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宁波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中国宁波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宁波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简报(总第34期)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7-12-13 16:33:31

  宁波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10月17日

  编者按:余姚四明山镇和宁海胡陈乡率先通过了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年中考核验收,现将两地在整治过程中的经验做法和工作体会摘编如下,供各地学习借鉴。

宁海胡陈乡“三抓”机制促整治

  宁海胡陈乡自觉把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放在美丽胡陈建设的突出位置,坚持抓早、抓细、抓实,把握重点,突出亮点,攻破难点,全力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前期抓得早。早谋划项目。早在2016下半年,该乡就启动项目研究,通过开座谈会、入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建议,最终确定小城镇整治建设项目17个,包括规划设计类1个,环境卫生类5个,城镇秩序类4个,乡容镇貌类7个。早启动规划。继续聘请熟悉该乡山水布局、人文景观的浙江规划建筑设计院做小城镇发展总体规划和13个项目的子规划,做到了“花钱少、业务精、研究透、效果好”。早落实资金。一方面,利用涉农资金改革项目申报的契机,通过项目整合包装,争取到农办、交通、水利等项目补助和上级专项补助共6250万元,弥补了大部分的资金缺口。另一方面,借助民间资本,大力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乡村旅游新业态培育,“桃源人家”、乐途景区智能骑游、精品粮仓民宿等项目落地,让镇区居住、出行条件焕然一新。

  二是中期抓得实。抓项目进度。17个建设项目包干任务全部认领,项目领导全程负责,一抓到底;13名业务骨干优势互补、分组负责、系统集成、全面推进;“两代表一委员”、商户代表等社会力量深度介入,以小分队形式加速项目攻坚,形成领导带头、先难后易、齐心协力、共同成事的工作氛围。抓环境整治。通过整合城管、环卫等多方力量,接连开展了“利箭行动”、“清零行动”,30天时间完成视频监控、自动抓拍系统布点,完善镇区标志、标线、标牌98处,清理乱堆放131处、乱晾晒79处,消灭卫生死角49处,清理破损广告和牛皮癣90余处,清理占道经营、乱竖牌、乱摆摊180余处(次),新增停车位120余个,乱停车,乱摆摊、乱占道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街容街貌持续改善。抓长效管理。先后成立镇区环境综合管理办公室、乡交通管理站和安全劝导站,同时,配套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规定,涉及内容包括路长制、街长制、镇区卫生保洁、垃圾分类、绿化市政养护,让制度来保障人员、场所、资金等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实现监管“宽、松、软”向“严、紧、硬”的转变。

  三是后期抓得细。清单制。小城镇整治创建标准出台后,乡里及时组织人员认真学习,吃深吃透文件要求,逐条逐项查找短板,同时,还组建了8支小分队,每队负责一个区域,上门听取群众意见,统一汇总,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列出清单,即抓即改。责任制。将责任看成信任,化压力为动力,积极推行工程会审会商制,强化部门联动、社群联动,个性化定制解决方案,抽调精干力量组建“突击小分队”,白天下村攻坚,晚上研究方案,20天实现镇区电线蛛网全部归零,30天完成镇区120个停车位从无到有,39个清单所列问题3个月时间全部销号。督查制。以乡纪委、组织部门为督查主体,全程参与,对项目推进情况开展经常性督查,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对项目推进不力、责任把关不严的,下发《督查函》和《整改通知单》,确保限期整改到位。

余姚四明山镇“五力并举”抓整治

  余姚四明山镇提高思想站位,拔高整治标准,围绕“一加强、三整治”要求,不断增强整治工作执行力、辐射力、感受力、破解力和管控力,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一是坚持以创建目标为导向,不断强化执行力。细化责任分解。完善层层落实、上下联动的组织领导机制,成立党政班子领衔的镇小城镇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将“道乱占”治理、“车乱开”治理、“线乱拉”治理等专项工作落实专人、分解到位。完善方案设计。制定四明山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确立各阶段工作目标,落实各年度重点任务。落实行动部署。健全完善多方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综合整治行动现场推进会议,将整治行动的工作部署从镇贯彻到村、组、农户,确保步调一致、同向发力。

  二是坚持以营造氛围为重点,不断集聚幅射力。加强正面视觉宣传。聚焦微博、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等渠道作用,组织镇广电站在黄金时段开展字幕滚动宣传;推出镇综合整治行动月度书面简报,共发放1100余册,发至全体村干部、党员,扩大整治行动影响力;设立20余处3D专题墙绘、专题海报、宣传展板、整治效果对比图,营造人人参与整治、人人支持行动的浓厚氛围。增强活动辐射效应。结合全国第29个爱国卫生月活动,发放宣传海报、倡议书、宣传手册、宣传扇等9000份,与企事业单位签订《镇容环境卫生责任告知书》,将火热开展的行动氛围传递至各家各户。巩固志愿服务宣传。结合党员组织生活日、“四明红”党员志愿服务等特色工作,开展环境整治大走访、大整改,累计开展56批次专项志愿服务,出动志愿者672人次,服务群众4000余人。

  三是坚持以群众需求为标准,不断增强感受力。科学编制整治规划。遵从“有项目必先有规划、凡动工必先有设计”原则,最大限度实现整治特色和环境提升的和谐统一。针对集镇一条街古朴风貌,推进集镇景观提升及沿街立面改造项目建设,注重保留浙东山区民居原始风貌,营造中式建筑韵味。精心实施项目建设。严控项目进度和施工质量,建立工作信息交流机制,先后召开项目工程会议20余次,倒排项目工程进度表,狠抓项目工程节点,完成小城镇环境卫生标识标志、小城镇治乱整秩提升、小城镇“线乱拉”整治提升等项目建设。充分挖掘文化底蕴。依托四明山红色文化、“唐诗之路”和黄宗羲思想文化,注重挖掘历史渊源,体现地方特色。

  四是坚持以主动作为为基调,不断深化破解力。破道路长效管控难题,打造“路长制”精细化管理亮点。在集镇及各行政村主要道路实施“路长制”,由镇党政班子成员担任路长,贯彻“一路一长、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巡查→反馈→协调→处置→督查五步法开展工作,将各类问题反馈至责任单位并限期整改,有效提高道路规范化管理能力。结合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打造生态修复亮点。将生态修复作为加强小城镇环境建设的重要抓手,完善年度生态修复方案,落实两级管理责任制,完成2017年生态修复面积2000亩,超全年任务的27.8%,有力缓解水土流失、农业面源污染等生态顽疾。

  五是坚持以长效机制为依托,不断提升管控力。健全长效管控。出台《四明山镇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制度》,完善镇、村、片三级联动网格化管理责任机制,统一制作门前三包责任牌并下发农户;完善“生态版”村规民约,新版村规民约十条内容中有六条涉及生态环境保护,让习惯成为自觉,从源头建立长效机制;建立由交警、综治、公安等组成的“道乱占”巡查、整治联动平台,出台《四明山镇“车乱停”长效管理机制》和《四明山镇“道乱占”长效管理机制》,对乱停车、乱占道等“零容忍”,共整治各类乱象20余起。完善督查考评。坚持日常监督和专项督查相结合,将小城镇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各办所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加强纪律监督,从严把控工程立项、设计、招标、资金拨付等环节廉政风险,确保项目建设和管理中无任何违纪违规现象;建立群众监察和信息收集制度,党政办设立群众热线,处理群众反映问题15起,回复率和满意度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