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宁波热点  >  五水共治  >  全民参与
宁波师生为"五水共治"出人力、投智力
稿源: 宁波五水共治   2018-10-11 09:23:00

  "五水共治",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和我们的未来,我市教育系统广大师生积极投身其中,为建设美好家园出人力、投“智力”。

  学生们化身“河小二”,投身巡河、护河行动,向社会传播“爱水”“护水”理念;教师们踊跃成为督导员,开启“最强大脑”,成为地方破解各类治污难题的智慧担当……在这项高水平的改善水体质量的行动中,宁波师生们尽显责任与担当。

  让广大师生成践行“五水共治”的有生力量

  为进一步开展“五水共治”进校园宣传活动,推进学校“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共建美丽宁波,10月9日下午,2018年学校“五水共治”培训活动在效实中学东部校区举行。

  会上,宁波财经学院(原宁波大红鹰学院)、效实中学、市职教中心学校分别作“五水共治”工作交流发言。特邀杭州市城乡建设设计院有限公司市政所所长、高级工程师陈永久进行“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主题讲座。

  市治水办(河长办)副主任吕振江通报了宁波五水共治工作情况,对“五水共治”进校园宣传工作提出了要求。

  宁波的“五水共治”和河长制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取得了较大的工作成绩。但是,从我市的“五水共治”(河长制)省级公众满意度调查测评成绩来看,与老百姓的评价之间反差较大,这说明大家对这块工作还不是非常了解,对自己日常生活中参与“五水共治”方面的活动比较模糊,需要加大宣传力度。

  “五水共治”进校园宣传是整个六进基层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市教育局副局长舒月明要求:各学校要加强“五水共治”宣传教育,要抓好学校“五水共治”项目,要积极参与社会“五水共治”,让广大师生成为该项工作推进过程中的一股有生力量。

  据悉,2017年以来,市教育局部署开展了学校创建“污水零直排区”工作,总体进展顺利,成效显著。54所高校和直属学校,已经领取排水许可证的学校25所,占比46.3%;已经提交和准备申领的9所,占比16.7%。组织开展了“五水共治”进校园“六个一”系列宣传活动,面向大中小学生的征文、征画、征金点子,收到各类稿件3850件,并进行评比表彰。今年5月,下发《关于深入开展学校“五水共治”相关工作的通知》,对学校创建“污水零直排区”和“五水共治”宣传等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督促指导学校形成“五水共治”的长效机制,使学校成为“五水共治”的重要场所,使学生成为“五水共治”的重要力量。

  学校摸索“五水共治”新模式

  要想将“五水共治”落到实处,还得起建立一套长效机制。宁波财经学院(原宁波大红鹰学院)就创新性建立起“五位一体”治水模式。即全员化参与、课程化改革、项目化管理、社会化运作、精品化推进。“我们主要面向学校全体师生开展‘五水共治’实践项目立项、评审、资助以及项目实践指导和操练,涉及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科技创新、专业教学、创业实践,并对‘五水共治’团队给予人才与技术支持、政策支持。”该校团委书记张海峰介绍。

  近3年来,该校自发组建鱼鹰、青柠创想空间、绿蚁蚁乐投等“五水共治”团,身体力行扎根治水一线。校内,开展“河小二”助夺大禹鼎,以“污水再生”开展科技创新等活动。校外,联合海曙团区委、象山团县委,与高桥镇、南门街道,签订实践基地协议,开展“五水共治”社区宣传活动、巡河活动等。近3年来,该校以“五水共治”大学生志愿服务团组织志愿服务活动155场,涉及学生16780余人次,主要有日常巡河、主题讲座、广场宣传等活动。

  学校还真正把“五水共治”带入课堂。依托环境设计专业,聘请教授、副教授组建“河小二护河”专家团,开设了选修课程,并举办专业讲座。

  让张海峰感到骄傲的是,脚踏实地的工作取得了看得见的成效。学校的绿蚁乐投项目,研制开发了污水排放装置,目前已创立公司,入驻学校创业孵化园。学生们研制出了用太阳能光解去除河道浮油装置、河道深度充氧装置等,为“五水共治”技术层面提供了新型的处理办法……

  学生化身“河小二”引领治水新风尚

  校园中,一群有担当的学子结合自身专业特长,正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加入到“五水共治”中,创意地引领了一场“河小二”治水新风尚。

  通过层层考核,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精心挑选了65名志愿者成为“河小二”,有专业资质、服务热情、研究精神是他们特有的标签。暑假,大伙身体力行地投入到主题实践中。采集观测点水样;清洁绿化带、河道中的漂浮物;向市民分发自行设计的“五水共治”宣传册……为进一步扩大宣传范围,“河小二”们从中职学生的视角出发,拍摄制作了主题宣传片,以自然、亲近的表现形式让“五水共治”理念走近人们心里。

