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这样的“村民说事”让农村生机勃勃
稿源: 现代金报   2018-01-11 09:35:00 报料热线:81850000

西周镇杰上村村民议事会现场通讯员供图

  “村民说事”制度,源于象山县基层探索首创,最早于2009年发端于西周镇,2010年象山县委县政府总结提炼全面推广,并逐年拓展向规范化、制度化迈进。

  2017年紧扣习近平总书记“有事好商量”重要论述进一步深化完善,持之以恒巩固发展实践成果,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引领,以‘共商共信、共建共享’为原则遵循,贯‘说、商、办、评’四大环节于始终,集民意疏导、科学决策、合力干事和效果评估为一体”的现代农村基层治理制度体系,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热词盘点Top10

  村民说事

  他们说——

  浙江之声宁波站站长高嵩:

  “村民说事”搭建起了协商民主新平台,构筑了村务管理、决策、治理、监督的全闭环。象山当地也由此走出了一条共商共信、共建共享的治村理事新路子。

  中国之声宁波站副站长曹美丽:

  村民说事:基层社会治理的宁波样本。

  热词故事

  村民心里有疑问

  干部“说事会”上答疑释惑

  “又到‘说事’的时间,欢迎大家来村民说事会反映情况,有什么意见、纠纷,都可以说出来。”

  2018年1月10日上午,象山县西周镇杰上村的农民会所大堂里,10余名村民代表与村干部围坐在一起,村书记赖小本刚起头,参加“说事会”的村民就说开了。

  “村里饮用水库的坝体要维修了,我看看是有安全隐患的,要找人专门来鉴定过。”

  “村里不少家庭住房困难,需要尽快安排解决宅基地审批建房。”

  “象山现在搞全域旅游,好多村庄已经被开发起来了,带动了村里的集体经济收入,我们村离山那么近,山上还有一整片茶园,又有水库、小瀑布,这么好的自然资源得利用起来呀!我们这些家庭妇女,也能有个新的收入来源,干部们是不是考虑,我们村也打造旅游线路?”

  村民们七嘴八舌但有序地说着,赖小本和干部们边听边记,耐心答疑释惑、商定办法。村里解决不了的“事儿”,移交旁听的西周镇政府工作人员,协商解决。

  赖小本和整个杰上村的人都没有料到,作为2009年西周镇率先实施“村民说事”试点的村庄之一,他们能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村加入到“村民说事”的队伍中来,而2017年整年,“村民说事”这一基层治理的宁波样本,被来自全国的各级媒体报道,接二连三登上头条。

  2009年初,杰上村隔壁的西周镇杰下村,因为一笔白溪水库引水工程的补偿款,炸开了锅。

  项目资金分配不均、村干部私吞了补偿款、里头存在各种猫腻……那一阵子,作为村书记的郑祖法眉头就没舒展开过。

  要解释吗?当然要,但村民不愿听、不肯信怎么办?无奈之下,郑祖法决定在村里当众进行现场说事会,将补偿款的每一笔去向、用途都摆在了明面上。

  前来参与说事的村民里三层外三层,总算谣言停止,村里恢复了平静,而自此之后,每月的5日、20日就成了登记说事内容的日子,10日、25日举行说事会。

  8年来,村里没一个人选择上访,村民说事会从一开始的闹哄哄,变成了平心静气地说事说理。

  过去有名的上访村

  如今成了新农村建设样板村

  相比杰上村和杰下村,“村民说事”给西周镇土下村带来的变化,称得上天翻地覆,这个曾经有名的上访村,如今已成了象山县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

  土下村在2011年时,负债100多万元,仅靠上级补助维持日常运转。且由于多种原因,党员干部间矛盾比较突出,部分人开会也经常无故缺席,各项工作停滞不前。

  2011年初,联想到镇里正全面推行“说事会”,当时的村主任沈飞龙觉得可以试一试。

  经过商量,土下村也确定了每个月两日的“说事会”日程,让群众来发牢骚、倒苦水、当面“告状”。

  “我们村的路是不是该修一修了?我家门前一到下雨天就变得泥泞不堪,孩子出门非常不方便。”村民柴康波第一个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会上,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各自述说着对村里的看法。经过商量,村里决定把道路建设作为首项实事工程,由村书记带队推进,并定期公布资金使用情况,全程接受监督,土下村的发展就是在这样的“说事会”中慢慢起步。

