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当年的敢想敢干 才有了杭州湾跨海大桥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04-19 11:07:00 报料热线:81850000

杭州湾跨海大桥雄姿。张关春摄

  最近在全国热播并引起强烈反响的“网红”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里,即将迎来自己十岁生日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又火了一把。

  这座2008年5月1日建成通车,打破了诸多世界纪录的跨海大桥,给宁波这座城市带来了什么?它从提出构想、规划到建设、通车,又都经历了什么?对一个普通人来说,杭州湾跨海大桥又意味着什么?

  我们找到了当时全程见证大桥构想、规划直到建成的宁波市发展规划研究院原副院长陈飞龙,以及当年在庵东现场亲历大桥奠基典礼的缪臻,听他们讲述这座大桥的故事。而这,既是回忆,也是启示……

  讲述人:宁波市发展规划研究院原副院长陈飞龙

  宁波高专建设监理公司项目经理缪臻

  一座桥轰动一座城

  宁波提出大桥构想时

  不少人认为是“痴人说梦”

  改革开放之初,无论在地理空间上,还是在对外沟通上,宁波都只能算是一个末梢城市,甚至有点“孤岛”的感觉。

  宁波与省城杭州之间除了铁路,只有一条104国道。当时已经进入市政府工作的陈飞龙清楚地记得,那时候要去杭州开一次会,哪怕这个会只在上午开半个小时,也必须头一天上午就从宁波出发,晌午在绍兴吃饭,下午赶到杭州,住一宿,才能赶上第二天的会议。1996年,浙江省内第一条高速公路——杭甬高速的开通,改变了这一历史,从宁波出发到杭州只要2个小时。

  而宁波和上海,一直以来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接大上海,全面融入长三角,是几代宁波人的梦想。上世纪90年代初,宁波提出了从交通末梢变交通枢纽的构想,在杭州湾架设一座跨海大桥,直接对接大上海,而且公铁一体,一步到位。

  这在当时的的确确是一件轰动性的大事!但从当时的技术条件和发展水平出发,这一构想一提出,就遭到一些人的奚落:在一望无际的大海里架桥,且规模之大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先例,这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顶住各方压力

  先在学术范围内展开研究

  陈飞龙当时在市政府办公厅工作。他回忆说,当时对于在杭州湾建造跨海大桥这件事,质疑和反对的声音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当时世界上还没有这样规模的跨海大桥,技术上是否办得到?其次,以宁波的城市规模和实力,是否有能力造这样一座大桥,造桥的钱从哪里来?还有,就算桥造起来了,设计车流量达不到,那岂不浪费?这是不是有点太超前了?

  陈飞龙说,这三种声音分别围绕技术、资金和对未来的预期,都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其实,不光是宁波城市内部,从外部环境来看,宁波建设跨海大桥的压力也不小。首先,按照最初大桥的设想,是从宁波跨海直接对接上海金山,有人对此就有不同的意见。其次,当时上海的港口和宁波的港口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从自身角度考虑,上海方面认为建设这样一座大桥,可能会对上海港造成一定的影响。

  对此,宁波采取的策略是,既然世界上还没有造这样规模跨海大桥的经验,那就先在学术范围内展开研究,而不是政府直接出面。陈飞龙说:“我们搞科研,人家总不好说什么吧。”

  1992年到1993年,杭州湾跨海大桥正式启动可行性研究,并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全国两会上正式提出。

  大桥奠基仪式上

  一个小男孩意外走红

  2002年,全长36公里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由当时的国家计委批准立项。2003年,大桥奠基开工。

  2003年6月8日,12岁的缪臻和爸爸、哥哥一起出现在慈溪庵东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奠基仪式现场。缪臻回忆说,当时他们家在余姚市小曹娥镇,离大桥并不近。开小电器作坊的父母、哥哥,还有乡亲们,对这座跨海大桥都一知半解,但大伙隐约觉得,这肯定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于是,大桥奠基的那天一大清早,一家人就出发了。到了现场,他们才发现,这里比过节还热闹,海堤上的人黑压压一片,一家人挤进人流,却什么都看不到。

  “我要看!我要看!”缪臻吃力地跳着,于是爸爸把他扛到了肩上……这一幕,正好被当时在现场的《东南商报》摄影记者敏锐地捕捉了下来,从而成为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里程上一个经典镜头。而缪臻,在后来的大桥通车仪式上,还被授予大桥建设见证者的荣誉称号。

茫茫大海里立起了一个个桥墩。

正在架设钢箱梁的杭州湾跨海大桥。

大桥合龙的历史性一刻。

2003年大桥奠基仪式当天,缪甄在父亲肩膀上的照片成为杭州湾跨海大桥经典一刻。记者 戚颢 摄

  用了5年时间

  建成当时世界最长跨海大桥

  宁波正在建造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这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引起了轰动。当时在宁波市计委分管这项工作的陈飞龙,一时间成了全国同行中的“明星人物”。他回忆说,那段时间,他参加全国大大小小的会议,同行们和他打招呼,肯定要提起这座大桥。陈飞龙听到最多的就是:“宁波人要造世界最长跨海大桥,了不起!”

