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宁波热点  >  五水共治  >  工作简报
宁波五水共治工作简报2018年第9期
稿源:   2018-05-17 16:03:00

  第9期(总第205期)

  宁波市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宁波市河长制办公室 编

  2018年5月16日

  综合治水专辑

  工作简讯

  ●宁波海事局以治理隐患为抓手大力推进内河水域环境治理工作

  ●鄞州区城管局“水陆空”联动实现河道管养精准化

  经验交流

  ●北仑区三措并举深化落实河长制助力污水零直排先行区建设

  ●慈溪市崇寿镇探索大数据智慧化治理模式建设“污水零直排区”促水质明显好转

  宁波海事局以治理隐患为抓手大力推进内河水域环境治理工作近年来,宁波海事局紧紧围绕“五水共治”任务,强化“三江六岸”内河水域隐患治理,切实保障水域清洁。一是对重大安全隐患实施挂牌督办。通过政府牵头、综合治理、疏堵结合的方式,成功消除杭甬运河宁波段从事内河非法运输的砂石船舶这一重大安全隐患,对15艘从事非法运输作业的内河小型砂石船舶实施拆解,杜绝此类船舶发生事故而导致水域污染的情况。二是严打无证内河残油接收船舶在甬江水域内违章作业行为。此类船舶多为无证的夫妻船且缺乏相应的安全防护和防污染设施或设备,船舶技术状况差、安全和防污染意识淡薄。为此,海事部门开展了深入的调查摸底和广泛的宣传教育,并引入正规接收单位,引导在港船舶规范涉污作业,发现违章进行严厉打击。在此基础上,对3艘内河无证残油接收船舶实施拆解,目前甬江水域内无证残油接收船舶作业已基本杜绝。三是开展内河水域防污隐患大排查。强化杭甬运河宁波段投运内河船舶安全检查,重点关注船舶生活污水、油污染的排放处置情况,增强船东防污染意识,促使1艘内河船舶提前报废,对1艘存在严重违章的内河船舶禁止其在杭甬运河宁波段的航行作业。强化燃料质量抽检力度,2017年以来,对内河船舶实施燃油抽检10艘,纠正和查处燃油质量不合格船舶4艘次。(宁波海事局)

  鄞州区城管局“水陆空”联动实现河道管养精准化考虑到每年春夏季节河道保洁工作和水体质量易受水生动植物生长、漂浮物流动等因素的影响,今年来,鄞州区城管局积极探索实施“智慧治水”工作模式,将无人机、监控头、GPS定位等科技手段运用于河道长效保洁,实现“水陆空”联动、精准化治水。一是空中无人机巡河零死角。针对部分河道环境复杂,车开不进、船驶不进、人力巡查难以覆盖的问题,积极引入无人机巡河设备,通过无人机上的记录设备,将河道巡查画面实时传输到地面巡查人员手中的监控仪屏幕上,一旦发现画面中的河道有异常现象,工作人员便拉近镜头,记录下具体问题。目前已投用的3台无人机每周巡河两次,每次巡查180分钟、辐射40平方公里,不仅效率高,还能有效填补人力巡查的盲区,实现河道巡查全覆盖、零死角。二是陆上监控头监管全天候。在南北河、长塘河、卧彩河等27条河道75个重要点位安装监控探头,24小时实时监控河道水位变化和保洁情况。特别是针对河道污染投诉,通过探头实时监控污染程度及处置效果,有针对性地指导养护单位进行应急处理。同时,配合日常人力巡查、监控画面对比等,进一步健全河道巡查信息台账,检验治水效果。针对可能存在的违规排放污水、雨污混接等问题,采取联合执法、人机结合的方式,着力提升内河案件办理质量和效率。三是水上保洁船作业无遗漏。对城区内河中开展常态化保洁的120多艘作业船只,全部安装GPS定位系统,清楚地记录船只行驶时间、轨迹、里程数等,并将定位数据通过互联网实时传输至电脑设备,工作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准确掌握船只作业情况和河道保洁情况,进一步提高对河道保洁工作的监督考评,促进河道保洁质量提升。目前保洁船只作业到位率达到100%,解决了以往船只靠岸休息、未按制定路线保洁等问题,保洁质量进一步提升。(鄞州区治水办)