  “说事会”在村民之间传开后,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

  初期,有群众还抱有怀疑态度,认为又是搞搞形式,最后还是虎头蛇尾;更有甚者冷嘲热讽。

  为此,沈飞龙和其他干部铆足一股劲,把“说事会”确定的事项一件一件落实,并向村民反馈办理结果,以实际行动作出回应。

  数年之后,全村危旧房子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规划有致的小洋房,户内庭院整洁,种植的树木、鲜花点缀其中,村道全面硬化、宽敞平坦,户户通公路。

  通过项目资金补助,村里还建起了休闲公园、农民会所、老年公寓等设施,实现电线、网线等空中线路地埋,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说、商、办、评”四个环节

  推动基层民主落实兑现给百姓

  当然,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村民说事”的定位,从一开始,就不仅仅停留在“说”的环节。

  2010年以来,象山在“说事”的基础上,逐步延伸出“村务会商”、“民事村办”、“村事民评”等环节,以“说”得公开、“商”得规范、“办”得主动、“评”得倒逼,推动农村基层民主真正落实兑现给百姓。同年,象山将“村民说事”在全县490个村全面推广。

  以下数据足以看出“村民说事”的实际成效:

  群众对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满意度从2010年的91.2%上升到2017年的95.2%;

  2010年以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8%,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增长12.5%;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600余起,矛盾纠纷平均调处率96.1%,尤其是最早推行“村民说事”的西周镇,信访数年均下降20%以上,基本实现矛盾不出村、越级“零上访”;收到各类议题4.9万余个,其中近4.7万个得到采纳并实施。

  如今,整个宁波都在推广“村民说事”制度。

  ●央媒声音

  中新网在2017年8月25日《基层治理的“象山智慧”:大事小事“村民说事”》一文中指出:“如今,随着‘村民说事’制度不断发展漫溯,不仅‘点’上开花,更在‘面’上结果,成为了宁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一个响亮‘品牌’。”

  2017年9月27日,《人民日报》用了大半个版面的篇幅,聚焦宁波“村民说事”。 通讯员陈光曙周尚荣郑波波记者朱琳

原标题:这样的“村民说事”让农村生机勃勃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

这样的“村民说事”让农村生机勃勃

稿源: 现代金报 2018-01-11 09:35:00

西周镇杰上村村民议事会现场通讯员供图

  “村民说事”制度,源于象山县基层探索首创,最早于2009年发端于西周镇,2010年象山县委县政府总结提炼全面推广,并逐年拓展向规范化、制度化迈进。

  2017年紧扣习近平总书记“有事好商量”重要论述进一步深化完善,持之以恒巩固发展实践成果,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引领,以‘共商共信、共建共享’为原则遵循,贯‘说、商、办、评’四大环节于始终,集民意疏导、科学决策、合力干事和效果评估为一体”的现代农村基层治理制度体系,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热词盘点Top10

  村民说事

  他们说——

  浙江之声宁波站站长高嵩:

  “村民说事”搭建起了协商民主新平台,构筑了村务管理、决策、治理、监督的全闭环。象山当地也由此走出了一条共商共信、共建共享的治村理事新路子。

  中国之声宁波站副站长曹美丽:

  村民说事:基层社会治理的宁波样本。

  热词故事

  村民心里有疑问

  干部“说事会”上答疑释惑

  “又到‘说事’的时间,欢迎大家来村民说事会反映情况,有什么意见、纠纷,都可以说出来。”

  2018年1月10日上午,象山县西周镇杰上村的农民会所大堂里,10余名村民代表与村干部围坐在一起,村书记赖小本刚起头,参加“说事会”的村民就说开了。

  “村里饮用水库的坝体要维修了,我看看是有安全隐患的,要找人专门来鉴定过。”

  “村里不少家庭住房困难,需要尽快安排解决宅基地审批建房。”

  “象山现在搞全域旅游,好多村庄已经被开发起来了,带动了村里的集体经济收入,我们村离山那么近,山上还有一整片茶园,又有水库、小瀑布,这么好的自然资源得利用起来呀!我们这些家庭妇女,也能有个新的收入来源,干部们是不是考虑,我们村也打造旅游线路?”

