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宁波热点  >  五水共治  >  工作简报
宁波五水共治工作简报2018年第18期
稿源:   2018-07-10 09:54:00

  第18期(总第213期)

  宁波市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宁波市河长制办公室 编

  2018年7月10日

  综合治水专辑

  工作简讯

  ●海曙区全面推进全域污水管网互联互通

  经验交流

  ●慈溪市实施“3+3+3”湖长制模式提升湖库监管效能

  ●奉化区以治水攻坚为抓手打造水生态建设样板

  海曙区全面推进全域污水管网互联互通一是优先完善主干管网。计划投资近亿元,大力推进S214省道、横古线、洞桥张鄞线等主干管网工程建设,促进石碶街道、洞桥镇、古林镇、鄞江镇等大范围区域的农村污水管网接入各主干管。其中洞桥张鄞线-南园三路污水主干管工程划投资2597万元,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预计今年底竣工。石碶街道横古线及省道S214污水管道工程分别计划于2019年、2020年竣工,目前这两个工程的一标段管道及泵站已基本完工,等待设备安装。二是加快建设污水泵站。着力推进高桥镇、洞桥镇、望春工业园区的泵站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全区泵站的设备维护保养,充分发挥污水泵站的中转站和连通器作用。投资2500万元启动建设高桥镇联丰路污水及配套管网工程、长乐污水泵站。投资386万元实施甬梁线(KO+000~K8+300)污水泵站新建工程,力争年底竣工验收。此外,洞桥镇鱼山头村泵站工程及云林西路泵站改造工程也已进入前期谋划阶段,完成了图纸设计。三是全面整治农村污水管网。通过“建、改、堵”三举措,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截污纳管率和收集处理率。“建”,即新建污水管网,如高桥镇加快推进污水管网及农污项目,目前16个项目已完成12个,新建污水管网总长170公里;“改”,即改造排水设施,通过截污纳管、雨污分流改造等,完善排水排污网络;“堵”,即封堵污水排口,结合地块改造和“三改一拆”,加大对混排口、排污口的封堵,累计整治排污口651个,设置入河排污(水)口标识4958个。上半年,重点完善了长乐工业园区及鱼山头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截污纳管工作,横街镇、鄞江镇、龙观乡、古林镇的多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及污水管道改造工程已完工待验收。(海曙区治水办)

  慈溪市实施“3+3+3”湖长制模式

  提升湖库监管效能

  为加大湖泊水库管控力度,着力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生态环境,今年来,慈溪市在总结“河长制”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开展“3+3+3”湖长制工作。截至目前,该市共有各级湖长43名,21个湖(库)已全部完成“一湖一策”方案编制和湖长公示牌设立,“湖长制”工作通过省级验收。

  一、细化三个职责,确保责任落实“不挂空挡”。一是“高起点”创新顶层设计。根据省、市湖长制工作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制定出台《慈溪市湖长制工作推进实施方案》,将全市21个湖泊、水库统一纳入湖长制实施范围,并结合湖泊规模、功能等因素,创新“三级湖长”设置模式,即在市镇两级设立湖长的基础上,再由1-2名水利部门业务人员担任执行湖长,具体承担水域管理和保护职责。二是“高标准”设定归口职责。根据不同湖库类型和功能要求,进一步细化责任划分,明确环保、水利、国土、规划等16个部门的具体职责,如由水利部门牵头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湖泊水资源管理;环保部门牵头做好控制环湖周边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发展,实施节水护水“双达标行动”;规划部门牵头做好沿湖泊土地开发利用和产业布局。通过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议和现场推进会,实时通报工作进展,从而激活各部门治水效能,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水格局。三是“高精度”实施湖长考核。参照借鉴河长制考核管理机制,层层压实考核责任,精准推进对湖(库)责任单位、镇(街道)各项治理任务和各级湖长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考核采用每月定期考核、日常抽查和社会监督相结合方式进行,对检查中发现的不正确履行“湖长制”规定职责的,视情给予批评、通报、直至问责。考核结果与镇(街道)、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及各责任主体行政负责人实绩挂钩。

