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宁波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中国宁波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安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纪实:安且吉兮 诗意栖居
稿源: 浙江日报   2018-04-23 08:50:29

  到过安吉的人都觉得,这个浙北山区县格外与众不同:在任何一个普通的村庄,人们都那样怡然自乐。

  安吉的村庄,大多掩映在茫茫竹海中。近年来,这些既无交通优势又无资源优势,甚至一度环境恶化、人员流失严重的山区小村,却一跃成长为魅力四射的明星村。2017年,安吉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27904元,超过全省平均值2948元。

  回顾蜕变之路,安吉县委书记沈铭权说:“自200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千万工程’开始,我们就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将生态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城镇化建设高度融合,努力实现村庄美、农业强、农民富的发展目标。”

  2005年8月,习近平在安吉余村调研时曾说:“从安吉的名字,我想到和谐社会的建设,我想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我想到经济发展的转变。”如今,这已在安吉化作现实。

  全民共建幸福家园

  “政府一头热,村民冷眼看”是很多地方改善人居环境时,经常遭遇的尴尬。但在安吉,要不要整治、什么时候整治、改善什么内容,都是村民先投票、村里自主定、县乡再配套。

  5年前,面对三村合并后“并村不并心”的现状,以及提升人居环境的重任,天子湖镇高禹村多次开会征集意见,村民们最后一致决定,众筹修建电影院、图书馆和老年公寓,打造村民互动平台。“垃圾分类、污水处理、公厕改造这些事,都在深入交流中妥善解决。”村支书李更正说。如今,一周放映两次的电影院场场爆满,村里还办起了村报,有了排舞队、戏剧团等艺术团体。

  “安吉改善环境,就是为了给农民建一个安居乐业的家园。”安吉县农办副主任任强军说,早在2003年,习近平同志就强调,要把“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作为造福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从那时起,我们下大力气解决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环境问题。”任强军说。

  前些年,山川乡马家弄村还是个环境脏乱差、生活不便利的地方,眼看着几百米外的高家堂村不断提升村容村貌、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乡政府和村两委急在心里。在乡、村干部多次动员下,几个自然村的生产队长主动请缨,“要把环境改善好”;道路拓宽需征用部分田地,村里党员纷纷站出来,“占多少地从我们家划”;河道两侧整治、公共场所绿化资金不够,村民不仅不收一分钱土地征用款,还起早摸黑投工投劳。如今,农房改造成了江南民居样式;乱堆的水缸,统一布置种上了鲜花;穿村而过的鸬鸟溪上,修建了亲水平台……村支书沈广宏说:“改善人居环境的过程,也是形成共建美好家园氛围的过程,每人每家做一点事,一个村庄就会有改变。”

  截至目前,安吉县每年新增财力的70%以上均用于人居环境和民生改善,农村污水处理、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13项公共服务实现全覆盖,村村都有乡村舞台、健身设施和农村公厕,实施物业化管理的村庄已达到97%。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暮春时节,走入灵峰街道大竹园村,见不到一点垃圾,看不到乱排的污水。更难得的是,2016年村里在老村旁规划建新村时,遵循原有的自然肌理,大树不砍、河塘不填、道路不截弯取直,61栋白墙黑瓦的民居依地形分布,错落有致,一派浙北田园风光。

  尊重原生肌理,与自然和谐共处,这样的案例在安吉比比皆是。十余年来,鄣吴镇鄣吴村在推进人居环境改善的同时,合理控制商业开发的业态和规模,引导生活空间与自然山水、产业空间和谐共融,住房改造严格实行“踏勘到场、放样到场、基础验线到场、批后管理到场”和现场公示制度。至今,邻居还是原来的邻居,“八府九弄十二巷”的街巷格局得以完整留存,长2000余米的鲤鱼溪流过家家户户门前,村里终年水声灵动。

  这一幅乡土画卷,让人联想起《诗经》“安且吉兮”的意境,也吸引着每天上百个学习团前来取经。安吉,已经成为农村人居环境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新标杆。

  和谐源于对发展的反思。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第二次来到安吉调研。在余村的会议室,村干部在汇报关停三座矿山和一座水泥厂时,流露出一丝不舍。习近平谆谆告诫道,既然要“生态立县”,总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要以环境为代价,去推动经济增长,因为这样的增长不是发展。

  “这段阐述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话,对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同样有指导意义。”安吉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13年来,他们努力探索一条超越一般城镇化趋势的乡村发展之路,在“保护”和“改善”的两难中,更好地“有所为”,坚决地“有所不为”。

  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中,安吉以标准化为要求,编制了涵盖卫生保洁、园林绿化、公共设施管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等的长效管理办法,县里还专门成立风貌管控办,强调因地制宜开展乡村规划设计,保护好农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让全县188个行政村都呈现灵动的空间和浓郁的韵味。

  2015年,安吉美丽乡村建设办法被写入国家标准。

  美丽经济迸发活力

  有些地方,村庄建得很美,但房屋空置、村民外出,人们去过一次未必再去。安吉却让人来过一次还想再来,因为这里承载着故土的乡愁,也承载着乡村的自信。

  至今,天荒坪镇余村党支部书记潘文革还留着13年前的会议笔记,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旁边,他还记下了“逆城市化”。

  那时的安吉,“零点行动”之后,关停大批污染企业,拒绝大批项目,县财政收入甚至出现了负增长。面对处在从“靠山吃山”急转到“困守青山”的安吉人,习近平支招鼓劲:长三角有多少游客?将来的话,甚至会有一些城里人在逆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来这里,你们这里就更是一块宝地。

  这为苦苦求索的人们解开了“绿水青山如何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问号。安吉人意识到,既不能靠山吃山消耗资源,也不能守山望山无所作为,在逆城市化中抢得先机,求解之道在于转变乡村发展方式。

  因此,在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时,“美丽经济”成为当地发展的一条主脉络。安吉将全县作为一盘棋统一规划,按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居则居、宜文则文的原则,探索多种村庄经营模式,形成了特色生态产业和绿色发展模式。据统计,截至去年底,安吉农村接待游客数量达2200万人次、总收入达280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到27904元,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100万元。

  山川乡大里村距离县城一小时车程,看似偏远却充满活力。人们将太平溪两侧的鸡棚、猪棚和辅房全部拆除,整理出清朗的山水空间,吸引了一批批游客流连忘返,也引来了仙龙峡漂流、零碳居住体验屋、山茶花基地等项目入驻,为近200位村民提供了就业、创业机会。

  截至2017年底,仅29个安吉县级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就吸引工商资本115亿元。沈铭权说:“安吉改善人居环境,推动乡村发展的实践,是从‘以人为本’的土壤上生长出来的,并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茁壮成长,深受群众拥护,也具有内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