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村级集体经济: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稿源: 嘉兴在线   2018-06-15 13:08:00 报料热线:81850000
2018农业浙东——四大城市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在乡村振兴的各项目标中,核心是让乡村富裕起来,其中,村级集体经济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质量,关系到党在农村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近年来,海盐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意见,采取积极有效的工作措施,大力推进以经济薄弱村转化为重点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工作,使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至2017年底,海盐县村级集体总资产达到26.8亿元,村均2551.12万元;村级总收入2.18亿元,村均207.19万元;经常性收入1.2亿元,村均113.95万元,村级集体经济经常性收入均达到50万元以上。

  2018年,县委、县政府将“富裕星”纳入“五星达标,A级创建”工作,积极探索多种集体经济发展形式,力争到2019年底,全县100%的村(社区)集体经济经常性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抱团取暖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随着核电特色小镇的崛起,秦山大道东线南侧的黄金地块显得愈发炙热。在这里,全县首个县级跨镇抱团项目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中。据了解,该项目于2017年5月动工,预计于2018年竣工。整个项目用地面积4.4万平方米,建设标准厂房3.1万平方米,总投资6300万元,投入使用后每年将为全县20个重点扶持村分别带来30万元以上的经常性收入。

  “对我们这种区域位置较差、经济基础较薄弱的村来讲,这个抱团项目就像是‘天上掉馅饼’。”一位重点扶持村书记兴奋地说。该项目以“飞地造血”的形式统筹盘活各村零星分散的用地指标,既有效突破了单个村“单打独斗”的发展瓶颈,大大提高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益,又进一步推动了区域内的“四无”企业和落后产能淘汰整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这“馅饼”的降临得益于县里“鼓励抱团开发”的政策。2017年,海盐县启动了第四轮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工作,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鼓励抱团开发”,探索多种形式抱团发展,积极推进跨镇(街道)县级抱团项目建设。

  《意见》要求,县财政对村集体参与县级抱团项目建设的给予补助,重点扶持村县财政补助100万元,一般扶持村县财政补助40万元,镇(街道)财政分别按2︰1配套。县每年安排不超过50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用于县级抱团项目用地。鼓励重点扶持村、一般扶持村加大土地整治力度,通过土地整治取得的建设用地指标由县城投集团按60万元/亩统筹收购,统筹收购指标重点扶持村、一般扶持村均为3亩,所取得的收益主要投资于县级抱团项目。

  今年年初,百步经济开发区(百步镇)通过竞争立项成功申办海盐第二个县级跨镇抱团项目(百步集成家居创业中心二期),由全县26个一般扶持村参股开发。项目占地面积达41425平方米,建造厂房11幢、综合楼1幢、宿舍楼1幢,共计建筑面积77710平方米,预计总投资约1.6亿元。项目投入使用前八年,由百步经济开发区(百步镇)每年按投资额12%进行保底分红,8年后根据实际收益按投资比例分红。

  在县级抱团项目日益增多的同时,各镇(街道)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大力实施跨村抱团项目,为乡村振兴奠定经济基础。由于土地、资金、平台等因素制约,通元镇的村级集体经济整体偏弱,2017年全镇14个行政村中,有4个县级重点扶持村和7个一般扶持村,年经常性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不足30%。为有效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总量提升,近年来,通元镇大力实施“强村计划”,积极探索以参股型农村金融组织新模式,引导各村通过“抱团取暖”加快薄弱村转化提升。

  2017年,通元镇新经济产业园开工建设。该项目面向全镇14个行政村进行定向入股,建成后村投资回报率不低于10%。此外,通北村、镇北村等4村组织联建项目,重点扶持村和一般扶持村还积极参加县级抱团项目。通过多种抱团方式“飞地造血”,该镇今年经常性收入超100万元的村将达到60%,为“五星达标,A级创建”提供保障。

  自力更生发展村集体经济重要法宝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努力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最重要的渠道。”元通街道电庄社区党委书记钟全根对此感受颇深。自上任起,他一直想扭转村集体经济积贫积弱的局面。2015年,社区通过“三改一拆”拆掉了一片违建厂房。他们充分利用相关政策法规成功申报“零土地”技术改造项目,建成了全县首个村级“两创”中心。如今该厂房已经投入使用,每年将给村里带来148万元的高收益。

  土地是农村最大的资源,如何做好土地文章一直是海盐在探索壮大集体经济道路上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海盐持续推进“三改一拆”、“四无”企业和落后产能淘汰整治战等工作,为土地经济的腾飞打下基础。“腾出的土地建设指标既可以自己建标准厂房出租,也可以用指标参加抱团项目,这些都是盘活土地资源的有效渠道。”钟全根说。正是凭着对土地资源的精打细算,今年这个曾经的县级重点扶持村的年收入预计超过200万元。

