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宁波热点  >  五水共治  >  工作简报
宁波五水共治工作简报2018年第14期
稿源:   2018-06-15 09:49:00

  第14期(总第210期)

  宁波市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宁波市河长制办公室 编

  2018年6月15日

  ●市教育局三措并举深入开展“五水共治”进校园活动

  ●鄞州区发改局念好“三字诀”为五水共治保驾护航

  ●奉化区“五水共治”创新成效获评全国基层改革创新优秀案例

  ●鄞州区咸祥镇多角度展示特色秀水文化唱响治水爱水护水的主旋律

  市教育局三措并举深入开展“五水共治”进校园活动日前,市教育局下发《关于深入开展学校“五水共治”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五水共治进校园工作。一是积极动员师生广泛参与五水共治。围绕校园雨污分流、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和五水共治进校园宣传等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后勤、宣传、德育、团委等部门和学生社团的作用,积极动员广大师生参与五水共治,尤其是发挥各在甬高校的作用,如宁波大红鹰学院成立科技治水特遣队实践行动组、大学生巡河护河志愿者服务队、大学生青年团员“河小二”突击队及五色花环保协会等“五水共治”相关组织,动员和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五水共治。二是长效开展五水共治进校园公益宣传。利用校内宣传栏、黑板报宣传治水工作;利用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治水公益广告;在食堂、洗手间等场所设置节水提示语;利用校园网站、校园微信公众号、校讯通等教育资源平台向学生及家长普及治水节水相关知识。如效实中学通过在校门口大屏幕滚动播出宣传图片、在校园网上发布宣传画、开展治水漫画展览等方式,进行校园公益宣传。华泰小学等学校利用“世界水日”等契机,邀请亲水使者走进校园开展“节水、惜水、护水、爱水”主题讲座,在游戏互动和知识问答中,向学生传授水知识和节水小窍门。三是分类推进学校污水零直排管理。根据排水许可申领及周边排水管网建设情况,将全市学校分为尚未申领排水许可证、校园周边无市政排水管网、已申领排水许可证三大类,分类推进实施校园污水零直排管理。(市教育局)

  鄞州区发改局念好“三字诀”为五水共治保驾护航鄞州区发改局紧紧围绕市、区两级“深化五水共治、全面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要求,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通过“早”谋划、“简”流程和“强”对接,有效保障了五水共治和污水零直排区建设项目的顺利启动和实施,助推大河泵站改扩建工程、楝树港泵站工程等6个涉水基础设施类项目形象进度达标率100%。一是“早”谋划,促项目编制系统化。围绕“项目争速”行动,组建四路小分队赴36个责任主体开展走访排摸,牵头编制《2018年鄞州区“破难题、提实效”重大项目攻坚行动方案汇编》。通过对项目梳理细分,以利于民生、利于实施为出发点,科学合理确定项目内容、项目分布、投资计划,与区治水办联合发布《鄞州区2018年度污水零直排区创建项目计划》,涉及年度全区207个创建项目中的91个,计划总投资达2.14亿元。项目单位不仅有列入2018年度创建目标的镇(街道),也将已经创建成功的四街道一园区纳入其中,为全域治水进一步提质升效提供计划引导和项目支撑。二是“简”流程,促项目审批高效化。结合“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依托平台2.0,深化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根据五水共治项目所属不同领域的特点,创新审批模式,全程落实专人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一次性告知制。扎实推进治水项目前期工作,切实提高审批效率,承诺办结时间由过去的20个工作日压缩到现在的10个工作日,并在具体审批中采用合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的批复等方式,使平均办结时间压缩到4-5个工作日,实现承诺时间、办结时间双提速。简化审批流程,注重特事特办,对涉及发改局审批事项的治水项目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办理,确保没有一个治水项目在发改审批环节中卡壳、滞留、延误,截至5月底,共及时审批鄞州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提升工程、姜山镇茅山路沿线污水管道工程等涉水项目15个。三是“强”对接,促部门联动组团化。区发改局加强内部科室的统筹对接,先后组织审批科、投资科、重点办等职能科室开展科室交流会、业务学习会10余次,对治水项目设立、投资情况及建设进度等进行会商,形成治水项目计划申报和项目审批“联合参与制”和“共同责任制”,有效提升涉水项目推进合力。主动与牵头单位、责任单位、项目所在镇(街道)联系沟通,对申报过程中出现的资料不齐、数据不对、填报不准等情况,通过网络在线指导、电话提示等方式及时督促错误修正、指导难题解决,共帮助解决云龙镇徐东埭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等10余个项目各类问题20多个,实现涉水项目审批办理“最多跑一次”。主动与区基本建设审批部门“组团”协商,积极推进联审机制,以务实举措加强与城区办、城管局、住建局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共同解决施工、要素保障存在的困难问题。(鄞州区治水办)

