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宁波热点  >  五水共治  >  工作简报
宁波五水共治工作简报2018年第33期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10-19 14:08:23

第33期(总第229期)

宁波市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宁波市河长制办公室 编 2018年10月19日

河湖长效管护专辑

  工作简讯

  ●镇海区全市首创“监督员+APP”开启河道管护新模式

  经验交流

  ●慈溪市“三大机制”探索河湖长效管控

  ●北仑区治管并重扎实推进河湖长效管理

  镇海区全市首创“监督员+APP”开启河道管护新模式 为进一步加大河道管护力度,营造全民关注、支持、参与治水的良好氛围,今年以来,镇海区面向社会广泛招募河道监督员,通过“分片包干”形式对责任河道进行全方位监督管理,并积极研究开发河道监督员APP管理系统,通过线上线下深度结合,开启河道管护新模式。一是从“集中行动”到“就近就便”,巡河更高效。本次河道监督员招募以“就近就便”为原则,招募对象多为各村、社区热心居民,群众基础扎实,巡河方便快捷,有效提升巡河效率。河道监督员上岗后,每月分上中下旬对包干区域内河道进行巡查检查,巡查内容主要包括河道排污、违章建筑、水面漂浮物、岸边垃圾、治污设施运行等情况。目前全区6个镇(街道)共86个行政村(社区)所辖393条河道(段),已招募河长志愿监督员共462名,基本实现每条河道(段)配备监督员1-2名。二是从“文件跑路”到“信息跑路”,监督更便捷。在区级河长信息平台APP上增设“河道监督员”模块,河道监督员可将巡河发现、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上传至APP平台,平台将问题内容分为区、镇、村三级,并自动派发给相应级别河长进行处理,要求5个工作日内限时办结。河道监督员可通过APP实时跟踪问题办理结果,区治水办对超期办理或办理质量不高的发放督办单进行督办,形成闭环管理。目前该APP模块已基本完成开发,预计11月上旬投入试运行。三是从“公开宣传”到“口口相传”,宣传更深入。水环境的长效管理和保护,离不开公众的积极参与。河道监督员们在做好监督的同时,也将协助和参与宣传治水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环保知识,通过口口相传,带动周边群众积极参与河湖治理管护相关活动。同时,区治水办通过专家讲座、实地参观等形式对河道监督员进行业务培训,提升监督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镇海区治水办)

  慈溪市“三大机制”探索河湖长效管控

  慈溪市立足通过“三网融合”“三员协同”“三轮驱动”工作模式,全力构建专业履职机制、志愿服务机制和协调处置机制,积极探索河湖长效管护体系,持之以恒做好治水这篇大文章。

  一、细化三类责任,建立“三网融合”的专业履职机制。一是各级河长履职“智能化”。各级河长在日常巡河的基础上,依托宁波市河长指挥系统和慈溪河情监控指挥平台,按要求定期对包干责任河道进行智能化巡查,并结合平台监控摄像头、检测分析、上传流转等功能,做好巡查项目记录,并告知属地水治办或相关职能单位进行及时处置。二是基层网格员履职“每日化”。将各级河道按网格进行划分,纳入基层网格员巡查职责,网格长每日到指定河道进行巡查,对发现的河道污染问题第一时间通知属地乡镇(街道)进行处置,实时跟进河道后续整治情况,确保河道各类问题整治到位。三是河道保洁员履职“奖惩化”。将上报河道问题纳入保洁员工作职责,通过组建治水工作微信群,建立“保洁员+治水干部”双向交流机制,保洁员对发现的排口排污、水质异常、新建违章等问题,及时报属地水治办,实现信息互通,确保河道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置。以适当提高浮动工资比例的形式进行奖惩挂钩,属地水治办根据保洁员所报送的河道问题数量、性质、时效性,进行综合考量,对报送及时、数量较多的保洁员当月上调5%-8%的工资比例,对问题发现不及时并造成河道严重污染的保洁员当月下调8%-10%的工资比例。