  二、优化三项制度,实现常态管理“有的放矢”。一是开展“清单式”巡查。详细制定湖长巡查范围、巡查方式、巡查频率、巡查内容等15项标准清单,明确要求湖长按照清单要求开展日常巡查,对照水体气味或者颜色是否异常、举报问题是否整改到位等内容,逐条做好巡查记录,对发现的问题要在一天内及时通报属地镇(街道)和相关部门。二是实施“差异式”管理。围绕6大项、21小项具体治理目标和任务,要求各级湖长按照湖(库)类型和功能要求,牵头制定湖泊水库的治理和保护方案,确定年度目标和实施计划,实行项目化运作、差异式管理,科学开展“一湖一策”编制工作。同时,牵头协调、督促相关主管部门处理和解决湖(库)出现的问题。三是创新“分级式”处置。对发现的各类湖(库)问题,按其影响程度、处置难度、整改时限等因素划分为“红黄绿”三色分级处置。对涉湖违章、侵占水域等需多部门联合执法的重点问题,标记为“红色”事件,由湖长第一时间签发整改督查单,责令相关部门限期落实整改;对违法排污、大量垃圾倾倒等动态性问题,标记为“黄色”事件,及时流转到相关部门和属地镇(街道)进行处置,并于一天内作出答复;对湖面垃圾等责任归属明确的常态性一般问题,标记为“绿色”事件,直接通过电话或其他形式告知责任部门,部门及时整改后第一时间以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反馈。截至目前,已累计发现各类问题30余个,查处违法排污3件,问题反馈处理率达100%。

  三、深化三类平台,形成全民共建“社会合力”。一是强化社会监督。鼓励各级单位依托小候鸟课堂等载体多形式开设“治水讲堂”,向社会公众展示湖长履职情况及成效,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市级媒体的“金黄道地”及“慈溪五水共治”微信平台等栏目,加大对湖(库)问题的曝光及整改力度,并聘请社会监督员对湖(库)管理保护效果进行监督评价。二是强化全民共治。按照“就近就便”原则,由湖泊属地镇(街道)和有关部门推行义务“民间湖长”聘用制和多形式湖库志愿活动认领,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湖长制管理,鼓励周边党员干部、群众和企业自发担任“微湖长”,设置百米志愿岗,分段分片进行认领,协助参与湖(库)水域及周边巡查,形成全民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三是强化舆论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广泛宣传五水共治和湖长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机关、社区和企事业单位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比、学、赶、超”竞赛活动,带动全社会关注湖库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湖长制工作局面。(慈溪市水治办)

  奉化区以治水攻坚为抓手

  打造水生态建设样板

  近年来,奉化贯彻落实省委“碧水行动”、市委“六争攻坚”部署,把“治水治污”作为“五大攻坚战”之一,全员发动、全域共治,推动治水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全区河道全面稳定消灭劣Ⅴ类水,跨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常年达到Ⅲ类。该区先后3次捧得“大禹鼎”,连续4年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省级先进,相关经验获全国基层改革创新优秀案例,并在全市生态环保大会上交流发言。

  一、全民参与抓治水。强化统筹领导,把治水作为一号工程,区委区政府多次专题研究,区四套班子领导集体巡河,增配14名专兼职副主任、抽调39名精干人员、聘请14名高校专家,充实治水办力量。强化党员带头,设立区、镇两级“治水治污”作战指挥室,健全“逢十督导”、每月护水日、人大政协督办等机制,实施干部竞速履职“红黑榜”,选派1144名党员干部下村巡查,做到“一旬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一季一约谈”,督促党员干部治水先行。强化社会参与,全国首创“政府+志愿者”互动治水模式,全省首创“水医生诊所”,在100个村淘宝站、24个邮政所设立水样采集点,开展“小二督掌柜”“百企进百村联百河”等系列活动,让群众由“站着看”变成“跟着做”。

  二、聚焦难点抓治水。针对污染面源广、基础设施差等难点,开展重点污染企业、农业面源污染、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三大行动”,推行“一根管子接到底”全域截污纳管模式,实施“主管道先行,精细化截污,最后50米纳管”工程,全力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去年以来,共安排“污水零直排”项目161个、总投资18.75亿元,目前已开工84个、完工45个,完成投资10.68亿元;累计新增污水管网73.2公里,改造雨污分流20.1公里,整治雨污混排口302个;新开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86个,完工42个;污水日处理量超8万吨,处理率达85.9%,预计今年底可提前建成全域“污水零直排区”。同时,全省率先实行最严格水环境执法制度,大力开展电镀等重污染行业深度治理、小五金加工等“散乱污”行业拉网整治,提前完成畜禽养殖综合整治任务等。去年以来,共立案查处企业318家,处罚金额1820.65万元,移送公安案件21起,其中行政拘留10人、刑事拘留17人,采取强制停电停产措施659家次。

