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宁波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中国宁波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宁海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迈上新征程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7-11-21 09:36:07

  花香云海山村

  记者孙吉晶 宁海记者站袁信禄 陈云松 蒋攀

  本版图片由宁海外宣办提供

  秋天,注定是个收获的季节。

  宁海的成绩单里,增添一份厚重的荣誉——日前,浙江省公布了第二批美丽乡村示范县名单,宁海县榜上有名。缑城百姓拍手相庆。

  这是继2015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016年被中国互联网中心评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之后,宁海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收获的又一果实。

  展望未来,宁海锚定新时代新方位,落实新战略新要求,推动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继续走在全市、全省前列,争创全国示范。

  站在新的起点上,宁海将进一步更新理念,创新举措,补齐短板,放大优势。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版图上,宁海将描绘出更为靓丽的风景。

  整治后的颜公河

  全域治理致力看得见的“城乡美”

  宁海濒临三门湾、象山港两大港湾,接壤天台山、四明山两大山脉,水质优良率和空气优良率都在90%以上,素有“天然氧吧”“宁波水缸”等美誉。

  生态是宁海最大的优势。保护好优美的生态环境,永无止境。

  历届宁海党委、政府始终像抓发展根基那样护理、经营好这方秀丽山水,全力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决不把违法建筑、污泥浊水、脏乱差环境带入全面小康。

  特别是今年以来,宁海以“全市争首位、全省创一流、全国树品牌”为新坐标,以创建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县为抓手,突出“美丽县城、美丽集镇、美丽乡村”联动建设,一手抓城乡面貌提升,一手抓乡风文明建设,全领域、全空间、全方位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让全县363个村庄都与美结缘,努力使宁海成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性、均衡度最好的地区之一。

  在声名远扬的桥头胡街道双林村,浸满绿意的山亭水阁,吸引着一拨拨来自上海、杭州等地的客人;在地处半山区的胡陈乡梅山村,绿树掩映,小桥流水,鸟语花香,整个村庄无处不透出“幸福”;在大山深处的桑洲镇南岭村,独具特色的农家乐有机融合,不仅让游客感受到清新的气息,也让这个昔日人迹罕至的小山村活力重现。

  双林、梅山、南岭……这些村庄绝不是“盆景”。今天,当你无论行进在宁海的平原地区,还是偏远山区,散落在缑城大地的一个个村庄已经串联成珠,形态各异,成为一片片“风景”。

  桃花源里-中堡溪村

  近年来,在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县的基础上,宁海大投入致力于乡村建设,并结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重大行动,大力开展治水、治气、治脏、治乱、治违、治堵“六治三清”攻坚战,奏响治环境、护绿水青山大合唱。

  数据显示:治“五水”两年,共完成投资40多亿元,沿岸重污染企业、畜禽养殖污染和244条垃圾河、黑臭河整治到位,全县建制村生活污水处理实现基本全覆盖,水环境质量处于全省、全市前列,成功获评省“清三河”达标县,市控断面以上水质优良率达到100%,水环境质量保持全市领先,治水综合满意度连续两年位居全市首位,成为全市首个水体水质全部达到Ⅳ类及以上标准的区县,被评为全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县,光荣获颁“大禹鼎”;“久治未决”的“三车”问题得到彻底整治;注重标本兼治、建章立制、长效管理,出台城乡环境卫生保洁一体化管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筑垃圾处置等一揽子制度,打破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实现“一把扫帚扫城乡”。

  宁海是全市首个建立县、乡镇(街道)两级财政补助、企事业单位缴纳、个人自筹卫生保洁经费的县。县财政对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的乡镇(街道),按照在册农户(居民)每人30元/年的标准进行补助,对开展垃圾分类的村庄按照每人50元/年的标准进行补助。各乡镇(街道)按实际在册农户(居民)、外来人口,以每人不低于县财政补助的标准,补助给各建制村(社区)。各村农户自筹卫生费,一般按照每人12元/年的标准自筹,对开展自筹卫生费的村,县、乡镇(街道)财政给予1:1配套补助。

  宁海还统筹发挥各方力量、资源的叠加和倍增效应,去年通过整合24个涉农部门的64项7.8亿元资金,强化对农村基层的投入保障,同时明确组纪宣统、工青妇等各部门各负其责、合力共建,集中力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定位决定站位,小县城也要有大格局。宁海树立大景区理念,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连线成片构建“整体美”。早在几年前,宁海就率先在全国建成了千里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将沿线的生态山水、景区景点、特色村庄、农业基地、农家乐等“串珠成链”,打造了一条条风景道、休闲道、历史道、致富道。去年以来,全面启动“一环八线”精品线建设,加强主题策划,营造特色韵味,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整合做好生态+、党建+、文化+文章,进一步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让一个个“盆景”连成一道道“风景”,发挥美丽的倍增效应。

  宁海以打造山水秀美的精品、特色鲜明的精品、村强民富的精品、生活便捷的精品、乡风文明的精品为目标,培育建设一批生态美村、产业强村、文化名村,切实发挥精品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过去两年累计投入精品村创建资金近1.2亿元,打造精品村20个,并以此为基础把整个乡镇打造成一个景区,全面实施“2+5”乡村旅游景区建设和“369”特色小镇建设,计划再通过两年到三年努力,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

