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让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稿源: 宁波日报   2018-01-18 16:57:00 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 学习贯彻十九大

  新华社发 瞿桂溪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使命之一。

  杨宜勇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保障和改善民生一定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逐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如何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过去的五年,中国创造了超过6500万就业岗位,解决了2790多万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解决了880多万城镇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解决了480多万农村建档立卡困难人员的转移就业问题。2012-2016年全国城镇年末登记失业人数均维持在900多万人,季度城镇登记失业率长期稳定在4.0%—4.1%之间,远低于4.5%的控制目标;全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基本稳定在5.1%左右。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2012年增加7311元,年均实际增长7.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比2012年增加9489元,年均实际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比2012年增加3974元,年均实际增长8.0%。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7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2016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为2.72,比2012年下降0.16。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入实施,扶贫工作机制和模式不断创新,金融扶贫、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教育扶贫等成效明显,脱贫攻坚战取得新胜利。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贫困标准计算,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4335万人,比2012年减少5564万人,平均每年减贫近1400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5%,比2012年下降5.7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2016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52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12年实际年均增长10.7%,比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速快2.7个百分点。过去的五年,1900多万住房困难的群众住进了公租房。过去的五年,通过健康扶贫工程,因人因病施策,分类救治了贫困患者360多万人。

  民生非小事。获得感即人们获取某种利益后所产生的满足感。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指出,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要让老百姓听着好,而且要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通过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把民生工作做得更到家、更扎实、更认可。

  一要不断提高老百姓就业质量和人民群众收入水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着眼于高质量的发展,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着眼于自力更生,要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着眼于转变政府职能,要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着眼于深化改革,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着眼于和谐社会建设,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着眼于共同富裕,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二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强调:“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着眼于补短板,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二、如何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过去的五年,中国用于教育的投入由两万亿元突破了三万亿元大关,正在迈向四万亿元大关。教育投入,2012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这五年一直保持4%。现在80%以上的孩子在流入地公办学校就学,还可以在流入地参加高考。2017年,农民工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报名15万人,是五年前的36.5倍。现在中国养老保险覆盖了超过9亿人,覆盖率超过了90%。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月平均水平已经超过了2300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水平已经超过120元。医疗保险覆盖超过了13亿人,已经实现了全民医保。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医改前2008年40.4%下降到30%以下,也是近二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幸福感是个体对自我评价的幸福,认为幸福是评价者个人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估。它有主观性、整体性和相对稳定性等特点。幸福感既有外部获得性,也有内部获得性。政府提高幸福感的积极作用主要是增强人民群众的外部获得能力,人民群众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自己追求幸福的个人能力。政府提高幸福感的另一个视角,是如何尽可能地消除社会不幸。创造幸福和消灭不幸必须双管齐下。

  一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教育事业是幸福事业。众所周知,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德育高于智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公平高于质量,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素质高于学历,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二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可以解除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要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着眼于更加公平,要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三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没有健康便没有人民的一切。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2016年1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强调:“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关系2亿多老年人口特别是400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晚年幸福,也关系他们子女工作生活,是涉及人民生活质量的大事。”我们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三、如何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现在的世界并不安宁,但中国却是一片乐土。一位美国网友CHAN ROBERTS,他2014年以来一直至生活在中国,他在网上发帖说:“在中国,晚上我自己走在街上,不会担心被抢劫、殴打或者枪杀,即便警察不在,只有我一个人,我也能在这里找到安全感。”

  “英国经济学人智库”发布《2015年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报告显示,在109个被评估国家中,中国以64.2分排在42位,位居上游。全球食品安全指数包括食品价格承受力、食品供应能力、质量安全保障能力等三个方面28个定性和定量指标。报告依据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的官方数据,通过动态基准模型综合评估109个国家的食品安全现状,并给出总排名和分类排名。在食品价格承受力、食品供应能力、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排名方面,中国分别以61.0分、65.2分、69.3分位列第50名、第39名、第38名。

  安全是获得和幸福的重要前提。安全是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没有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便无从谈起;有了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往往来得更加容易和迅速。

  一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社会安全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201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我们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二要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安全高于一切。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要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统筹推进各项安全工作。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

  (作者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导)

