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奉化下跸驻:能人回归 走出“恶性循环”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04-19 08:33:08 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拉高标杆扬长补短 六争攻坚三年攀高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在争先进位的发展道路上,最浪费不起的就是时间。

  在奉化溪口和绍兴新昌交界的地方,潺潺剡溪的源头,竹林环抱的山坳,有个名叫下跸驻的村子用自身经历讲述了一个一波三折的故事。

  20世纪80年代,凭着村班子的胆魄和眼光,下跸驻喊出“工业出林,工业出农”的口号,红红火火的村办企业,带来每年超过20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第一个通自来水,第一个修村道,第一个建起新房……下跸驻村成了奉化乃至宁波响当当的一面“红旗”。

  不料,形势一片大好的先进村,却在1997年遭遇了“滑铁卢”。那一年,下跸驻在村办企业转制的过程中,因分配不均产生矛盾。村班子有些人争权夺利,明争暗斗,与此同时村子的发展也陷入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村庄建设没人带头,集体经济无人谋划,村民呼声没人响应,久而久之,下跸驻成了“后进村”。

  “那时候,村班子不干事,村里也鸡犬不宁。就是那‘消失的20年’时间,这个‘脏乱差’的村子成了‘上访村’,村里事务都陷入了瘫痪。我们看在眼里,苦在心里。”说起往事,老党员毛立定连连摇头。

  2016年,“能人”潘为民在溪口镇党委的感召下,放下白手起家的五金压铸厂,阔别20余年重新担任下跸驻村党支部书记,在花甲之年挑起了小山村振兴发展的重担。

  潘为民记得很清楚,第一次走进村里的办公楼——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破败的楼道里一个工作人员都没有,就像是被时代所遗忘的角落。窗外,曾经人声鼎沸的街道小巷,却遍地是露天的旱厕、难闻的垃圾、摇摇欲坠的危房……

  “那一刻,真的可以说用‘心痛’来形容。谁曾想过,这个自己一手养大的优秀‘孩子’,现在竟然如此落魄,穷困潦倒。”说到这里,潘为民的眼角湿润了。面对这个“烂摊子”,亲朋好友都劝过他,不要来蹚这浑水,但潘为民说,那份为村为民的情怀,自己始终忘不了。

  如何刹住村子不断后退的惯性,让村子彻底走出“恶性循环”?还没有正式报到,潘为民就提早一周拜访了村里的老党员,调研排摸村庄发展的“症结”所在。他将自己抱病在床的妻子拜托给女儿,然后一心扑在了村子上。

  “麻秆一根很容易断,但是如果一捆麻秆的话就不会断!”上班第一天,潘为民就召开村民大会,将大家的思想统一到发展中来。他反反复复地强调,人心齐,村子发展才有出路,如果大家只顾着自己的利益,最终吃亏的就是老百姓。

  殡葬改革后,按照规定不能再继续在山林里私自做坟,但村里公墓的选址始终无法敲定,满是怨气的村民就跟执法人员打起了“游击”。“把脉问诊”后,潘为民将这根“硬骨头”作为上任后要解决的头一件大事。选址有难度,就拿出多个方案,摆在桌面上让村民充分讨论比较;资金难度大,就用自己的面子到处去“化缘”;墓穴定制成本高,就走遍周边村落货比三家,定下统一的建设标准……

  短短4个月,这个困扰了村子10多年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经过民主协商,村里划出了6.3亩地作为村里的公墓用地,预计可以容纳198只墓穴,可以满足下跸驻村30年的使用需要。

  环村道路修建、公厕整治、垃圾清理、河道清淤、自来水改造、老村办公楼修缮……上任一年多时间,“能人”潘为民带着村班子办成了多年不见起色的民生实事,在他们计划的图景里,一年要改变现状,三年要改变面貌,六年要交出一个崭新的下跸驻村。

  改建村集体厂房、种植经济作物、挖掘旅游资源——眼下,下跸驻村正在谋划转型发展,写好“二次创业”的新文章。

  “时间,实在是太宝贵了。迎头赶上,下跸驻需要的恰恰就是时间。”潘为民说。

  宁波日报记者黄合

  通讯员 宋平

原标题:奉化下跸驻:能人回归,走出“恶性循环”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

奉化下跸驻:能人回归 走出“恶性循环”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04-19 08:33:08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在争先进位的发展道路上,最浪费不起的就是时间。