  二、突出三支队伍,探索“三员协同”的志愿服务机制。一是“河小二”百米志愿岗“全覆盖”巡河。将全市各级河道划分成若干河段,动员热心人士认领“河小二”百米志愿岗,“河小二”利用上下学、上下班和闲暇散步等出行期间进行沿河巡访,填补河长巡河空档期。目前慈溪市共发展百米志愿岗5600余个,“河小二”4万余名,实现全市村级以上河道、小微水体以及水库湖泊“河小二”百米志愿岗全域全覆盖。二是河道监督员“针对性”巡河。在百米志愿岗全覆盖的基础上,以党员、网民、热心市民为对象,公开招聘首批民间义务河道监督员53名,并按属地镇(街道)划分,确保各镇(街道)有1名以上的河道监督员。结合属地水治办各阶段重点工作,着重对群众关注度高、情况复杂的河道进行针对性巡查,实时向所在镇(街道)反馈河道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河道监督员上岗以来,累计发现各类涉水问题62件,其中整改完成58件。三是治水联盟“轮岗式”巡河。在逍林镇试点开展“治水联盟”行动,着重对工业园区、商贸区域等问题高发、频发区域进行排摸,要求周边商户和企业,特别是有河道污染记录的企业,成立“治水联盟”,统一签订治水承诺书,共同遵守护水爱水承诺,并制定每日轮流巡河计划,每日确定1家单位负责对承诺河道开展巡查。自该联盟运行以来,已发现各类涉水问题47个,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毕。

  三、规范三个流程,健全“三轮驱动”的协调推进机制。一是建立“30分钟”上报流转机制。巡河人员发现或收集到排污口、新建违章搭建、垃圾堆放、废弃物、沉船、鱼网、电网捕鱼、油污、水质异常等情况后,第一时间进行拍照、信息编辑,通过APP、微信群上报、电话确认等方式通知属地水治办。属地水治办在收到河道污染信息后根据上报内容进行分类处理,工作人员在半小时以内完成信息分流,交由环保、城建、水利、农办等部门处理。二是建立“三色管理”现场处置机制。各相关职能部门接到指令后,立即赶赴现场查看,根据问题紧急程度,同步启动“红、黄、蓝”三色处置机制。对企业排污、固废入河等重大问题,按照“红色”警报原则,要求在1天内快速处理,防止继续污染河道,同时查找问题根源,在3天内完成针对性整治措施。对蓝藻滋生、违章建筑等中度综合问题,按照“黄色”预警原则,在5天内上报综合整治方案,落实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限期整治。对垃圾堆放、河面漂浮物等一般常规问题,按照“蓝色”警示原则,要求在1天内落实人员进行清理,并加强动态监督和教育引导。三是建立“三张清单”闭环机制。根据河道污染程度和整改情况,建立责任清单、督办清单和销号清单“三张清单”工作机制。对发现的镇级以上河道污染问题统一建立责任清单,明确河道治理责任牵头单位和整改内容。对问题复杂、污染严重的河道实行挂号督办或河长领衔督办,要求职能单位定期报送整治进展情况并限期完成整改。对已完成整改的河道由职能部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馈至市水治办,市水治办在1-2天内组织工作人员和河道监督员现场查看,确认整治到位后进行销号。(慈溪市水治办)

  北仑区治管并重扎实推进河湖长效管理

  近年来,北仑区坚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管控到位,通过体制创新、项目推进、人技结合,扎实推进河湖长效管理。连续四年荣获省、市河道保洁长效管理优胜奖,三度捧获“大禹鼎”。

  一、体制创新,强化专业化保障。一是设立机构统一管理。于2012年在全省率先设立区级河道管理处,负责全区涉河事务的综合牵头协调、监督管理等职能。在辖区的10个街道设置河道管理所,下放河道管理权限,构筑起区、街道、村(社区)三级管理网络,将全区635公里河道、1163个小微水体全部纳入管控范围。二是“一河四长”无缝管理。对全区535条河流配备区、镇、村三级“河长”,确保河道管理范围、职责、内容、资金、监管“全覆盖”;对镇级以上河道配备“河警长”,由公安民警担任;对中心城区河流配备“河段长”,由沿河企事业单位、社区负责人担任,对河道分段进行监管;聘请河道保洁员为“河面长”。目前,全区河道均配备“河长”,共配备“河警长”181名、“河段长”109名、“河面长”354名,实现全区河道“一河四长”全覆盖。三是部门联合高效管理。强化环保、农林、住建、公安、城管等部门的联防联治,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联动机制,对污水排放、涉河建设等涉水违法行为实行全流域、全过程监管,切实发挥联动治理功效。今年以来,累计查获电鱼行为31起、其他涉水违法行为58起,累计立案查处20起,合计罚款2.58万元,处置河道受污事件5件(次),阻止涉水违建1起。

