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光影轮换40年沉淀青春记录时代
稿源: 现代金报   2018-04-12 11:07:00 报料热线:81850000
改革开放40周年——百姓故事

民光电影院旧貌资料图片

老影迷收藏的旧电影票根

  本周一,一个春暖花开的午后,老字号民光影城的办公室里,50岁的贺秋帆正在翻阅一些电影院的老照片。现代化的影城时下在宁波星罗棋布,但对于这家老牌电影院的感情却一直深藏在贺秋帆的心底。

  我家就住在电影院对面

  电影占据了我的少年时代

  民光影城堪称宁波电影院界名副其实的“老字号”。影城始建于1926年,系宁波商人李济民投资建造。1931年农历正月初一开业,初演戏剧,故称民光大戏院,后兼映电影,是当时宁波市区第一流的影戏院。1945年改名为民光电影院。1992年,在原址拆除重建,并于1996年竣工开业,更名为民光影城。现在的民光影城是一家现代化的多功能厅影院,依托于全国最大的上海联和院线。

  “你从窗口望出去,小时候我的家就在民光电影院对面。民光电影院地理位置好,而且是当时专业放映电影的影院,小时候就经常会有亲戚来我家,后来我才知道,他们都是来看电影的,那时候电影放映的场次没有那么密集,中间等待的时间,他们就会顺道来我们家探望。”

  对于贺秋帆这批60年代末的人来说,电影占据了他们整个少年文化娱乐生活的全部。“1978年10月份,我记得很清楚,日本电影《追捕》当时在国内大的城市先放映,到宁波上映已经是11月份,这个电影太火了,大家都争相去看。当时我的父母亲都在农场上班,他们利用回宁波探亲的两天时间,宁可花费半天时间也要去排队买电影票。可想而知,电影对于那个年代的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性,更像是每个家庭亲情的纽带……”

  当年排队买票是常态

  小孩经常要帮大人占位

  电影票太紧张,当时排队买票是常态,贺秋帆也经常和小伙伴一起,代替大人先行占位排队,而这个时候总有一些“活络”的年轻人,时常会找机会“贿赂”他们,“他们会给我们好吃的,然后说,小朋友我来给你排队,票子我帮你买。等排到了他,他就会把自己的电影票连同我们的一起买好。”

  在80年代之前,宁波市民看得最多的电影是朝鲜电影,“《卖花姑娘》、《金鸡和银鸡的命运》,这些长相和我们相似的亚洲面孔一下子就俘获了宁波观众的心,而且剧中有旋律优美的主题曲,当时很受欢迎。”贺秋帆记得当时的民光电影院分上下两层,1000多个座位,那会没有空调,几个大吊扇垂挂下来,一到夏天,大吊扇呼啦呼啦地转着,伴随着电影播放的声音,至今,这种画面还深印在他的脑海里。“这么多人挤在一个影院里看同一部电影,大家的心情会因剧中人物命运的变迁而跌宕起伏,时常都是整个影院集体叹息或惊呼,这种感受现在很难再体会到了。”

  80年代香港武打片风行

  街头最牛的是跑片小伙

  1982年上映的《少林寺》一下将香港武打片带入了观众的视野,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香港武打片一直是大众观影的热点。

  58岁的邵建伟担任民光影城的经理多年,回忆起当年的往事,他仍记忆深刻。

  80年代邵建伟负责跑片,经常要到镇海各个公社去放映电影,“当时各个乡镇的观众最喜欢看这些香港武打片,一个月一场排片都是爆满,有些公社没有排到片,有时候他们就直接把放映的机器拉走,这样你就没办法了,只好到他们那里去放电影。”

  贺秋帆也记得那个放映电影如火如荼的年代,“那时候街上最牛的不是现在讲的开奔驰、劳斯莱斯的,而是跑片的小伙子。因为电影拷贝少,所以一部电影经常是在几个电影院之间轮换放映,这个时候的跑片员就非常吃香,他会开着机器脚踏车,突突突地穿行在市区里的各条小巷,送拷贝。”

  改革开放这40年的变化

  电影上就是与世界同步

  1985年,随着电视机的逐步进入宁波家庭,以及一些新式娱乐方式的涌入,电影院的文化娱乐中心位置受到了极大的挑战。90年代初,国内电影市场更是一派“死气沉沉”光景。为了刺激票房增长,1994年,《亡命天涯》在国内上映,成为新中国成立数十年来第一部公映的好莱坞大片。贺秋帆依然记得当时激动澎湃的心情,“现在想来就是一个轮回,因为《亡命天涯》的剧情和《追捕》实在太相似了。”

  2014年,贺秋帆去新西兰旅游,在当地的一家电影院看到了《星际穿越》的上映海报,因为时间紧迫,他没有来得及买票观看。一周后回到宁波,路过民光影城时,蓦然发现民光影城的门口贴着一张一模一样的《星际穿越》海报。“说真的,当时我心里咯噔一下,才深刻体会到我们和世界完完全全接轨了,对于我这个老影迷而言,改革开放这40年的变化,单就电影来说,就是我们能与世界同步了。”而今年的《红海行动》更是从制作上向国际水准靠拢。

