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网络媒体走转改】最是难忘家乡味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02-14 09:52:07 报料热线:81850000

  米公式。(何峰张丹摄)

  鳗香飘散着浓浓年味。(沈孙晖周科摄)

  王家岭村的小伙子们抬来了年猪。(项一嵚张帆摄)

  祭灶果。(朱军备摄)

  工作人员正在包装“尚田年礼”礼盒。(项一嵚张帆摄)

  鱼鲞是宁波人过年桌上的一道美食。(沈孙晖周科摄)

  本报记者朱军备

  编者按:国人最看重的传统佳节——春节马上就要来临了!过年离不开一个“吃”字。甚至有人说,过年就是一桌年夜饭。这是藏在每个人记忆深处的独特味道。那么,我们宁波人春节期间吃什么?怎么吃?老底子宁波人过年又是吃什么的呢?本版就为读者朋友们奉上一桌精彩美味的“年夜饭”。

  老底子宁波人的年味

  最忆乡愁是过年。马上就要过大年了,不禁想起小时候在乡下老家的年味。

  乡村过年的准备应该是从搡年糕开始的。冬季农闲时节,家家户户自己动手搡年糕。先浸米,浸泡几天后再磨粉,将米粉用蒸笼蒸煮时,香气就随着蒸汽四溢。家中的院子里摆上石头捣臼,将蒸熟的米粉倒入捣臼,然后抡起木柄石制的大捣捶,一锤一锤地打下去,称之为搡年糕。年糕团是小时候的最爱,香喷喷、热乎乎、软软糯糯,裹一点红糖或笋丝咸菜,一口咬下去,味道是说不出的好。手工做年糕毕竟太费时费力。后来,就有了年糕厂,用机器做年糕。但过年吃年糕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寓意“年糕年糕年年高”。

  农村之家,过年前要炒些葵花子、南瓜子、西瓜子,还有年糕干、番薯片,爆些“冬米胖”、做些冬米糖,作为过年时的零食。番薯片是用煮熟的番薯加上糖、芝麻,切成片,晾干后再炒,吃起来又香又脆又甜。

  到农历的小年夜,一般人家都要“祭灶”。传说小年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之日,让灶神吃得满嘴甜甜,别向玉皇大帝说坏话,以此祈福。大人重于“祭灶”仪式,小孩子等着吃“祭灶果”。宁波人的“祭灶果”由鸡爪果、冻米糖、麻枣、红白球等组成。当地还有民谣:“吃过祭灶果,小人乖乖过”。

  过年前,农村里的人还要去赶集采购各种年货。集市上除了鸡鸭、鱼肉外,还有各种零食,摆在街上琳琅满目。

  “谢年”“做羹饭”是旧时宁波人吃年夜饭之前的最后两道仪式。“谢年”是祭祀佛菩萨,祈盼来年平平安安;“做羹饭”是祭祖宗,感恩祖宗保佑,祈盼来年家庭和睦、身体健康。以前的供桌是八仙桌,放上香炉、烛台,“谢年”“做羹饭”的供品是大有讲究的,要摆上好几大盆的冷菜、热菜。等仪式结束,这些菜肴都可以吃了。

  光阴如流水,忙忙碌碌的一年过去了,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一顿年夜饭,这是中国人过年时最隆重的仪式。“吃了年夜饭,才算过了一个完整的年。”

  以前年夜饭上的菜,以大鱼大肉为主,白切鸡肉、红烧猪蹄、猪头肉、香肠、咸菜黄鱼等,滨海人家还有鳗鲞、乌贼鲞、红膏炝蟹、蚶子等,桌子上摆得满满当当。宁波老话“会会七月七,吃吃年夜饭”,宁波人的年夜饭情结一直根深蒂固。

  大年初一早上,宁波人要吃汤果,寓意团团圆圆。小辈给长辈拜年时,长辈会拿出各种吃食,塞进小孩子的衣服口袋里。整个春节,走亲访友,亲友家里都安排了午饭、晚饭。如果住在亲戚家,清早有早点心,下午三四时有“点心饭”,或鸡蛋桂圆,或肉丝炒年糕。到元宵节,要吃汤圆,整个春节都在“吃”中度过了。

  邱隘米公式:最是乡愁米食香

  本报记者何峰

  通讯员张丹

  雪过天晴,阳光正好。日前,鄞州区邱隘沈家村的文化礼堂里热闹非凡,柴火燃烧的噼啪声、有节奏的搡锤声、升腾的白色蒸汽和村民脸上喜悦的神情交织在一起,透出丰收喜庆的年味。文化礼堂一侧的案板上,几位大婶正为邱公式点“红印”。