  二、项目推进,开展系统化治理。一是推进流域治理。委托南京水科院编制完成中心城区岩泰水系水生态建设规划。强化水质不稳定河道生态修复治理和水质提升,加快推进芦江水生态建设,开展生态放流呵护水环境。截至目前,中河、东沙连河等5个水生态修复工程已完工;芦江水生态建设已累计完成投资9000余万元,完成工程总量的90.4%;全区共放养白鲢、花鲢等鱼苗370万尾。二是实施河道清淤。根据不同河道的实际情况,通过泥浆泵、挖泥船和绞吸式挖泥船等方式“对症下药”进行清淤,同时,将清淤出来的淤泥“变废为宝”,实施就地转换复绿,变成湿地公园种植花草需要的绿化土壤及用于河堤两岸绿化等。今年计划实施河湖库塘清淤37.7万方,截至目前,已累计清淤36.4万方,完成年度任务的96%。三是提升交界断面水质。开展甬江(北仑段)污染源、排口调查和水质监测,做好甬江管理河道保洁、堤防管理维护、水事执法、生态调水等工作。落实每月2次以上巡查,做好堤防及边滩保洁工作。同时,联合水利、城管等部门,对甬江金良码头等涉嫌违法行为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建成覆盖甬江(北仑段)的前端感知系统,共安装高清网络摄像头15个,接入标准化管理平台和智慧三江管理平台。截至9月底,全区区控以上地表水断面全部达到水质功能区要求。

  三、“人技结合”,实现无缝化监管。一是落实源头监管。健全河道管护常态管理机制,明确河长巡查、日常工作等管理制度。对“河长制”工作履职不力、失职失责的干部,实行行政约谈制度,必要时纪检监察部门及时介入,根据党纪政纪严肃处理。健全《北仑区河道保洁养护管理工作实施办法》《北仑区河道保洁养护实施方案》等系列管理制度,明确巡查制度、日常工作制度和信息化管理制度,按照定时间、定河段、定人员、定船只、定责任、定措施的“六定”原则,建立河道管护常态管理机制、动态跟踪机制、长效管护机制和执法联动监管机制,要求保洁公司每日动态保洁时间不少于8小时,每10万平方米水域配备1艘保洁船只。二是开展智慧监管。在三大水系主要河道重点部位如排水口、流经人口密集等区域安装建立了12个高清视频监察点,系统掌握河道实时状况,一旦出现涉水违法行为,相应的监察信息能第一时间进行反馈,便于及时开展处理。此外,在康桥小镇广场等5个餐饮集中区域安装高清“布控球”,用于智能监控餐饮企业门前道路的雨水篦子和雨水井,实时发现偷倒油污、餐厨垃圾等行为,杜绝餐饮污水直排入河。目前,通过“布控球”已抓拍并处理3起偷排餐饮污水、餐饮垃圾案件,合计罚款2.25万元。三是引导全民监管。开展“百名支书治百河”活动,全区128个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以“共约治水”签名的形式认领179段“问题河道”,充分发挥书记引领治水的作用。同时,针对企业较多的现状,推出“企业河长”“民间河长”,协助专职河长履职,带动身边群众共同参与。开通微信微博公众号举报平台,在北仑电视台、北仑新区时刊头版开设曝光台,跟踪报道河道治理情况和成果。今年以来,全区开展治水宣传、水质监测、亲水护水等大型志愿活动80余次,参与群众逾3万人次。今年累计受理市民各类投诉举报42起。(北仑区五水办)