  时代记忆

  “谈恋爱去电影院惬意极了”

  58岁的董萍多年后还是记得那条熟悉的路线,“坐公交车到姚隘路和曙光路交会的这一站下车,曙光电影院就到了。”除了坐公交车,她和小姐妹也会骑自行车出发,周末或者下班来到这里看一场电影,一部电影一辆车收5分钱,她们会提前在电影院外围买好吃的,“糖炒栗子、臭豆腐、橘子,夏天还会有人推着车卖棒冰,大大的木头箱子,用厚厚的棉被裹着。”

  当年,曙光电影院的名气绝对是响亮的。57岁的吴宝德还记得和女朋友约会去曙光电影院看电影的场面,“由于曙光电影院是较早引进立体声环绕设备的影院,所以我们这些人当时就喜欢去那里看,一些动作大片,尤其是美国大片。大厅四周的小卖部售卖各种零食,都是女孩子最喜欢的,什么话梅、饮料、爆米花、口香糖等等。当时小年轻谈恋爱,有电影看,有东西吃,真的感觉很惬意了。”由于曙光电影院是较早设情侣座的,座位在最后一排,所以当时,这对谈恋爱的年轻男女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大家也愿意去捧场。

  “伴随着我的青春闪闪发光”

  热闹与喧嚣,铅华洗尽。在改革开放40年的过程中,宁波这座城市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速,兴衰更替。2000年以后,曙光电影院慢慢变得冷清下来,从辉煌的顶峰悄悄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而今天的年轻人更爱设施全新的影院,小厅化放映,从甬城市区仅有的几家电影院,发展到十多家。

  不用再排队买票,在家里用手机APP就能订好任何场次电影的任何位置,十五分钟间隔就有一场电影放映,电影如今已经成了人们的大众消费。

  即便如此,但对吴宝德来说,不管甬城有多少个豪华影院,从2D、3D看到4D,每次路过曙光路,他脑海里依然会浮现门口叫卖香烟的小贩的声音,“每次一有大片上映,曙光电影院的候映大厅里、外面广场上,随处可见五颜六色的宣传海报,在墙上贴着、在地上矗立着,那一晚的情境就像十里洋场一样,伴随着我的青春闪闪发光。”

  记者吴丹娜

原标题:光影轮换40年沉淀青春记录时代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

光影轮换40年沉淀青春记录时代

稿源: 现代金报 2018-04-12 11:07:00

民光电影院旧貌资料图片

老影迷收藏的旧电影票根

  本周一,一个春暖花开的午后,老字号民光影城的办公室里,50岁的贺秋帆正在翻阅一些电影院的老照片。现代化的影城时下在宁波星罗棋布,但对于这家老牌电影院的感情却一直深藏在贺秋帆的心底。

  我家就住在电影院对面

  电影占据了我的少年时代

  民光影城堪称宁波电影院界名副其实的“老字号”。影城始建于1926年,系宁波商人李济民投资建造。1931年农历正月初一开业,初演戏剧,故称民光大戏院,后兼映电影,是当时宁波市区第一流的影戏院。1945年改名为民光电影院。1992年,在原址拆除重建,并于1996年竣工开业,更名为民光影城。现在的民光影城是一家现代化的多功能厅影院,依托于全国最大的上海联和院线。

  “你从窗口望出去,小时候我的家就在民光电影院对面。民光电影院地理位置好,而且是当时专业放映电影的影院,小时候就经常会有亲戚来我家,后来我才知道,他们都是来看电影的,那时候电影放映的场次没有那么密集,中间等待的时间,他们就会顺道来我们家探望。”

  对于贺秋帆这批60年代末的人来说,电影占据了他们整个少年文化娱乐生活的全部。“1978年10月份,我记得很清楚,日本电影《追捕》当时在国内大的城市先放映,到宁波上映已经是11月份,这个电影太火了,大家都争相去看。当时我的父母亲都在农场上班,他们利用回宁波探亲的两天时间,宁可花费半天时间也要去排队买电影票。可想而知,电影对于那个年代的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性,更像是每个家庭亲情的纽带……”

  当年排队买票是常态

  小孩经常要帮大人占位

  电影票太紧张,当时排队买票是常态,贺秋帆也经常和小伙伴一起,代替大人先行占位排队,而这个时候总有一些“活络”的年轻人,时常会找机会“贿赂”他们,“他们会给我们好吃的,然后说,小朋友我来给你排队,票子我帮你买。等排到了他,他就会把自己的电影票连同我们的一起买好。”