  “这是沈家村一年中非常隆重的一个日子,也是村民聚会的日子。”村民王源来告诉笔者。邱隘人习惯将本地出产的公式称之为邱公式,春节之前做邱公式,在当地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做邱公式的那一天开始,宣告村庄正式进入“春节模式”。

  这里出产的公式品质上乘,相传曾是“贡品”。“做邱公式的原料是纯糯米。”73岁的邱甫德是村里做邱公式的生力军,从记事起就对做邱公式耳濡目染的他,有着丰富的经验。“做邱公式的第一步,便是浸泡糯米。气温高时,浸上一天一夜就可以了。如果遇到低温天气,可延长至四天四夜,浸泡时间越长,邱公式的质地越发细腻柔滑。但究竟浸泡多久,完全凭经验。”他说。

  沈家村村民把土灶搬到了文化礼堂,如今已成稀罕物的甑也在这里现身。甑是一个圆形木桶,用它蒸糯米能保留最本真的稻米香味。支起来的土灶里柴火熊熊,香气已经弥漫开来。半小时后,经过水与火的催化,糯米成了晶莹剔透的糯米饭,饱满的饭粒在阳光下泛着光泽。掀开盖子,一阵白色的雾气和香味扑面而来。师傅熟练地将甑从锅里移走,反手一扣,只听“啪”的一声,热气腾腾的糯米饭便倒在了石捣臼中。

  “搡是做邱公式最关键的一步,这是个技术活,也是个体力活。”75岁的王源来是搡邱公式的“老把式”,虽然个子不高,但搡起来沉稳有力。搡石捣臼需要两个人配合,一人拿着捣锤搡,另一个人则蹲在旁边,在捣锤起来的一瞬间,用手快速翻转糯米团。 “两个人要非常默契,有一点闪失,捣锤打着手,就是大事情。”邱甫德说,“一般来说,搡100下左右就可以了,过不过关由翻糯米团的人说了算,完全靠经验,糯米团没有颗粒感了,就算大功告成。”

  糯米团被搬上案板,大家迅速围坐在一起做公式,邱隘人把这个过程形象地叫作摘公式。摘公式的人将菜油抹在手上,揪下一块糯米团,揉搓之后,大拇指和食指一用力,便挤出一个铜板大小的团子。这个团子,就是成型的邱公式了。正在忙活的大婶告诉笔者,“刚做好的邱公式,裹上咸菜冬笋肉丝,绝对是顶级美味。”邱公式在腊月做好,晾干后放入清水中,只要经常换水,可以保存到清明前后。“邱公式怎么做都好吃,和猪油芝麻搭配,是老底子的吃法。炒青菜时可以放,炒年糕时候也可以放。两面煎黄后,用剪刀把中间剪开,塞进豆酥糖等馅料,比汉堡包不知道好吃多少。”王源来说。

  邱隘的公式相对其他地方的要小得多,晾干之后,一斤有20多个,而其他地方的公式,一斤只有四五个。“许多年前的农贸市场里,识货的人凭大小能一眼认出来是不是邱隘米公式。”说到这里,邱甫德一脸的自豪,他多次用“好看”和“漂亮”来形容邱公式。

  这次做的邱公式,分给村里55岁以上的老人。“现在,制作公式的是我们这帮上了年纪的人。”邱甫德的话语透出点点担忧。邱公式,是味蕾的享受,是岁月轮回的标记,更是情感的寄托,是浓浓的乡愁、暖暖的回忆。“做过邱公式,过年就开始了。有邱公式,才叫过年。”王源来说。

  尚田青农创客捧出乡间新年味

  本报记者项一嵚

  通讯员裴庚益王加廷

  杀年猪、炒干果、蒸糕点、制酒酿……在物质贫瘠的年代,一到腊月,大人们就会忙着张罗这些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孩子们也欢快地在村里跑来跑去瞧热闹。如今的人们不愁吃喝,对年味的期盼也淡了许多。但在奉化区尚田镇,一群返乡创业的青年以新包装捧出了传统的乡里年味,受到吃货们的好评。

