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最美基层干部】居民信任的“大管家” 有人情味的“铁娘子”
稿源: 杭州日报   2018-01-30 10:33:49 报料热线:81850000

  郑鸳鸯(中)正在耐心解答居民的疑惑。记者李忠摄

  为什么大家都信得过鸳鸯书记?为什么大家一有问题就直奔社区会议室找她?为什么拆迁这样的硬骨头她也能啃下来……在无数为什么的背后,是她那颗公正办事、心系民生的共产党人的心。

  郑鸳鸯是馒头山社区的“大管家”,自己地盘上的1万多居民,她认得蛮清爽。

  不信?随她上山走一走就知道。

  “书记,能不能来我家看看,没有门,风吹得难过。”

  “施工队马上就要来了,下午先帮你们临时封一下。”——她知道,这一户刚刚拆掉违建,房门还来不及修。

  “书记,中饭吃过没有?来我家吃吧!”

  “饭不吃啦,这两天街道正在走访危旧房,房产证什么的,你家早点准备起来!”——她知道,这户人家盼着住新房,但老房子产权人的情况还要再仔细核实。

  去年,以迎接G20峰会为契机,馒头山整治行动正式打响,60年未变的老社区即将迎来蜕变——拆违征迁、规划整治、沟通民情……这些大事小情都要这个南星街道馒头山社区的党委书记“担”起来。

  “有问题找鸳鸯,信得过!”

  梵天寺路有幢危旧房,修缮重建后实际住房面积所剩无几。政府决定安排居民外迁,拆除地块规划为公共绿地。

  9户居民,鸳鸯书记只花了一个小时就做通了工作,一致同意外迁。

  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天,把居民约在一起,鸳鸯书记上门给大家讲政策。

  到了第二天晚上,再开个小会,半小时不到,居民们都签了约。

  “你说该搬,那就搬,我们信得过你!”居民们对鸳鸯书记说。

  为什么大家这么信任她?有这样几个小故事:

  年前,社区有位老人过90大寿,给了鸳鸯3000元钱,请她帮忙去做善事。于是,鸳鸯拿着这笔钱给106位老人采购了礼物,没花完的钱,又给老人送了回去。老人很感慨:“让你办事,就像自己女儿一样放心。”

  凤凰山脚路上,80多岁的老太太,要给子女留财产,请她帮忙找律师;有户居民生病要送医院,家里钱不够用,早上5点,第一个打电话找她救急……

  听听好像都不是多大的事情。

  鸳鸯自己也摊摊手,“真想不出自己做过什么大事,我这里都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她有一句口头禅:“有能力的马上办,办不了的话交代。”意思是,对老百姓的诉求,能解决的马上去解决,暂时解决不了的,也要给人家一个交代;如果不符合政策,那更要耐心解释清楚。时间久了,鸳鸯的为人,大家都明白,威信自然就有了。

  上城区区委书记缪承潮看到的景象是,馒头山的老百姓,有了问题,就会直奔社区会议室。每一次他来馒头山,不管几点钟,社区会议室总是灯火通明。

  拆迁这样的硬骨头也能啃下来

  馒头山的事,也有难办的。

  去年10月,馒头山整治工作正式启动,区域内的违建、危房、电路、道路等都被列为整治对象。

  拆除违建是第一关。

  整个馒头山社区,将近500处违建,从哪里入手呢?