  除了新增经营性资产,各村(社区)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存量资产,如闲置的土地、厂房、校舍等。如何盘活这些沉睡的资产使其重新焕发生机也是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秦山街道秦兴社区加强原有资产的管理,将村集体的闲置房、闲置土地重新进行修缮、出租,并把原先不合理的租金租期进行重新调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加经常性收入10万元。同时,以51.5万元返拍抵押的原万兴水泥厂厂房,并以此价将废旧设备等动产转卖,社区实得房屋财产租于矿粉厂,每年净增收入10万元。

  部分村(社区)通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积极开发利用荒山荒坡、滩涂,创办资源性、开发性农业生产基地,推进基础设施投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土地、山林、水面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挖掘村级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敏锐把握战略机遇,充分利用集镇建设、景区发展等契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秦兴社区利用紧临航道的区位优势,确定仓储物流中转站建设项目,在社区东首的20多亩建设土地上,投资348万元建造5482.3平方米仓库、5000平方米堆场的仓储物流中转站,由浙江钱塘港口物流有限公司承租,用于货物的堆放、中转,为缓解建设资金压力,其中2000平方米由承租方全额出资100万元,使用8年后所有权归社区,该项目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加46万元。

  武原街道南环村充分把握集镇建设的机遇,利用区位优势,投资近7000万元建造农贸市场,并将农贸市场进行整体出租,可为村集体年增收300多万元。澉浦镇南北湖村将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与景区发展建设相结合,结合南北湖风景区开发景区林果产业发展、栈道及经营网点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机遇,推动了南北湖村5个承包组开展土地流转2654亩,将原来村集体土地也进行了流转,每年可增收20多万元。

  美丽经济壮大村集体经济流行趋势

  澉浦镇紫金山村,位于海盐县西南角,长期以来,因为地理位置偏远,经济上又“默默无闻”,被人称作海盐的“西南利亚”。上世纪80年代,村里靠山吃山,办起了多个采石场,在带来部分收入的同时,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2011年,村里决定将矿区全部关停,次年一位导演到南北湖采风,无意中看中了紫金山废矿,想给抗日剧《喋血胶东》取景。

  这给紫金山村带来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契机。不久之后,这个废矿被澉浦镇政府和投资方选中,村里流转废矿土地718亩,建成烟波峡影视基地。多年开采的悬崖峭壁和绿树碧水交相辉映,精心打造的民国建筑群、独具特色的黑风寨和北方民居分分钟带你穿越不同年代……很快,这里成了整个嘉兴最容易遇到明星的旅游景点。

  剧组来了、人气旺了,紫金山村的乡村旅游也被带动起来。“村里每年不仅可以拿到一笔客观的土地流转费,还为周边村民带来了发家致富的好机会。”该村党总支书记李邵良说。紫金山村积极把握影视基地的发展契机,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全域环境整治,拓展“美丽经济”的内涵,先后获评省级3A级景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近年来,海盐县鼓励各村(社区)充分利用当地特有资源,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休闲旅游产业,走“生态兴村”、“文化兴村”、“旅游兴村”等新型发展路子。特别是“五星达标,A级创建”阵地战启动以来,很多村开始走上各具特色的“美丽经济”发展之路。元通街道青莲寺村充分发动群众开展全域环境整治,低成本打造出水乡美景,又依托百合美农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吸引了不少游客;通元镇丰义村充分发掘境内的好山好水,打造出矿坑月湖、山前埭民居、樱花廊道、风花山野、时光隧道等特色景点……

  “美丽经济”发展得好不仅能为村里增收,还能有效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是利于长远的好事,但也存在短期内投资大、回本难、同质化严重、后期维护费用高等问题。部分村(社区)过于依赖上级政府的专项投资和项目支持,对社会上充裕的流动资金视而不见,没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造成资金上的很大缺口。当前,企业与社会资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还十分有限。部分村(社区)吸引的游客中以本地居民和各地参观考察团为主,而如何在旅游营销上做好文章,吸引有效游客盘活“美丽经济”仍是个较难突破的问题。

  据了解,国内不少成功开发“美丽经济”的地区依靠引入专业的开发团队入股共同开发共享收益,同时发挥受益村民的主体作用,构建美丽乡村开发命运共同体,或许值得借鉴。如桐乡乌镇自2006年底引入国内著名旅游运营商“中青旅”,使乌镇名扬海内外,由此组建了中青旅、桐乡市政府、IDG(创业基金)投资控股的两家香港公司三方共同持股的大型旅游集团,集合了旅游资源、政策支持和资金实力三驾马车共同推动古镇开发,从而实现了政府前期主导、宏观管理,运营商整体产权开发和复合多元经营的乌镇模式。

