,溪口镇、大堰镇已划定生态公益林37.8余万亩,补植香榧、红豆杉、银杏等珍贵苗木64.5万余株,森林覆盖率保持在80%以上,有效增强了奉化江源头区域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功能。二是以生态移民为契机,减轻源头生态负担。出台《山区库区整村迁移集中安置试行办法》《下山移民异地安置政策》等政策文件,建成宁波市首个“跨镇飞地安置项目”——镇亭家苑小区,有序引导山区库区偏远自然村整村搬迁,减轻奉化江源头生态负担。现已搬迁22个自然村、1263户、3051人,拆除房屋11.05万平方米。三是以美丽乡村为抓手,保护流域生态面貌。以“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为目标,深入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双清”行动、“三改一拆”、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等工作,强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还原乡村韵味。三年来,在奉化江源头地区累计投入1.5亿元,整治提升62个村环境面貌,拆违22.42万平方米,改造66.93万平方米,实现区域垃圾外运无害化处理全覆盖。

  二、河长护水抓管水实效。一是建实“河长责任清单”。健全河长常态履职、区镇村三级联动、立体问责督查等系列长效机制,创新“双河长”责任制,实施一条河道“一名上级领导+一名本级领导”的双重责任包干,打破地域界限,建立区域治水闭合圈,严格落实各级“一把手”负总责、各级河湖库长负主责的督查考核机制。目前,在原有河长制的基础上,全区94个湖泊已经全面实行湖长制,208个市区级河道分段村级河长均已完成设置。二是管实“河道病历清单”。根据群众投诉举报和省市区三级历次督查情况,建立覆盖全区366条主要河道污染隐患点的问题库,绘制“河道病历清单”。同时,开展水质监测常态化,委托浙江中一、谱尼等第三方专业检测公司对该区各级河道开展每月一次的水质监测工作,监测内容包括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pH、透明度五个指标,第一时间将水质变化情况反馈给“河长”,实现河道污染精确知道、精准治理、精细考核。累计出具水质监测报告112份,获得各类水质监测数据近1.5万个。三是抓实“问责督导清单”。建立“五水共治”专项督查联动机制,成立由区治水办、纪委、检察院、法制办等单位组成的行政执法问责中心,不定期开展督查,对多次通报未整改落实、“五水共治”推进不力的党员干部,进行约谈、问责。现已累计约谈29人,问责17人。

  三、全民督水促护水长效。一是创新全民参与模式。广泛发动中小学生、党员群众、外来流动人员等担任“河小二”、亲水使者,协助河长开展治水护水。健全“党建+治水”机制,把每个月的25日定为“党员河长集中巡河日”。裘村镇还规定每周五为党员护水日,党员义务参加水环境整治、河道巡护等活动,每次时间不少于2小时。设立“水医生诊所”,在124个村淘宝站、邮政所设立水样采集点,自2017年4月设立以来,已为市民快速检测水样100多份。二是开展志愿服务。全国首创“政府+志愿者”治水模式,依托“新老奉化人治水联盟”、“河小二”助力治水、“一河一记者问水看变化”等环保志愿服务品牌,发动全区志愿者参与水环境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已招募2500名“河小二”,累计开展河道巡查、水质监测等志愿服务行动5000余次,发现并整改问题7000余个。三是广泛宣传引导。在社区农村、商场、市民公园等公共场所,利用公交车身、大型LED屏等载体,大量投放五水共治公益广告;利用报纸、电视、微信、微博等媒介,开展“五水共治”系列宣传,引导群众摒弃河边洗衣、倾倒垃圾等不良习惯;联合电信公司、移动公司,向活跃用户开展“五水共治”满意度语音推送、短信推送;牵手教育局向中学小生发放“五水共治,净美家园”倡议书,开展亲子调查问卷,通过小手牵大手提高群众满意度。(奉化区治水办)

  节肥增效节本循环节能减排

  ——余姚市三措并举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

  今年以来,余姚市以“治水倒逼促转型、生态兴农美田园”为主题,通过推行先进种养技术、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推进农业污染治理,实现了“节肥增效、节本循环、节能减排”,在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有效杜绝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一、推行先进种养技术,实现“节肥增效”。一是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通过举办高产技术培训会、科技下乡、发布病虫情报等途径,引导广大农户掌握精确定量栽培、前氮后移、肥药双控等管理措施及高效病虫害防治技术,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等环境友好型农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目前,该市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达12.8万亩,实施农药减量技术应用面积36.6万亩,实施不合理施用农药减量年均达14吨。二是普及测土配方施肥。以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入户率、到位率、覆盖率为目标,按照“测、配、产、供、施”技术路线,完善作物配方肥配方和推广模式,扩大配方肥应用面积。目前,该市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年均达65万亩,推广配方肥(复合肥)应用年均达8000吨,应用率达60%。三是提高有机肥使用率。使用有机肥不仅能替代无机化肥,还能有效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防治土壤板结,有利于耕作及作物根系生长发育。按照“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农民施用、促进企业发展”的思路,稳步推进有机养肥代替化学养分。近五年共完成商品有机肥补助推广5.71万吨,消纳畜禽粪便46.9万吨,推广使用面积19.04万亩。

  二、推广高效生态农业,实现“节本循环”。一是抓好生态循环型农业发展建设。按照“生态优先、供给安全、调量提质、助农增收”原则,大力推行现代生态循环农业,通过示范主体创建,带动周边农户推行,如实施“大棚草莓-早稻”套种蔬菜瓜果高效种植模式和农渔结合、农牧结合等生态种养模式,促进农业生产要素的综合利用,减少农业污染发生。二是抓好规模化畜牧场排泄物治理。坚持“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原则,推广“零污染”生态养殖模式,逐步形成“畜牧生产不断发展,养殖污染不断减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的良性循环。目前,该市已完成规模化养殖场排泄物治理280家,建设有机肥料生产车线6条。三是抓好农作物秸杆的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止焚烧工作,建立健全秸秆收集、储运和综合利用体系,如小曹娥镇金贝湖羊养殖场,自主回收利用农作物秸秆,用于动物饲养,动物粪便进行集中发酵,再用发酵后动物粪便换取农作物秸秆,提供给当地农户,用于农作物肥料,逐步形成秸秆还田、开发秸秆饲料、发展秸秆能源、栽培食用菌、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无公害生物有机肥等多元利用、产业化发展的格局,既发展了经济,增加了收入,又利用了资源,减少了农业污染。

  三、推进农业污染治理,实现“节能减排”。一是加快农业治污项目建设。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分级负责、建管并重”的原则,加快榨菜废水治理工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等农业治污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农业污水处理能力。目前,总投资1.92亿元的榨菜废水治理工程已投入运行,38家榨菜加工企业中已有31家纳管,未纳管7家企业暂采取乡镇定车统一清运方式处理;总投资1700万元的宁波市首家乡镇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投入使用后,年处理病死动物达1800吨。二是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极大程度降低生活污水给水环境带来的影响,大大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根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要求,目前,该市农村生活污水首创项目已招标项目共计112个行政村,竣工及完工村53个,建成终端72处,其余的正在加紧施工阶段。三是完成畜禽养殖场治理提升。二轮规模畜禽养殖场的生态化治理提升和四轮拆迁关停工作以来,该市共拆迁关停畜禽养殖场1377家,拆迁棚舍面积64.85万平方米;已有280家规模畜禽养殖场通过验收,与之签订“一场一策”告知协议,并纳入线上防控系统,完善市镇村三级网格化线下监管体系建设,落实网格化巡查人员401人。(余姚治水办)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1-2016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