  宁海美丽乡村岔路镇湖头村

  全民共建提升看不见的内在美

  美丽乡村,美在山水、美在生态,更美在人文、美在精神。建设现代化新农村,不仅要注重物质,也要加强精神层面的建设,把农村的人文、政治与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共同打造,这样才能实现“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迈进。

  在“十三五”规划启幕之际,宁海适时提出全力争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对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县委主要领导绘出了一张蓝图:“美丽乡村内涵不断扩展,不仅要有看得见的城乡美,更要有看不见的内在美,同时还要兼具能感受的发展美。”

  作为我市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的试点,宁海县率先打响了一场农村包围城市的“垃圾攻坚战”,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为目标,探索农村环卫保洁新模式,为实现垃圾分类处理提供经验。

  宁海把大量厨余垃圾通过生化处理,达成“全降解”减量目标。在胡陈乡梅山村、岔路镇下畈村等地安装了餐厨垃圾生化机,把餐厨垃圾通过机器粉碎、脱水,加入活性菌进行发酵,所有餐厨垃圾“变身”褐色有机肥料粉末。这样一来,餐厨垃圾不但可以重新利用,甚至还能产生经济效益。

  在胡陈乡中堡溪村,“三色”垃圾桶整齐摆放,每天村民都会按照可回收、不可回收和厨余垃圾进行分类投放。投放后,村保洁员和镇垃圾清运车及时转运,保证非投放时间段内村庄不见垃圾。宁海不仅成功实施了垃圾“三色垃圾分类”,还细化管理办法,确保垃圾分类工作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全面覆盖。

  力洋镇力洋孔村“传文化,做好人”活动

  “我们有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定点投放、分拣清运、回收利用、生物堆肥,已建成了一套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及处置运行体系。”宁海县农办相关负责人说,他们鼓励各村建立村民自律制度,把“垃圾源头分类、定点定时投放”纳入村规民约,同时建立责任包干制,明确每名村干部和保洁员的保洁责任区域,并实行细化考核。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宁海全县已有204个建制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预计到今年年底可实现363个建制村全覆盖。

  针对农村垃圾分类动态信息跟踪难的情况,宁海在下畈村、梅山等村试点为,设置智分类数据管理云平台,推行信息化管理,实现对区域性垃圾分类数据信息的收集、存储、统计、汇总,打通了垃圾分类“户—村—乡镇—县主管单位”和“垃圾产生—垃圾分类—分类收集—分类处理”的全渠道,推动垃圾分类进入2.0智能时代。

  在此基础上,宁海以“共建美丽庭院,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深入实施“清洁庭院”“美丽庭院”“乡愁庭院”三级联创工程,引导广大村民群众,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自己动手,清除庭院内外垃圾杂物,规整庭院内外物品堆放,实现清洁卫生环境美、物品摆放整齐美、身心健康生活美、和谐互助村庄美。

  截至目前,宁海县已成功创建“美丽庭院”15000余户,生态休闲旅游村5个,绿化面积达40万平方米,全县“一户一景,一村一韵”的总体形象初步形成,并催热了庭院经济。

  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是宁海县提升看不见的内在美的重要一环。

  破除陈规陋习。2012年以来,宁海以“移风易俗倡新风”为着力点,大力提倡丧事简办、婚事新办、其他喜庆事宜不办,积极移除陈规陋习,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在每个村建立“红白理事会”,强化对基层“红白喜事”的管理引导和事前劝导,全县“白事”从原来的七八天缩减到三五天。坚决向殡葬陋习开刀,连续15年开展坟墓整治,平迁坟墓21万穴,开展乡村生态墓地建设,青山白化现象得到根本治理,殡葬车队沿街随意穿行、沿途乱撒纸钱等行为全面消除,生态墓地绿化率达到95%,相关做法被民政部在全国推广,被评为全国殡葬改革示范单位。在前童竹林七宝自然村,老人做寿一改过去大操大办的传统,不摆寿宴不发寿礼,把省下来的钱捐赠村老年协会用做公益事业。

  老樟树下猜灯谜

  “到村口,有标志、有记忆、有故事;进村里,有小景、有亮点、有乡愁;入家园,有个性、有传承、有温暖。”美丽乡村不仅仅需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物质方面的支撑,同时还包含着精神层面的要求,强调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的和谐共处,是美丽心态的体现。近年来,宁海大力倡导树立文明新风,全面推进农村聊天长廊、文化礼堂等基层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广泛开展好家风建设活动,弘扬“大气、正气、硬气、和气”的宁海精神,培育发展“和文化”“义文化”“慈孝文化”,紧紧围绕家风家训建设,以和美家庭为主题,推出“文明家庭+特色家庭”创建模式,深入推进最美家庭、慈孝家庭、廉洁家庭、创业家庭等创建活动,已建成最美家庭近千户、美丽庭院1万余户、文明家庭4万余户。此外,宁海还大力开展好婆媳、好邻里、孝子贤妻等“我身边的道德榜样”评选活动,有的村连续30年公投票决“好媳妇”,召开大会戴红花、做表彰,将荣誉证书送到娘家里,真正让好家人得褒奖,让好家风广泛传扬。家庭细胞好了,社会风尚就好。近年来,相继涌现出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温暖中国人物”“浙江骄傲”等上百例先进典型。西店镇岭口村、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市白溪水库管理局三个单位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单位)。

