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坚定文化自信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02-22 15:08:58 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 学习贯彻十九大

  (资料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这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孙丽珍李泽泉

  一、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战略价值

  首先,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根本动力来自中华民族最深层的文化基因。我国既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发展所凝结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也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所孕育和形成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珍贵的文化内核,根植于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富裕,为文化自信深入人心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能量,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添了无穷动力,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更加雄厚的文化基础。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当代社会及其日常生活领域,不论是达成价值共识还是实现思想认同,也无论是道路选择还是精神动力,说到底在于能否有效发挥文化的凝聚力和引领力。面对近代以来西方中心主义及其文化霸权扩张长期占据人类历史和世界秩序中心位置的现实境遇,中国需要更加注重以文化自信为前提和引导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这样,才能增强国际话语权,才能使我国的优秀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其次,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基石。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探索过程中的文化精粹,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推动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高地和价值基础。文化自信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具有独创性又具有普适性的价值样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独特魅力。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从文化价值层面审视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基本理念和制度本质,有利于拓展和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文化根基。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一社会主义大国,文化自信是我国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核心支撑,更是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价值、发扬中国精神、激发中国力量的文化基石。

  再次,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在基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在社会需求和社会生产两方面发生重大变化,人民的需求已经从简单的“物质文化需求”转变为更高层次的“对美好生活需要”,而“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显然包含人民新的文化需求。如今,我们同时面对着改革开放40年的斐然成绩和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短板,发展中制约我国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也已显现。文化领域亦是如此,人民需要更高水平、更丰富、更多元的文化产品和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文化服务,而文化生产方面则存在着文化产品数量多、质量却良莠不齐的问题,存在着文化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进入新时代,满足人民文化新要求,需要贯彻新理念。只有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文化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大力提升文化发展效益和质量,才能用丰富的文化产品与优质的文化服务切实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二、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坚定文化自信、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我们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特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特点,作出了一系列论述。首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现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显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最根本保障。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一直都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导向。文化需要人民,人民也需要文化,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以为人民服务为价值依归,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统一的。

  其次,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其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和道德理念等,蕴藏着解决当代世界难题的重要启示,可以为当代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治国理政、道德建设等提供有益启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紫金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在强调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和代代守护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第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体现民族性和开放性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抛弃民族文化的个性尊严很可能上演历史的悲剧。“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的文化自卑,并不能换来他国的理解和尊重,“去民族化”“去历史化”“去主流化”的文化自弱,只能导致本国文化的丑化矮化虚化洋化。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和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不断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坚持文化自信并不排斥文化交流,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为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对人类各种优秀文明成果,我们都应该学习吸收其有益成分,对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要加强宣传报道,积极借鉴,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坚持洋为中用,兼容并蓄,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我们明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任务上看,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个宏伟目标,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五大任务:首先,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为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以理论武装、舆论导向、互联网建设、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等为重点,加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其次,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要持续深化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第四,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第五,要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重点看,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新时代,如果人们观念没有善恶,行为没有底线,不讲对错,不问是非,不知美丑,不辨香臭,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难以顺利推进。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打好价值观念之争这场硬仗,认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所归。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我们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略

  引领导向,抓牢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必须坚持和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体讲,在实际中要抓好以下工作: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要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加强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能力和水平,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党校必须旗帜鲜明地姓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性修养作为基本课程,引导学员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高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教育发展必须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深化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加快构建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实施重点文艺创作生产工程,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增加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体制机制。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引导公共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创新外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任何大国的发展既有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提高,也有价值观、思想文化等软实力的提高。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非强制利诱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中国的国际形象主要是“他塑”而非“自塑”,我国的实际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存在“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有“落差”。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创新对外话语表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传播好中国声音,阐述好中国特色,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要综合运用大众传媒、群体传媒、人际传媒、新兴媒体等各类资源,树立文化自信,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国际上树立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的形象。

  (作者分别为浙江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高端智库特聘专家)

