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宁波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中国宁波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宁波:全面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纪事
稿源: 浙江日报   2018-04-13 10:25:00

  2016年9月,发轫于宁波,我省全面开启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宁波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大力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打造了一个个洁美小镇、活力小镇、风情小镇,实现美丽嬗变,为提升城乡品质、建设美丽宁波增光添彩。

  这一年,精准发力,一张蓝图绘到底;这一年,锐意创新,激发源源不断内生动力,宁波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展现特色风貌、传承历史文化、发展特色产业、提升生活品质,颜值与气质、整治与长效的有机结合,带来了小城镇的蝶变。

  经过各方的不懈努力、协同作战,宁波市参加达标创建的47个小城镇全部一次性通过省里组织的考核验收,基本实现了省里“出样板、出标准、出人才、出模式”的要求。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赋予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新的实践意义。在新的征程中,持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砥砺前行的动力,变为可期可待的目标,宁波已经在奋力书写着小城镇发展的崭新篇章。

  经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后,乡容镇貌、城镇秩序已明显改观、焕然一新。今天就让我们去看看宁波10个省级样板的特色亮点和经验做法。

  江北区·慈城镇

  杆线下地智慧停车复兴古城之美

江北区慈城镇风景

  作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示范样板之一,千年古县城慈城镇去年投入超20亿元,同步启动了护城河整治、杆线(电线、网线、电视线三线)下地、立面改造、街景整治等25个工程项目,对古镇进行了力度空前的重建与保护,小镇的“颜值”日渐显现:

  历史保护修缮完整,民权路古建筑修缮超过1.6万平方米,与占地15.7万平方米的太湖路历史街区形成连贯的古城风貌;按照“尊重城市记忆、留住城市文脉”,实施保黎北路、解放路等主要道路立面整治项目,打造了保黎北路迎宾街和解放路商业观光街等。

  同时,慈城镇建立“智慧城镇感知系统”“智慧景区系统”“智慧停车系统”三大系统,对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实现“智能化”管理。

  鄞州区·东吴镇

  传统文化融入景观体现水乡古韵

鄞州区东吴镇太白公园

  东吴镇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共涉及工程52项,总投资6.66亿元。在整治过程中,该镇将传统文化融入景观打造,实现东吴新门户,重现镇南路乡镇企业文化,体现江南水乡的古韵和灵秀。

  东吴许多地名与凤凰有关,在整治过程中该镇在入口处三角地上设计建造了一个“五凤朝阳”的地标,以凤为形、以山为脉,作为东吴的最美窗口,展示“禅隐太白、韵藏东吴”的独特文化魅力;同时对太白公园进行绿化改造提升,“八行柱”在此耸立,元代王蒙的《太白山图》以雕刻方式刻于景墙之上;结合东吴特有的瓷器文化,提炼花园山古坟潭窑址瓷器的花纹,作为街景整体式改造墙绘的主要元素。

  在民居改造中推行古建筑“微改造”模式,黑瓦白墙,呈现独特的“甬派”民居风貌;大力推进门前河传统街区改造提升、沙江河沿岸景观设计等区块改造,再现江南水乡风貌。

  象山县·定塘镇

  挖掘内涵整治镇貌田园小镇初现

象山县定塘镇街景

  定塘镇紧抓美丽集镇建设契机,坚持项目建设和城镇管理两手抓、文化内涵挖掘与镇容镇貌整治相结合,截至目前,已完成建设项目13个,正在建设项目5个,一个多彩果蔬田园小镇初现。

  定塘镇特意寻来老石板,修缮已损毁的老桥保安桥的路面,以留住历史味道;墙绘农耕民俗、山水田园,使过去的赤膊墙成为文化阵地;建设市民文化长廊,由定塘人书写定塘,展示定塘曾经的乡间技艺;兴定路的多彩立面源于多彩果蔬,长塘河两岸的一片橘红,正是源于定塘2万亩柑橘“橘子红了”之意。

  同时,该镇拆除乱搭乱建18处、消除“赤膊墙”2600平方米;利用拆后土地新增口袋式公园2个;并以镇区人流密集区域为重点进行卫生整治,集中清理垃圾堆放点77处,改造卫生死角为绿化角55处。

  北仑区·白峰街道

  四箱合一智能管理打造生态小镇

北仑区白峰镇山防移民安置小区

  按照规划,白峰街道正全力打造“山水林田相应、港产渔游相宜”的滨海宜居生态小镇,重点实施35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已完工30个,总投资约2.71亿元。

  白峰街道“线乱拉”工作走在宁波市前列,拔除废旧、无用电线杆410余根,首创“共杆共箱”及“四箱合一(广电、电信、联通、移动四家线路整合)”的共享模式,有效解决了空中蜘蛛网乱象。

  同时依托街道综合指挥室建立“智慧城镇”管理平台,做到智能管理:投资500余万元安装高清摄像头880个;全市首创在主要道路安装智能窨井盖系统;城区停车场增设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实现全天候视频监控;在高空和污水管网勘察中启用“无人机”和“管道机器人”;“环保洗衣台”能让污水流到处理池进行集中处理,解决了洗涤污水直排入河难题。

  海曙区·章水镇

  做好“红”“绿”两篇文章发展山水经济

海曙区章水镇街景

  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章水镇做好了四明山革命历史和秀丽风光这“红”“绿”两篇文章,把发展“山水经济”与整治行动有机结合,围绕“古韵”做规划,引入VI设计,进行整体形象打造,形成有内涵的故居旧宅、有记忆的街巷老路、有故事的江南小镇,目前已圆满完成总投资1.4亿元的21个项目。