原标题:村级集体经济: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村级集体经济: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稿源: 嘉兴在线 2018-06-15 13:08:00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在乡村振兴的各项目标中,核心是让乡村富裕起来,其中,村级集体经济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质量,关系到党在农村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近年来,海盐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意见,采取积极有效的工作措施,大力推进以经济薄弱村转化为重点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工作,使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至2017年底,海盐县村级集体总资产达到26.8亿元,村均2551.12万元;村级总收入2.18亿元,村均207.19万元;经常性收入1.2亿元,村均113.95万元,村级集体经济经常性收入均达到50万元以上。

  2018年,县委、县政府将“富裕星”纳入“五星达标,A级创建”工作,积极探索多种集体经济发展形式,力争到2019年底,全县100%的村(社区)集体经济经常性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抱团取暖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随着核电特色小镇的崛起,秦山大道东线南侧的黄金地块显得愈发炙热。在这里,全县首个县级跨镇抱团项目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中。据了解,该项目于2017年5月动工,预计于2018年竣工。整个项目用地面积4.4万平方米,建设标准厂房3.1万平方米,总投资6300万元,投入使用后每年将为全县20个重点扶持村分别带来30万元以上的经常性收入。

  “对我们这种区域位置较差、经济基础较薄弱的村来讲,这个抱团项目就像是‘天上掉馅饼’。”一位重点扶持村书记兴奋地说。该项目以“飞地造血”的形式统筹盘活各村零星分散的用地指标,既有效突破了单个村“单打独斗”的发展瓶颈,大大提高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益,又进一步推动了区域内的“四无”企业和落后产能淘汰整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这“馅饼”的降临得益于县里“鼓励抱团开发”的政策。2017年,海盐县启动了第四轮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工作,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鼓励抱团开发”,探索多种形式抱团发展,积极推进跨镇(街道)县级抱团项目建设。

  《意见》要求,县财政对村集体参与县级抱团项目建设的给予补助,重点扶持村县财政补助100万元,一般扶持村县财政补助40万元,镇(街道)财政分别按2︰1配套。县每年安排不超过50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用于县级抱团项目用地。鼓励重点扶持村、一般扶持村加大土地整治力度,通过土地整治取得的建设用地指标由县城投集团按60万元/亩统筹收购,统筹收购指标重点扶持村、一般扶持村均为3亩,所取得的收益主要投资于县级抱团项目。

  今年年初,百步经济开发区(百步镇)通过竞争立项成功申办海盐第二个县级跨镇抱团项目(百步集成家居创业中心二期),由全县26个一般扶持村参股开发。项目占地面积达41425平方米,建造厂房11幢、综合楼1幢、宿舍楼1幢,共计建筑面积77710平方米,预计总投资约1.6亿元。项目投入使用前八年,由百步经济开发区(百步镇)每年按投资额12%进行保底分红,8年后根据实际收益按投资比例分红。

  在县级抱团项目日益增多的同时,各镇(街道)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大力实施跨村抱团项目,为乡村振兴奠定经济基础。由于土地、资金、平台等因素制约,通元镇的村级集体经济整体偏弱,2017年全镇14个行政村中,有4个县级重点扶持村和7个一般扶持村,年经常性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不足30%。为有效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总量提升,近年来,通元镇大力实施“强村计划”,积极探索以参股型农村金融组织新模式,引导各村通过“抱团取暖”加快薄弱村转化提升。

  2017年,通元镇新经济产业园开工建设。该项目面向全镇14个行政村进行定向入股,建成后村投资回报率不低于10%。此外,通北村、镇北村等4村组织联建项目,重点扶持村和一般扶持村还积极参加县级抱团项目。通过多种抱团方式“飞地造血”,该镇今年经常性收入超100万元的村将达到60%,为“五星达标,A级创建”提供保障。

  自力更生发展村集体经济重要法宝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努力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最重要的渠道。”元通街道电庄社区党委书记钟全根对此感受颇深。自上任起,他一直想扭转村集体经济积贫积弱的局面。2015年,社区通过“三改一拆”拆掉了一片违建厂房。他们充分利用相关政策法规成功申报“零土地”技术改造项目,建成了全县首个村级“两创”中心。如今该厂房已经投入使用,每年将给村里带来148万元的高收益。

  土地是农村最大的资源,如何做好土地文章一直是海盐在探索壮大集体经济道路上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海盐持续推进“三改一拆”、“四无”企业和落后产能淘汰整治战等工作,为土地经济的腾飞打下基础。“腾出的土地建设指标既可以自己建标准厂房出租,也可以用指标参加抱团项目,这些都是盘活土地资源的有效渠道。”钟全根说。正是凭着对土地资源的精打细算,今年这个曾经的县级重点扶持村的年收入预计超过200万元。

