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宁波热点  >  五水共治  >  工作简报
宁波五水共治工作简报2017年第57期
稿源:   2017-11-24 13:58:00

(总第189期)

宁波市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11月23日

  工作简讯

  ●我市完成2017年生活饮用水卫生重点监督抽检工作

  经验交流

  ●北仑区工业重镇立起生态地标

  ●象山县治水推动乡村全域旅游全面发展

  我市完成2017年生活饮用水卫生重点监督抽检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根据《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印发2017年浙江省“五水共治”保供水饮用水卫生监督行动方案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实际,市卫生计生委组织制定了2017年宁波市“五水共治”保供水饮用水卫生监督行动方案,组织各县(市)区有序地开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目前已圆满地完成了2017年生活饮用水卫生重点监督抽检工作。

  2017年我市已取得卫生许可证的饮用水供水单位共有70家,其中市(县)级政府所在地市政集中式供水单位12家、县级政府所在地以外的农村乡镇集中式供水单位53家、自建水厂5家。各县(市)区按方案要求,每季一次对辖区内饮用水供水单位进行卫生监督检查,监督覆盖率均达到了100%。同时开展对饮用水供水单位的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和二次供水的监督抽检,共监测水样582份,其中水源水79份、出厂水81份、管网末梢水269份、二次供水153份。

  从监督监测情况来看,我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安全质量不断提高。在开展生活饮用水重点抽检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生活饮用水在线监测点,通过水质在线监测,24小时实时动态监测水质变化,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我市还积极开展饮用水供水单位量化分级工作,至2017年我市应量化的饮用水供水单位共有64家,已量化64家,量化率达到了100%。其中A级19家、B级19家、C级26家。

  北仑区工业重镇立起生态地标

  作为国内重要的临港工业基地之一,宁波市北仑区通过“五水共治”,问诊产业,搭脉经济,在投入上大做“加法”、在减排上活做“减法”、在淘汰落后产能上精做“除法”,在招商引资上巧做“乘法”,“以治水倒逼转型升级”的蓝图在港城大地徐徐展开。今年,该区在全市率先通过全域剿劣验收。另外,转型升级释放的新动力也让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3.64亿元,同比增长9.1%。

  一、大做“加法”,强投入织密““治水网”。一是加快污水管网配套工程。截至2016年底,该区已建成污水管道1030公里,雨水管道880公里,各主要街道基本做到雨污管网全覆盖。今年,区、街道两级共安排3535万用于小门工业区企业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接入管网工程、戚家山工业区及生活区污水提升泵站改造及管线CCTV检测工程、小港街道工业区截污工程以及春晓、郭巨、梅山等街道零散企业污水的纳管整治和定点收集等工程,污水管网基本实现了工业园区、农村工业集聚区全覆盖。二是加快劣Ⅴ类小微水体整治工程。今年,累计投入资金4031余万元,完成水体清淤37个,截污纳管17个,生态引水4个,水系沟通4个,水生态修复30个,水体周边环境整治5个,52个劣Ⅴ类小微水体全部通过自查销号验收。自我加压新排查的56个水环境质量不稳定水体整治工作也在剿劣整体验收前同步完成。三是加快排污口整治工程。在完成2000多个排污水口整治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加快推进排污口整治,结合“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制订“一口一策”,投入资金5365万元,落实“堵”、“截”、“拆”综合措施,完成828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并结合排污口标识工作,强化排口“身份证”管理。今年共安排352个治水工程项目,总投资8.65亿元。