  不久前,“VEC河小二,魅力寻宁波”宣讲团正式成立,队员们奔赴各个社区、中小学进行“五水共治”主题宣讲,以生动的实例、深刻的感受和精确的实验,为现场观众带来直观、震撼的感受。

  “虽然这片流域经过治理环境变美了,但还需要咱们共同保护下去……”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王鑫宏在微博上发布了当天的“河小二”日记。从2017年3月起,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青协的“河小二”们每周三和周六,15名志愿者前往海曙区大西坝三江堤防管理所和甬江沿岸,进行河岸清理工作。如今,该校“河小二护三江”志愿活动已成常态,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骄阳都未曾间断, “青源?水立方”小分队巡河超过24公里。

  大伙儿的工作得到了三江河道管理局工作人员的肯定:“这帮‘河小二’不仅能吃苦,而且很有一套,不仅定期清理了甬江沿线的边滩垃圾,还对周边的居民起到良好的宣传示范效果!”水政科刘俊伟说。

  “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一定当好治水工作的宣传员、监督和通讯员。”“河小二们”呼吁,希望全社会都能参与到“五水共治”中,创造山明水秀的家园。

  老师投身基层为治水把脉

  在宁波大学,有一批科技智慧的“功臣”。“当下治水的主要矛盾是传统技术无法满足当前人民群众对水体质量提高的矛盾。”宁波大学建工学院于旭彪认为。受到西方国家有专门检测食品、药品的技术的启发,于旭彪在研究所里与同事们一起开发出了专门治水的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就如彩虹原理,平时是看不出水的颜色,但下雨天时水雾弥漫就能把水分成七色。三维荧光光谱技术作为水质监测手段,能快速地得出光谱图,之后通过源解析技术对光谱图进行解析,能直接确定污染物的来源。

  余姚四明湖是余姚的水源地,余姚环保部门曾怀疑是周边四个村子的生活污水排放造成一定污染,但通过三维荧光光谱技术持续了一年的水样检测,发现主要原因是农业面源污染,为治理指出了方向。

  于旭彪所在的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有个下设的二级研究所——宁波大学生态环境研究所,这里是这群治水人的基地。研究所成员为各区县(市)、镇乡(街道)的“污水零直排区创建”等工作提供现场指导、水质分析等技术服务。

  在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有两位省级督导员、一位市级督导员。在剿灭劣Ⅴ类水的作战中,三位教职人员奋战在一线,为治水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宁波师生为"五水共治"出人力、投智力
稿源: 宁波五水共治       2018-10-11 09:23:00

  "五水共治",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和我们的未来,我市教育系统广大师生积极投身其中,为建设美好家园出人力、投“智力”。

  学生们化身“河小二”,投身巡河、护河行动,向社会传播“爱水”“护水”理念;教师们踊跃成为督导员,开启“最强大脑”,成为地方破解各类治污难题的智慧担当……在这项高水平的改善水体质量的行动中,宁波师生们尽显责任与担当。

  让广大师生成践行“五水共治”的有生力量

  为进一步开展“五水共治”进校园宣传活动,推进学校“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共建美丽宁波,10月9日下午,2018年学校“五水共治”培训活动在效实中学东部校区举行。

  会上,宁波财经学院(原宁波大红鹰学院)、效实中学、市职教中心学校分别作“五水共治”工作交流发言。特邀杭州市城乡建设设计院有限公司市政所所长、高级工程师陈永久进行“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主题讲座。

  市治水办(河长办)副主任吕振江通报了宁波五水共治工作情况,对“五水共治”进校园宣传工作提出了要求。

  宁波的“五水共治”和河长制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取得了较大的工作成绩。但是,从我市的“五水共治”(河长制)省级公众满意度调查测评成绩来看,与老百姓的评价之间反差较大,这说明大家对这块工作还不是非常了解,对自己日常生活中参与“五水共治”方面的活动比较模糊,需要加大宣传力度。

  “五水共治”进校园宣传是整个六进基层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市教育局副局长舒月明要求:各学校要加强“五水共治”宣传教育,要抓好学校“五水共治”项目,要积极参与社会“五水共治”,让广大师生成为该项工作推进过程中的一股有生力量。

  据悉,2017年以来,市教育局部署开展了学校创建“污水零直排区”工作,总体进展顺利,成效显著。54所高校和直属学校,已经领取排水许可证的学校25所,占比46.3%;已经提交和准备申领的9所,占比16.7%。组织开展了“五水共治”进校园“六个一”系列宣传活动,面向大中小学生的征文、征画、征金点子,收到各类稿件3850件,并进行评比表彰。今年5月,下发《关于深入开展学校“五水共治”相关工作的通知》,对学校创建“污水零直排区”和“五水共治”宣传等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督促指导学校形成“五水共治”的长效机制,使学校成为“五水共治”的重要场所,使学生成为“五水共治”的重要力量。