  一大早,跟随尚田镇“青农创客空间”的运营团队负责人赵洁来到该镇王家岭村,十来个小伙子早已烧好了两大桶热水,磨快了肉斧和杀猪刀。“大肥猪来了——”周边围着不少看热闹的孩子和游客。一头村民家养的肥猪被捆起四蹄,绑在粗壮的木棍上,由四五个小伙一路抬来。专业的杀猪师傅手起刀落,不一会儿便把猪血放净。接着,他把猪身吹鼓,再用热水和刮刀褪去猪毛。两小时后,猪的各个部位已被他分解开来,用牛皮纸包起来,整齐码放在竹篮中。“这就是我们小时候过年送礼用的‘包头’啊。这猪也是养足一年的,过年了才杀,所以叫年猪。”领着孩子来这里玩的王阿姨说,好久没看到这般热闹的过年场面了,每公斤50元的土猪肉,也比超市专柜里的便宜些。

  “乡间年味不仅要传承,也要有创新的包装和营销方式,迎合新生代消费者的口味。”去年1月,由尚田镇政府投资、赵洁带队负责营运的尚田“青农创客空间”正式开业,旨在服务当地乡村创业,具有创客服务、旅游咨询、农村电商、咖啡简餐等功能。一年多来,该团队不断与当地返乡青年“结盟”,辐射周边农户,不断探索农旅结合的新路子。

  “我们年轻人不要去抢农民的饭碗,而应该努力帮他们把盘子做大。”住在“青农创客空间”隔壁的丁盛凤正是这样的加盟者,她在创客空间学会了制作咖啡和西点,也有了旅游接待经验。她指着长桌上的各色食品介绍,今年的“尚田年礼”既有怀旧零食、传统糕点和乡间土产,也有青农创客们以尚田草莓为原料制作的各色西点。其中,“酱烤猪头”、番薯条、年糕干、芝麻糖、油果等怀旧零食在年前最受欢迎,米馒头、黄内糕、甜酒酿等传统糕点打开了新市场,装在竹篮里的土猪肉、高山耕牛肉、奉化冬笋、油焖笋、野鸭蛋、土鸡蛋等土产也成了热卖的伴手礼。这些食品有的是从本地有名的小作坊里定制的,有的向村民批量收购。“总共涉及五六个村子、百来户村民。”赵洁算了算,推出“尚田年礼”1个月来,线上线下的销售额超过20万元。

  在惠政西路上的“酱烤猪头”店铺,从尚田镇来到奉化中心城区开店的李小平正忙着炸制咸光饼,屋里香气四溢。“猪头肉拌咸光饼,老底子的酒席上都有这道菜。现在大家生活条件好了,不爱吃猪头肉,但这咸光饼还是被叫作‘酱烤猪头’。”李小平说,炸好的咸光饼有的涂上白糖浆,有的洒上海苔粉,甜的咸的各具风味。他通过“青农创客空间”卖出了上万罐“酱烤猪头”。让更多人知道“酱烤猪头”里没有猪肉,把这一奉化传统零食的名气传得更远,是他与创客空间的合作目标。桥棚村内的糕点作坊内,王素珍正在等着米馒头发酵,她已向“青农创客空间”售出了近1500公斤米馒头和黄内糕。“时间长了容易发酸,短了不够松软。”她说,尚田的米馒头只有铜钱大小,一口一个,在上面用天然色素点个红点,过年吃着更喜庆。

  年味正宗,包装也要跟上。奉化是竹子之乡,用竹篮装土特产,亲切又自然。考虑到尚田镇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奉化布龙的发源地,青农创客们设计了一条呆萌活泼的“福龙”作为礼盒上的吉祥物。礼盒中还附上了奉化布龙明信片和尚田镇全域旅游地图,吸引更多人来此观光。“今年试水,明年我们力争与更多农户和中小食品厂合作,并设计更多的布龙卡通形象。”赵洁说,扎根乡间创业很辛苦,但能为熟悉的土地带去些新变化,同时收获新的成长经历,是返乡创客们不改的初心。

  朔风吹,鳗香润年味!