宁波五水共治工作简报2018年第33期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10-19 14:08:23

第33期(总第229期)

宁波市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宁波市河长制办公室 编 2018年10月19日

河湖长效管护专辑

  工作简讯

  ●镇海区全市首创“监督员+APP”开启河道管护新模式

  经验交流

  ●慈溪市“三大机制”探索河湖长效管控

  ●北仑区治管并重扎实推进河湖长效管理

  镇海区全市首创“监督员+APP”开启河道管护新模式 为进一步加大河道管护力度,营造全民关注、支持、参与治水的良好氛围,今年以来,镇海区面向社会广泛招募河道监督员,通过“分片包干”形式对责任河道进行全方位监督管理,并积极研究开发河道监督员APP管理系统,通过线上线下深度结合,开启河道管护新模式。一是从“集中行动”到“就近就便”,巡河更高效。本次河道监督员招募以“就近就便”为原则,招募对象多为各村、社区热心居民,群众基础扎实,巡河方便快捷,有效提升巡河效率。河道监督员上岗后,每月分上中下旬对包干区域内河道进行巡查检查,巡查内容主要包括河道排污、违章建筑、水面漂浮物、岸边垃圾、治污设施运行等情况。目前全区6个镇(街道)共86个行政村(社区)所辖393条河道(段),已招募河长志愿监督员共462名,基本实现每条河道(段)配备监督员1-2名。二是从“文件跑路”到“信息跑路”,监督更便捷。在区级河长信息平台APP上增设“河道监督员”模块,河道监督员可将巡河发现、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上传至APP平台,平台将问题内容分为区、镇、村三级,并自动派发给相应级别河长进行处理,要求5个工作日内限时办结。河道监督员可通过APP实时跟踪问题办理结果,区治水办对超期办理或办理质量不高的发放督办单进行督办,形成闭环管理。目前该APP模块已基本完成开发,预计11月上旬投入试运行。三是从“公开宣传”到“口口相传”,宣传更深入。水环境的长效管理和保护,离不开公众的积极参与。河道监督员们在做好监督的同时,也将协助和参与宣传治水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环保知识,通过口口相传,带动周边群众积极参与河湖治理管护相关活动。同时,区治水办通过专家讲座、实地参观等形式对河道监督员进行业务培训,提升监督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镇海区治水办)

  慈溪市“三大机制”探索河湖长效管控

  慈溪市立足通过“三网融合”“三员协同”“三轮驱动”工作模式,全力构建专业履职机制、志愿服务机制和协调处置机制,积极探索河湖长效管护体系,持之以恒做好治水这篇大文章。

  一、细化三类责任,建立“三网融合”的专业履职机制。一是各级河长履职“智能化”。各级河长在日常巡河的基础上,依托宁波市河长指挥系统和慈溪河情监控指挥平台,按要求定期对包干责任河道进行智能化巡查,并结合平台监控摄像头、检测分析、上传流转等功能,做好巡查项目记录,并告知属地水治办或相关职能单位进行及时处置。二是基层网格员履职“每日化”。将各级河道按网格进行划分,纳入基层网格员巡查职责,网格长每日到指定河道进行巡查,对发现的河道污染问题第一时间通知属地乡镇(街道)进行处置,实时跟进河道后续整治情况,确保河道各类问题整治到位。三是河道保洁员履职“奖惩化”。将上报河道问题纳入保洁员工作职责,通过组建治水工作微信群,建立“保洁员+治水干部”双向交流机制,保洁员对发现的排口排污、水质异常、新建违章等问题,及时报属地水治办,实现信息互通,确保河道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置。以适当提高浮动工资比例的形式进行奖惩挂钩,属地水治办根据保洁员所报送的河道问题数量、性质、时效性,进行综合考量,对报送及时、数量较多的保洁员当月上调5%-8%的工资比例,对问题发现不及时并造成河道严重污染的保洁员当月下调8%-10%的工资比例。