  二、活做“减法”,循环网拧紧“排污阀”。一是源头治污。以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率、运行负荷率和出水达标率为目标,查漏补缺、巩固提升,将源头治污引向精细化。针对工业污水偷排漏排的痼疾,在全区工业企业开展新一轮的雨污分流自查及排水许可证申办工作,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均被勒令限期整改,重新申办许可。计划到今年底所有月供水量1000吨以上的工业企业,将全部办理排水许可证,至2020年全区将实现工业企业排水许可全覆盖。二是循环减污。围绕“削减城市水污染负荷,促进污水再生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目标,以水资源的专项规划引领项目的推进,促进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建设全省最大单体再生水厂,每日向宁波钢铁、台塑热电等10多家耗水大户,提供9万多吨再生水用于生产作业。深挖企业节水潜力,超过60家的企业自建中水回用系统,覆盖印染、化工、电镀等涉水的重污染行业。工业企业年使用再生水超过6500万吨。三是开源节污。“向天要水”,25家企业建成雨水收集系统,年雨水收集量近220万吨;“向河要水”,引河网水作为区域工业用水,把优质水让于居民。目前区内大工业日使用江河水达到21万吨;“向海要水”。依托辖区三面临海的地缘优势,积极挖掘海水作为工业用水补充水源。目前,该区每年使用各种河湖海水约27亿立方米。

  三、精做“乘除”,腾关转引来“金凤凰”。一是壮士断腕否决“一票制”。率先完成化工、铸造、印染、电镀等十大重污染行业整治工作,涉及企业215家。严守环保“一票否决制”,每年不惜牺牲30亿元工业产值,累计关停搬迁企业120多家,先后否决不符合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537个,从源头上杜绝污染。通过整治,该区废水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氨氮分别减少983.5万吨、1032.9吨、244.8吨,基本实现了行业结构优化、企业节水减污的整治目标。在还百姓绿水蓝天的同时,也为新兴产业腾出了广阔空间。二是三区联动招引“一盘棋”。创新招商工作新体系,建立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大榭开发区三区招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构建三区重大项目招商信息互通互动平台,制定三区招商引资劳动竞赛实施办法,从体制上保障全区工业“一盘棋发展”,告别过去“村村冒烟镇镇点火”的粗放发展模式,也实现了治水治污“一张网”。三是项目引领战略“一根线”。实施大项目引领战略,始终坚持高大上、高精尖项目,以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服务为主线,加强谋划,整合资源,创新方法,全力推进招商工作,提高招商引资新成效。今年上半年,该区实际到位外资4.99亿美元、国内招商实际到位资金42亿元、浙商回归到位资金29.16亿元。(北仑区治水办)

  象山县治水推动乡村全域旅游全面发展

  今年来,象山县“五水共治”工作从面上治理转向标本兼治、洁流清源,从快速推进侧重提升改造、长效落实,开展驳岸生态化改造、沿岸绿化及景观建设,努力实现“有水之处皆风景”。与此同时,以治水为突破口,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助推乡村全域旅游全面发展。先后荣获“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县”、“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名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际休闲旅游度假示范县”等称号。

  一、深化“五水共治”,推动乡村“颜值”快速提高。一是全域剿灭劣V类水。坚持全县一盘棋、全域一张网,对全县1442个水体开展了全面排查,确定2个县控劣Ⅴ类断面和114个劣Ⅴ类小微水体,制定“一点一策”和四张清单,实行挂图作战,对账销号。截至目前,2个县控劣Ⅴ类断面和114个劣Ⅴ类小微水体已全部通过市级销号验收。二是创建“污水零直排区”。2017年计划完成定塘、泗洲头、晓塘、黄避岙、影视城5个单位的“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全面推进排水设施和污染源普查工作。着重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整合47个村的生活污水项目建设,理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和终端维护工作体制,促进建成设施的正常有效运行。三是多管齐下提升颜值。结合“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一打三整治”等专项工作,大力开展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切实改善城郊、城乡接合部、乡村生态环境,积极组织“洁美庭院”““亮点路段”星级评定,以点带面推进村貌绿化、净化、彩化,快速提升乡村颜值,为我县创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夯实基础。