  本报记者沈孙晖

  通讯员董小滋

  象山记者站陈光曙

  一条条悬挂的风鳗在阳光温润下,散发着诱人的光泽;风一吹过,鱼香夹杂着浓浓的年味在院子里弥漫开来,让人沉醉其中……“过年了,象山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少不了一道风鳗。一碗米饭配上一块风鳗,咸淡可口,鲜美无比,无论大人、孩子都好这口哩。”象山黄避岙乡高泥村村民陈惠苗笑吟吟地说。

  风鳗亦称鳗筒,系用新鲜鳗经风吹晾干制成。在象山,有“无鳗不成宴”之说:因为风鳗谐音“丰满”,寓意丰满圆满,所以无论婚宴、满月、过年,桌上必有风鳗“一席之地”。每到年底,象山农村很多人家的院子里、窗棂上挂着风鳗,住在高楼的城里人也会把处理好的鳗鱼挂在自家阳台上。成排的风鳗一眼望过去,特别有过年的氛围。

  老陈以前搞过养殖,做风鳗更是一把好手。据介绍,鳗鱼的制作方式很多,但象山的风鳗独具风味。鳗鱼不需要选太大,一公斤左右重的最合适,“太大的话,盐水浸润不到肉质内部,会让鱼肉咸淡不均;如果太小,肉感上又不够厚实,会缺了那种特别的味道。”他说。

  鳗鱼买来后,先用一把小刀剖开肚子,挖净内脏,用小木棒撑开鱼身,再放入提前制作好的盐水中。制作浸泡鳗的盐水也要花上几天时间,才能试出味道,这样做出来的风鳗方能咸鲜适宜,“如果想咸一点好下饭,就多泡几天。”

  鳗鱼浸泡盐水后挂出去晾晒,经过西北风的洗礼,去除鱼体里的多余水分,才能保存长久。“选择晾晒的时机也很重要,最好是刮西北风的阴天。”老陈说,朔风一起,便是风鳗鱼的最佳时机。鱼挂出去后,不到24小时肉质厚实的鳗干就被“吹”好了,要是想制成肉质更加紧实的鳗鲞,可以再多吹几天风。如果遇到南风天,那就得用电扇帮助鳗鱼脱水,不过,“吹风扇”的风鳗在味道上会“略逊一筹”。

  除夕夜,一家人团聚吃年夜饭时,夹一块雪白、鲜嫩的风鳗,稍稍蘸点醋,口齿生津、肉质柔嫩,怎一个“鲜”字了得!一名来象山旅游的外地游客如此感慨:“我愿是渔乡里的一只猫,嗅嗅充满窗棂的年味,那味道真是好极了!”

原标题:最是难忘家乡味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网络媒体走转改】最是难忘家乡味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02-14 09:52:07

  米公式。(何峰张丹摄)

  鳗香飘散着浓浓年味。(沈孙晖周科摄)

  王家岭村的小伙子们抬来了年猪。(项一嵚张帆摄)

  祭灶果。(朱军备摄)

  工作人员正在包装“尚田年礼”礼盒。(项一嵚张帆摄)

  鱼鲞是宁波人过年桌上的一道美食。(沈孙晖周科摄)

  本报记者朱军备

  编者按:国人最看重的传统佳节——春节马上就要来临了!过年离不开一个“吃”字。甚至有人说,过年就是一桌年夜饭。这是藏在每个人记忆深处的独特味道。那么,我们宁波人春节期间吃什么?怎么吃?老底子宁波人过年又是吃什么的呢?本版就为读者朋友们奉上一桌精彩美味的“年夜饭”。

  老底子宁波人的年味

  最忆乡愁是过年。马上就要过大年了,不禁想起小时候在乡下老家的年味。

  乡村过年的准备应该是从搡年糕开始的。冬季农闲时节,家家户户自己动手搡年糕。先浸米,浸泡几天后再磨粉,将米粉用蒸笼蒸煮时,香气就随着蒸汽四溢。家中的院子里摆上石头捣臼,将蒸熟的米粉倒入捣臼,然后抡起木柄石制的大捣捶,一锤一锤地打下去,称之为搡年糕。年糕团是小时候的最爱,香喷喷、热乎乎、软软糯糯,裹一点红糖或笋丝咸菜,一口咬下去,味道是说不出的好。手工做年糕毕竟太费时费力。后来,就有了年糕厂,用机器做年糕。但过年吃年糕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寓意“年糕年糕年年高”。

  农村之家,过年前要炒些葵花子、南瓜子、西瓜子,还有年糕干、番薯片,爆些“冬米胖”、做些冬米糖,作为过年时的零食。番薯片是用煮熟的番薯加上糖、芝麻,切成片,晾干后再炒,吃起来又香又脆又甜。

