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记者厉晓杭 通讯员索向鲁)3月20日,北仑区作为宁波市唯一一家全国首批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县(市、区),顺利考核验收。考核组认为北仑区作为浙江省的工业强区之一,治水力度大、起点高、效果好,有特色、有突破、有创新,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健全,为工业城市实施河湖管护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北仑模式”。
自2015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北仑区面对外来人口多、工业企业多,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实际,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和党中央新时期治水方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水利部“河长制”工作要求,探索“河长”制与河道管理机构的深度融合,深化“四无二查报”工作机制,坚持“截、清、治、修、管、养”并重,形成一套“管理制度化、保洁标准化、覆盖全域化、督查常态化、责任精细化、保障一体化”的河道长效管理体系,全力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障有力”的北仑河长制2.0升级版。
体制创新,实现全域“无缝化管护”,建立“河长制”与河道专职管理机构融合的管护体系,构筑“管、治、保”于一体的河湖管护模式,设立河道专职管理机构---区河道管理处,负责全区涉河事务的综合牵头协调和监督管理等职能,10个街道均成立河道管理所,将全区1000多个水体全部纳入管控范围,构建起区、街道、村三级管理网络。
机制创新,实现全民“共治共管”,落实管护资金1500万元/年,专项资金用于河道保洁等养护;引入第三方专业保洁队伍,对全区所有河道实行8小时动态常态保洁服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治水督查团”,媒体开通举报平台、曝光台,营造浓厚监督治水氛围;企事业单位、社区等成立治水义工、社区护水队、亲水志愿者等团队,形成全社会“共治共管”的良好氛围。
模式创新,实现全面“无死角”常态管护,“线上+线下”360度智能管护模式,强化排口“身份证”管理,实现河道治理动态管护。
科技创新,实现向“生态治水”的跨越式转变,从单一的工程治水向水生态整体修复转变,边整治、边探索、边提升,先后引进微纳米气泡反应机、曝气活化+液态活性微生物等技术,实施增殖放流,加快修复河道水生态平衡,取得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