  北仑区三措并举深化落实河长制

  助力污水零直排先行区建设

  近年来,北仑区以创建污水零直排先行区为契机,以提升水质为核心,通过健全长效化机制、构建立体化网络、完善信息化平台等三大举措,不断深化落实河长制,实现了对河道的多层次保障、全方位巡查和无死角管护,全域勾勒出了一幅“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风景图。

  一、健全长效化机制,实现多层次治河保障。一是进一步健全河长架构。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健全区、街道、村三级河长及小微水体长责任体系,全区1086个水体的河长全部更新到位,实现河长制全覆盖;进一步完善“一河四长”制,根据河道周边企业排污口较多及治理任务较重等情况,设立185名河道警长;由108名沿河两岸的企事业单位、社区的负责人担任河段长;聘请354名河道保洁人员为“河面长”,每2公里河道配备1名,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二是进一步落实资金安排。在全省率先成立区(县)级河道管理专职机构“河道管理处”,下设街道河道管理所,同时出台河道保洁养护管理和考核办法,设立区级专项补助资金1500万元及街道配套资金460万元,专门用于河道排口巡查、河道长效保洁养护,同时实行单独核算、专账管理,有效实现对区、街道、村三级河道网格化管理。三是进一步完善巡查制度。各级河长与各街道河道管理所联动,凝聚合力切实履行“管、治、保”三位一体的职责。各街道河道管理所协助河长加大对全区河湖(小微水体)的巡查力度,保证巡查轨迹覆盖全程,每次巡查都要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理,特别是发现重大事故或隐患的,按照《北仑区水环境异常应急处置方案》就地办公、就地解决。今年以来,各级河长共发现问题26起,已基本解决。

  二、构建立体化网络,实现全方位河道巡查。以“北仑区千名河长集中巡河周”活动为契机,深度落实巡河常态化机制。一是主要领导带头督。由区领导牵头,组织区治水办、环保局、水利局等部门,查看河道整治进展和成效,重点巡查涉河违建、清淤、入河排污口和污水“零直排”建设等河道综合整治工作。巡查组认真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并要求河道治理部门积极做好“补课”工作,逐一整改落实到位。二是各级河长向前督。各级河长按照巡查频次的规定,深入一线“找茬”,要求街道排查梳理河道污染问题清单,对正在进行的工程展开复查,确保工程对河道水质无严重影响。各级河长确保做到“四熟悉一跟上”,即对河道的基本情况熟悉,对河道的水质熟悉,对一河一策熟悉,对河道的治理进度熟悉,协调解决问题要跟上。三是社会团体全力督。壮大“民间河小二”志愿者队伍,区五水办联同区志愿者协会组织志愿者对辖区水库展开管护工作,协助河长参与治水护水。在此次专项行动中,全区各级河长(小微水体长)共计巡河3500余次,巡河基本覆盖全区338个河湖、1062个小微水体。

  三、完善信息化平台,实现无死角河道管护。一是借力河长指挥信息系统。在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使用全覆盖的前提下,各级河长每天登陆信息系统频率不少于1次并签到,运用信息系统及时上传河道巡查情况、处理受理投诉信息以及水质监测情况等内容。运用信息系统上传河道巡查情况、处理受理投诉信息以及水质监测情况等内容,做到“三个及时”,及时上传巡查日志、及时处理责任河道在系统中的投诉或建议、及时对水质恶化的问题研究提出治理计划并主动协调处理。区、街道两级治水办负责做好河长指挥信息系统管理和指导,并对河长履职情况进行网上监管。二是完善360度智能管护模式。在三大水系主要河道加大投放高清视频监察点到25个,并做好定期设备维护,实现系统自动掌握河道实时状况,一旦出现涉水违法行为,可立即赶往现场处理。在年取水量在5万方以上的取水单位,安装22个取水实时监控终端,推进水资源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自动化进程。三是确保公示牌实效性。全区所有河道(包括小微水体)树立河长公示牌,公示牌标注微信平台网络二维码,方便市民扫码关注“北仑五水共治”公众微信号,随时了解河道治理情况和现状。同时,做好河长公示牌内容的更换,确保河长牌信息准确性。截至目前,因河长人事变动、公示牌破损等原因,全区已更新更换河长牌38块、小微水体长牌24块。(北仑区治水办)