  二、注重项目引领,打造业态休闲旅游产品。一是抓好“四特”工程建设。抓好特色乡镇、特色村、特色民宿、特色品牌“四特”建设。按照“一镇一特色”“一村一韵味”“一带一品牌”的原则和要求,以项目为引领,全面打造乡村旅游特色镇村。逐步形成“山水茅洋”、“果乡晓塘”以及黄公岙“宁波影视第一村”等一批特色旅游镇村,基本形成特色镇乡、精品示范区协同推进的梯次发展格局。强化农家客栈规范化管理,研究出台特色民宿评定及管理办法,推进特色民宿集约化、精品化发展。方家岙、沙地村被评为市十大特色民宿村,旧岸往事、文麓雅苑、那山那海等一批极具特色的精品民宿基本建成。目前,全县拥有省级以上农家乐特色村(休闲旅游示范点)21个。二是加快旅游项目建设。2016年,共完成旅游项目投资13.2亿元,2017年安排县级旅游项目36项,计划完成年度投资17.7亿元。目前,中西部山海田园风光旅游线、北部环西沪港“斑斓海岸”、东部黄金海岸休闲带初步形成;影视城月光经济、半边山皇冠假日酒店、心海度假村等一批旅游项目已基本建成;半边山五彩渔镇、贤庠枫康养生园、茅洋乡村旅游提升工程、管溪慢行区、涂茨滑翔基地等一批旅游项目正扎实推进。三是做好资源项目储备。依托山海资源、田园景观、民俗文化及优势农业等特色资源,重点打造渔俗体验、影视文化、滨海度假、景区服务、果蔬采摘、山林氧吧、海岛度假、休闲古村等8类休闲旅游产品,逐步形成纵贯南北、联接城乡的美丽画廊。目前,中国渔村二期、渔港古城二期、石浦一冷文创园、大塘港航天科幻城等前期项目加快推进。花岙岛景区、南部海岛风情线及环大塘港“慢生活圈”正有序推进。

  三、注重市场经营,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一是推进农渔体验型发展模式。依托各类休闲农业园区,形成一批以定塘镇沙地“草莓村”为代表,集果蔬采摘、农事体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培育发展海上游艇、休闲捕鱼及环港、环岛游等海洋海岛休闲旅游项目,打造海上休闲渔业。2016年,全县20艘休闲渔船,年接待游客万余名,直接营业收入超过3000余万元。二是推进景区依托型发展模式。发挥象山影视城、中国渔村等景区辐射效应,深度契合景区资源和市场,发展景区依托型旅游特色村,成为景区天然的配套服务区。目前,集聚在各大景区的农家客栈超200家,如影视城附近的新桥镇灵岙村,成功打造“象漂第一村”,已成“象漂”栖身之所。三是推进健康养生型发展模式。依托我县生态资源优势,贤庠枫康石斛精品园、泗洲头横埕中草药种植基地等已初具规模。枫康石斛精品园先后荣获“浙江十大休闲庄园”“市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示范点”等称号,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600万元,二期精品民宿即将竣工营业。

  四、注重机制创新,推进乡村旅游联动发展。一是推进机构改革。在旅游综合治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成立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市场监管大队、旅游巡回法庭。深化乡村旅游管理机构改革,各镇乡(街道)均成立乡村旅游办,新增编制2-4名,进一步配备配齐配强力量。二是健全服务体系。推行“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发挥社会团体、行业协会作用,设立村级旅游开发公司11家,实现宣传促销、分配客人、服务标准、结账收费“四统一”。加大宣传力度,编写乡村旅游指南、画册,依托网络媒体、电子商务平台,开通乡村旅游主题直通车,探索农家客栈与县内景区“捆绑式”销售,不断扩大乡村旅游影响力。三是创新融资机制。保障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完善旅游产业扶持政策,重点加大对新业态培育、机构招引、游客招徕、品质提升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发挥旅游集团投资带动作用,引导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PPP投融资模式,促进多元化投资主体共建乡村旅游发展。(象山县治水办)