  奉化区“五水共治”创新成效获评全国基层改革创新优秀案例近日,奉化区委党校高级讲师裘曙洁等撰写的《浙江奉化——五水共治出奇招》改革创新安案例获得由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人民网联合举办的“全国基层改革创新案例”征集活动优秀案例。该项活动于2015年11月开始征集,历时两年多,征集到的其中200个案例经过网上展示、专家评选等环节,最终评出优秀案例50个。

  自2014年“五水共治”工作开展以来,奉化区累计安排了467个治水项目总投资124亿余元,实现全域剿劣提前三个月达标,连续两年被评为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县市区,三次捧回浙江治水最高奖项“大禹鼎”。

  奉化区委党校选派骨干教师奔赴治水一线,开展专题调研,挖掘事例资料、总结工作经验。裘曙洁等撰写的《浙江奉化——五水共治出奇招》围绕新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总结提炼该区治水的实践经验,为深化五水共治,全面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奉化区治水办)

  鄞州区咸祥镇多角度展示特色秀水文化唱响治水爱水护水的主旋律咸祥河是咸祥镇母亲河,全长19.25公里,流经咸祥镇15公里。历代咸祥人民依水而居、凭水而兴、人水和谐,流传着不朽的水乡文化。近年来,咸祥镇把水文化的挖掘、传承和保护贯穿于“五水共治”工作中,通过河岸美丽庭院、沿岸特色墙绘及文艺作品创排从不角度展示具有咸祥特色的秀水文化,在延续这座江南水乡历史根脉的同时,唱响当代咸祥人民治水爱水护水的主旋律。一是河岸美丽庭院展示秀水人居文化。在风景秀丽的咸祥河畔开展美丽庭院建设,重点打造惬意居、烟雨廊、田园居、悠然居、长乐居、国风居等六大主题示范庭院,在设计上加入地域文化元素“水缸绘画”“灰雕技艺”,通过农家生活器具的再利用,展现乡村生活的闲情逸致和质朴本真,片片紫藤如一串串铃铛,沾染一树的春意,密叶隐鸥鸟,香风留美人,极具画面感。同时,通过美丽庭院创建,积极引导沿河群众以实际行动美化、绿化、净化河两岸的生活环境,弘扬家庭美德,倡导低碳生活,争当改善河岸环境的先行者、改变生活陋习的带头者和爱河护河的志愿者。二是沿岸特色墙绘展示海派传统文化。改造沿岸建筑外立面,注重把咸祥镇这个“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众多历史遗存融入沿河墙绘。对咸祥河西宅村段2.4公里范围内的沿岸232栋因截污纳管和综合治理工程造成破损的房屋进行拆除、修复、防漏和加固,通过刷白色涂料、贴瓷砖、真石漆等方式改善墙面外观。把正在创作的《八月半中秋月棉会风情长卷》、作为省非遗的彩船工艺等咸祥海派特色元素合理地布局在白墙上,精心制作“八月半渔棉会”“渔俗文化”“鲜食文化”等一批富有咸祥特色的墙绘,同时在节点上适当点缀乡友马友友的大提琴音乐文化,并巧妙搭配一批具有海洋民俗特色的花架、壁灯、空调遮架,沿河美景与河岸文化伴随潺潺流水焕发出勃勃生机,使得咸祥民间文化艺术元素与河岸景观相得益彰。三是文艺作品创排展示兴水传诵文化。围绕“五水共治”主题,创作完成以《水问》《宁波驯水》、《五水共治赋》等为代表的一批脍炙人口的河诗歌。组建“河诗人”朗诵群,开展河诗歌朗诵接力,朗诵作品在鄞州咸祥微信公众号依次播放,用诗歌唱响“治水工作最强音”。将优秀的河诗歌编入咸祥镇《河诗集》,定期组织“河诗人”开展读书会,进行河诗集品鉴、学习、交流。组织“河诗人”室外采风活动,记录拍摄咸祥的水乡美景,多渠道展示推介,进一步激发群众爱水爱乡热情。深入挖掘本地水利史的优秀遗产,咸祥群众自创自演越剧小戏《酒埕口里捞铜钿》,述说清朝鄞县县令杨懿在当地兴修水利、勤政爱民的故事,通过回望历史,传承先贤兴水精神。(鄞州区治水办)