  居民们说,你们先把山上那户拆掉,他们要是拆了,我们就拆。

  鸳鸯知道,山上这一户是三兄弟,违建面积最大,而且大哥做建筑,山下不少居民的违建都是他盖的。

  “非得先谈下这户不可。”鸳鸯对搭档蒋晓伟说。

  一开始,当然吃了闭门羹。

  第二次,又把他们请到社区办公室,依旧没得谈。

  鸳鸯想,三兄弟都是玉皇村的村民,不如从村里找找突破口。

  果然,下一次约在玉皇村的经联社,村里的干部、长辈一出面,三兄弟态度缓和了许多。

  另一边,南星街道联合公安、消防、城管等多部门,劝退群租住户,一次次上门讲政策、做工作。到了拆除当天,大哥说:“工程我懂,我自己来拆么好了。”

  “后来我们再拆违,大家都心服口服,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力。”蒋晓伟说,目前共拆除违建约22570平方米——不光拆,更要紧的是为居民重新规划,做好“拼厨接卫”“燃气入户”等民生工程,切实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

  最近,三兄弟中老二的房子刚刚按照新规划改造好,新房子里里外外看看,他也很满意。

  走在路上,那些被拆掉违建的居民们照样笑呵呵地和鸳鸯打着招呼。

  “政策一碗水端平,群众工作做到家,馒头山的人情味照样在。”

  她的名字“连着”馒头山的变化

  2010年,到馒头山社区上任,鸳鸯做的第一件事是,买雨鞋。

  “一般的雨鞋不行,要高过膝盖的那种。”

  那时候,馒头山遇雨必涝,一到台风、暴雨、大雪这种极端天气,作为“救火队员”,她的名字总要出现在报纸上。

  到了2014年夏天,经过一系列治理,馒头山区块连一处明显的低洼积水点都没有了。

  可是她还是睡不了踏实觉,心里想着的,是馒头山上的危旧房。

  如今,整治工作推进顺利,下一步还要为居民们规划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

  她的社区办公室,一直在馒头山脚路上,她也一天天见证着馒头山的变化——

  眼看着一幢幢危旧房修缮一新,眼看着昔日群租聚居区即将变身邻里服务中心,眼看着道路整平拓宽……

  过去,郑鸳鸯的名字总夹在报道的字里行间,她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自己的故事会被大书特书;就像曾经的南宋皇城“馒头山”也从未想到,自己将要“旧貌换新颜”,给世人一个最精彩的亮相。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原标题:【最美基层干部】居民信任的“大管家” 有人情味的“铁娘子”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最美基层干部】居民信任的“大管家” 有人情味的“铁娘子”

稿源: 杭州日报 2018-01-30 10:33:49

  郑鸳鸯(中)正在耐心解答居民的疑惑。记者李忠摄

  为什么大家都信得过鸳鸯书记?为什么大家一有问题就直奔社区会议室找她?为什么拆迁这样的硬骨头她也能啃下来……在无数为什么的背后,是她那颗公正办事、心系民生的共产党人的心。

  郑鸳鸯是馒头山社区的“大管家”,自己地盘上的1万多居民,她认得蛮清爽。

  不信?随她上山走一走就知道。

  “书记,能不能来我家看看,没有门,风吹得难过。”

  “施工队马上就要来了,下午先帮你们临时封一下。”——她知道,这一户刚刚拆掉违建,房门还来不及修。

  “书记,中饭吃过没有?来我家吃吧!”

  “饭不吃啦,这两天街道正在走访危旧房,房产证什么的,你家早点准备起来!”——她知道,这户人家盼着住新房,但老房子产权人的情况还要再仔细核实。

  去年,以迎接G20峰会为契机,馒头山整治行动正式打响,60年未变的老社区即将迎来蜕变——拆违征迁、规划整治、沟通民情……这些大事小情都要这个南星街道馒头山社区的党委书记“担”起来。

  “有问题找鸳鸯,信得过!”

