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宁波舟山港:从三江口到世界舞台
稿源: 现代金报   2018-09-03 16:21:00 报料热线:81850000

铁矿石船靠泊北仑港资料图片

建设中的北仑港区矿石中转码头。黄建峰供图

矿石卸货资料图片

集装箱码头资料图片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宁波是一座“向海而生,倚港而兴”的城市,港口是宁波发展的生命线,引领宁波从内河走向河口,从河口走向深海,从东南一隅走向世界。

  去年12月27日,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超过10亿吨,成为全球首个“10亿吨”大港,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

  昨天,记者采访了今年90岁高龄的原宁波港北仑矿石中转码头首任党委书记萧群,这位耄耋老人回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建港岁月,脸上满是幸福感。

  【谈机遇】

  上海兴建宝钢厂需停靠10万吨级船舶码头

  1973年2月,周总理高瞻远瞩提出:“三年大建港,改变港口落后面貌。”

  “总理的伟大号召鼓舞人心,让广大的港口建设者为之振奋。”萧群说,宁波港随即掀起一股建设港口的热潮。很快,宁波港成立建设指挥部,目标就是将宁波港从市区三江口扩大到甬江口,这是宁波老港口从内河港向河口港发展的第一步跨越。

  1978年,中央决定在上海兴建宝山钢铁厂。这样一座大型的钢厂,需要大量高品质的铁矿石,但国内的蕴藏量不多,需要进口。

  “远的要去巴西,一个来回就需要一个半月,而且必须用10万吨以上的大型船舶才能适应钢厂生产的需要。但放眼全国,没有一个码头可以停靠10万吨级的船舶。中央提出:在上海附近寻找一个深水码头。”萧群激动地说,对宁波港来说,这就是改变命运的一刻。

  “领导和专家一行对沿海港口进行全方位考察,最后北仑以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条件脱颖而出。”说起这个,自豪清晰地写在老人的脸上。

  【谈名字】

  因“毛礁”不够大气才有了“北仑港”

  “其实,最初并没有‘北仑港’这个名字。”萧群解释说,有人曾提议用“毛礁”来命名,理由是在如今的10万吨级矿石中转码头内侧,有一块落潮时才露脸的礁石,它的名字叫“毛礁”,但大家觉得这个名字不够大气。最后,他们从一份海图上发现,新碶镇下三山村附近海域有一座面积不足两亩地的小岛,名叫“北仑山岛”,于是就诞生了“北仑港”的名字。

  但建港之路步履维艰。“当时别说是现代化的港口,就连10万吨级的船什么样,大家都没见过。”经过反复研究,国家决定成套引进20世纪后期国际上最先进的港口设备,萧群被任命为谈判团负责人之一。他率领上百名工程技术人员来到北京,分别与日本两家公司谈判。

  “谈判过程非常艰辛,持续了整整半年。”老人和记者说起一个有趣的细节:当年中方谈判人员没有电脑,没有复印机,他们只能依靠笔和复写纸,手工操作。每天下午中日双方要交换当天上午的谈判记录,日方人员送过来的是一份份装帧精致的文件,而他们递过去的却是一叠叠卷边的模糊稿纸。

  【谈艰辛】

  住竹工棚 万人会战建起了码头

  现在,登上北仑港区矿石中转码头的观景平台,映入眼帘的是行驶在航道上的一艘艘来自世界各地的巨轮。一排排集装箱堆放整齐,轮船汽笛声悠远绵延,红色的装卸船机就像是张开的双臂。但在宁波港的建设初期,这里全然是另一幅面貌。

  1979年1月建港大会战开始,来自全国各地的建港队伍源源不断涌向宁波港,最多的时候有1.8万人,大小施工船舶有100多艘。哪怕是在夜里,港口都是一片灯火通明。

  那时候,港口工人的居住条件相当艰苦,住的是竹编糊上泥灰的临时工棚,下面是泥地,门窗都是竹编,外面下大雨,棚里就下小雨。夏天的夜里,棚里蚊虫乱飞,更是苦不堪言。工地实行军事化管理,每天24小时备战,大家都是随叫随到。除了每隔两周看一场露天电影,工地上没有任何娱乐活动。