  除了新增经营性资产,各村(社区)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存量资产,如闲置的土地、厂房、校舍等。如何盘活这些沉睡的资产使其重新焕发生机也是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秦山街道秦兴社区加强原有资产的管理,将村集体的闲置房、闲置土地重新进行修缮、出租,并把原先不合理的租金租期进行重新调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加经常性收入10万元。同时,以51.5万元返拍抵押的原万兴水泥厂厂房,并以此价将废旧设备等动产转卖,社区实得房屋财产租于矿粉厂,每年净增收入10万元。

  部分村(社区)通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积极开发利用荒山荒坡、滩涂,创办资源性、开发性农业生产基地,推进基础设施投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土地、山林、水面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挖掘村级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敏锐把握战略机遇,充分利用集镇建设、景区发展等契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秦兴社区利用紧临航道的区位优势,确定仓储物流中转站建设项目,在社区东首的20多亩建设土地上,投资348万元建造5482.3平方米仓库、5000平方米堆场的仓储物流中转站,由浙江钱塘港口物流有限公司承租,用于货物的堆放、中转,为缓解建设资金压力,其中2000平方米由承租方全额出资100万元,使用8年后所有权归社区,该项目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加46万元。

  武原街道南环村充分把握集镇建设的机遇,利用区位优势,投资近7000万元建造农贸市场,并将农贸市场进行整体出租,可为村集体年增收300多万元。澉浦镇南北湖村将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与景区发展建设相结合,结合南北湖风景区开发景区林果产业发展、栈道及经营网点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机遇,推动了南北湖村5个承包组开展土地流转2654亩,将原来村集体土地也进行了流转,每年可增收20多万元。

  美丽经济壮大村集体经济流行趋势

  澉浦镇紫金山村,位于海盐县西南角,长期以来,因为地理位置偏远,经济上又“默默无闻”,被人称作海盐的“西南利亚”。上世纪80年代,村里靠山吃山,办起了多个采石场,在带来部分收入的同时,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2011年,村里决定将矿区全部关停,次年一位导演到南北湖采风,无意中看中了紫金山废矿,想给抗日剧《喋血胶东》取景。

  这给紫金山村带来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契机。不久之后,这个废矿被澉浦镇政府和投资方选中,村里流转废矿土地718亩,建成烟波峡影视基地。多年开采的悬崖峭壁和绿树碧水交相辉映,精心打造的民国建筑群、独具特色的黑风寨和北方民居分分钟带你穿越不同年代……很快,这里成了整个嘉兴最容易遇到明星的旅游景点。

  剧组来了、人气旺了,紫金山村的乡村旅游也被带动起来。“村里每年不仅可以拿到一笔客观的土地流转费,还为周边村民带来了发家致富的好机会。”该村党总支书记李邵良说。紫金山村积极把握影视基地的发展契机,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全域环境整治,拓展“美丽经济”的内涵,先后获评省级3A级景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近年来,海盐县鼓励各村(社区)充分利用当地特有资源,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休闲旅游产业,走“生态兴村”、“文化兴村”、“旅游兴村”等新型发展路子。特别是“五星达标,A级创建”阵地战启动以来,很多村开始走上各具特色的“美丽经济”发展之路。元通街道青莲寺村充分发动群众开展全域环境整治,低成本打造出水乡美景,又依托百合美农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吸引了不少游客;通元镇丰义村充分发掘境内的好山好水,打造出矿坑月湖、山前埭民居、樱花廊道、风花山野、时光隧道等特色景点……

  “美丽经济”发展得好不仅能为村里增收,还能有效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是利于长远的好事,但也存在短期内投资大、回本难、同质化严重、后期维护费用高等问题。部分村(社区)过于依赖上级政府的专项投资和项目支持,对社会上充裕的流动资金视而不见,没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造成资金上的很大缺口。当前,企业与社会资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还十分有限。部分村(社区)吸引的游客中以本地居民和各地参观考察团为主,而如何在旅游营销上做好文章,吸引有效游客盘活“美丽经济”仍是个较难突破的问题。

  据了解,国内不少成功开发“美丽经济”的地区依靠引入专业的开发团队入股共同开发共享收益,同时发挥受益村民的主体作用,构建美丽乡村开发命运共同体,或许值得借鉴。如桐乡乌镇自2006年底引入国内著名旅游运营商“中青旅”,使乌镇名扬海内外,由此组建了中青旅、桐乡市政府、IDG(创业基金)投资控股的两家香港公司三方共同持股的大型旅游集团,集合了旅游资源、政策支持和资金实力三驾马车共同推动古镇开发,从而实现了政府前期主导、宏观管理,运营商整体产权开发和复合多元经营的乌镇模式。

原标题:村级集体经济: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