  在奉化溪口和绍兴新昌交界的地方,潺潺剡溪的源头,竹林环抱的山坳,有个名叫下跸驻的村子用自身经历讲述了一个一波三折的故事。

  20世纪80年代,凭着村班子的胆魄和眼光,下跸驻喊出“工业出林,工业出农”的口号,红红火火的村办企业,带来每年超过20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第一个通自来水,第一个修村道,第一个建起新房……下跸驻村成了奉化乃至宁波响当当的一面“红旗”。

  不料,形势一片大好的先进村,却在1997年遭遇了“滑铁卢”。那一年,下跸驻在村办企业转制的过程中,因分配不均产生矛盾。村班子有些人争权夺利,明争暗斗,与此同时村子的发展也陷入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村庄建设没人带头,集体经济无人谋划,村民呼声没人响应,久而久之,下跸驻成了“后进村”。

  “那时候,村班子不干事,村里也鸡犬不宁。就是那‘消失的20年’时间,这个‘脏乱差’的村子成了‘上访村’,村里事务都陷入了瘫痪。我们看在眼里,苦在心里。”说起往事,老党员毛立定连连摇头。

  2016年,“能人”潘为民在溪口镇党委的感召下,放下白手起家的五金压铸厂,阔别20余年重新担任下跸驻村党支部书记,在花甲之年挑起了小山村振兴发展的重担。

  潘为民记得很清楚,第一次走进村里的办公楼——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破败的楼道里一个工作人员都没有,就像是被时代所遗忘的角落。窗外,曾经人声鼎沸的街道小巷,却遍地是露天的旱厕、难闻的垃圾、摇摇欲坠的危房……

  “那一刻,真的可以说用‘心痛’来形容。谁曾想过,这个自己一手养大的优秀‘孩子’,现在竟然如此落魄,穷困潦倒。”说到这里,潘为民的眼角湿润了。面对这个“烂摊子”,亲朋好友都劝过他,不要来蹚这浑水,但潘为民说,那份为村为民的情怀,自己始终忘不了。

  如何刹住村子不断后退的惯性,让村子彻底走出“恶性循环”?还没有正式报到,潘为民就提早一周拜访了村里的老党员,调研排摸村庄发展的“症结”所在。他将自己抱病在床的妻子拜托给女儿,然后一心扑在了村子上。

  “麻秆一根很容易断,但是如果一捆麻秆的话就不会断!”上班第一天,潘为民就召开村民大会,将大家的思想统一到发展中来。他反反复复地强调,人心齐,村子发展才有出路,如果大家只顾着自己的利益,最终吃亏的就是老百姓。

  殡葬改革后,按照规定不能再继续在山林里私自做坟,但村里公墓的选址始终无法敲定,满是怨气的村民就跟执法人员打起了“游击”。“把脉问诊”后,潘为民将这根“硬骨头”作为上任后要解决的头一件大事。选址有难度,就拿出多个方案,摆在桌面上让村民充分讨论比较;资金难度大,就用自己的面子到处去“化缘”;墓穴定制成本高,就走遍周边村落货比三家,定下统一的建设标准……

  短短4个月,这个困扰了村子10多年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经过民主协商,村里划出了6.3亩地作为村里的公墓用地,预计可以容纳198只墓穴,可以满足下跸驻村30年的使用需要。

  环村道路修建、公厕整治、垃圾清理、河道清淤、自来水改造、老村办公楼修缮……上任一年多时间,“能人”潘为民带着村班子办成了多年不见起色的民生实事,在他们计划的图景里,一年要改变现状,三年要改变面貌,六年要交出一个崭新的下跸驻村。

  改建村集体厂房、种植经济作物、挖掘旅游资源——眼下,下跸驻村正在谋划转型发展,写好“二次创业”的新文章。

  “时间,实在是太宝贵了。迎头赶上,下跸驻需要的恰恰就是时间。”潘为民说。

  宁波日报记者黄合

  通讯员 宋平

原标题:奉化下跸驻:能人回归,走出“恶性循环”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