  2008年5月1日,短短5年时间,一座跨海大桥就建成通车。陈飞龙说,这座大桥比连接巴林与沙特的法赫德国王大桥还长11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大桥没有发生过大的安全生产事故。设计寿命100年的这座大桥,在建设质量上也属世界领先。这座当时国内投资额最大的桥梁,光是混凝土就用掉了245万立方米,钢材用掉82万吨,可以造8个国家大剧院或者7个鸟巢——中国“基建狂魔”的美誉由此开始发端。

  陈飞龙说,再去回忆这段历史,发现我们有时还真需要“痴人说梦”的这股子劲儿,敢想敢干,咬定一个目标不松口,能顶住压力,才有了今天我们眼前的这座杭州湾跨海大桥!

  一座桥带来一座城

  杭州湾新区崛起

  成为宁波产业转型的重要动力来源

  虽然这座跨海大桥最终选择在嘉兴登陆,也暂时搁置了公铁一体的设计,但它实实在在将宁波到上海莘庄的陆路距离,从以前的约300公里缩短到179公里,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沪两小时交通圈。

  如今,大桥通车已十年。回头看,2008年,大桥每天的车流量为2.8万辆次,如今已增长到每天3.7万辆次,其中七成为客车,三成为货车。开通十年,大桥车流总量达到了1.2亿辆次。陈飞龙说,现实再一次有力地回应了当时的那三种质疑。

  杭州湾跨海大桥,给宁波带来的,远不止这些——大桥南岸,这里在2009年以前还仅仅是一片芦苇荡,如今已是高楼鳞次栉比,一个绵延数里的千亿级产业集聚区正在快速崛起。对汽车巨头戴姆勒完成收购的吉利,还有大众汽车,在这里都有自己的汽车工厂。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服务区毗邻的方特东方神画主题乐园,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目前正在进行二期建设。

  杭州湾南岸,因为一座大桥,一下子“活”了起来。杭州湾新区集聚的产业,也成为宁波这座城市今后产业转型的重要动力来源。

  而缪臻,因为见证了大桥建设,“我从此开始关心起建筑,并喜欢上了这个行业。”大桥建成两年后,他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了建筑设计专业,并被宁波工程学院录取。

  大学毕业后,起初缪臻选择留在宁波市区发展,但很快,他就跳槽到了慈溪,来到了目前工作的宁波高专建设监理公司。因为他觉得,这里靠近杭州湾,发展机会肯定会更大一些。

  一座桥改变一座城

  大桥好比宁波一款吸引流量的APP

  “其实从慈溪城区或杭州湾新区开车到上海市区,也就1个小时,感觉和去趟宁波市区没什么差别。”缪臻说,这样的同城化,给我们这代年轻人创造了大量的机会。正是因为有了杭州湾跨海大桥,缪臻身边有不少小伙伴选择去上海发展,而他和身边的朋友,也接到了许多来自上海的业务。

  “现在,在慈溪、余姚、象山这些地方的农家乐,一到节假日就车满为患。你仔细去看,不少是上海、江苏牌照的私家车。”陈飞龙对这点深有感触,“如果不是杭州湾跨海大桥,如果交通不方便,谁来啊!”

  互联网经济讲的是流量,实体经济也一样。用现在时髦的说法,杭州湾跨海大桥好比是宁波这座城市推出的一款吸引流量的APP,通过这个平台,所吸引的区域人流、资金流、技术流等,远远不是用一座大桥的造价、简单的投入产出对比就可以衡量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已经并正在改变着宁波这座城市,正是因为这座大桥,才使宁波全面对接长三角、融入杭州湾大湾区,有了实实在在的可能。

  如今,一条崭新的连接嘉兴、宁波,横跨杭州湾的跨海铁路大桥——沪嘉甬铁路,前期工作也已经启动,它将作为沿海高铁大通道的一部分,让宁波融入长三角城市群、融入大湾区变得更为紧密。

  宁波晚报记者范洪通讯员冯微红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杭州湾跨海大桥管理局提供。

原标题:当年的敢想敢干 才有了杭州湾跨海大桥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

当年的敢想敢干 才有了杭州湾跨海大桥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04-19 11:07:00

杭州湾跨海大桥雄姿。张关春摄

  最近在全国热播并引起强烈反响的“网红”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里,即将迎来自己十岁生日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又火了一把。

  这座2008年5月1日建成通车,打破了诸多世界纪录的跨海大桥,给宁波这座城市带来了什么?它从提出构想、规划到建设、通车,又都经历了什么?对一个普通人来说,杭州湾跨海大桥又意味着什么?