  三、融合景观抓治水。围绕打造“江河库湖湾滩”生命共同体,开展清淤疏浚、活水畅流、涉水拆违等专项行动,构建“一河两岸多节点”水生态修复大格局。去年以来,累计完成清淤183万立方米、活水畅流工程5个、涉水拆违7万余平方米。围绕创建美丽河湖,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全区916个小微水体,每月开展一次水质监测,并加强与高科技治水企业合作,利用曝气、沸石、超磁应急处理及放养微生物等进行水质修复,城乡河道普现“水清岸绿鱼跃”的美丽景象。此外,还结合水利生态驳岸工程建设,深度融合河岸景观,种植防护林带,建设水上湿地,打造县江樱花大道、仁湖公园、剡江江滩公园、滕头月亮湖湿地等一批居民休闲好去处,实现水岸同治、美美与共。

  四、立足长效抓治水。推进治水治污“最多跑一次”改革,项目审批效率提升42.5%。建立健全河长常态履职、区镇村三级联动、立体问责督查等系列长效机制,重点创新“双河长”责任制,实施一条河道“一名上级领导+一名本级领导”的双重责任包干,打破地域界限,建立区域治水闭合圈。严格落实各级“一把手”负总责、各级河湖库长负主责的督查考核机制,推行“一河长一网格管到底”模式,河长履职实现全方位、常态化,46人因治水不力被约谈问责。建立分类保洁机制,开展“红橙黄”三色预警动态管理,采取大河市场化运营、物业化管理、专业化保洁和小河“门前三包”清洁家园管理,把河道保洁纳入村规民约,形成“民护、村治、镇管、区督”工作机制,实现“水岸一体化”常态保洁。(奉化区治水办)

宁波五水共治工作简报2018年第18期
稿源:       2018-07-10 09:54:00

  第18期(总第213期)

  宁波市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宁波市河长制办公室 编

  2018年7月10日

  综合治水专辑

  工作简讯

  ●海曙区全面推进全域污水管网互联互通

  经验交流

  ●慈溪市实施“3+3+3”湖长制模式提升湖库监管效能

  ●奉化区以治水攻坚为抓手打造水生态建设样板

  海曙区全面推进全域污水管网互联互通一是优先完善主干管网。计划投资近亿元,大力推进S214省道、横古线、洞桥张鄞线等主干管网工程建设,促进石碶街道、洞桥镇、古林镇、鄞江镇等大范围区域的农村污水管网接入各主干管。其中洞桥张鄞线-南园三路污水主干管工程划投资2597万元,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预计今年底竣工。石碶街道横古线及省道S214污水管道工程分别计划于2019年、2020年竣工,目前这两个工程的一标段管道及泵站已基本完工,等待设备安装。二是加快建设污水泵站。着力推进高桥镇、洞桥镇、望春工业园区的泵站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全区泵站的设备维护保养,充分发挥污水泵站的中转站和连通器作用。投资2500万元启动建设高桥镇联丰路污水及配套管网工程、长乐污水泵站。投资386万元实施甬梁线(KO+000~K8+300)污水泵站新建工程,力争年底竣工验收。此外,洞桥镇鱼山头村泵站工程及云林西路泵站改造工程也已进入前期谋划阶段,完成了图纸设计。三是全面整治农村污水管网。通过“建、改、堵”三举措,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截污纳管率和收集处理率。“建”,即新建污水管网,如高桥镇加快推进污水管网及农污项目,目前16个项目已完成12个,新建污水管网总长170公里;“改”,即改造排水设施,通过截污纳管、雨污分流改造等,完善排水排污网络;“堵”,即封堵污水排口,结合地块改造和“三改一拆”,加大对混排口、排污口的封堵,累计整治排污口651个,设置入河排污(水)口标识4958个。上半年,重点完善了长乐工业园区及鱼山头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截污纳管工作,横街镇、鄞江镇、龙观乡、古林镇的多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及污水管道改造工程已完工待验收。(海曙区治水办)