  推行乡村“百姓大舞台”。针对农村文化活动资源相对贫乏、数量相对偏少、内容相对单一,难以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元化文化需求的实际,宁海探索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创新推出乡村“百姓大舞台”活动,采取党政搭台、群众唱戏的方式,鼓励群众自办节目、自我服务,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今年,已举办“百姓大舞台”活动260场次,受惠群众12万余人次。

  创新基层治理。通过重塑文明乡风,加强宣传引导和综合治理,宁海引领当地的百姓幸福生活、向阳而生,催生美丽心态。宁海着眼于既要山清水秀更要风清气正,加强法治化、精细化、人性化的农村基层治理,以“聊天长廊”“百姓事马上办”“村级权力清单”“群众考干部”等为主要载体,构建形成社情民意发现机制、群众诉求办理机制、权力监督约束机制、干部作风保障机制“四位一体”的基层治理体系。其中,“村级权力清单”写入省委全会报告、决议和中组部文件,获得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一等奖,成为全国各地学习的样板。

  水车金家山自然村民正在领取垃圾筒。

  全民共享触摸能感受的发展美

  创建美丽乡村,归根结底是要广大老百姓在参与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从“环境美”“生态美”迈向“发展美”,这是宁海美丽乡村建设不断追求的目标。宁海县委书记杨勇表示,现代化美丽乡村,要的是发达的美,而不是原始的美。

  为此,宁海按照“把资源变为资产,把资产转为资本”的思路,唤醒乡村的绿水青山、田园野趣。大半年时间实现民宿总量、营业额双翻番,带动农产品销售额从去年的4.5亿元增加至8亿元。

  梅林街道河洪村是当地有名的长寿村,村内老屋古朴,曲径通幽,文化底蕴深厚,这几年通过旅游开发吸引了大量游客。河洪村优越的生态,吸引了法国大叔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帮忙“吆喝”山水。

  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是宁海的历史短板。宁海县财政专门拿出总量1个亿的资金,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造血”工程,大力发展农旅经济、山海经济、物业经济,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多种形式和有效途径,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增长、质量提高、实力增强。宁海还制定出台专项扶持政策,落实项目激励法、金融扶持法、基础保障法、村级自给法、财政兜底法5种办法,全县各村大力探索发展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资本增值型、服务创收型、合作共赢型5种模式,目前74个薄弱村已全部消除,所有建制村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还在全市率先选派“第一书记”,全日制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先后两批115名干部平均为各村引进项目两个、争取资金200余万元,切实锻炼了干部,也给村民们带来了看得见的项目和效益。

  西店镇首届“牡蛎”春晚

  几年前,南岭村村庄破旧不堪,来赏花的游客绕着村子走。“那时的南岭,是抱着资源讨饭吃。”南岭村党支部书记章正满说。2014年之前,村内一半以上的老房子长期闲置,六成村民搬离了旧村,南岭成了典型的“空心村”。

  前年,根据精品村建设方案,南岭村建成了南山文化广场、谷神广场、乡村民宿、观景平台、150米木栈道和8公里游步道等一批项目,打造了黄金谷大地、滴水岩、南山古村等景观。环境的提升,油菜花节的举办,每年吸引10多万游客来村里观花、品茶、休闲。从一脚一身泥到一眼一处景,从环境脏乱差到处处春满园,从一人一亩田到产业大集聚,短短几年时间,这个偏僻山村实现了从薄弱村到精品村的华美蜕变。

  宁海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接起来,由经营土地向经营村庄、经营环境转变,实施民宿经济、来料加工、精准扶贫、农村电商等“百千万”富民工程。胡陈乡吸引投资1500万元对闲置粮站进行包装,打造全新的“粮库经济”;王干山村以“看东海日出、观桑海沧田”为卖点,引进3000多万元投资改造当地民宿,如今一张床的收入胜过十亩地的产出。目前,全县已发展各类民宿近260家,户均收入12万元以上,民宿产业在宁波首屈一指。建成以农村淘宝、“淘宝·宁海馆”及其他第三方平台为一体的综合性电商平台,注册会员2000多名,建成18个乡镇(街道)电商服务中心,实现农村电商销售超亿元。

  乡村发展之美在于构建乡村的现代产业。宁海以构建东南部现代循环农业区、西部生态农业区和中北部都市农业区三大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带为基础,以涉农资金整合改革牵引供给侧改革,以农合联改革完善服务,以城乡交邮合作改革完善物流,以“十大万亩基地十亿元产业”提升生产,聚力整合“一场三涂”,打造占地10万亩农旅融合的国家级农业园区,今年农业增加值超过4%,远高于过去5年增速,居全市首位。

  宁海湾强蛟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