  在80年代之前,宁波市民看得最多的电影是朝鲜电影,“《卖花姑娘》、《金鸡和银鸡的命运》,这些长相和我们相似的亚洲面孔一下子就俘获了宁波观众的心,而且剧中有旋律优美的主题曲,当时很受欢迎。”贺秋帆记得当时的民光电影院分上下两层,1000多个座位,那会没有空调,几个大吊扇垂挂下来,一到夏天,大吊扇呼啦呼啦地转着,伴随着电影播放的声音,至今,这种画面还深印在他的脑海里。“这么多人挤在一个影院里看同一部电影,大家的心情会因剧中人物命运的变迁而跌宕起伏,时常都是整个影院集体叹息或惊呼,这种感受现在很难再体会到了。”

  80年代香港武打片风行

  街头最牛的是跑片小伙

  1982年上映的《少林寺》一下将香港武打片带入了观众的视野,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香港武打片一直是大众观影的热点。

  58岁的邵建伟担任民光影城的经理多年,回忆起当年的往事,他仍记忆深刻。

  80年代邵建伟负责跑片,经常要到镇海各个公社去放映电影,“当时各个乡镇的观众最喜欢看这些香港武打片,一个月一场排片都是爆满,有些公社没有排到片,有时候他们就直接把放映的机器拉走,这样你就没办法了,只好到他们那里去放电影。”

  贺秋帆也记得那个放映电影如火如荼的年代,“那时候街上最牛的不是现在讲的开奔驰、劳斯莱斯的,而是跑片的小伙子。因为电影拷贝少,所以一部电影经常是在几个电影院之间轮换放映,这个时候的跑片员就非常吃香,他会开着机器脚踏车,突突突地穿行在市区里的各条小巷,送拷贝。”

  改革开放这40年的变化

  电影上就是与世界同步

  1985年,随着电视机的逐步进入宁波家庭,以及一些新式娱乐方式的涌入,电影院的文化娱乐中心位置受到了极大的挑战。90年代初,国内电影市场更是一派“死气沉沉”光景。为了刺激票房增长,1994年,《亡命天涯》在国内上映,成为新中国成立数十年来第一部公映的好莱坞大片。贺秋帆依然记得当时激动澎湃的心情,“现在想来就是一个轮回,因为《亡命天涯》的剧情和《追捕》实在太相似了。”

  2014年,贺秋帆去新西兰旅游,在当地的一家电影院看到了《星际穿越》的上映海报,因为时间紧迫,他没有来得及买票观看。一周后回到宁波,路过民光影城时,蓦然发现民光影城的门口贴着一张一模一样的《星际穿越》海报。“说真的,当时我心里咯噔一下,才深刻体会到我们和世界完完全全接轨了,对于我这个老影迷而言,改革开放这40年的变化,单就电影来说,就是我们能与世界同步了。”而今年的《红海行动》更是从制作上向国际水准靠拢。

  时代记忆

  “谈恋爱去电影院惬意极了”

  58岁的董萍多年后还是记得那条熟悉的路线,“坐公交车到姚隘路和曙光路交会的这一站下车,曙光电影院就到了。”除了坐公交车,她和小姐妹也会骑自行车出发,周末或者下班来到这里看一场电影,一部电影一辆车收5分钱,她们会提前在电影院外围买好吃的,“糖炒栗子、臭豆腐、橘子,夏天还会有人推着车卖棒冰,大大的木头箱子,用厚厚的棉被裹着。”

  当年,曙光电影院的名气绝对是响亮的。57岁的吴宝德还记得和女朋友约会去曙光电影院看电影的场面,“由于曙光电影院是较早引进立体声环绕设备的影院,所以我们这些人当时就喜欢去那里看,一些动作大片,尤其是美国大片。大厅四周的小卖部售卖各种零食,都是女孩子最喜欢的,什么话梅、饮料、爆米花、口香糖等等。当时小年轻谈恋爱,有电影看,有东西吃,真的感觉很惬意了。”由于曙光电影院是较早设情侣座的,座位在最后一排,所以当时,这对谈恋爱的年轻男女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大家也愿意去捧场。

  “伴随着我的青春闪闪发光”

  热闹与喧嚣,铅华洗尽。在改革开放40年的过程中,宁波这座城市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速,兴衰更替。2000年以后,曙光电影院慢慢变得冷清下来,从辉煌的顶峰悄悄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而今天的年轻人更爱设施全新的影院,小厅化放映,从甬城市区仅有的几家电影院,发展到十多家。

  不用再排队买票,在家里用手机APP就能订好任何场次电影的任何位置,十五分钟间隔就有一场电影放映,电影如今已经成了人们的大众消费。

  即便如此,但对吴宝德来说,不管甬城有多少个豪华影院,从2D、3D看到4D,每次路过曙光路,他脑海里依然会浮现门口叫卖香烟的小贩的声音,“每次一有大片上映,曙光电影院的候映大厅里、外面广场上,随处可见五颜六色的宣传海报,在墙上贴着、在地上矗立着,那一晚的情境就像十里洋场一样,伴随着我的青春闪闪发光。”

  记者吴丹娜

原标题:光影轮换40年沉淀青春记录时代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