  二、突出三支队伍,探索“三员协同”的志愿服务机制。一是“河小二”百米志愿岗“全覆盖”巡河。将全市各级河道划分成若干河段,动员热心人士认领“河小二”百米志愿岗,“河小二”利用上下学、上下班和闲暇散步等出行期间进行沿河巡访,填补河长巡河空档期。目前慈溪市共发展百米志愿岗5600余个,“河小二”4万余名,实现全市村级以上河道、小微水体以及水库湖泊“河小二”百米志愿岗全域全覆盖。二是河道监督员“针对性”巡河。在百米志愿岗全覆盖的基础上,以党员、网民、热心市民为对象,公开招聘首批民间义务河道监督员53名,并按属地镇(街道)划分,确保各镇(街道)有1名以上的河道监督员。结合属地水治办各阶段重点工作,着重对群众关注度高、情况复杂的河道进行针对性巡查,实时向所在镇(街道)反馈河道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河道监督员上岗以来,累计发现各类涉水问题62件,其中整改完成58件。三是治水联盟“轮岗式”巡河。在逍林镇试点开展“治水联盟”行动,着重对工业园区、商贸区域等问题高发、频发区域进行排摸,要求周边商户和企业,特别是有河道污染记录的企业,成立“治水联盟”,统一签订治水承诺书,共同遵守护水爱水承诺,并制定每日轮流巡河计划,每日确定1家单位负责对承诺河道开展巡查。自该联盟运行以来,已发现各类涉水问题47个,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毕。

  三、规范三个流程,健全“三轮驱动”的协调推进机制。一是建立“30分钟”上报流转机制。巡河人员发现或收集到排污口、新建违章搭建、垃圾堆放、废弃物、沉船、鱼网、电网捕鱼、油污、水质异常等情况后,第一时间进行拍照、信息编辑,通过APP、微信群上报、电话确认等方式通知属地水治办。属地水治办在收到河道污染信息后根据上报内容进行分类处理,工作人员在半小时以内完成信息分流,交由环保、城建、水利、农办等部门处理。二是建立“三色管理”现场处置机制。各相关职能部门接到指令后,立即赶赴现场查看,根据问题紧急程度,同步启动“红、黄、蓝”三色处置机制。对企业排污、固废入河等重大问题,按照“红色”警报原则,要求在1天内快速处理,防止继续污染河道,同时查找问题根源,在3天内完成针对性整治措施。对蓝藻滋生、违章建筑等中度综合问题,按照“黄色”预警原则,在5天内上报综合整治方案,落实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限期整治。对垃圾堆放、河面漂浮物等一般常规问题,按照“蓝色”警示原则,要求在1天内落实人员进行清理,并加强动态监督和教育引导。三是建立“三张清单”闭环机制。根据河道污染程度和整改情况,建立责任清单、督办清单和销号清单“三张清单”工作机制。对发现的镇级以上河道污染问题统一建立责任清单,明确河道治理责任牵头单位和整改内容。对问题复杂、污染严重的河道实行挂号督办或河长领衔督办,要求职能单位定期报送整治进展情况并限期完成整改。对已完成整改的河道由职能部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馈至市水治办,市水治办在1-2天内组织工作人员和河道监督员现场查看,确认整治到位后进行销号。(慈溪市水治办)

  北仑区治管并重扎实推进河湖长效管理

  近年来,北仑区坚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管控到位,通过体制创新、项目推进、人技结合,扎实推进河湖长效管理。连续四年荣获省、市河道保洁长效管理优胜奖,三度捧获“大禹鼎”。

  一、体制创新,强化专业化保障。一是设立机构统一管理。于2012年在全省率先设立区级河道管理处,负责全区涉河事务的综合牵头协调、监督管理等职能。在辖区的10个街道设置河道管理所,下放河道管理权限,构筑起区、街道、村(社区)三级管理网络,将全区635公里河道、1163个小微水体全部纳入管控范围。二是“一河四长”无缝管理。对全区535条河流配备区、镇、村三级“河长”,确保河道管理范围、职责、内容、资金、监管“全覆盖”;对镇级以上河道配备“河警长”,由公安民警担任;对中心城区河流配备“河段长”,由沿河企事业单位、社区负责人担任,对河道分段进行监管;聘请河道保洁员为“河面长”。目前,全区河道均配备“河长”,共配备“河警长”181名、“河段长”109名、“河面长”354名,实现全区河道“一河四长”全覆盖。三是部门联合高效管理。强化环保、农林、住建、公安、城管等部门的联防联治,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联动机制,对污水排放、涉河建设等涉水违法行为实行全流域、全过程监管,切实发挥联动治理功效。今年以来,累计查获电鱼行为31起、其他涉水违法行为58起,累计立案查处20起,合计罚款2.58万元,处置河道受污事件5件(次),阻止涉水违建1起。