  学校摸索“五水共治”新模式

  要想将“五水共治”落到实处,还得起建立一套长效机制。宁波财经学院(原宁波大红鹰学院)就创新性建立起“五位一体”治水模式。即全员化参与、课程化改革、项目化管理、社会化运作、精品化推进。“我们主要面向学校全体师生开展‘五水共治’实践项目立项、评审、资助以及项目实践指导和操练,涉及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科技创新、专业教学、创业实践,并对‘五水共治’团队给予人才与技术支持、政策支持。”该校团委书记张海峰介绍。

  近3年来,该校自发组建鱼鹰、青柠创想空间、绿蚁蚁乐投等“五水共治”团,身体力行扎根治水一线。校内,开展“河小二”助夺大禹鼎,以“污水再生”开展科技创新等活动。校外,联合海曙团区委、象山团县委,与高桥镇、南门街道,签订实践基地协议,开展“五水共治”社区宣传活动、巡河活动等。近3年来,该校以“五水共治”大学生志愿服务团组织志愿服务活动155场,涉及学生16780余人次,主要有日常巡河、主题讲座、广场宣传等活动。

  学校还真正把“五水共治”带入课堂。依托环境设计专业,聘请教授、副教授组建“河小二护河”专家团,开设了选修课程,并举办专业讲座。

  让张海峰感到骄傲的是,脚踏实地的工作取得了看得见的成效。学校的绿蚁乐投项目,研制开发了污水排放装置,目前已创立公司,入驻学校创业孵化园。学生们研制出了用太阳能光解去除河道浮油装置、河道深度充氧装置等,为“五水共治”技术层面提供了新型的处理办法……

  学生化身“河小二”引领治水新风尚

  校园中,一群有担当的学子结合自身专业特长,正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加入到“五水共治”中,创意地引领了一场“河小二”治水新风尚。

  通过层层考核,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精心挑选了65名志愿者成为“河小二”,有专业资质、服务热情、研究精神是他们特有的标签。暑假,大伙身体力行地投入到主题实践中。采集观测点水样;清洁绿化带、河道中的漂浮物;向市民分发自行设计的“五水共治”宣传册……为进一步扩大宣传范围,“河小二”们从中职学生的视角出发,拍摄制作了主题宣传片,以自然、亲近的表现形式让“五水共治”理念走近人们心里。

  不久前,“VEC河小二,魅力寻宁波”宣讲团正式成立,队员们奔赴各个社区、中小学进行“五水共治”主题宣讲,以生动的实例、深刻的感受和精确的实验,为现场观众带来直观、震撼的感受。

  “虽然这片流域经过治理环境变美了,但还需要咱们共同保护下去……”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王鑫宏在微博上发布了当天的“河小二”日记。从2017年3月起,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青协的“河小二”们每周三和周六,15名志愿者前往海曙区大西坝三江堤防管理所和甬江沿岸,进行河岸清理工作。如今,该校“河小二护三江”志愿活动已成常态,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骄阳都未曾间断, “青源?水立方”小分队巡河超过24公里。

  大伙儿的工作得到了三江河道管理局工作人员的肯定:“这帮‘河小二’不仅能吃苦,而且很有一套,不仅定期清理了甬江沿线的边滩垃圾,还对周边的居民起到良好的宣传示范效果!”水政科刘俊伟说。

  “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一定当好治水工作的宣传员、监督和通讯员。”“河小二们”呼吁,希望全社会都能参与到“五水共治”中,创造山明水秀的家园。

  老师投身基层为治水把脉

  在宁波大学,有一批科技智慧的“功臣”。“当下治水的主要矛盾是传统技术无法满足当前人民群众对水体质量提高的矛盾。”宁波大学建工学院于旭彪认为。受到西方国家有专门检测食品、药品的技术的启发,于旭彪在研究所里与同事们一起开发出了专门治水的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就如彩虹原理,平时是看不出水的颜色,但下雨天时水雾弥漫就能把水分成七色。三维荧光光谱技术作为水质监测手段,能快速地得出光谱图,之后通过源解析技术对光谱图进行解析,能直接确定污染物的来源。

  余姚四明湖是余姚的水源地,余姚环保部门曾怀疑是周边四个村子的生活污水排放造成一定污染,但通过三维荧光光谱技术持续了一年的水样检测,发现主要原因是农业面源污染,为治理指出了方向。

  于旭彪所在的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有个下设的二级研究所——宁波大学生态环境研究所,这里是这群治水人的基地。研究所成员为各区县(市)、镇乡(街道)的“污水零直排区创建”等工作提供现场指导、水质分析等技术服务。

  在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有两位省级督导员、一位市级督导员。在剿灭劣Ⅴ类水的作战中,三位教职人员奋战在一线,为治水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1-2016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