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台风频频瞄准"包邮区" 记者体验宁波"海绵城市"建设
稿源: 现代金报   2018-08-17 08:45:00 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风从海上来 改革进行时(宁波篇) 【专题】拉高标杆扬长补短 六争攻坚三年攀高

  从7月份开始,台风着了魔似的瞄准江浙沪“包邮区”,宁波更是频频中招。“安比”、“云雀”、“摩羯”、“温比亚”,每个台风都给宁波带来了短时强降水。对宁波老小区的居民来说,每年台风季总是最难熬的日子,小区内涝、车库积水,生活苦不堪言。

  2016年4月,宁波成功入选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很多居民可能对海绵城市没多少概念,但他们的生活却因此而改变。今年的台风季,老小区的居民要比往年淡定多了。

  昨天,记者前往江北庄桥街道三和嘉园实地探访,上个月底该小区刚完成海绵化改造。一场暴雨以后,记者的裤子全湿了,但小区的道路却丝毫没有积水。

  小区建成56个“雨水花园”

  不光颜值高,还能蓄水分流

  “简直想都不敢想,以前这样的暴雨小区路面早就泥泞不堪了,根本没办法走路。”今年63岁的熊配娜是江北庄桥街道三和嘉园居民,在小区住了整整13年,亲眼见证了小区旧貌换新颜的美丽蝶变。

  “因为海绵城市建设,我们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区一下子出名了,这段时间,来参观、考察的人一拨接着一拨。”熊配娜很是热情,见记者在小区里采访,老人自告奋勇当起向导。“下雨天来采访就对了,我们说好不算好,下一场雨,你们一看就一目了然了。”

  三和嘉园属于经济适用房,建成交付已有十几年了。由于当时建设标准低,综合配套不完善,小区经常出现内涝、停车位紧张、设施陈旧老化等问题。去年9月份开始,小区启动海绵化改造工程,同时开展“海绵+”形式的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上个月底全部完工。

  走进小区,树阴下的绿地种满花草,大大小小的卵石与高高低低的绿植搭配得错落有致,这就是小区改造完成的“海绵”设施——雨水花园。

  “以前绿化带破坏严重,植物稀稀拉拉,有些私家车甚至直接在绿化带停车。现在小区积水没了,环境也大大改观。”

  记者看到,和平日里看到的道路侧石不同,三和嘉园采用的都是开口式的侧石,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开口,侧石旁边有很多卵石,雨水会顺着这些开口流入绿地,渗入地下。

  在悬挂的铭牌上,“雨水花园”是这样解释的:具有调蓄作用的小凹式绿地。有较大容积的调蓄体积,能够对雨水进行有效储存、净化,控制面源径流污染,减少雨水带来的污染。

  听起来很专业,江北区住建局小项目负责人徐宏业解释说,这样一个小小的“雨水花园”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从上到下依次为蓄水层、覆盖层、种植土壤层、砂层、砾石层,并设置了溢流井,将暴雨期间未及时消纳的雨水排放至周边河湖或市政雨水管网,使得蓄水分流两不误。

  在海绵化改造工程中,雨水花园可谓是“主力军”。光三和嘉园小区,就有大大小小56个。天晴时,这里是一片浅凹绿地,池内种植鸢尾、菖蒲;下雨天,这里成了“蓄水池”,滞留雨水,通过植被的吸收和吸附对雨水进行净化。

  一场暴雨持续了大约20分钟,雨停了,记者的裤子都被雨水打湿了,但小区路面却丝毫没有积水。

  以前地下车库成汪洋

  如今生态停车场可“秒吸”

  停车难是很多老小区的共性问题,三和嘉园同样不例外。

  “以前小区停车位很难找,回家晚了,车位就没了。这次海绵化改造,小区新增了113个车位。现在孩子回家吃饭,再也不用担心没地方停车了。”小区居民张先生说以前最怕碰上台风天,“几场暴雨以后,地下车库就会出现积水,起码到脚踝位置。每年到七八月份,就怕碰上台风天,车不能停,连路都走不出去。”

  在三和嘉园采访时,很多居民都会吐槽这样的事。

  熊佩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小区居民800多户,地面停车位仅64个。海绵化改造中,新增车位113个,同时将主要道路从3.5米拓宽至5.5米,通行更顺畅了,很多车主都拍手叫好。

