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同济·黄岩 走进全国首家乡村振兴学院
稿源: 台州新闻网   2018-06-25 09:29:06 报料热线:81850000
2018农业浙东——四大城市

  6月20日

  在黄岩区屿头乡沙滩村

  工人们正在忙碌着

  点击观看乡村振兴学院360全景

  9月份

  这里将成为

  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的

  一个校区

  作为

  全国首家乡村振兴学院

  培养“三农”干部队伍的摇篮

  今年2月6日正式揭牌

  古树参天,山泉叮咚,一排排石头房依山而建,充满浓郁乡土气息。

  这里是黄岩区宁溪镇乌岩头村,一个始建于清中叶、距今已有300年历史的古村落。

  近年来,

  黄岩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美丽乡村“五位一体”协调发展。

  自2012年与黄岩古村落结缘,他每两周一次往返上海与黄岩之间,把乡村规划、文化再生的一系列研究与实践写在了黄岩乡村的土地上。

  在他的指导下,古村落保留了古朴的框架结构,猪圈变成品茗室,柴火房成了咖啡屋,原本破败的民房变成散发着文气的乡间书屋……旧村变美景,推窗见景。

  “乡村振兴,靠的还是人才。我们正在酝酿出台一个吸引人才政策。”陈康说,杨贵庆教授最早的项目就是在屿头乡沙滩村,在这里设置校区顺理成章。

  同济大学和黄岩校地联姻设立“乡村振兴学院”,可谓是水到渠成。2012年以来,同济大学依托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等强势院系资源,在黄岩设立“美丽乡村”教学实践基地、“中德乡村规划联合研究中心”,持续开展乡村规划建设实践。

  作为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主任,杨贵庆率领师生团队,指导乡村振兴实践,让一批古村落重生。在此基础上,杨贵庆教授还先后出版了《黄岩实践——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探索》等专著和一系列学术论文,率先提出了“新乡土主义”乡村规划理论。实践与理论双双开花结果。

  把学院建在乡野之中

  把课堂开在田间地头

  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在乌岩头村和沙滩村分设南、北两个校区,具备同时容纳两个培训班的接待能力。

  目前,同济大学已为乡村振兴学院组建了一支由11名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和21名“乡土专家”组成的教学团队,开发出乡村生态系统等20多个课程,形成4大系列、16个特色培训班次,基本覆盖了省市县乡村各级人员培训需求。除专题教学外,学院还按“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不同主题需求设置了16个现场教学点。

  “原本镇里打算在乌岩头村建一个乡建学舍,后来乡村振兴学院的一个校区放这里,把办学规模和档次都提高了。”胡鸥说。

  乡村振兴学院的建设,也得到了当地村民的支持。“乡村振兴学院的校区能放我们村,这是‘天上掉馅饼’的一件大喜事儿,大家都支持。”沙滩村村委会主任黄志洪介绍,校区建设需在村里征地28亩,涉及30多户村民和40多穴坟墓。“村民们都很顾全大局,我们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政策处理工作。”

  黄岩柔川景区是一个开放式景区,作为在景区范围内的沙滩村靠山吃山,平时村民通过贩卖土特产等增加收入,村里也建了一些店面房进行出租。

  黄志洪说,原来房租比较便宜,近些年随着游客的增加、特别是得知乡村振兴学院的一个校区要放在村里后,房租水涨船高。

  “我们村集体经济主要靠房租收入,去年村里收入50多万元。”

  乌岩头村村民陈元彬是村里第一个“

  吃螃蟹”的。他投资了200万元建起了有7间客房的民宿,去年2月份正式营业,年收入20多万元。“节假日这里客房需要提前预定的,有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最高峰的一天,我们光餐饮就接待了300多人。”陈元彬介绍,目前,全村有4家民宿。“等学院建起来后,预计做民宿和农家乐的会进一步增多。”

  章洵强是名80后,大学学的是陶艺专业,毕业后从事模具工作,在一个偶然机会下,得知了宁溪镇有一个自然环境幽静的乌岩头村。“我一直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乌岩头村是个古村落,周边的环境很适合搞艺术。”章洵强说。

  2016年6月,他的艺术工坊成立了,工坊主要从事陶艺、扎染、编织和古法造纸等,以开展亲子活动和夏令营为主。“每到周末,这里很热闹。现在乡村振兴学院一个校区设在这里,肯定会增加人气。”章洵强对工坊的未来充满信心。

  校区尚在建设,培训已在进行。据黄岩区农办工作人员王敏刚介绍,乡村振兴学院自成立以来,已在临时教学点先后举办了8期培训班,共培训近千人次,不少省外有关单位慕名而来。

  最近一期是6月13日至17日的湖北省麻城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题研讨班。51名麻城市干部在黄岩接收培训后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参加过培训的黄岩区宁溪镇五部村党支部书记陈仓军说:“这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我参加的是有关基层党建的培训,大家在一起交流工作,实地参观,学习先进经验,短短的四五天培训收获很多。”