  慈溪市崇寿镇探索大数据智慧化治理模式

  建设“污水零直排区”促水质明显好转

  崇寿镇地处慈溪市北部、杭州湾南岸,四面环水,全镇共有村级以上河道40条、总长52.2千米,汪池、沟塘等小微水体273个。近年来,该镇以大生态修复水环境为核心理念,以提升水质为目标,积极探索大数据智慧化治理思维模式,深入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境域内水污染现象得到有效治理,河道水质均达到Ⅴ类水以上,其中今年一季度16条镇级以上河道Ⅲ类水和Ⅳ类水分别达到62.5%和31.3%,且每条河道下游水质基本好于上游水质,较好地助推了海塘花园小镇建设。

  一、加强区域综合排查,构建大数据平台。一是全方位排查,形成“360度”数据全覆盖。该镇水治办联合城建、农办、工办等职能部门组建专业排查工作小组,按照“流域水系全部查,市镇河道重点查、污染高发区域反复查”的原则,着重对镇域内的水质不达标河道向天庵江、园区直江、斜塘江、霍家路江、六塘直江、四灶路江等6条市镇河道两侧,浒崇公路、纬二路、纬三路、绿园一路、绿园二路、绿园三路等6条镇村主要道路和8处群众反映较大的污染高发区域的污水管网、混排口开展CCTV集中排查,促进截污纳管工作从重点整治、整体推进向查漏补缺、巩固提升转变。二是立体式监控,实现“24小时”巡查无死角。按照“打击关闭一批、整治提升一批”的原则,联合工业、农业、三产和城建等职能部门,按行业类别开展“涉河违法集中整治行动”,着重做好企业废水、废气、固废、农业面源污染、涉河违章、小餐饮纳管、美容美发、洗车等行业问题整治,并要求问题企业(单位)限期予以整改,对拒不整改的采取断电断水或依法强制取缔,坚决杜绝污水入河现象。同时,依托该镇各级河长、老党员公益组织和智慧水治平台等24小时实时监控平台,强化环保网格员动态监管和第三方技术支持,形成环保监管体系。三是大数据采集,构建“0时差”信息互联网。对前期排查发现的污染隐患单位、河道水质变化情况、市政管网破损严重情况、问题排口等信息进行梳理分析,并建立形成gis(地理信息系统)一张图,分别标注管网分布走势、污染源点位、河道水系、排口定位、闸口、水文等信息,并逐步在镇域范围内构建一套涵盖信息集成、实时反映、监测预警、数据分析、溯源分析、全程考核、综合信息汇总等7大子系统的综合治水管理平台,着力打造“信息收集—实时监管—科技治理”为一体的治水新模式,实现信息互通和高效利用,全面提升治水效率。

  二、加强数据分析研判,开展精准化治理。一是优化调度,做好点上智慧布控。创设“雨水管网优化调度法”,通过利用管道自身落差形成调蓄容量,抬高雨水入河高度,使初期雨水沉淀过滤后截留到污水管,改善初期雨水水质,有效解决雨污合流问题,缓解污水管网处理压力。目前已在工业园区完成8个排口改建,效果明显。二是截污纳管,推进纵线整体规划。投资1500余万元铺设27.7公里污水管道,完成镇工业园区87家企业和绿色食品加工园区36家企业的纳管清零工作。同时,严格落实排水许可管理,发放排水许可证121家、确认103家。并根据用水量和行业类别对排水户进行分类管理,对用水量前五十位的排水户进行重点标注,落实专人进行定期巡查监管,并建立“一厂一档”监管信息,整体推进源头治污。三是内源治理,提升面控水体活力。坚持清水引流,投入4500万元实施“清水绕镇”工程,通过打通霍家路江、六塘直江、四灶路江等断头河和配合开展水源清洁、水岸绿化、河道管理等工程,全力构建水循环体系。同时,充分利用西河区和中河区水位差,引陆中湾河水进入六塘江,水网最终汇入四灶浦江,闸口24小时泄洪能力达70万立方米。通过生态活水调水,有效提升水质动能和自身“免疫力”。