  我们找到了当时全程见证大桥构想、规划直到建成的宁波市发展规划研究院原副院长陈飞龙,以及当年在庵东现场亲历大桥奠基典礼的缪臻,听他们讲述这座大桥的故事。而这,既是回忆,也是启示……

  讲述人:宁波市发展规划研究院原副院长陈飞龙

  宁波高专建设监理公司项目经理缪臻

  一座桥轰动一座城

  宁波提出大桥构想时

  不少人认为是“痴人说梦”

  改革开放之初,无论在地理空间上,还是在对外沟通上,宁波都只能算是一个末梢城市,甚至有点“孤岛”的感觉。

  宁波与省城杭州之间除了铁路,只有一条104国道。当时已经进入市政府工作的陈飞龙清楚地记得,那时候要去杭州开一次会,哪怕这个会只在上午开半个小时,也必须头一天上午就从宁波出发,晌午在绍兴吃饭,下午赶到杭州,住一宿,才能赶上第二天的会议。1996年,浙江省内第一条高速公路——杭甬高速的开通,改变了这一历史,从宁波出发到杭州只要2个小时。

  而宁波和上海,一直以来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接大上海,全面融入长三角,是几代宁波人的梦想。上世纪90年代初,宁波提出了从交通末梢变交通枢纽的构想,在杭州湾架设一座跨海大桥,直接对接大上海,而且公铁一体,一步到位。

  这在当时的的确确是一件轰动性的大事!但从当时的技术条件和发展水平出发,这一构想一提出,就遭到一些人的奚落:在一望无际的大海里架桥,且规模之大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先例,这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顶住各方压力

  先在学术范围内展开研究

  陈飞龙当时在市政府办公厅工作。他回忆说,当时对于在杭州湾建造跨海大桥这件事,质疑和反对的声音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当时世界上还没有这样规模的跨海大桥,技术上是否办得到?其次,以宁波的城市规模和实力,是否有能力造这样一座大桥,造桥的钱从哪里来?还有,就算桥造起来了,设计车流量达不到,那岂不浪费?这是不是有点太超前了?

  陈飞龙说,这三种声音分别围绕技术、资金和对未来的预期,都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其实,不光是宁波城市内部,从外部环境来看,宁波建设跨海大桥的压力也不小。首先,按照最初大桥的设想,是从宁波跨海直接对接上海金山,有人对此就有不同的意见。其次,当时上海的港口和宁波的港口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从自身角度考虑,上海方面认为建设这样一座大桥,可能会对上海港造成一定的影响。

  对此,宁波采取的策略是,既然世界上还没有造这样规模跨海大桥的经验,那就先在学术范围内展开研究,而不是政府直接出面。陈飞龙说:“我们搞科研,人家总不好说什么吧。”

  1992年到1993年,杭州湾跨海大桥正式启动可行性研究,并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全国两会上正式提出。

  大桥奠基仪式上

  一个小男孩意外走红

  2002年,全长36公里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由当时的国家计委批准立项。2003年,大桥奠基开工。

  2003年6月8日,12岁的缪臻和爸爸、哥哥一起出现在慈溪庵东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奠基仪式现场。缪臻回忆说,当时他们家在余姚市小曹娥镇,离大桥并不近。开小电器作坊的父母、哥哥,还有乡亲们,对这座跨海大桥都一知半解,但大伙隐约觉得,这肯定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于是,大桥奠基的那天一大清早,一家人就出发了。到了现场,他们才发现,这里比过节还热闹,海堤上的人黑压压一片,一家人挤进人流,却什么都看不到。

  “我要看!我要看!”缪臻吃力地跳着,于是爸爸把他扛到了肩上……这一幕,正好被当时在现场的《东南商报》摄影记者敏锐地捕捉了下来,从而成为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里程上一个经典镜头。而缪臻,在后来的大桥通车仪式上,还被授予大桥建设见证者的荣誉称号。

茫茫大海里立起了一个个桥墩。

正在架设钢箱梁的杭州湾跨海大桥。

大桥合龙的历史性一刻。

2003年大桥奠基仪式当天,缪甄在父亲肩膀上的照片成为杭州湾跨海大桥经典一刻。记者 戚颢 摄

  用了5年时间

  建成当时世界最长跨海大桥

  宁波正在建造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这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引起了轰动。当时在宁波市计委分管这项工作的陈飞龙,一时间成了全国同行中的“明星人物”。他回忆说,那段时间,他参加全国大大小小的会议,同行们和他打招呼,肯定要提起这座大桥。陈飞龙听到最多的就是:“宁波人要造世界最长跨海大桥,了不起!”