  二、项目推进,开展系统化治理。一是推进流域治理。委托南京水科院编制完成中心城区岩泰水系水生态建设规划。强化水质不稳定河道生态修复治理和水质提升,加快推进芦江水生态建设,开展生态放流呵护水环境。截至目前,中河、东沙连河等5个水生态修复工程已完工;芦江水生态建设已累计完成投资9000余万元,完成工程总量的90.4%;全区共放养白鲢、花鲢等鱼苗370万尾。二是实施河道清淤。根据不同河道的实际情况,通过泥浆泵、挖泥船和绞吸式挖泥船等方式“对症下药”进行清淤,同时,将清淤出来的淤泥“变废为宝”,实施就地转换复绿,变成湿地公园种植花草需要的绿化土壤及用于河堤两岸绿化等。今年计划实施河湖库塘清淤37.7万方,截至目前,已累计清淤36.4万方,完成年度任务的96%。三是提升交界断面水质。开展甬江(北仑段)污染源、排口调查和水质监测,做好甬江管理河道保洁、堤防管理维护、水事执法、生态调水等工作。落实每月2次以上巡查,做好堤防及边滩保洁工作。同时,联合水利、城管等部门,对甬江金良码头等涉嫌违法行为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建成覆盖甬江(北仑段)的前端感知系统,共安装高清网络摄像头15个,接入标准化管理平台和智慧三江管理平台。截至9月底,全区区控以上地表水断面全部达到水质功能区要求。

  三、“人技结合”,实现无缝化监管。一是落实源头监管。健全河道管护常态管理机制,明确河长巡查、日常工作等管理制度。对“河长制”工作履职不力、失职失责的干部,实行行政约谈制度,必要时纪检监察部门及时介入,根据党纪政纪严肃处理。健全《北仑区河道保洁养护管理工作实施办法》《北仑区河道保洁养护实施方案》等系列管理制度,明确巡查制度、日常工作制度和信息化管理制度,按照定时间、定河段、定人员、定船只、定责任、定措施的“六定”原则,建立河道管护常态管理机制、动态跟踪机制、长效管护机制和执法联动监管机制,要求保洁公司每日动态保洁时间不少于8小时,每10万平方米水域配备1艘保洁船只。二是开展智慧监管。在三大水系主要河道重点部位如排水口、流经人口密集等区域安装建立了12个高清视频监察点,系统掌握河道实时状况,一旦出现涉水违法行为,相应的监察信息能第一时间进行反馈,便于及时开展处理。此外,在康桥小镇广场等5个餐饮集中区域安装高清“布控球”,用于智能监控餐饮企业门前道路的雨水篦子和雨水井,实时发现偷倒油污、餐厨垃圾等行为,杜绝餐饮污水直排入河。目前,通过“布控球”已抓拍并处理3起偷排餐饮污水、餐饮垃圾案件,合计罚款2.25万元。三是引导全民监管。开展“百名支书治百河”活动,全区128个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以“共约治水”签名的形式认领179段“问题河道”,充分发挥书记引领治水的作用。同时,针对企业较多的现状,推出“企业河长”“民间河长”,协助专职河长履职,带动身边群众共同参与。开通微信微博公众号举报平台,在北仑电视台、北仑新区时刊头版开设曝光台,跟踪报道河道治理情况和成果。今年以来,全区开展治水宣传、水质监测、亲水护水等大型志愿活动80余次,参与群众逾3万人次。今年累计受理市民各类投诉举报42起。(北仑区五水办)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1-2016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