原标题:让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让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稿源: 宁波日报 2018-01-18 16:57:00

  新华社发 瞿桂溪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使命之一。

  杨宜勇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保障和改善民生一定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逐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如何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过去的五年,中国创造了超过6500万就业岗位,解决了2790多万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解决了880多万城镇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解决了480多万农村建档立卡困难人员的转移就业问题。2012-2016年全国城镇年末登记失业人数均维持在900多万人,季度城镇登记失业率长期稳定在4.0%—4.1%之间,远低于4.5%的控制目标;全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基本稳定在5.1%左右。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2012年增加7311元,年均实际增长7.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比2012年增加9489元,年均实际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比2012年增加3974元,年均实际增长8.0%。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7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2016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为2.72,比2012年下降0.16。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入实施,扶贫工作机制和模式不断创新,金融扶贫、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教育扶贫等成效明显,脱贫攻坚战取得新胜利。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贫困标准计算,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4335万人,比2012年减少5564万人,平均每年减贫近1400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5%,比2012年下降5.7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2016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52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12年实际年均增长10.7%,比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速快2.7个百分点。过去的五年,1900多万住房困难的群众住进了公租房。过去的五年,通过健康扶贫工程,因人因病施策,分类救治了贫困患者360多万人。

  民生非小事。获得感即人们获取某种利益后所产生的满足感。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指出,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要让老百姓听着好,而且要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通过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把民生工作做得更到家、更扎实、更认可。

  一要不断提高老百姓就业质量和人民群众收入水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着眼于高质量的发展,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着眼于自力更生,要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着眼于转变政府职能,要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着眼于深化改革,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着眼于和谐社会建设,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着眼于共同富裕,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二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强调:“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着眼于补短板,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二、如何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过去的五年,中国用于教育的投入由两万亿元突破了三万亿元大关,正在迈向四万亿元大关。教育投入,2012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这五年一直保持4%。现在80%以上的孩子在流入地公办学校就学,还可以在流入地参加高考。2017年,农民工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报名15万人,是五年前的36.5倍。现在中国养老保险覆盖了超过9亿人,覆盖率超过了90%。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月平均水平已经超过了2300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水平已经超过120元。医疗保险覆盖超过了13亿人,已经实现了全民医保。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医改前2008年40.4%下降到30%以下,也是近二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幸福感是个体对自我评价的幸福,认为幸福是评价者个人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估。它有主观性、整体性和相对稳定性等特点。幸福感既有外部获得性,也有内部获得性。政府提高幸福感的积极作用主要是增强人民群众的外部获得能力,人民群众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自己追求幸福的个人能力。政府提高幸福感的另一个视角,是如何尽可能地消除社会不幸。创造幸福和消灭不幸必须双管齐下。

  一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教育事业是幸福事业。众所周知,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德育高于智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公平高于质量,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素质高于学历,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二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可以解除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要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着眼于更加公平,要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三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没有健康便没有人民的一切。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2016年1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强调:“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关系2亿多老年人口特别是400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晚年幸福,也关系他们子女工作生活,是涉及人民生活质量的大事。”我们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三、如何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现在的世界并不安宁,但中国却是一片乐土。一位美国网友CHAN ROBERTS,他2014年以来一直至生活在中国,他在网上发帖说:“在中国,晚上我自己走在街上,不会担心被抢劫、殴打或者枪杀,即便警察不在,只有我一个人,我也能在这里找到安全感。”

  “英国经济学人智库”发布《2015年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报告显示,在109个被评估国家中,中国以64.2分排在42位,位居上游。全球食品安全指数包括食品价格承受力、食品供应能力、质量安全保障能力等三个方面28个定性和定量指标。报告依据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的官方数据,通过动态基准模型综合评估109个国家的食品安全现状,并给出总排名和分类排名。在食品价格承受力、食品供应能力、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排名方面,中国分别以61.0分、65.2分、69.3分位列第50名、第39名、第38名。

  安全是获得和幸福的重要前提。安全是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没有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便无从谈起;有了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往往来得更加容易和迅速。

  一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社会安全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201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我们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二要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安全高于一切。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要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统筹推进各项安全工作。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

  (作者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导)

原标题:让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