  三、加强科学高效管理,打造集约型品牌。一是常态式巡查。以河长制管理为引领,借助河长制APP巡查轨迹记录功能,落实河长和小微水体长“管、治、保”治水职责。深化河长制工作,每月定期开展巡查,确保巡查覆盖包干河道全程,真正使相关责任人成为镇村河道、小微水体的“专职保姆”。同时,要求各河长做好每日巡查记录,及时牵头协调处置巡查问题,并统一上报一周巡河记录,确保动态监管落到实处。二是公益性服务。为提升全民治水参与率和群众满意率,激活基层治水新模式,该镇在深化市镇村三级“河长制”全覆盖的基础上,以镇域内的老党员、退休职工、志愿者、沿河经营户为主要对象,对全镇41条河道按照“就近就便”原则进行“水卫士”社会公开招任。每名“水卫士”负责一个河段,一旦发现责任河道内有非法排污、偷倒垃圾、新建沿河违章等问题,第一时间上报相关村或镇水治办。三是精品化管理。根据该镇水域特点,分类推行精细化建设,将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与休闲旅游、文化保护有机结合,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对每个小而分散的“汪池”确定一名村干部或片区党员作为“末梢责任人”,实时关注动态变化,并集中投资180万元对现有保存完好的40多个“汪池”进行清淤和疏通,建设休闲、绿化、亲水栈道等配套设施,将洼池串点成珠,打造具有海塘地域特色的治水亮点。对向天庵江、六塘江、房黄路江等镇主要河干道,投资500万元打造河道和河岸两侧水景观精品线,把自然生态和水景观有机融合。(慈溪市水治办)

宁波五水共治工作简报2018年第9期
稿源:       2018-05-17 16:03:00

  第9期(总第205期)

  宁波市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宁波市河长制办公室 编

  2018年5月16日

  综合治水专辑

  工作简讯

  ●宁波海事局以治理隐患为抓手大力推进内河水域环境治理工作

  ●鄞州区城管局“水陆空”联动实现河道管养精准化

  经验交流

  ●北仑区三措并举深化落实河长制助力污水零直排先行区建设

  ●慈溪市崇寿镇探索大数据智慧化治理模式建设“污水零直排区”促水质明显好转

  宁波海事局以治理隐患为抓手大力推进内河水域环境治理工作近年来,宁波海事局紧紧围绕“五水共治”任务,强化“三江六岸”内河水域隐患治理,切实保障水域清洁。一是对重大安全隐患实施挂牌督办。通过政府牵头、综合治理、疏堵结合的方式,成功消除杭甬运河宁波段从事内河非法运输的砂石船舶这一重大安全隐患,对15艘从事非法运输作业的内河小型砂石船舶实施拆解,杜绝此类船舶发生事故而导致水域污染的情况。二是严打无证内河残油接收船舶在甬江水域内违章作业行为。此类船舶多为无证的夫妻船且缺乏相应的安全防护和防污染设施或设备,船舶技术状况差、安全和防污染意识淡薄。为此,海事部门开展了深入的调查摸底和广泛的宣传教育,并引入正规接收单位,引导在港船舶规范涉污作业,发现违章进行严厉打击。在此基础上,对3艘内河无证残油接收船舶实施拆解,目前甬江水域内无证残油接收船舶作业已基本杜绝。三是开展内河水域防污隐患大排查。强化杭甬运河宁波段投运内河船舶安全检查,重点关注船舶生活污水、油污染的排放处置情况,增强船东防污染意识,促使1艘内河船舶提前报废,对1艘存在严重违章的内河船舶禁止其在杭甬运河宁波段的航行作业。强化燃料质量抽检力度,2017年以来,对内河船舶实施燃油抽检10艘,纠正和查处燃油质量不合格船舶4艘次。(宁波海事局)