  到农历的小年夜,一般人家都要“祭灶”。传说小年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之日,让灶神吃得满嘴甜甜,别向玉皇大帝说坏话,以此祈福。大人重于“祭灶”仪式,小孩子等着吃“祭灶果”。宁波人的“祭灶果”由鸡爪果、冻米糖、麻枣、红白球等组成。当地还有民谣:“吃过祭灶果,小人乖乖过”。

  过年前,农村里的人还要去赶集采购各种年货。集市上除了鸡鸭、鱼肉外,还有各种零食,摆在街上琳琅满目。

  “谢年”“做羹饭”是旧时宁波人吃年夜饭之前的最后两道仪式。“谢年”是祭祀佛菩萨,祈盼来年平平安安;“做羹饭”是祭祖宗,感恩祖宗保佑,祈盼来年家庭和睦、身体健康。以前的供桌是八仙桌,放上香炉、烛台,“谢年”“做羹饭”的供品是大有讲究的,要摆上好几大盆的冷菜、热菜。等仪式结束,这些菜肴都可以吃了。

  光阴如流水,忙忙碌碌的一年过去了,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一顿年夜饭,这是中国人过年时最隆重的仪式。“吃了年夜饭,才算过了一个完整的年。”

  以前年夜饭上的菜,以大鱼大肉为主,白切鸡肉、红烧猪蹄、猪头肉、香肠、咸菜黄鱼等,滨海人家还有鳗鲞、乌贼鲞、红膏炝蟹、蚶子等,桌子上摆得满满当当。宁波老话“会会七月七,吃吃年夜饭”,宁波人的年夜饭情结一直根深蒂固。

  大年初一早上,宁波人要吃汤果,寓意团团圆圆。小辈给长辈拜年时,长辈会拿出各种吃食,塞进小孩子的衣服口袋里。整个春节,走亲访友,亲友家里都安排了午饭、晚饭。如果住在亲戚家,清早有早点心,下午三四时有“点心饭”,或鸡蛋桂圆,或肉丝炒年糕。到元宵节,要吃汤圆,整个春节都在“吃”中度过了。

  邱隘米公式:最是乡愁米食香

  本报记者何峰

  通讯员张丹

  雪过天晴,阳光正好。日前,鄞州区邱隘沈家村的文化礼堂里热闹非凡,柴火燃烧的噼啪声、有节奏的搡锤声、升腾的白色蒸汽和村民脸上喜悦的神情交织在一起,透出丰收喜庆的年味。文化礼堂一侧的案板上,几位大婶正为邱公式点“红印”。

  “这是沈家村一年中非常隆重的一个日子,也是村民聚会的日子。”村民王源来告诉笔者。邱隘人习惯将本地出产的公式称之为邱公式,春节之前做邱公式,在当地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做邱公式的那一天开始,宣告村庄正式进入“春节模式”。

  这里出产的公式品质上乘,相传曾是“贡品”。“做邱公式的原料是纯糯米。”73岁的邱甫德是村里做邱公式的生力军,从记事起就对做邱公式耳濡目染的他,有着丰富的经验。“做邱公式的第一步,便是浸泡糯米。气温高时,浸上一天一夜就可以了。如果遇到低温天气,可延长至四天四夜,浸泡时间越长,邱公式的质地越发细腻柔滑。但究竟浸泡多久,完全凭经验。”他说。

  沈家村村民把土灶搬到了文化礼堂,如今已成稀罕物的甑也在这里现身。甑是一个圆形木桶,用它蒸糯米能保留最本真的稻米香味。支起来的土灶里柴火熊熊,香气已经弥漫开来。半小时后,经过水与火的催化,糯米成了晶莹剔透的糯米饭,饱满的饭粒在阳光下泛着光泽。掀开盖子,一阵白色的雾气和香味扑面而来。师傅熟练地将甑从锅里移走,反手一扣,只听“啪”的一声,热气腾腾的糯米饭便倒在了石捣臼中。

  “搡是做邱公式最关键的一步,这是个技术活,也是个体力活。”75岁的王源来是搡邱公式的“老把式”,虽然个子不高,但搡起来沉稳有力。搡石捣臼需要两个人配合,一人拿着捣锤搡,另一个人则蹲在旁边,在捣锤起来的一瞬间,用手快速翻转糯米团。 “两个人要非常默契,有一点闪失,捣锤打着手,就是大事情。”邱甫德说,“一般来说,搡100下左右就可以了,过不过关由翻糯米团的人说了算,完全靠经验,糯米团没有颗粒感了,就算大功告成。”