原标题:坚定文化自信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坚定文化自信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02-22 15:08:58

  (资料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这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孙丽珍李泽泉

  一、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战略价值

  首先,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根本动力来自中华民族最深层的文化基因。我国既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发展所凝结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也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所孕育和形成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珍贵的文化内核,根植于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富裕,为文化自信深入人心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能量,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添了无穷动力,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更加雄厚的文化基础。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当代社会及其日常生活领域,不论是达成价值共识还是实现思想认同,也无论是道路选择还是精神动力,说到底在于能否有效发挥文化的凝聚力和引领力。面对近代以来西方中心主义及其文化霸权扩张长期占据人类历史和世界秩序中心位置的现实境遇,中国需要更加注重以文化自信为前提和引导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这样,才能增强国际话语权,才能使我国的优秀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其次,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基石。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探索过程中的文化精粹,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推动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高地和价值基础。文化自信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具有独创性又具有普适性的价值样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独特魅力。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从文化价值层面审视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基本理念和制度本质,有利于拓展和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文化根基。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一社会主义大国,文化自信是我国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核心支撑,更是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价值、发扬中国精神、激发中国力量的文化基石。

  再次,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在基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在社会需求和社会生产两方面发生重大变化,人民的需求已经从简单的“物质文化需求”转变为更高层次的“对美好生活需要”,而“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显然包含人民新的文化需求。如今,我们同时面对着改革开放40年的斐然成绩和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短板,发展中制约我国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也已显现。文化领域亦是如此,人民需要更高水平、更丰富、更多元的文化产品和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文化服务,而文化生产方面则存在着文化产品数量多、质量却良莠不齐的问题,存在着文化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进入新时代,满足人民文化新要求,需要贯彻新理念。只有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文化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大力提升文化发展效益和质量,才能用丰富的文化产品与优质的文化服务切实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二、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坚定文化自信、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我们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特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特点,作出了一系列论述。首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现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显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最根本保障。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一直都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导向。文化需要人民,人民也需要文化,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以为人民服务为价值依归,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统一的。

  其次,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其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和道德理念等,蕴藏着解决当代世界难题的重要启示,可以为当代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治国理政、道德建设等提供有益启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紫金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在强调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和代代守护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第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体现民族性和开放性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抛弃民族文化的个性尊严很可能上演历史的悲剧。“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的文化自卑,并不能换来他国的理解和尊重,“去民族化”“去历史化”“去主流化”的文化自弱,只能导致本国文化的丑化矮化虚化洋化。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和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不断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坚持文化自信并不排斥文化交流,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为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对人类各种优秀文明成果,我们都应该学习吸收其有益成分,对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要加强宣传报道,积极借鉴,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坚持洋为中用,兼容并蓄,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我们明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任务上看,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个宏伟目标,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五大任务:首先,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为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以理论武装、舆论导向、互联网建设、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等为重点,加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其次,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要持续深化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第四,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第五,要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重点看,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新时代,如果人们观念没有善恶,行为没有底线,不讲对错,不问是非,不知美丑,不辨香臭,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难以顺利推进。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打好价值观念之争这场硬仗,认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所归。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我们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略

  引领导向,抓牢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必须坚持和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体讲,在实际中要抓好以下工作: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要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加强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能力和水平,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党校必须旗帜鲜明地姓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性修养作为基本课程,引导学员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高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教育发展必须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深化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加快构建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实施重点文艺创作生产工程,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增加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体制机制。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引导公共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创新外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任何大国的发展既有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提高,也有价值观、思想文化等软实力的提高。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非强制利诱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中国的国际形象主要是“他塑”而非“自塑”,我国的实际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存在“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有“落差”。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创新对外话语表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传播好中国声音,阐述好中国特色,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要综合运用大众传媒、群体传媒、人际传媒、新兴媒体等各类资源,树立文化自信,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国际上树立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的形象。

  (作者分别为浙江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高端智库特聘专家)

原标题:坚定文化自信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