  小区北侧新增了50多个停车位,而在以前,这里一片杂草丛生。这些停车位不光解决了车主的烦恼,而且还承担了“海绵”功能。徐宏业说,这些地面上铺的都是透水砖,这种短时暴雨,根本不会积水,中间留有空隙,水会快速下渗。可以说,每个停车设施都是一个小型的雨水调蓄空间。

  自去年9月份,三和嘉园启动海绵化改造以来,小区居民的幸福感指数大大提升。

  “现在小区变化可大了,就像是住进了大花园。”小区两幢楼中间有屋顶花园,冯阿姨最喜欢和老伴一起在屋顶花园散步晒太阳,和邻居拉家常。谁能想象,这里曾一片荒凉,无人问津。改造以后,整齐的道路,阳光草坪,错落有致的植被,成了居民热衷的休憩地。

  海绵城市带来看得见的幸福感

  试点区已经完成52个项目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对市民来说,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让城市不再看海。

  2016年4月,宁波成功入选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区就位于姚江流域北岸,总面积约30.95平方公里。截至7月底,试点区“海绵城市”在建项目86个,完工项目52个,累计投资14.42亿。

  今年暑假,来自兴宁中学107班的中学生做了一项很接地气的暑期社会实践,就是关于海绵城市的。对海绵城市,市民了解多少?趁着暑假,他们走上城市街头,做了一次随机的社会调查。但从调查结果来看,近七成市民没听说过“海绵城市”,了解海绵城市的人群十分有限,年龄集中在15—40岁。他们在改造试点区域内走访时,却听到了很多居民对宁波海绵城市建设的点赞声,他们记录下了这些真实的声音。

  住在广厦怡庭的葛女士说:“榭嘉路在改造的时候,出行确实不方便。但这个能渗水的材料铺上去了,下雨天脚真的一点都不会湿,真是很神奇的体验。”

  三和嘉园的张阿姨说:“高大的树木,地上的花花草草,整齐有序的停车位,小区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天就感觉像生活在花园中一般。”

  对市民来说,海绵城市建设给他们带来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去年8月初,宁波海绵城市建设曾被央视点赞。

  根据宁波出台《宁波市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到今年,江北试点区域达到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建设考核要求。到2020年,中心城区75%以上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城市建成区25%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通讯员张彩娜张以恒首席记者薛曹盛文/摄

原标题: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台风频频瞄准"包邮区" 记者体验宁波"海绵城市"建设

稿源: 现代金报 2018-08-17 08:45:00

  从7月份开始,台风着了魔似的瞄准江浙沪“包邮区”,宁波更是频频中招。“安比”、“云雀”、“摩羯”、“温比亚”,每个台风都给宁波带来了短时强降水。对宁波老小区的居民来说,每年台风季总是最难熬的日子,小区内涝、车库积水,生活苦不堪言。

  2016年4月,宁波成功入选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很多居民可能对海绵城市没多少概念,但他们的生活却因此而改变。今年的台风季,老小区的居民要比往年淡定多了。

  昨天,记者前往江北庄桥街道三和嘉园实地探访,上个月底该小区刚完成海绵化改造。一场暴雨以后,记者的裤子全湿了,但小区的道路却丝毫没有积水。

  小区建成56个“雨水花园”

  不光颜值高,还能蓄水分流

  “简直想都不敢想,以前这样的暴雨小区路面早就泥泞不堪了,根本没办法走路。”今年63岁的熊配娜是江北庄桥街道三和嘉园居民,在小区住了整整13年,亲眼见证了小区旧貌换新颜的美丽蝶变。

  “因为海绵城市建设,我们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区一下子出名了,这段时间,来参观、考察的人一拨接着一拨。”熊配娜很是热情,见记者在小区里采访,老人自告奋勇当起向导。“下雨天来采访就对了,我们说好不算好,下一场雨,你们一看就一目了然了。”

  三和嘉园属于经济适用房,建成交付已有十几年了。由于当时建设标准低,综合配套不完善,小区经常出现内涝、停车位紧张、设施陈旧老化等问题。去年9月份开始,小区启动海绵化改造工程,同时开展“海绵+”形式的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上个月底全部完工。

  走进小区,树阴下的绿地种满花草,大大小小的卵石与高高低低的绿植搭配得错落有致,这就是小区改造完成的“海绵”设施——雨水花园。

  “以前绿化带破坏严重,植物稀稀拉拉,有些私家车甚至直接在绿化带停车。现在小区积水没了,环境也大大改观。”