  糯米团被搬上案板,大家迅速围坐在一起做公式,邱隘人把这个过程形象地叫作摘公式。摘公式的人将菜油抹在手上,揪下一块糯米团,揉搓之后,大拇指和食指一用力,便挤出一个铜板大小的团子。这个团子,就是成型的邱公式了。正在忙活的大婶告诉笔者,“刚做好的邱公式,裹上咸菜冬笋肉丝,绝对是顶级美味。”邱公式在腊月做好,晾干后放入清水中,只要经常换水,可以保存到清明前后。“邱公式怎么做都好吃,和猪油芝麻搭配,是老底子的吃法。炒青菜时可以放,炒年糕时候也可以放。两面煎黄后,用剪刀把中间剪开,塞进豆酥糖等馅料,比汉堡包不知道好吃多少。”王源来说。

  邱隘的公式相对其他地方的要小得多,晾干之后,一斤有20多个,而其他地方的公式,一斤只有四五个。“许多年前的农贸市场里,识货的人凭大小能一眼认出来是不是邱隘米公式。”说到这里,邱甫德一脸的自豪,他多次用“好看”和“漂亮”来形容邱公式。

  这次做的邱公式,分给村里55岁以上的老人。“现在,制作公式的是我们这帮上了年纪的人。”邱甫德的话语透出点点担忧。邱公式,是味蕾的享受,是岁月轮回的标记,更是情感的寄托,是浓浓的乡愁、暖暖的回忆。“做过邱公式,过年就开始了。有邱公式,才叫过年。”王源来说。

  尚田青农创客捧出乡间新年味

  本报记者项一嵚

  通讯员裴庚益王加廷

  杀年猪、炒干果、蒸糕点、制酒酿……在物质贫瘠的年代,一到腊月,大人们就会忙着张罗这些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孩子们也欢快地在村里跑来跑去瞧热闹。如今的人们不愁吃喝,对年味的期盼也淡了许多。但在奉化区尚田镇,一群返乡创业的青年以新包装捧出了传统的乡里年味,受到吃货们的好评。

  一大早,跟随尚田镇“青农创客空间”的运营团队负责人赵洁来到该镇王家岭村,十来个小伙子早已烧好了两大桶热水,磨快了肉斧和杀猪刀。“大肥猪来了——”周边围着不少看热闹的孩子和游客。一头村民家养的肥猪被捆起四蹄,绑在粗壮的木棍上,由四五个小伙一路抬来。专业的杀猪师傅手起刀落,不一会儿便把猪血放净。接着,他把猪身吹鼓,再用热水和刮刀褪去猪毛。两小时后,猪的各个部位已被他分解开来,用牛皮纸包起来,整齐码放在竹篮中。“这就是我们小时候过年送礼用的‘包头’啊。这猪也是养足一年的,过年了才杀,所以叫年猪。”领着孩子来这里玩的王阿姨说,好久没看到这般热闹的过年场面了,每公斤50元的土猪肉,也比超市专柜里的便宜些。

  “乡间年味不仅要传承,也要有创新的包装和营销方式,迎合新生代消费者的口味。”去年1月,由尚田镇政府投资、赵洁带队负责营运的尚田“青农创客空间”正式开业,旨在服务当地乡村创业,具有创客服务、旅游咨询、农村电商、咖啡简餐等功能。一年多来,该团队不断与当地返乡青年“结盟”,辐射周边农户,不断探索农旅结合的新路子。

  “我们年轻人不要去抢农民的饭碗,而应该努力帮他们把盘子做大。”住在“青农创客空间”隔壁的丁盛凤正是这样的加盟者,她在创客空间学会了制作咖啡和西点,也有了旅游接待经验。她指着长桌上的各色食品介绍,今年的“尚田年礼”既有怀旧零食、传统糕点和乡间土产,也有青农创客们以尚田草莓为原料制作的各色西点。其中,“酱烤猪头”、番薯条、年糕干、芝麻糖、油果等怀旧零食在年前最受欢迎,米馒头、黄内糕、甜酒酿等传统糕点打开了新市场,装在竹篮里的土猪肉、高山耕牛肉、奉化冬笋、油焖笋、野鸭蛋、土鸡蛋等土产也成了热卖的伴手礼。这些食品有的是从本地有名的小作坊里定制的,有的向村民批量收购。“总共涉及五六个村子、百来户村民。”赵洁算了算,推出“尚田年礼”1个月来,线上线下的销售额超过20万元。