宁波五水共治工作简报2018年第14期
稿源:       2018-06-15 09:49:00

  第14期(总第210期)

  宁波市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宁波市河长制办公室 编

  2018年6月15日

  ●市教育局三措并举深入开展“五水共治”进校园活动

  ●鄞州区发改局念好“三字诀”为五水共治保驾护航

  ●奉化区“五水共治”创新成效获评全国基层改革创新优秀案例

  ●鄞州区咸祥镇多角度展示特色秀水文化唱响治水爱水护水的主旋律

  市教育局三措并举深入开展“五水共治”进校园活动日前,市教育局下发《关于深入开展学校“五水共治”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五水共治进校园工作。一是积极动员师生广泛参与五水共治。围绕校园雨污分流、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和五水共治进校园宣传等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后勤、宣传、德育、团委等部门和学生社团的作用,积极动员广大师生参与五水共治,尤其是发挥各在甬高校的作用,如宁波大红鹰学院成立科技治水特遣队实践行动组、大学生巡河护河志愿者服务队、大学生青年团员“河小二”突击队及五色花环保协会等“五水共治”相关组织,动员和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五水共治。二是长效开展五水共治进校园公益宣传。利用校内宣传栏、黑板报宣传治水工作;利用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治水公益广告;在食堂、洗手间等场所设置节水提示语;利用校园网站、校园微信公众号、校讯通等教育资源平台向学生及家长普及治水节水相关知识。如效实中学通过在校门口大屏幕滚动播出宣传图片、在校园网上发布宣传画、开展治水漫画展览等方式,进行校园公益宣传。华泰小学等学校利用“世界水日”等契机,邀请亲水使者走进校园开展“节水、惜水、护水、爱水”主题讲座,在游戏互动和知识问答中,向学生传授水知识和节水小窍门。三是分类推进学校污水零直排管理。根据排水许可申领及周边排水管网建设情况,将全市学校分为尚未申领排水许可证、校园周边无市政排水管网、已申领排水许可证三大类,分类推进实施校园污水零直排管理。(市教育局)

  鄞州区发改局念好“三字诀”为五水共治保驾护航鄞州区发改局紧紧围绕市、区两级“深化五水共治、全面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要求,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通过“早”谋划、“简”流程和“强”对接,有效保障了五水共治和污水零直排区建设项目的顺利启动和实施,助推大河泵站改扩建工程、楝树港泵站工程等6个涉水基础设施类项目形象进度达标率100%。一是“早”谋划,促项目编制系统化。围绕“项目争速”行动,组建四路小分队赴36个责任主体开展走访排摸,牵头编制《2018年鄞州区“破难题、提实效”重大项目攻坚行动方案汇编》。通过对项目梳理细分,以利于民生、利于实施为出发点,科学合理确定项目内容、项目分布、投资计划,与区治水办联合发布《鄞州区2018年度污水零直排区创建项目计划》,涉及年度全区207个创建项目中的91个,计划总投资达2.14亿元。项目单位不仅有列入2018年度创建目标的镇(街道),也将已经创建成功的四街道一园区纳入其中,为全域治水进一步提质升效提供计划引导和项目支撑。二是“简”流程,促项目审批高效化。结合“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依托平台2.0,深化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根据五水共治项目所属不同领域的特点,创新审批模式,全程落实专人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一次性告知制。扎实推进治水项目前期工作,切实提高审批效率,承诺办结时间由过去的20个工作日压缩到现在的10个工作日,并在具体审批中采用合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的批复等方式,使平均办结时间压缩到4-5个工作日,实现承诺时间、办结时间双提速。简化审批流程,注重特事特办,对涉及发改局审批事项的治水项目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办理,确保没有一个治水项目在发改审批环节中卡壳、滞留、延误,截至5月底,共及时审批鄞州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提升工程、姜山镇茅山路沿线污水管道工程等涉水项目15个。三是“强”对接,促部门联动组团化。区发改局加强内部科室的统筹对接,先后组织审批科、投资科、重点办等职能科室开展科室交流会、业务学习会10余次,对治水项目设立、投资情况及建设进度等进行会商,形成治水项目计划申报和项目审批“联合参与制”和“共同责任制”,有效提升涉水项目推进合力。主动与牵头单位、责任单位、项目所在镇(街道)联系沟通,对申报过程中出现的资料不齐、数据不对、填报不准等情况,通过网络在线指导、电话提示等方式及时督促错误修正、指导难题解决,共帮助解决云龙镇徐东埭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等10余个项目各类问题20多个,实现涉水项目审批办理“最多跑一次”。主动与区基本建设审批部门“组团”协商,积极推进联审机制,以务实举措加强与城区办、城管局、住建局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共同解决施工、要素保障存在的困难问题。(鄞州区治水办)

