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宁波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中国宁波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建德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纪实:山乡逐梦“绿富美”
稿源: 浙江日报   2018-04-24 09:17:00

  坐拥百万亩山林,兰江、新安江、富春江三江交汇,村村是景区,处处能旅游,建德的乡村令人艳羡。春日,漫步沿江绿道,灵秀扑面的原生态自然景观让人联想起李白诗中描述的韵致,“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这里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和首批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也是“两美”浙江特色体验地。10多年来,这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市,依托山水自然格局,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找准了发展美丽经济的跑道。2017年,建德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998元,比上年增长9.6%;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全市村级债务相较上年化解1.64亿元,化解率达48.03%。

  这颗“绿心”,释放着不可阻挡的发展后劲。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对人居环境提升的不懈追求,使建德瞄准打造“美丽建德”的目标,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化作生动实践,不断探索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守好这片绿水青山

  三江汇合处,就是建德工业重镇梅城镇。远离了曾经的机器轰鸣,这里的乡村群峰隽秀,水明如镜,绿荫似染,组成了一幅绝美的“富春山居图”。

  搬入高新技术产业园已有多年的建业化工常务副总夏益忠的脸上早已没有了当年的不舍,“暂时的损失换来长久的效益,值了。”4年前,建业化工关掉了位于梅城镇的老厂区。随之一起淘汰的,是年产50万立方米溶解乙炔、年产2000吨吗啉等的高能耗、高污染生产线。

  生态觉悟来自对过去的深刻反思。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仰仗着丰富的山水资源,建德只争朝夕推进现代化,新安江畔林立着各类厂房,化工、建材、碳酸钙等企业崛起。“高峰时全市有化工企业75家,是浙江数得上的工业强县。”一名“老建德”说。

  GDP一路高歌的红火,却掩盖不了粉尘漫天、江河浑浊的黯淡。素以一江秀水闻名的建德,却因水质问题,屡受质疑。面对难以为继的发展尴尬,建德人痛下决心“砸锅卖铁也要保护好生态”,将生态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城镇化建设高度融合。一路走来,建德市领导班子对“生态立市”依然矢志不渝。截至2017年底,建德化工企业整合到13家,碳酸钙企业由199家整合到33家,淘汰整治“低小散”企业(作坊)888家。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百姓的期盼。”建德市委书记童定干说,“因此我们必须要治出生态环境新面貌,打出转型升级新天地,催生美丽经济新业态。”多年来,许多人也和夏益忠一样,在经历了内心的激荡后,停下生产线、拆掉养殖棚,给江水、河流让路,全力守护这里的绿水青山。

  思路一变天地宽。脚下的大地和头顶的天空,逐渐清朗。

  梳理自然人文底蕴

  10多年的时间里,乡村的面貌能够发生多大的改变?

  建德的改变远比想象中来得多:三江两岸的污染企业停工了,建成了蜿蜒如龙的生态绿道;村里的畜禽养殖大户没影了,办起了健康环保的果蔬乐园……

  在困境中找到转机,建德经历了一个摸索阶段。建德市政协主席吴铁民多年前是分管工业的常务副市长。他回忆,那几年市里毅然关闭了22条小水泥生产线,财政出资达6600万元;否决了100余个化工等重污染项目,涉及投资金额近30亿元。

  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寻求平衡的建德人,意识到在抓好产业转型和污染整治的同时,还要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让农村自然人文的底子厚起来。

  “原有的乡村风貌、池塘水系等受到一定破坏,我们要按照自然格局把山水面貌、历史人文重新梳理和恢复。”建德市“美丽办”专职副主任黄卫平说,“治之后,还要建。”

  在一以贯之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基础上,建德统一规划美丽乡村,完善农村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千年古镇寿昌拆除249处违建和8000多平方米危房,保护沿水街巷的历史风貌,抢救性修复10余处历史建筑,把农村的自然结构梳理出来。原先窄破的小巷变为古韵水街,充分彰显乡土文化气息。

  这里的发展之路从未如此清晰:把山水生态作为最大特色,尊重原有的山水格局和内在的脉络肌理,呈现“山水相融”的景观格局,深入挖掘乡土特色、风土人情,使每条乡村风景线都成为具有鲜明建德文化印记的特色名片。

  几年前,汪水法夫妇搬进了莲花镇戴家村的特色民居。这个沿新安江重要支流莲花溪发展的村庄,曾经满是鸡棚和猪舍,高峰时蛋鸡存栏量320万羽。“人没进村,先闻到臭味。”而今,汪水法的新房之外,青山如黛,清溪流淌,更让他高兴的是,“生活在城里的孙女,终于肯回来住了。”

  做大做强山水文章

  绿水青山没有辜负人们的期待。

  因绿水青山而衍生的生态产业,在建德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眼下,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正成为建德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年,建德打造“没有围墙的国家5A级景区”和全省美丽乡村示范县,预计游客将超1000万人次,营业收入将达102亿元。

  全市232个村,村村是景区,处处能旅游。人改变了环境,环境又反过来改变了人。建德人转换思路,重新开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

  绵延41.7公里的胥溪,是富春江的支流。整治后的胥溪,流经的胥江、大畈、牌楼、骑龙4个村10公里河道两岸,满眼绿意、风景如画。6条近年新修的景观堰坝让溪水层层叠叠、经年不绝;数公里长的临水绿道,如同一条精美的丝带,把沿岸村庄的自然景致、人文传奇串珠成链,使隐匿在山水深处的乡村之美脱颖而出。

  胥溪下游南岸的胥江村人重新打量起自己的家,320国道从村里经过,杭新景高速乾潭出口就在村口,在建的杭黄高铁也将从村里过。“生态环境整治好了,交通配套跟上来了,怎么用好这些效应,让村民得益?”胥江村两委班子有自己的想法,“我们把新村集聚点当作景点打造,做成杭派民居。”

  如今,集采摘、体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胥溪流域美丽经济产业带已经形成。位于高速出口附近,胥江村白墙黑瓦的杭派民居与山坡上的茶园交相辉映;隔溪相望的,是牌楼村550多亩的艾利斯玫瑰园;沿溪而上,则是下包村的自行车公园、胥岭国际生态村、浙西唐诗小镇,还有汪活源村的高端民宿等。游客在三江口吃江鲜,在村里住民宿,沿着绿道游览三江两岸已成常态。

  立足“绿色优势”,建德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同向而行,环境效益与百姓收入同步增值,成为海内外客商的投资目的地。此时的建德更加清醒,挑选环境友好型项目,守护好绿水青山,才能跨越赶超实现崛起。建德人绿色发展的脚步愈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