宁波五水共治工作简报2017年第57期
稿源:       2017-11-24 13:58:00

(总第189期)

宁波市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11月23日

  工作简讯

  ●我市完成2017年生活饮用水卫生重点监督抽检工作

  经验交流

  ●北仑区工业重镇立起生态地标

  ●象山县治水推动乡村全域旅游全面发展

  我市完成2017年生活饮用水卫生重点监督抽检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根据《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印发2017年浙江省“五水共治”保供水饮用水卫生监督行动方案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实际,市卫生计生委组织制定了2017年宁波市“五水共治”保供水饮用水卫生监督行动方案,组织各县(市)区有序地开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目前已圆满地完成了2017年生活饮用水卫生重点监督抽检工作。

  2017年我市已取得卫生许可证的饮用水供水单位共有70家,其中市(县)级政府所在地市政集中式供水单位12家、县级政府所在地以外的农村乡镇集中式供水单位53家、自建水厂5家。各县(市)区按方案要求,每季一次对辖区内饮用水供水单位进行卫生监督检查,监督覆盖率均达到了100%。同时开展对饮用水供水单位的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和二次供水的监督抽检,共监测水样582份,其中水源水79份、出厂水81份、管网末梢水269份、二次供水153份。

  从监督监测情况来看,我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安全质量不断提高。在开展生活饮用水重点抽检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生活饮用水在线监测点,通过水质在线监测,24小时实时动态监测水质变化,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我市还积极开展饮用水供水单位量化分级工作,至2017年我市应量化的饮用水供水单位共有64家,已量化64家,量化率达到了100%。其中A级19家、B级19家、C级26家。

  北仑区工业重镇立起生态地标

  作为国内重要的临港工业基地之一,宁波市北仑区通过“五水共治”,问诊产业,搭脉经济,在投入上大做“加法”、在减排上活做“减法”、在淘汰落后产能上精做“除法”,在招商引资上巧做“乘法”,“以治水倒逼转型升级”的蓝图在港城大地徐徐展开。今年,该区在全市率先通过全域剿劣验收。另外,转型升级释放的新动力也让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3.64亿元,同比增长9.1%。

  一、大做“加法”,强投入织密““治水网”。一是加快污水管网配套工程。截至2016年底,该区已建成污水管道1030公里,雨水管道880公里,各主要街道基本做到雨污管网全覆盖。今年,区、街道两级共安排3535万用于小门工业区企业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接入管网工程、戚家山工业区及生活区污水提升泵站改造及管线CCTV检测工程、小港街道工业区截污工程以及春晓、郭巨、梅山等街道零散企业污水的纳管整治和定点收集等工程,污水管网基本实现了工业园区、农村工业集聚区全覆盖。二是加快劣Ⅴ类小微水体整治工程。今年,累计投入资金4031余万元,完成水体清淤37个,截污纳管17个,生态引水4个,水系沟通4个,水生态修复30个,水体周边环境整治5个,52个劣Ⅴ类小微水体全部通过自查销号验收。自我加压新排查的56个水环境质量不稳定水体整治工作也在剿劣整体验收前同步完成。三是加快排污口整治工程。在完成2000多个排污水口整治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加快推进排污口整治,结合“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制订“一口一策”,投入资金5365万元,落实“堵”、“截”、“拆”综合措施,完成828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并结合排污口标识工作,强化排口“身份证”管理。今年共安排352个治水工程项目,总投资8.65亿元。