  鄞州区城管局“水陆空”联动实现河道管养精准化考虑到每年春夏季节河道保洁工作和水体质量易受水生动植物生长、漂浮物流动等因素的影响,今年来,鄞州区城管局积极探索实施“智慧治水”工作模式,将无人机、监控头、GPS定位等科技手段运用于河道长效保洁,实现“水陆空”联动、精准化治水。一是空中无人机巡河零死角。针对部分河道环境复杂,车开不进、船驶不进、人力巡查难以覆盖的问题,积极引入无人机巡河设备,通过无人机上的记录设备,将河道巡查画面实时传输到地面巡查人员手中的监控仪屏幕上,一旦发现画面中的河道有异常现象,工作人员便拉近镜头,记录下具体问题。目前已投用的3台无人机每周巡河两次,每次巡查180分钟、辐射40平方公里,不仅效率高,还能有效填补人力巡查的盲区,实现河道巡查全覆盖、零死角。二是陆上监控头监管全天候。在南北河、长塘河、卧彩河等27条河道75个重要点位安装监控探头,24小时实时监控河道水位变化和保洁情况。特别是针对河道污染投诉,通过探头实时监控污染程度及处置效果,有针对性地指导养护单位进行应急处理。同时,配合日常人力巡查、监控画面对比等,进一步健全河道巡查信息台账,检验治水效果。针对可能存在的违规排放污水、雨污混接等问题,采取联合执法、人机结合的方式,着力提升内河案件办理质量和效率。三是水上保洁船作业无遗漏。对城区内河中开展常态化保洁的120多艘作业船只,全部安装GPS定位系统,清楚地记录船只行驶时间、轨迹、里程数等,并将定位数据通过互联网实时传输至电脑设备,工作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准确掌握船只作业情况和河道保洁情况,进一步提高对河道保洁工作的监督考评,促进河道保洁质量提升。目前保洁船只作业到位率达到100%,解决了以往船只靠岸休息、未按制定路线保洁等问题,保洁质量进一步提升。(鄞州区治水办)

  北仑区三措并举深化落实河长制

  助力污水零直排先行区建设

  近年来,北仑区以创建污水零直排先行区为契机,以提升水质为核心,通过健全长效化机制、构建立体化网络、完善信息化平台等三大举措,不断深化落实河长制,实现了对河道的多层次保障、全方位巡查和无死角管护,全域勾勒出了一幅“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风景图。

  一、健全长效化机制,实现多层次治河保障。一是进一步健全河长架构。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健全区、街道、村三级河长及小微水体长责任体系,全区1086个水体的河长全部更新到位,实现河长制全覆盖;进一步完善“一河四长”制,根据河道周边企业排污口较多及治理任务较重等情况,设立185名河道警长;由108名沿河两岸的企事业单位、社区的负责人担任河段长;聘请354名河道保洁人员为“河面长”,每2公里河道配备1名,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二是进一步落实资金安排。在全省率先成立区(县)级河道管理专职机构“河道管理处”,下设街道河道管理所,同时出台河道保洁养护管理和考核办法,设立区级专项补助资金1500万元及街道配套资金460万元,专门用于河道排口巡查、河道长效保洁养护,同时实行单独核算、专账管理,有效实现对区、街道、村三级河道网格化管理。三是进一步完善巡查制度。各级河长与各街道河道管理所联动,凝聚合力切实履行“管、治、保”三位一体的职责。各街道河道管理所协助河长加大对全区河湖(小微水体)的巡查力度,保证巡查轨迹覆盖全程,每次巡查都要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理,特别是发现重大事故或隐患的,按照《北仑区水环境异常应急处置方案》就地办公、就地解决。今年以来,各级河长共发现问题26起,已基本解决。