  慈溪市实施“3+3+3”湖长制模式

  提升湖库监管效能

  为加大湖泊水库管控力度,着力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生态环境,今年来,慈溪市在总结“河长制”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开展“3+3+3”湖长制工作。截至目前,该市共有各级湖长43名,21个湖(库)已全部完成“一湖一策”方案编制和湖长公示牌设立,“湖长制”工作通过省级验收。

  一、细化三个职责,确保责任落实“不挂空挡”。一是“高起点”创新顶层设计。根据省、市湖长制工作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制定出台《慈溪市湖长制工作推进实施方案》,将全市21个湖泊、水库统一纳入湖长制实施范围,并结合湖泊规模、功能等因素,创新“三级湖长”设置模式,即在市镇两级设立湖长的基础上,再由1-2名水利部门业务人员担任执行湖长,具体承担水域管理和保护职责。二是“高标准”设定归口职责。根据不同湖库类型和功能要求,进一步细化责任划分,明确环保、水利、国土、规划等16个部门的具体职责,如由水利部门牵头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湖泊水资源管理;环保部门牵头做好控制环湖周边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发展,实施节水护水“双达标行动”;规划部门牵头做好沿湖泊土地开发利用和产业布局。通过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议和现场推进会,实时通报工作进展,从而激活各部门治水效能,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水格局。三是“高精度”实施湖长考核。参照借鉴河长制考核管理机制,层层压实考核责任,精准推进对湖(库)责任单位、镇(街道)各项治理任务和各级湖长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考核采用每月定期考核、日常抽查和社会监督相结合方式进行,对检查中发现的不正确履行“湖长制”规定职责的,视情给予批评、通报、直至问责。考核结果与镇(街道)、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及各责任主体行政负责人实绩挂钩。

  二、优化三项制度,实现常态管理“有的放矢”。一是开展“清单式”巡查。详细制定湖长巡查范围、巡查方式、巡查频率、巡查内容等15项标准清单,明确要求湖长按照清单要求开展日常巡查,对照水体气味或者颜色是否异常、举报问题是否整改到位等内容,逐条做好巡查记录,对发现的问题要在一天内及时通报属地镇(街道)和相关部门。二是实施“差异式”管理。围绕6大项、21小项具体治理目标和任务,要求各级湖长按照湖(库)类型和功能要求,牵头制定湖泊水库的治理和保护方案,确定年度目标和实施计划,实行项目化运作、差异式管理,科学开展“一湖一策”编制工作。同时,牵头协调、督促相关主管部门处理和解决湖(库)出现的问题。三是创新“分级式”处置。对发现的各类湖(库)问题,按其影响程度、处置难度、整改时限等因素划分为“红黄绿”三色分级处置。对涉湖违章、侵占水域等需多部门联合执法的重点问题,标记为“红色”事件,由湖长第一时间签发整改督查单,责令相关部门限期落实整改;对违法排污、大量垃圾倾倒等动态性问题,标记为“黄色”事件,及时流转到相关部门和属地镇(街道)进行处置,并于一天内作出答复;对湖面垃圾等责任归属明确的常态性一般问题,标记为“绿色”事件,直接通过电话或其他形式告知责任部门,部门及时整改后第一时间以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反馈。截至目前,已累计发现各类问题30余个,查处违法排污3件,问题反馈处理率达100%。

  三、深化三类平台,形成全民共建“社会合力”。一是强化社会监督。鼓励各级单位依托小候鸟课堂等载体多形式开设“治水讲堂”,向社会公众展示湖长履职情况及成效,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市级媒体的“金黄道地”及“慈溪五水共治”微信平台等栏目,加大对湖(库)问题的曝光及整改力度,并聘请社会监督员对湖(库)管理保护效果进行监督评价。二是强化全民共治。按照“就近就便”原则,由湖泊属地镇(街道)和有关部门推行义务“民间湖长”聘用制和多形式湖库志愿活动认领,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湖长制管理,鼓励周边党员干部、群众和企业自发担任“微湖长”,设置百米志愿岗,分段分片进行认领,协助参与湖(库)水域及周边巡查,形成全民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三是强化舆论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广泛宣传五水共治和湖长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机关、社区和企事业单位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比、学、赶、超”竞赛活动,带动全社会关注湖库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湖长制工作局面。(慈溪市水治办)