  二、活做“减法”,循环网拧紧“排污阀”。一是源头治污。以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率、运行负荷率和出水达标率为目标,查漏补缺、巩固提升,将源头治污引向精细化。针对工业污水偷排漏排的痼疾,在全区工业企业开展新一轮的雨污分流自查及排水许可证申办工作,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均被勒令限期整改,重新申办许可。计划到今年底所有月供水量1000吨以上的工业企业,将全部办理排水许可证,至2020年全区将实现工业企业排水许可全覆盖。二是循环减污。围绕“削减城市水污染负荷,促进污水再生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目标,以水资源的专项规划引领项目的推进,促进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建设全省最大单体再生水厂,每日向宁波钢铁、台塑热电等10多家耗水大户,提供9万多吨再生水用于生产作业。深挖企业节水潜力,超过60家的企业自建中水回用系统,覆盖印染、化工、电镀等涉水的重污染行业。工业企业年使用再生水超过6500万吨。三是开源节污。“向天要水”,25家企业建成雨水收集系统,年雨水收集量近220万吨;“向河要水”,引河网水作为区域工业用水,把优质水让于居民。目前区内大工业日使用江河水达到21万吨;“向海要水”。依托辖区三面临海的地缘优势,积极挖掘海水作为工业用水补充水源。目前,该区每年使用各种河湖海水约27亿立方米。

  三、精做“乘除”,腾关转引来“金凤凰”。一是壮士断腕否决“一票制”。率先完成化工、铸造、印染、电镀等十大重污染行业整治工作,涉及企业215家。严守环保“一票否决制”,每年不惜牺牲30亿元工业产值,累计关停搬迁企业120多家,先后否决不符合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537个,从源头上杜绝污染。通过整治,该区废水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氨氮分别减少983.5万吨、1032.9吨、244.8吨,基本实现了行业结构优化、企业节水减污的整治目标。在还百姓绿水蓝天的同时,也为新兴产业腾出了广阔空间。二是三区联动招引“一盘棋”。创新招商工作新体系,建立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大榭开发区三区招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构建三区重大项目招商信息互通互动平台,制定三区招商引资劳动竞赛实施办法,从体制上保障全区工业“一盘棋发展”,告别过去“村村冒烟镇镇点火”的粗放发展模式,也实现了治水治污“一张网”。三是项目引领战略“一根线”。实施大项目引领战略,始终坚持高大上、高精尖项目,以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服务为主线,加强谋划,整合资源,创新方法,全力推进招商工作,提高招商引资新成效。今年上半年,该区实际到位外资4.99亿美元、国内招商实际到位资金42亿元、浙商回归到位资金29.16亿元。(北仑区治水办)

  象山县治水推动乡村全域旅游全面发展

  今年来,象山县“五水共治”工作从面上治理转向标本兼治、洁流清源,从快速推进侧重提升改造、长效落实,开展驳岸生态化改造、沿岸绿化及景观建设,努力实现“有水之处皆风景”。与此同时,以治水为突破口,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助推乡村全域旅游全面发展。先后荣获“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县”、“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名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际休闲旅游度假示范县”等称号。

  一、深化“五水共治”,推动乡村“颜值”快速提高。一是全域剿灭劣V类水。坚持全县一盘棋、全域一张网,对全县1442个水体开展了全面排查,确定2个县控劣Ⅴ类断面和114个劣Ⅴ类小微水体,制定“一点一策”和四张清单,实行挂图作战,对账销号。截至目前,2个县控劣Ⅴ类断面和114个劣Ⅴ类小微水体已全部通过市级销号验收。二是创建“污水零直排区”。2017年计划完成定塘、泗洲头、晓塘、黄避岙、影视城5个单位的“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全面推进排水设施和污染源普查工作。着重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整合47个村的生活污水项目建设,理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和终端维护工作体制,促进建成设施的正常有效运行。三是多管齐下提升颜值。结合“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一打三整治”等专项工作,大力开展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切实改善城郊、城乡接合部、乡村生态环境,积极组织“洁美庭院”““亮点路段”星级评定,以点带面推进村貌绿化、净化、彩化,快速提升乡村颜值,为我县创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夯实基础。