  村民们七嘴八舌但有序地说着,赖小本和干部们边听边记,耐心答疑释惑、商定办法。村里解决不了的“事儿”,移交旁听的西周镇政府工作人员,协商解决。

  赖小本和整个杰上村的人都没有料到,作为2009年西周镇率先实施“村民说事”试点的村庄之一,他们能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村加入到“村民说事”的队伍中来,而2017年整年,“村民说事”这一基层治理的宁波样本,被来自全国的各级媒体报道,接二连三登上头条。

  2009年初,杰上村隔壁的西周镇杰下村,因为一笔白溪水库引水工程的补偿款,炸开了锅。

  项目资金分配不均、村干部私吞了补偿款、里头存在各种猫腻……那一阵子,作为村书记的郑祖法眉头就没舒展开过。

  要解释吗?当然要,但村民不愿听、不肯信怎么办?无奈之下,郑祖法决定在村里当众进行现场说事会,将补偿款的每一笔去向、用途都摆在了明面上。

  前来参与说事的村民里三层外三层,总算谣言停止,村里恢复了平静,而自此之后,每月的5日、20日就成了登记说事内容的日子,10日、25日举行说事会。

  8年来,村里没一个人选择上访,村民说事会从一开始的闹哄哄,变成了平心静气地说事说理。

  过去有名的上访村

  如今成了新农村建设样板村

  相比杰上村和杰下村,“村民说事”给西周镇土下村带来的变化,称得上天翻地覆,这个曾经有名的上访村,如今已成了象山县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

  土下村在2011年时,负债100多万元,仅靠上级补助维持日常运转。且由于多种原因,党员干部间矛盾比较突出,部分人开会也经常无故缺席,各项工作停滞不前。

  2011年初,联想到镇里正全面推行“说事会”,当时的村主任沈飞龙觉得可以试一试。

  经过商量,土下村也确定了每个月两日的“说事会”日程,让群众来发牢骚、倒苦水、当面“告状”。

  “我们村的路是不是该修一修了?我家门前一到下雨天就变得泥泞不堪,孩子出门非常不方便。”村民柴康波第一个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会上,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各自述说着对村里的看法。经过商量,村里决定把道路建设作为首项实事工程,由村书记带队推进,并定期公布资金使用情况,全程接受监督,土下村的发展就是在这样的“说事会”中慢慢起步。

  “说事会”在村民之间传开后,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

  初期,有群众还抱有怀疑态度,认为又是搞搞形式,最后还是虎头蛇尾;更有甚者冷嘲热讽。

  为此,沈飞龙和其他干部铆足一股劲,把“说事会”确定的事项一件一件落实,并向村民反馈办理结果,以实际行动作出回应。

  数年之后,全村危旧房子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规划有致的小洋房,户内庭院整洁,种植的树木、鲜花点缀其中,村道全面硬化、宽敞平坦,户户通公路。

  通过项目资金补助,村里还建起了休闲公园、农民会所、老年公寓等设施,实现电线、网线等空中线路地埋,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说、商、办、评”四个环节

  推动基层民主落实兑现给百姓

  当然,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村民说事”的定位,从一开始,就不仅仅停留在“说”的环节。

  2010年以来,象山在“说事”的基础上,逐步延伸出“村务会商”、“民事村办”、“村事民评”等环节,以“说”得公开、“商”得规范、“办”得主动、“评”得倒逼,推动农村基层民主真正落实兑现给百姓。同年,象山将“村民说事”在全县490个村全面推广。

  以下数据足以看出“村民说事”的实际成效:

  群众对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满意度从2010年的91.2%上升到2017年的95.2%;

  2010年以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8%,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增长12.5%;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600余起,矛盾纠纷平均调处率96.1%,尤其是最早推行“村民说事”的西周镇,信访数年均下降20%以上,基本实现矛盾不出村、越级“零上访”;收到各类议题4.9万余个,其中近4.7万个得到采纳并实施。

  如今,整个宁波都在推广“村民说事”制度。

  ●央媒声音

  中新网在2017年8月25日《基层治理的“象山智慧”:大事小事“村民说事”》一文中指出:“如今,随着‘村民说事’制度不断发展漫溯,不仅‘点’上开花,更在‘面’上结果,成为了宁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一个响亮‘品牌’。”

  2017年9月27日,《人民日报》用了大半个版面的篇幅,聚焦宁波“村民说事”。 通讯员陈光曙周尚荣郑波波记者朱琳

原标题:这样的“村民说事”让农村生机勃勃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