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溪乡街心公园人行步道铺装 通讯员薛振杰摄
茅洋乡缸甏元素已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记者樊莹摄
小城镇作为城与乡的“纽带”,一头是华灯璀璨的城市中心区,一头是小桥流水的美丽乡村,成为社会发展和城乡统筹的生力军。
临近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验收,宁海县越溪乡和象山县茅洋乡同是集镇区人口规模不占优势的小城镇,“螺蛳壳里做道场”探索出一系列新做法和新模式。
有的率先在乡区实施“大物业”管理,有的将地方文化元素融入整治,奋勇争当美丽标杆乡,让本地居民自豪外地游客亮眼。 □金报记者樊莹
看越溪
乡里启动17个综合整治项目
EPC模式为科学施工“保驾护航”
跟着宁波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办人员,记者一行驱车来到宁海县越溪乡。刚过越溪大桥,车窗外铺路机穿梭往来,沿街居民楼都被脚手架围住,到处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振兴路是越溪乡的主街区。原先道路基础条件差,窄小不说还看不到什么绿化,一度被乡里居民吐槽。
“因为沿街有一些店面房,商家占道,电瓶车、私家车乱停放,更让路况雪上加霜。碰到每月赶集日,真是堵得水泄不通。”集镇居民陈亚飞回忆,有的时候,交警来不及疏导,对交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整治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宁海县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试点,越溪乡在今年7月陆续启动17个小城镇综合整治项目,其中就有越溪小城镇整治主街区、次街区的提升改造工程。
“目前,振兴路已基本整治完成,剩余沥青面层铺设已进入行程。沿街立面已基本施工完成,除两处因政策处理原因有所滞后,预计在12月底全部完成收尾工作并拆除脚手架等设施。”项目施工部人员介绍。
很快,这条拓宽的主街沿线将完成绿化及人行道铺装,街心公园工程项目全面进入收尾阶段,整治后效果全面展现。
那么,项目质量如何保证?记者打听到,越溪乡在全县率先引入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模式。乍听这个名词有些拗口,说白了,它就是将设计与施工无缝对接、减少采购与施工的中间环节,有利于打造连片景观,实现资源优化共享。
同时,乡里聘请驻乡规划师全程把关,实施监理现场驻点督查,并邀请第三方跟踪审计,开展计量计价核查,从而落实对EPC项目的监管。从对接项目到正式开工,它较传统模式平均节省时间近3个月,预计开工后还可有效缩短项目工期半年以上,为科学施工“保驾护航”。
整个乡区作为一个大社区
由政府购买服务实施“大物业”模式
“越溪乡人口规模不大,乡中心只有2000人左右。晚上7点过后,街边就没什么人气,店面也关了大半。”回忆起到岗第一天的情景,越溪乡党委书记张巍笑着摇头。
他坦言,生态城乡不匹配一直是乡里发展的短板。举个直观例子,这里三面环山,一面朝海,集镇区90%的土地上没有工业,照理说生态好没得说。可惜,受限于基础设施、功能布局以及管理水平的落后,导致小城镇整体环境大打折扣。
基层治理怎么干?作为提升小城镇形象和提高城镇品位的重要举措,越溪乡全面实施以“一加强三整治”,即加强规划设计引领,整治环境卫生,整治城镇秩序,整治镇容镇貌为主要内容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奋勇争当美丽“标杆乡”。
乡里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把整个2.5平方公里集镇区作为一个大社区,实施“大物业”模式。也就是,将原本由政府主导实施的基层治理、生态环境治理、市政设施养护、安置小区物业管理、公共秩序维护等十余项政府公共服务统一交由市场第三方公司进行管理。
这个做法在乡镇还是头一回。招标入驻的亚太酒店物业项目总经理李宏光说,尽管没有多少经验可学习,但我们在集镇区按照难管程度依次细分为“红橙黄绿”四个等级,设立交通点岗、安保岗、环卫岗,一段时间下来,交通事故率环比下降30%,街区环境显著改善。
看茅洋
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大整治
不留死角墙面打造成“绿色花园”
茅洋乡地处象山县中南部,同样是三面环山,一面通海,省道盛宁线和茅石线贯穿全乡。整个集镇区范围不大,面积4平方公里,人口约三四千。
张岳表是住了50多年的集镇居民。在他看来,家门口环境越来越值得期待了,很多卫生死角进行大清理。
“以前,门前是碎石路、泥路,晴天扬灰,雨天甩得一身泥。生活垃圾家家户户习惯放屋后,天热容易招蚊虫。”张岳表边说边摇头。
而如今,茅洋乡被列为全县首批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试点乡镇之一,以环境美、街道美、住房美、产业美为目标,对房前屋后、镇区道路、污水处理站等方面建设改造。
“这下不一样了,路要重新铺了,路边设置人行道和绿化带,每户人家生活垃圾还要进行分类。”张岳表笑着告诉记者。
沿着溪口街往里走,记者发现有几处居民楼墙面打造成“绿色花园”。在一个烟囱管道口旁,居民楼墙上挂着翻转过来的装饰木桶,下面长满常青藤等红红绿绿的花草,似乎是从桶口倾倒出的绿意。
据茅洋乡党政办公室主任郑建平介绍,目前集镇沿街建筑外立面改造提升全面完成,架空管线进行了统一梳理,路面“白改黑”到收尾阶段。
整治后,街道路面统一改造为黑色沥青路面,实行交通人行与车道分离分流,适当增设公共停车位和增配环卫保洁设施。两侧绿化进行整治提升,通过统一树种、布局和立体设计等,着力打造美丽集镇精品线。
缸甏元素融入小城镇建设
让本地居民自豪外地游客亮眼
作为首批宁波市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茅洋乡巧妙地将缸甏(bèng)等地方特色融入小城镇建设,让本地居民自豪、外地游客亮眼。
根据民国《象山县志》记载,茅洋缸窑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缸、甏都属陶器一类,用于灌装老酒、水,盛放榨菜等物,能久藏保质。鼎盛时期,茅洋乡有十来处缸窑,大部分村民都以卖或做缸甏为业。
但现在,茅洋的制缸技艺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已经奄奄一息。很多年轻人面对缸甏制造的一道道繁琐的程序望而生叹,止步不前。制缸技艺逐步沉没在自动化机械之中。这门古老的技艺需要保护和传承。趁着这次小城镇整治,茅洋乡在集镇居民慢生活区,无论是外立面建筑还是景观小品建设,都加入了缸甏元素。
有的缸上还创作有农民画:砖瓦房、喂鸡、稻田……有着浓厚乡土气息,成了生态建设美丽一角。
在集镇区东南侧,新建的山水风情公园,已打造成为展示茅洋生态园林乡村旅游文化的迎宾入口。公园通过浓缩乡域村庄布局及特色,展示出了茅洋独特山水风情。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于茅洋的人文、民俗、山海和休闲资源,开发乡村文化风情体验和农家乐休闲为主的生态旅游项目,探索民食、民宿的生态疗养旅游。”该乡相关负责人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