  奉化区以治水攻坚为抓手

  打造水生态建设样板

  近年来,奉化贯彻落实省委“碧水行动”、市委“六争攻坚”部署,把“治水治污”作为“五大攻坚战”之一,全员发动、全域共治,推动治水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全区河道全面稳定消灭劣Ⅴ类水,跨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常年达到Ⅲ类。该区先后3次捧得“大禹鼎”,连续4年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省级先进,相关经验获全国基层改革创新优秀案例,并在全市生态环保大会上交流发言。

  一、全民参与抓治水。强化统筹领导,把治水作为一号工程,区委区政府多次专题研究,区四套班子领导集体巡河,增配14名专兼职副主任、抽调39名精干人员、聘请14名高校专家,充实治水办力量。强化党员带头,设立区、镇两级“治水治污”作战指挥室,健全“逢十督导”、每月护水日、人大政协督办等机制,实施干部竞速履职“红黑榜”,选派1144名党员干部下村巡查,做到“一旬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一季一约谈”,督促党员干部治水先行。强化社会参与,全国首创“政府+志愿者”互动治水模式,全省首创“水医生诊所”,在100个村淘宝站、24个邮政所设立水样采集点,开展“小二督掌柜”“百企进百村联百河”等系列活动,让群众由“站着看”变成“跟着做”。

  二、聚焦难点抓治水。针对污染面源广、基础设施差等难点,开展重点污染企业、农业面源污染、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三大行动”,推行“一根管子接到底”全域截污纳管模式,实施“主管道先行,精细化截污,最后50米纳管”工程,全力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去年以来,共安排“污水零直排”项目161个、总投资18.75亿元,目前已开工84个、完工45个,完成投资10.68亿元;累计新增污水管网73.2公里,改造雨污分流20.1公里,整治雨污混排口302个;新开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86个,完工42个;污水日处理量超8万吨,处理率达85.9%,预计今年底可提前建成全域“污水零直排区”。同时,全省率先实行最严格水环境执法制度,大力开展电镀等重污染行业深度治理、小五金加工等“散乱污”行业拉网整治,提前完成畜禽养殖综合整治任务等。去年以来,共立案查处企业318家,处罚金额1820.65万元,移送公安案件21起,其中行政拘留10人、刑事拘留17人,采取强制停电停产措施659家次。

  三、融合景观抓治水。围绕打造“江河库湖湾滩”生命共同体,开展清淤疏浚、活水畅流、涉水拆违等专项行动,构建“一河两岸多节点”水生态修复大格局。去年以来,累计完成清淤183万立方米、活水畅流工程5个、涉水拆违7万余平方米。围绕创建美丽河湖,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全区916个小微水体,每月开展一次水质监测,并加强与高科技治水企业合作,利用曝气、沸石、超磁应急处理及放养微生物等进行水质修复,城乡河道普现“水清岸绿鱼跃”的美丽景象。此外,还结合水利生态驳岸工程建设,深度融合河岸景观,种植防护林带,建设水上湿地,打造县江樱花大道、仁湖公园、剡江江滩公园、滕头月亮湖湿地等一批居民休闲好去处,实现水岸同治、美美与共。

  四、立足长效抓治水。推进治水治污“最多跑一次”改革,项目审批效率提升42.5%。建立健全河长常态履职、区镇村三级联动、立体问责督查等系列长效机制,重点创新“双河长”责任制,实施一条河道“一名上级领导+一名本级领导”的双重责任包干,打破地域界限,建立区域治水闭合圈。严格落实各级“一把手”负总责、各级河湖库长负主责的督查考核机制,推行“一河长一网格管到底”模式,河长履职实现全方位、常态化,46人因治水不力被约谈问责。建立分类保洁机制,开展“红橙黄”三色预警动态管理,采取大河市场化运营、物业化管理、专业化保洁和小河“门前三包”清洁家园管理,把河道保洁纳入村规民约,形成“民护、村治、镇管、区督”工作机制,实现“水岸一体化”常态保洁。(奉化区治水办)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1-2016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