  梵天寺路有幢危旧房,修缮重建后实际住房面积所剩无几。政府决定安排居民外迁,拆除地块规划为公共绿地。

  9户居民,鸳鸯书记只花了一个小时就做通了工作,一致同意外迁。

  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天,把居民约在一起,鸳鸯书记上门给大家讲政策。

  到了第二天晚上,再开个小会,半小时不到,居民们都签了约。

  “你说该搬,那就搬,我们信得过你!”居民们对鸳鸯书记说。

  为什么大家这么信任她?有这样几个小故事:

  年前,社区有位老人过90大寿,给了鸳鸯3000元钱,请她帮忙去做善事。于是,鸳鸯拿着这笔钱给106位老人采购了礼物,没花完的钱,又给老人送了回去。老人很感慨:“让你办事,就像自己女儿一样放心。”

  凤凰山脚路上,80多岁的老太太,要给子女留财产,请她帮忙找律师;有户居民生病要送医院,家里钱不够用,早上5点,第一个打电话找她救急……

  听听好像都不是多大的事情。

  鸳鸯自己也摊摊手,“真想不出自己做过什么大事,我这里都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她有一句口头禅:“有能力的马上办,办不了的话交代。”意思是,对老百姓的诉求,能解决的马上去解决,暂时解决不了的,也要给人家一个交代;如果不符合政策,那更要耐心解释清楚。时间久了,鸳鸯的为人,大家都明白,威信自然就有了。

  上城区区委书记缪承潮看到的景象是,馒头山的老百姓,有了问题,就会直奔社区会议室。每一次他来馒头山,不管几点钟,社区会议室总是灯火通明。

  拆迁这样的硬骨头也能啃下来

  馒头山的事,也有难办的。

  去年10月,馒头山整治工作正式启动,区域内的违建、危房、电路、道路等都被列为整治对象。

  拆除违建是第一关。

  整个馒头山社区,将近500处违建,从哪里入手呢?

  居民们说,你们先把山上那户拆掉,他们要是拆了,我们就拆。

  鸳鸯知道,山上这一户是三兄弟,违建面积最大,而且大哥做建筑,山下不少居民的违建都是他盖的。

  “非得先谈下这户不可。”鸳鸯对搭档蒋晓伟说。

  一开始,当然吃了闭门羹。

  第二次,又把他们请到社区办公室,依旧没得谈。

  鸳鸯想,三兄弟都是玉皇村的村民,不如从村里找找突破口。

  果然,下一次约在玉皇村的经联社,村里的干部、长辈一出面,三兄弟态度缓和了许多。

  另一边,南星街道联合公安、消防、城管等多部门,劝退群租住户,一次次上门讲政策、做工作。到了拆除当天,大哥说:“工程我懂,我自己来拆么好了。”

  “后来我们再拆违,大家都心服口服,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力。”蒋晓伟说,目前共拆除违建约22570平方米——不光拆,更要紧的是为居民重新规划,做好“拼厨接卫”“燃气入户”等民生工程,切实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

  最近,三兄弟中老二的房子刚刚按照新规划改造好,新房子里里外外看看,他也很满意。

  走在路上,那些被拆掉违建的居民们照样笑呵呵地和鸳鸯打着招呼。

  “政策一碗水端平,群众工作做到家,馒头山的人情味照样在。”

  她的名字“连着”馒头山的变化

  2010年,到馒头山社区上任,鸳鸯做的第一件事是,买雨鞋。

  “一般的雨鞋不行,要高过膝盖的那种。”

  那时候,馒头山遇雨必涝,一到台风、暴雨、大雪这种极端天气,作为“救火队员”,她的名字总要出现在报纸上。

  到了2014年夏天,经过一系列治理,馒头山区块连一处明显的低洼积水点都没有了。

  可是她还是睡不了踏实觉,心里想着的,是馒头山上的危旧房。

  如今,整治工作推进顺利,下一步还要为居民们规划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

  她的社区办公室,一直在馒头山脚路上,她也一天天见证着馒头山的变化——

  眼看着一幢幢危旧房修缮一新,眼看着昔日群租聚居区即将变身邻里服务中心,眼看着道路整平拓宽……

  过去,郑鸳鸯的名字总夹在报道的字里行间,她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自己的故事会被大书特书;就像曾经的南宋皇城“馒头山”也从未想到,自己将要“旧貌换新颜”,给世人一个最精彩的亮相。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原标题:【最美基层干部】居民信任的“大管家” 有人情味的“铁娘子”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