  镇内主干道旁有两口古井,一口是拥有500多年历史的太平井,一口为古时用于农水灌溉的拗甏井,目前它们不仅被完整保留,一旁还修建了传统风格的凉亭,成为镇上重要景观点;大树底下说小事、老房子里的党员驿站,处处透露出章水老底子味道;通远路上新增的四个停车场砌起鹅卵石围墙、种上绿植,赋予山水元素,而这些石头部分是从附近老百姓手里收过来的,属于旧物利用、就地取材。让一块石头、一片瓦墙恢复成小时候记忆中的模样,“儿时的感觉,逝去的乡愁”在小城镇整治中一并找回。

  慈溪市·天元集镇

  提炼管线整治十法古玩街画中来

慈溪周巷天元天潭路

  白墙黛瓦、绿树红花;斑斓景致、古韵今风,经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现在的天元古玩街正从画中向客人们“走来”。

  天元素有“古旧家具民间故宫”的美誉,但这里一度呈现的景象是狭窄的巷口、乱如麻的电线,影响美观不说还很危险。天元以“线乱拉”整治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突破点,会同供电等相关部门,制定“一户一策”精细化治理方案,并总结提炼出入户共享、桥架收纳等管线整治十法,建成以天元古玩街为核心的整治样板,做法在全省推广。

  在具体整治中,天元注重地域文化传承,建筑彰显民国特色,精细化管理建成宁波市首个镇级智慧城管平台,围绕“一园一点三轴”的总体布局,即一个古香艺宝博览园,一个入城口节点,三条道路风情轴,全面打造古乡艺宝小镇,累计实施16个整治项目,投资7049万元。

  余姚市·泗门镇

  保护古镇升级产业打造精品小城

余姚市泗门镇街景一角

  从2016年10月开始,泗门镇以创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为契机,围绕打造“长三角南翼湾区风貌精品小城”,针对“脏、乱、差、堵、污”五大问题,着力推进24项工作任务,顺利蝉联全国文明镇“五连冠”。

  泗门镇重点打造了小微企业创业园和锦婷线缆小微园,目前已集聚企业49家,被评为“低小散”整治优秀乡镇;启动省历史文化名镇申报和古镇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投入2000余万元对省文保单位谢氏宗祠和成之庄进行了修缮及布展;安排专项资金对非遗团队、传承基地进行补助,开设非遗展厅,设立非遗传承基地,精心打造文化品牌活动“汝湖春晓”元宵灯会;新建了泗门“数字大厅”,截至去年12月底,平台已处理各类问题6317条,破解了“数字化”城镇市政管理难题。

  宁海县·越溪乡

  EPC模式大物业管理“跑”出加速度

宁海县越溪乡街景

  越溪乡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创新采用EPC模式,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突出建管并重,探索乡域管理物业化模式,实现集镇基层治理长效管理,投入8000多万元的17个项目目前已全部完成。

  振兴路整治工程去年7月开工,年底就完工了,施工能比较顺利地进行主要得益于越溪乡首次引入“EPC模式”。EPC使用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模式,有效解决了审批周期偏长、设计施工衔接不畅、投资规模不可控等问题,从对接项目到正式开工,较传统模式平均节省时间近3个月。乡里还邀请了第三方监理单位和跟踪审计单位,监管EPC项目。

  越溪还尝试引进了“大物业”管理模式,将集镇2.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服务项目统一打包交由专门的物业管理公司,一段时间下来,区域内交通事故率环比下降30%,街区环境显著改善。

  奉化区·大堰镇

  就地取材生态整治留住乡愁记忆

奉化区大堰镇风景

  大堰镇在整治过程中,归纳总结提炼出了“土木三十六计”工作法,贯穿于规划、整治、乡愁、管理等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全过程,该镇在整治中实施了38个项目,投资1.74亿元。

  规划是总纲,“三十六计”的第一计是“借梯登高”三步走,谋划、规划和策划齐头并进,大堰牢牢盯住“一个主要出入口、一条生态县溪、一批特色弄堂、一条循环绿道、一片示范街区”这“五个一”工程,打造具有诗画江南韵味的乡愁小镇。

  “土木三十六计”融合应用在了大堰镇整治的每个角落里。在大堰镇后畈村里,能工巧匠就地取材,利用砖瓦缸罐、酒缸蓑衣,打造了瓜瓞绵绵、铁犁牛耕、鹤鹿回春等民俗文化美景,这里用的就是第三十三计本土主角模式;再比如第四计——“生态禁限令”,限农污限直排、禁养殖禁渔猎、零工业零污染,给大堰的生态牢牢上了道“保险”。

  镇海区·澥浦镇

  修缮建筑打造节庆展现特色风貌

镇海区澥浦镇十七房景区

  2017年,澥浦镇被列入省级项目库的整治项目共18个,总投资2.45亿元,目前“美丽效应”日益显现。

  郑氏十七房是目前国内保存规模较大、较完整的明清风格的古建筑群,也是澥浦镇全域整治的重要支点。该镇对十七房一期18000多平方米古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并对具有历史价值、文化内涵的建筑、院落、水系、巷弄等历史文化遗存进行严格的保护和利用,盘活了郑氏十七房古建筑资源。

  在深入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澥浦镇还致力于民俗文化的传承,打造以“冬至文化节”为特色的品牌民俗节庆,活动围绕澥浦古镇的冬至民俗、渔文化、郑氏十七房宗族传统、非遗传承、绿色环保、美丽新澥浦建设等7大主题,融入农民画、船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澥浦古镇特色风貌。

  尤畅 段琼蕾 陈斌 吴培均金霞霞 邵家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