  说起当年的种种艰辛,老人的脸上却是神采奕奕。

  1979年1月10日,宁波港开始码头打桩;1979年年底开始进口成套的装卸设备安装;1982年5月,全系统有负荷联合试运转合格;1982年12月25日,国家进行竣工验收并投入试生产。工程历时整整4年,这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10万吨级深水码头。

  试车那天,萧群坦言,全程都捏着一把汗。“我们特意从澳大利亚运来3万吨铁矿石,全套设备都运转一遍,看看整套设备是否能正常运转?”在码头,萧群第一次看到了1000多吨的“庞然大物”,其实是一部卸船机,有14条运输通道,中央控制室里有一排计算机,每一个重要的生产环节都有监控,在电脑前就能实时监控。

  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当时,国家经委和交通部给出了高度评价:“速度是快的,质量是好的,水平是高的,投资是省的。”

  【谈发展】

  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9年世界第一

  1982年5月,北仑港区矿石中转码头已经具备试生产条件,但宝钢首期工程却因故尚需3年才能投产,港口生产再次陷入困境。

  “本来不愁没奶吃的独养儿子却断奶了,北仑港区的出路在哪里?”萧群说,当时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条是把港口封存起来,等宝钢建成后再启用,这期间国家每年要拿出700万元用于人员薪资及设备保养维护等;另一条就是不等不靠,在港口搞多种经营,综合利用,早日发挥效益。

  “捧着金饭碗再向国家要饭吃,我们心里过不去。”经过市场调查和科学论证,在上级的支持下,萧群他们决定做散装化肥灌包业务。1982年11月,第一艘3万吨级装满化肥的货轮靠上了码头。此后,散货的中转业务不断扩大。

  萧群已是耄耋之年,但建港的点点滴滴他都记忆犹新。他笑称:自己是港口的“代言人”,时刻关注着港口的发展。

  2005年12月20日,浙江省政府在杭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宁波、舟山两港正式启动一体化工程。2010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3亿吨,跃居世界第一。2015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8.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062.7万标箱,首次超过香港港位居全球第四位。去年12月27日,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超过10亿吨,成为全球首个“10亿吨”大港,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这个成绩举世瞩目。 记者薛曹盛

原标题:我们把港从三江口搬到世界舞台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舟山港:从三江口到世界舞台

稿源: 现代金报 2018-09-03 16:21:00

铁矿石船靠泊北仑港资料图片

建设中的北仑港区矿石中转码头。黄建峰供图

矿石卸货资料图片

集装箱码头资料图片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宁波是一座“向海而生,倚港而兴”的城市,港口是宁波发展的生命线,引领宁波从内河走向河口,从河口走向深海,从东南一隅走向世界。

  去年12月27日,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超过10亿吨,成为全球首个“10亿吨”大港,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

  昨天,记者采访了今年90岁高龄的原宁波港北仑矿石中转码头首任党委书记萧群,这位耄耋老人回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建港岁月,脸上满是幸福感。

  【谈机遇】

  上海兴建宝钢厂需停靠10万吨级船舶码头

  1973年2月,周总理高瞻远瞩提出:“三年大建港,改变港口落后面貌。”

  “总理的伟大号召鼓舞人心,让广大的港口建设者为之振奋。”萧群说,宁波港随即掀起一股建设港口的热潮。很快,宁波港成立建设指挥部,目标就是将宁波港从市区三江口扩大到甬江口,这是宁波老港口从内河港向河口港发展的第一步跨越。

  1978年,中央决定在上海兴建宝山钢铁厂。这样一座大型的钢厂,需要大量高品质的铁矿石,但国内的蕴藏量不多,需要进口。

  “远的要去巴西,一个来回就需要一个半月,而且必须用10万吨以上的大型船舶才能适应钢厂生产的需要。但放眼全国,没有一个码头可以停靠10万吨级的船舶。中央提出:在上海附近寻找一个深水码头。”萧群激动地说,对宁波港来说,这就是改变命运的一刻。

  “领导和专家一行对沿海港口进行全方位考察,最后北仑以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条件脱颖而出。”说起这个,自豪清晰地写在老人的脸上。

  【谈名字】

  因“毛礁”不够大气才有了“北仑港”