  奉化区“五水共治”创新成效获评全国基层改革创新优秀案例近日,奉化区委党校高级讲师裘曙洁等撰写的《浙江奉化——五水共治出奇招》改革创新安案例获得由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人民网联合举办的“全国基层改革创新案例”征集活动优秀案例。该项活动于2015年11月开始征集,历时两年多,征集到的其中200个案例经过网上展示、专家评选等环节,最终评出优秀案例50个。

  自2014年“五水共治”工作开展以来,奉化区累计安排了467个治水项目总投资124亿余元,实现全域剿劣提前三个月达标,连续两年被评为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县市区,三次捧回浙江治水最高奖项“大禹鼎”。

  奉化区委党校选派骨干教师奔赴治水一线,开展专题调研,挖掘事例资料、总结工作经验。裘曙洁等撰写的《浙江奉化——五水共治出奇招》围绕新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总结提炼该区治水的实践经验,为深化五水共治,全面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奉化区治水办)

  鄞州区咸祥镇多角度展示特色秀水文化唱响治水爱水护水的主旋律咸祥河是咸祥镇母亲河,全长19.25公里,流经咸祥镇15公里。历代咸祥人民依水而居、凭水而兴、人水和谐,流传着不朽的水乡文化。近年来,咸祥镇把水文化的挖掘、传承和保护贯穿于“五水共治”工作中,通过河岸美丽庭院、沿岸特色墙绘及文艺作品创排从不角度展示具有咸祥特色的秀水文化,在延续这座江南水乡历史根脉的同时,唱响当代咸祥人民治水爱水护水的主旋律。一是河岸美丽庭院展示秀水人居文化。在风景秀丽的咸祥河畔开展美丽庭院建设,重点打造惬意居、烟雨廊、田园居、悠然居、长乐居、国风居等六大主题示范庭院,在设计上加入地域文化元素“水缸绘画”“灰雕技艺”,通过农家生活器具的再利用,展现乡村生活的闲情逸致和质朴本真,片片紫藤如一串串铃铛,沾染一树的春意,密叶隐鸥鸟,香风留美人,极具画面感。同时,通过美丽庭院创建,积极引导沿河群众以实际行动美化、绿化、净化河两岸的生活环境,弘扬家庭美德,倡导低碳生活,争当改善河岸环境的先行者、改变生活陋习的带头者和爱河护河的志愿者。二是沿岸特色墙绘展示海派传统文化。改造沿岸建筑外立面,注重把咸祥镇这个“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众多历史遗存融入沿河墙绘。对咸祥河西宅村段2.4公里范围内的沿岸232栋因截污纳管和综合治理工程造成破损的房屋进行拆除、修复、防漏和加固,通过刷白色涂料、贴瓷砖、真石漆等方式改善墙面外观。把正在创作的《八月半中秋月棉会风情长卷》、作为省非遗的彩船工艺等咸祥海派特色元素合理地布局在白墙上,精心制作“八月半渔棉会”“渔俗文化”“鲜食文化”等一批富有咸祥特色的墙绘,同时在节点上适当点缀乡友马友友的大提琴音乐文化,并巧妙搭配一批具有海洋民俗特色的花架、壁灯、空调遮架,沿河美景与河岸文化伴随潺潺流水焕发出勃勃生机,使得咸祥民间文化艺术元素与河岸景观相得益彰。三是文艺作品创排展示兴水传诵文化。围绕“五水共治”主题,创作完成以《水问》《宁波驯水》、《五水共治赋》等为代表的一批脍炙人口的河诗歌。组建“河诗人”朗诵群,开展河诗歌朗诵接力,朗诵作品在鄞州咸祥微信公众号依次播放,用诗歌唱响“治水工作最强音”。将优秀的河诗歌编入咸祥镇《河诗集》,定期组织“河诗人”开展读书会,进行河诗集品鉴、学习、交流。组织“河诗人”室外采风活动,记录拍摄咸祥的水乡美景,多渠道展示推介,进一步激发群众爱水爱乡热情。深入挖掘本地水利史的优秀遗产,咸祥群众自创自演越剧小戏《酒埕口里捞铜钿》,述说清朝鄞县县令杨懿在当地兴修水利、勤政爱民的故事,通过回望历史,传承先贤兴水精神。(鄞州区治水办)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1-2016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