  记者看到,和平日里看到的道路侧石不同,三和嘉园采用的都是开口式的侧石,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开口,侧石旁边有很多卵石,雨水会顺着这些开口流入绿地,渗入地下。

  在悬挂的铭牌上,“雨水花园”是这样解释的:具有调蓄作用的小凹式绿地。有较大容积的调蓄体积,能够对雨水进行有效储存、净化,控制面源径流污染,减少雨水带来的污染。

  听起来很专业,江北区住建局小项目负责人徐宏业解释说,这样一个小小的“雨水花园”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从上到下依次为蓄水层、覆盖层、种植土壤层、砂层、砾石层,并设置了溢流井,将暴雨期间未及时消纳的雨水排放至周边河湖或市政雨水管网,使得蓄水分流两不误。

  在海绵化改造工程中,雨水花园可谓是“主力军”。光三和嘉园小区,就有大大小小56个。天晴时,这里是一片浅凹绿地,池内种植鸢尾、菖蒲;下雨天,这里成了“蓄水池”,滞留雨水,通过植被的吸收和吸附对雨水进行净化。

  一场暴雨持续了大约20分钟,雨停了,记者的裤子都被雨水打湿了,但小区路面却丝毫没有积水。

  以前地下车库成汪洋

  如今生态停车场可“秒吸”

  停车难是很多老小区的共性问题,三和嘉园同样不例外。

  “以前小区停车位很难找,回家晚了,车位就没了。这次海绵化改造,小区新增了113个车位。现在孩子回家吃饭,再也不用担心没地方停车了。”小区居民张先生说以前最怕碰上台风天,“几场暴雨以后,地下车库就会出现积水,起码到脚踝位置。每年到七八月份,就怕碰上台风天,车不能停,连路都走不出去。”

  在三和嘉园采访时,很多居民都会吐槽这样的事。

  熊佩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小区居民800多户,地面停车位仅64个。海绵化改造中,新增车位113个,同时将主要道路从3.5米拓宽至5.5米,通行更顺畅了,很多车主都拍手叫好。

  小区北侧新增了50多个停车位,而在以前,这里一片杂草丛生。这些停车位不光解决了车主的烦恼,而且还承担了“海绵”功能。徐宏业说,这些地面上铺的都是透水砖,这种短时暴雨,根本不会积水,中间留有空隙,水会快速下渗。可以说,每个停车设施都是一个小型的雨水调蓄空间。

  自去年9月份,三和嘉园启动海绵化改造以来,小区居民的幸福感指数大大提升。

  “现在小区变化可大了,就像是住进了大花园。”小区两幢楼中间有屋顶花园,冯阿姨最喜欢和老伴一起在屋顶花园散步晒太阳,和邻居拉家常。谁能想象,这里曾一片荒凉,无人问津。改造以后,整齐的道路,阳光草坪,错落有致的植被,成了居民热衷的休憩地。

  海绵城市带来看得见的幸福感

  试点区已经完成52个项目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对市民来说,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让城市不再看海。

  2016年4月,宁波成功入选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区就位于姚江流域北岸,总面积约30.95平方公里。截至7月底,试点区“海绵城市”在建项目86个,完工项目52个,累计投资14.42亿。

  今年暑假,来自兴宁中学107班的中学生做了一项很接地气的暑期社会实践,就是关于海绵城市的。对海绵城市,市民了解多少?趁着暑假,他们走上城市街头,做了一次随机的社会调查。但从调查结果来看,近七成市民没听说过“海绵城市”,了解海绵城市的人群十分有限,年龄集中在15—40岁。他们在改造试点区域内走访时,却听到了很多居民对宁波海绵城市建设的点赞声,他们记录下了这些真实的声音。

  住在广厦怡庭的葛女士说:“榭嘉路在改造的时候,出行确实不方便。但这个能渗水的材料铺上去了,下雨天脚真的一点都不会湿,真是很神奇的体验。”

  三和嘉园的张阿姨说:“高大的树木,地上的花花草草,整齐有序的停车位,小区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天就感觉像生活在花园中一般。”

  对市民来说,海绵城市建设给他们带来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去年8月初,宁波海绵城市建设曾被央视点赞。

  根据宁波出台《宁波市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到今年,江北试点区域达到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建设考核要求。到2020年,中心城区75%以上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城市建成区25%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通讯员张彩娜张以恒首席记者薛曹盛文/摄

原标题: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