  在惠政西路上的“酱烤猪头”店铺,从尚田镇来到奉化中心城区开店的李小平正忙着炸制咸光饼,屋里香气四溢。“猪头肉拌咸光饼,老底子的酒席上都有这道菜。现在大家生活条件好了,不爱吃猪头肉,但这咸光饼还是被叫作‘酱烤猪头’。”李小平说,炸好的咸光饼有的涂上白糖浆,有的洒上海苔粉,甜的咸的各具风味。他通过“青农创客空间”卖出了上万罐“酱烤猪头”。让更多人知道“酱烤猪头”里没有猪肉,把这一奉化传统零食的名气传得更远,是他与创客空间的合作目标。桥棚村内的糕点作坊内,王素珍正在等着米馒头发酵,她已向“青农创客空间”售出了近1500公斤米馒头和黄内糕。“时间长了容易发酸,短了不够松软。”她说,尚田的米馒头只有铜钱大小,一口一个,在上面用天然色素点个红点,过年吃着更喜庆。

  年味正宗,包装也要跟上。奉化是竹子之乡,用竹篮装土特产,亲切又自然。考虑到尚田镇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奉化布龙的发源地,青农创客们设计了一条呆萌活泼的“福龙”作为礼盒上的吉祥物。礼盒中还附上了奉化布龙明信片和尚田镇全域旅游地图,吸引更多人来此观光。“今年试水,明年我们力争与更多农户和中小食品厂合作,并设计更多的布龙卡通形象。”赵洁说,扎根乡间创业很辛苦,但能为熟悉的土地带去些新变化,同时收获新的成长经历,是返乡创客们不改的初心。

  朔风吹,鳗香润年味!

  本报记者沈孙晖

  通讯员董小滋

  象山记者站陈光曙

  一条条悬挂的风鳗在阳光温润下,散发着诱人的光泽;风一吹过,鱼香夹杂着浓浓的年味在院子里弥漫开来,让人沉醉其中……“过年了,象山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少不了一道风鳗。一碗米饭配上一块风鳗,咸淡可口,鲜美无比,无论大人、孩子都好这口哩。”象山黄避岙乡高泥村村民陈惠苗笑吟吟地说。

  风鳗亦称鳗筒,系用新鲜鳗经风吹晾干制成。在象山,有“无鳗不成宴”之说:因为风鳗谐音“丰满”,寓意丰满圆满,所以无论婚宴、满月、过年,桌上必有风鳗“一席之地”。每到年底,象山农村很多人家的院子里、窗棂上挂着风鳗,住在高楼的城里人也会把处理好的鳗鱼挂在自家阳台上。成排的风鳗一眼望过去,特别有过年的氛围。

  老陈以前搞过养殖,做风鳗更是一把好手。据介绍,鳗鱼的制作方式很多,但象山的风鳗独具风味。鳗鱼不需要选太大,一公斤左右重的最合适,“太大的话,盐水浸润不到肉质内部,会让鱼肉咸淡不均;如果太小,肉感上又不够厚实,会缺了那种特别的味道。”他说。

  鳗鱼买来后,先用一把小刀剖开肚子,挖净内脏,用小木棒撑开鱼身,再放入提前制作好的盐水中。制作浸泡鳗的盐水也要花上几天时间,才能试出味道,这样做出来的风鳗方能咸鲜适宜,“如果想咸一点好下饭,就多泡几天。”

  鳗鱼浸泡盐水后挂出去晾晒,经过西北风的洗礼,去除鱼体里的多余水分,才能保存长久。“选择晾晒的时机也很重要,最好是刮西北风的阴天。”老陈说,朔风一起,便是风鳗鱼的最佳时机。鱼挂出去后,不到24小时肉质厚实的鳗干就被“吹”好了,要是想制成肉质更加紧实的鳗鲞,可以再多吹几天风。如果遇到南风天,那就得用电扇帮助鳗鱼脱水,不过,“吹风扇”的风鳗在味道上会“略逊一筹”。

  除夕夜,一家人团聚吃年夜饭时,夹一块雪白、鲜嫩的风鳗,稍稍蘸点醋,口齿生津、肉质柔嫩,怎一个“鲜”字了得!一名来象山旅游的外地游客如此感慨:“我愿是渔乡里的一只猫,嗅嗅充满窗棂的年味,那味道真是好极了!”

原标题:最是难忘家乡味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