  “其实,最初并没有‘北仑港’这个名字。”萧群解释说,有人曾提议用“毛礁”来命名,理由是在如今的10万吨级矿石中转码头内侧,有一块落潮时才露脸的礁石,它的名字叫“毛礁”,但大家觉得这个名字不够大气。最后,他们从一份海图上发现,新碶镇下三山村附近海域有一座面积不足两亩地的小岛,名叫“北仑山岛”,于是就诞生了“北仑港”的名字。

  但建港之路步履维艰。“当时别说是现代化的港口,就连10万吨级的船什么样,大家都没见过。”经过反复研究,国家决定成套引进20世纪后期国际上最先进的港口设备,萧群被任命为谈判团负责人之一。他率领上百名工程技术人员来到北京,分别与日本两家公司谈判。

  “谈判过程非常艰辛,持续了整整半年。”老人和记者说起一个有趣的细节:当年中方谈判人员没有电脑,没有复印机,他们只能依靠笔和复写纸,手工操作。每天下午中日双方要交换当天上午的谈判记录,日方人员送过来的是一份份装帧精致的文件,而他们递过去的却是一叠叠卷边的模糊稿纸。

  【谈艰辛】

  住竹工棚 万人会战建起了码头

  现在,登上北仑港区矿石中转码头的观景平台,映入眼帘的是行驶在航道上的一艘艘来自世界各地的巨轮。一排排集装箱堆放整齐,轮船汽笛声悠远绵延,红色的装卸船机就像是张开的双臂。但在宁波港的建设初期,这里全然是另一幅面貌。

  1979年1月建港大会战开始,来自全国各地的建港队伍源源不断涌向宁波港,最多的时候有1.8万人,大小施工船舶有100多艘。哪怕是在夜里,港口都是一片灯火通明。

  那时候,港口工人的居住条件相当艰苦,住的是竹编糊上泥灰的临时工棚,下面是泥地,门窗都是竹编,外面下大雨,棚里就下小雨。夏天的夜里,棚里蚊虫乱飞,更是苦不堪言。工地实行军事化管理,每天24小时备战,大家都是随叫随到。除了每隔两周看一场露天电影,工地上没有任何娱乐活动。

  说起当年的种种艰辛,老人的脸上却是神采奕奕。

  1979年1月10日,宁波港开始码头打桩;1979年年底开始进口成套的装卸设备安装;1982年5月,全系统有负荷联合试运转合格;1982年12月25日,国家进行竣工验收并投入试生产。工程历时整整4年,这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10万吨级深水码头。

  试车那天,萧群坦言,全程都捏着一把汗。“我们特意从澳大利亚运来3万吨铁矿石,全套设备都运转一遍,看看整套设备是否能正常运转?”在码头,萧群第一次看到了1000多吨的“庞然大物”,其实是一部卸船机,有14条运输通道,中央控制室里有一排计算机,每一个重要的生产环节都有监控,在电脑前就能实时监控。

  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当时,国家经委和交通部给出了高度评价:“速度是快的,质量是好的,水平是高的,投资是省的。”

  【谈发展】

  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9年世界第一

  1982年5月,北仑港区矿石中转码头已经具备试生产条件,但宝钢首期工程却因故尚需3年才能投产,港口生产再次陷入困境。

  “本来不愁没奶吃的独养儿子却断奶了,北仑港区的出路在哪里?”萧群说,当时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条是把港口封存起来,等宝钢建成后再启用,这期间国家每年要拿出700万元用于人员薪资及设备保养维护等;另一条就是不等不靠,在港口搞多种经营,综合利用,早日发挥效益。

  “捧着金饭碗再向国家要饭吃,我们心里过不去。”经过市场调查和科学论证,在上级的支持下,萧群他们决定做散装化肥灌包业务。1982年11月,第一艘3万吨级装满化肥的货轮靠上了码头。此后,散货的中转业务不断扩大。

  萧群已是耄耋之年,但建港的点点滴滴他都记忆犹新。他笑称:自己是港口的“代言人”,时刻关注着港口的发展。

  2005年12月20日,浙江省政府在杭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宁波、舟山两港正式启动一体化工程。2010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3亿吨,跃居世界第一。2015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8.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062.7万标箱,首次超过香港港位居全球第四位。去年12月27日,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超过10亿吨,成为全球首个“10亿吨”大港,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这个成绩举世瞩目。 记者薛曹盛

原标题:我们把港从三江口搬到世界舞台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