原标题:懂农业 爱农村 爱农民丨同济·黄岩,走进全国首家乡村振兴学院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同济·黄岩 走进全国首家乡村振兴学院

稿源: 台州新闻网 2018-06-25 09:29:06

  6月20日

  在黄岩区屿头乡沙滩村

  工人们正在忙碌着

  点击观看乡村振兴学院360全景

  9月份

  这里将成为

  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的

  一个校区

  作为

  全国首家乡村振兴学院

  培养“三农”干部队伍的摇篮

  今年2月6日正式揭牌

  古树参天,山泉叮咚,一排排石头房依山而建,充满浓郁乡土气息。

  这里是黄岩区宁溪镇乌岩头村,一个始建于清中叶、距今已有300年历史的古村落。

  近年来,

  黄岩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美丽乡村“五位一体”协调发展。

  自2012年与黄岩古村落结缘,他每两周一次往返上海与黄岩之间,把乡村规划、文化再生的一系列研究与实践写在了黄岩乡村的土地上。

  在他的指导下,古村落保留了古朴的框架结构,猪圈变成品茗室,柴火房成了咖啡屋,原本破败的民房变成散发着文气的乡间书屋……旧村变美景,推窗见景。

  “乡村振兴,靠的还是人才。我们正在酝酿出台一个吸引人才政策。”陈康说,杨贵庆教授最早的项目就是在屿头乡沙滩村,在这里设置校区顺理成章。

  同济大学和黄岩校地联姻设立“乡村振兴学院”,可谓是水到渠成。2012年以来,同济大学依托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等强势院系资源,在黄岩设立“美丽乡村”教学实践基地、“中德乡村规划联合研究中心”,持续开展乡村规划建设实践。

  作为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主任,杨贵庆率领师生团队,指导乡村振兴实践,让一批古村落重生。在此基础上,杨贵庆教授还先后出版了《黄岩实践——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探索》等专著和一系列学术论文,率先提出了“新乡土主义”乡村规划理论。实践与理论双双开花结果。

  把学院建在乡野之中

  把课堂开在田间地头

  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在乌岩头村和沙滩村分设南、北两个校区,具备同时容纳两个培训班的接待能力。

  目前,同济大学已为乡村振兴学院组建了一支由11名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和21名“乡土专家”组成的教学团队,开发出乡村生态系统等20多个课程,形成4大系列、16个特色培训班次,基本覆盖了省市县乡村各级人员培训需求。除专题教学外,学院还按“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不同主题需求设置了16个现场教学点。

  “原本镇里打算在乌岩头村建一个乡建学舍,后来乡村振兴学院的一个校区放这里,把办学规模和档次都提高了。”胡鸥说。

  乡村振兴学院的建设,也得到了当地村民的支持。“乡村振兴学院的校区能放我们村,这是‘天上掉馅饼’的一件大喜事儿,大家都支持。”沙滩村村委会主任黄志洪介绍,校区建设需在村里征地28亩,涉及30多户村民和40多穴坟墓。“村民们都很顾全大局,我们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政策处理工作。”

  黄岩柔川景区是一个开放式景区,作为在景区范围内的沙滩村靠山吃山,平时村民通过贩卖土特产等增加收入,村里也建了一些店面房进行出租。

  黄志洪说,原来房租比较便宜,近些年随着游客的增加、特别是得知乡村振兴学院的一个校区要放在村里后,房租水涨船高。

  “我们村集体经济主要靠房租收入,去年村里收入50多万元。”

  乌岩头村村民陈元彬是村里第一个“

  吃螃蟹”的。他投资了200万元建起了有7间客房的民宿,去年2月份正式营业,年收入20多万元。“节假日这里客房需要提前预定的,有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最高峰的一天,我们光餐饮就接待了300多人。”陈元彬介绍,目前,全村有4家民宿。“等学院建起来后,预计做民宿和农家乐的会进一步增多。”

  章洵强是名80后,大学学的是陶艺专业,毕业后从事模具工作,在一个偶然机会下,得知了宁溪镇有一个自然环境幽静的乌岩头村。“我一直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乌岩头村是个古村落,周边的环境很适合搞艺术。”章洵强说。

  2016年6月,他的艺术工坊成立了,工坊主要从事陶艺、扎染、编织和古法造纸等,以开展亲子活动和夏令营为主。“每到周末,这里很热闹。现在乡村振兴学院一个校区设在这里,肯定会增加人气。”章洵强对工坊的未来充满信心。

  校区尚在建设,培训已在进行。据黄岩区农办工作人员王敏刚介绍,乡村振兴学院自成立以来,已在临时教学点先后举办了8期培训班,共培训近千人次,不少省外有关单位慕名而来。

  最近一期是6月13日至17日的湖北省麻城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题研讨班。51名麻城市干部在黄岩接收培训后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参加过培训的黄岩区宁溪镇五部村党支部书记陈仓军说:“这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我参加的是有关基层党建的培训,大家在一起交流工作,实地参观,学习先进经验,短短的四五天培训收获很多。”

原标题:懂农业 爱农村 爱农民丨同济·黄岩,走进全国首家乡村振兴学院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