  二、注重项目引领,打造业态休闲旅游产品。一是抓好“四特”工程建设。抓好特色乡镇、特色村、特色民宿、特色品牌“四特”建设。按照“一镇一特色”“一村一韵味”“一带一品牌”的原则和要求,以项目为引领,全面打造乡村旅游特色镇村。逐步形成“山水茅洋”、“果乡晓塘”以及黄公岙“宁波影视第一村”等一批特色旅游镇村,基本形成特色镇乡、精品示范区协同推进的梯次发展格局。强化农家客栈规范化管理,研究出台特色民宿评定及管理办法,推进特色民宿集约化、精品化发展。方家岙、沙地村被评为市十大特色民宿村,旧岸往事、文麓雅苑、那山那海等一批极具特色的精品民宿基本建成。目前,全县拥有省级以上农家乐特色村(休闲旅游示范点)21个。二是加快旅游项目建设。2016年,共完成旅游项目投资13.2亿元,2017年安排县级旅游项目36项,计划完成年度投资17.7亿元。目前,中西部山海田园风光旅游线、北部环西沪港“斑斓海岸”、东部黄金海岸休闲带初步形成;影视城月光经济、半边山皇冠假日酒店、心海度假村等一批旅游项目已基本建成;半边山五彩渔镇、贤庠枫康养生园、茅洋乡村旅游提升工程、管溪慢行区、涂茨滑翔基地等一批旅游项目正扎实推进。三是做好资源项目储备。依托山海资源、田园景观、民俗文化及优势农业等特色资源,重点打造渔俗体验、影视文化、滨海度假、景区服务、果蔬采摘、山林氧吧、海岛度假、休闲古村等8类休闲旅游产品,逐步形成纵贯南北、联接城乡的美丽画廊。目前,中国渔村二期、渔港古城二期、石浦一冷文创园、大塘港航天科幻城等前期项目加快推进。花岙岛景区、南部海岛风情线及环大塘港“慢生活圈”正有序推进。

  三、注重市场经营,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一是推进农渔体验型发展模式。依托各类休闲农业园区,形成一批以定塘镇沙地“草莓村”为代表,集果蔬采摘、农事体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培育发展海上游艇、休闲捕鱼及环港、环岛游等海洋海岛休闲旅游项目,打造海上休闲渔业。2016年,全县20艘休闲渔船,年接待游客万余名,直接营业收入超过3000余万元。二是推进景区依托型发展模式。发挥象山影视城、中国渔村等景区辐射效应,深度契合景区资源和市场,发展景区依托型旅游特色村,成为景区天然的配套服务区。目前,集聚在各大景区的农家客栈超200家,如影视城附近的新桥镇灵岙村,成功打造“象漂第一村”,已成“象漂”栖身之所。三是推进健康养生型发展模式。依托我县生态资源优势,贤庠枫康石斛精品园、泗洲头横埕中草药种植基地等已初具规模。枫康石斛精品园先后荣获“浙江十大休闲庄园”“市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示范点”等称号,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600万元,二期精品民宿即将竣工营业。

  四、注重机制创新,推进乡村旅游联动发展。一是推进机构改革。在旅游综合治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成立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市场监管大队、旅游巡回法庭。深化乡村旅游管理机构改革,各镇乡(街道)均成立乡村旅游办,新增编制2-4名,进一步配备配齐配强力量。二是健全服务体系。推行“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发挥社会团体、行业协会作用,设立村级旅游开发公司11家,实现宣传促销、分配客人、服务标准、结账收费“四统一”。加大宣传力度,编写乡村旅游指南、画册,依托网络媒体、电子商务平台,开通乡村旅游主题直通车,探索农家客栈与县内景区“捆绑式”销售,不断扩大乡村旅游影响力。三是创新融资机制。保障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完善旅游产业扶持政策,重点加大对新业态培育、机构招引、游客招徕、品质提升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发挥旅游集团投资带动作用,引导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PPP投融资模式,促进多元化投资主体共建乡村旅游发展。(象山县治水办)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1-2016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