  二、构建立体化网络,实现全方位河道巡查。以“北仑区千名河长集中巡河周”活动为契机,深度落实巡河常态化机制。一是主要领导带头督。由区领导牵头,组织区治水办、环保局、水利局等部门,查看河道整治进展和成效,重点巡查涉河违建、清淤、入河排污口和污水“零直排”建设等河道综合整治工作。巡查组认真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并要求河道治理部门积极做好“补课”工作,逐一整改落实到位。二是各级河长向前督。各级河长按照巡查频次的规定,深入一线“找茬”,要求街道排查梳理河道污染问题清单,对正在进行的工程展开复查,确保工程对河道水质无严重影响。各级河长确保做到“四熟悉一跟上”,即对河道的基本情况熟悉,对河道的水质熟悉,对一河一策熟悉,对河道的治理进度熟悉,协调解决问题要跟上。三是社会团体全力督。壮大“民间河小二”志愿者队伍,区五水办联同区志愿者协会组织志愿者对辖区水库展开管护工作,协助河长参与治水护水。在此次专项行动中,全区各级河长(小微水体长)共计巡河3500余次,巡河基本覆盖全区338个河湖、1062个小微水体。

  三、完善信息化平台,实现无死角河道管护。一是借力河长指挥信息系统。在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使用全覆盖的前提下,各级河长每天登陆信息系统频率不少于1次并签到,运用信息系统及时上传河道巡查情况、处理受理投诉信息以及水质监测情况等内容。运用信息系统上传河道巡查情况、处理受理投诉信息以及水质监测情况等内容,做到“三个及时”,及时上传巡查日志、及时处理责任河道在系统中的投诉或建议、及时对水质恶化的问题研究提出治理计划并主动协调处理。区、街道两级治水办负责做好河长指挥信息系统管理和指导,并对河长履职情况进行网上监管。二是完善360度智能管护模式。在三大水系主要河道加大投放高清视频监察点到25个,并做好定期设备维护,实现系统自动掌握河道实时状况,一旦出现涉水违法行为,可立即赶往现场处理。在年取水量在5万方以上的取水单位,安装22个取水实时监控终端,推进水资源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自动化进程。三是确保公示牌实效性。全区所有河道(包括小微水体)树立河长公示牌,公示牌标注微信平台网络二维码,方便市民扫码关注“北仑五水共治”公众微信号,随时了解河道治理情况和现状。同时,做好河长公示牌内容的更换,确保河长牌信息准确性。截至目前,因河长人事变动、公示牌破损等原因,全区已更新更换河长牌38块、小微水体长牌24块。(北仑区治水办)

  慈溪市崇寿镇探索大数据智慧化治理模式

  建设“污水零直排区”促水质明显好转

  崇寿镇地处慈溪市北部、杭州湾南岸,四面环水,全镇共有村级以上河道40条、总长52.2千米,汪池、沟塘等小微水体273个。近年来,该镇以大生态修复水环境为核心理念,以提升水质为目标,积极探索大数据智慧化治理思维模式,深入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境域内水污染现象得到有效治理,河道水质均达到Ⅴ类水以上,其中今年一季度16条镇级以上河道Ⅲ类水和Ⅳ类水分别达到62.5%和31.3%,且每条河道下游水质基本好于上游水质,较好地助推了海塘花园小镇建设。