  2008年5月1日,短短5年时间,一座跨海大桥就建成通车。陈飞龙说,这座大桥比连接巴林与沙特的法赫德国王大桥还长11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大桥没有发生过大的安全生产事故。设计寿命100年的这座大桥,在建设质量上也属世界领先。这座当时国内投资额最大的桥梁,光是混凝土就用掉了245万立方米,钢材用掉82万吨,可以造8个国家大剧院或者7个鸟巢——中国“基建狂魔”的美誉由此开始发端。

  陈飞龙说,再去回忆这段历史,发现我们有时还真需要“痴人说梦”的这股子劲儿,敢想敢干,咬定一个目标不松口,能顶住压力,才有了今天我们眼前的这座杭州湾跨海大桥!

  一座桥带来一座城

  杭州湾新区崛起

  成为宁波产业转型的重要动力来源

  虽然这座跨海大桥最终选择在嘉兴登陆,也暂时搁置了公铁一体的设计,但它实实在在将宁波到上海莘庄的陆路距离,从以前的约300公里缩短到179公里,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沪两小时交通圈。

  如今,大桥通车已十年。回头看,2008年,大桥每天的车流量为2.8万辆次,如今已增长到每天3.7万辆次,其中七成为客车,三成为货车。开通十年,大桥车流总量达到了1.2亿辆次。陈飞龙说,现实再一次有力地回应了当时的那三种质疑。

  杭州湾跨海大桥,给宁波带来的,远不止这些——大桥南岸,这里在2009年以前还仅仅是一片芦苇荡,如今已是高楼鳞次栉比,一个绵延数里的千亿级产业集聚区正在快速崛起。对汽车巨头戴姆勒完成收购的吉利,还有大众汽车,在这里都有自己的汽车工厂。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服务区毗邻的方特东方神画主题乐园,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目前正在进行二期建设。

  杭州湾南岸,因为一座大桥,一下子“活”了起来。杭州湾新区集聚的产业,也成为宁波这座城市今后产业转型的重要动力来源。

  而缪臻,因为见证了大桥建设,“我从此开始关心起建筑,并喜欢上了这个行业。”大桥建成两年后,他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了建筑设计专业,并被宁波工程学院录取。

  大学毕业后,起初缪臻选择留在宁波市区发展,但很快,他就跳槽到了慈溪,来到了目前工作的宁波高专建设监理公司。因为他觉得,这里靠近杭州湾,发展机会肯定会更大一些。

  一座桥改变一座城

  大桥好比宁波一款吸引流量的APP

  “其实从慈溪城区或杭州湾新区开车到上海市区,也就1个小时,感觉和去趟宁波市区没什么差别。”缪臻说,这样的同城化,给我们这代年轻人创造了大量的机会。正是因为有了杭州湾跨海大桥,缪臻身边有不少小伙伴选择去上海发展,而他和身边的朋友,也接到了许多来自上海的业务。

  “现在,在慈溪、余姚、象山这些地方的农家乐,一到节假日就车满为患。你仔细去看,不少是上海、江苏牌照的私家车。”陈飞龙对这点深有感触,“如果不是杭州湾跨海大桥,如果交通不方便,谁来啊!”

  互联网经济讲的是流量,实体经济也一样。用现在时髦的说法,杭州湾跨海大桥好比是宁波这座城市推出的一款吸引流量的APP,通过这个平台,所吸引的区域人流、资金流、技术流等,远远不是用一座大桥的造价、简单的投入产出对比就可以衡量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已经并正在改变着宁波这座城市,正是因为这座大桥,才使宁波全面对接长三角、融入杭州湾大湾区,有了实实在在的可能。

  如今,一条崭新的连接嘉兴、宁波,横跨杭州湾的跨海铁路大桥——沪嘉甬铁路,前期工作也已经启动,它将作为沿海高铁大通道的一部分,让宁波融入长三角城市群、融入大湾区变得更为紧密。

  宁波晚报记者范洪通讯员冯微红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杭州湾跨海大桥管理局提供。

原标题:当年的敢想敢干 才有了杭州湾跨海大桥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