  一、加强区域综合排查,构建大数据平台。一是全方位排查,形成“360度”数据全覆盖。该镇水治办联合城建、农办、工办等职能部门组建专业排查工作小组,按照“流域水系全部查,市镇河道重点查、污染高发区域反复查”的原则,着重对镇域内的水质不达标河道向天庵江、园区直江、斜塘江、霍家路江、六塘直江、四灶路江等6条市镇河道两侧,浒崇公路、纬二路、纬三路、绿园一路、绿园二路、绿园三路等6条镇村主要道路和8处群众反映较大的污染高发区域的污水管网、混排口开展CCTV集中排查,促进截污纳管工作从重点整治、整体推进向查漏补缺、巩固提升转变。二是立体式监控,实现“24小时”巡查无死角。按照“打击关闭一批、整治提升一批”的原则,联合工业、农业、三产和城建等职能部门,按行业类别开展“涉河违法集中整治行动”,着重做好企业废水、废气、固废、农业面源污染、涉河违章、小餐饮纳管、美容美发、洗车等行业问题整治,并要求问题企业(单位)限期予以整改,对拒不整改的采取断电断水或依法强制取缔,坚决杜绝污水入河现象。同时,依托该镇各级河长、老党员公益组织和智慧水治平台等24小时实时监控平台,强化环保网格员动态监管和第三方技术支持,形成环保监管体系。三是大数据采集,构建“0时差”信息互联网。对前期排查发现的污染隐患单位、河道水质变化情况、市政管网破损严重情况、问题排口等信息进行梳理分析,并建立形成gis(地理信息系统)一张图,分别标注管网分布走势、污染源点位、河道水系、排口定位、闸口、水文等信息,并逐步在镇域范围内构建一套涵盖信息集成、实时反映、监测预警、数据分析、溯源分析、全程考核、综合信息汇总等7大子系统的综合治水管理平台,着力打造“信息收集—实时监管—科技治理”为一体的治水新模式,实现信息互通和高效利用,全面提升治水效率。

  二、加强数据分析研判,开展精准化治理。一是优化调度,做好点上智慧布控。创设“雨水管网优化调度法”,通过利用管道自身落差形成调蓄容量,抬高雨水入河高度,使初期雨水沉淀过滤后截留到污水管,改善初期雨水水质,有效解决雨污合流问题,缓解污水管网处理压力。目前已在工业园区完成8个排口改建,效果明显。二是截污纳管,推进纵线整体规划。投资1500余万元铺设27.7公里污水管道,完成镇工业园区87家企业和绿色食品加工园区36家企业的纳管清零工作。同时,严格落实排水许可管理,发放排水许可证121家、确认103家。并根据用水量和行业类别对排水户进行分类管理,对用水量前五十位的排水户进行重点标注,落实专人进行定期巡查监管,并建立“一厂一档”监管信息,整体推进源头治污。三是内源治理,提升面控水体活力。坚持清水引流,投入4500万元实施“清水绕镇”工程,通过打通霍家路江、六塘直江、四灶路江等断头河和配合开展水源清洁、水岸绿化、河道管理等工程,全力构建水循环体系。同时,充分利用西河区和中河区水位差,引陆中湾河水进入六塘江,水网最终汇入四灶浦江,闸口24小时泄洪能力达70万立方米。通过生态活水调水,有效提升水质动能和自身“免疫力”。

  三、加强科学高效管理,打造集约型品牌。一是常态式巡查。以河长制管理为引领,借助河长制APP巡查轨迹记录功能,落实河长和小微水体长“管、治、保”治水职责。深化河长制工作,每月定期开展巡查,确保巡查覆盖包干河道全程,真正使相关责任人成为镇村河道、小微水体的“专职保姆”。同时,要求各河长做好每日巡查记录,及时牵头协调处置巡查问题,并统一上报一周巡河记录,确保动态监管落到实处。二是公益性服务。为提升全民治水参与率和群众满意率,激活基层治水新模式,该镇在深化市镇村三级“河长制”全覆盖的基础上,以镇域内的老党员、退休职工、志愿者、沿河经营户为主要对象,对全镇41条河道按照“就近就便”原则进行“水卫士”社会公开招任。每名“水卫士”负责一个河段,一旦发现责任河道内有非法排污、偷倒垃圾、新建沿河违章等问题,第一时间上报相关村或镇水治办。三是精品化管理。根据该镇水域特点,分类推行精细化建设,将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与休闲旅游、文化保护有机结合,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对每个小而分散的“汪池”确定一名村干部或片区党员作为“末梢责任人”,实时关注动态变化,并集中投资180万元对现有保存完好的40多个“汪池”进行清淤和疏通,建设休闲、绿化、亲水栈道等配套设施,将洼池串点成珠,打造具有海塘地域特色的治水亮点。对向天庵江、六塘江、房黄路江等镇主要河干道,投资500万元打造河道和河岸两侧水景观精品线,把自然生态和水景观有机融合。(慈溪市水治办)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1-2016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