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健红,34岁,宁波市妇儿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医生,11月2日猝死。11月4日清晨,近百名家住市区的患者自发赶几十公里山路,去汪医生的家乡——海曙区横街镇的大山中,为他送行。一个喝山泉水长大的农家孩子,一个数千名患者在朋友圈无数次转发悼念微信的“海曙好人”,何以这么年轻就成了一位名中医。
惋惜,患者惋惜,读者惋惜。汪医生还那么年轻,正值事业蒸蒸日上之时,生命就定格在了34岁。这怎能不令人痛惜万分!海曙好人,不,宁波好人,汪医生一路走好!
中医越老越吃香,被很多人认为是一条“铁律”。但这条“铁律”被汪医生打破了。究其原因,最值得我们探究的是:年轻的汪健红是如何成为名中医的?
出身中医世家,接受过正规的中医学教育,这是他赖以成名的基础,但真正让他成为一位名中医的关键因素是,他热爱中医,以至于到了痴迷的程度。正如他所说,“我不把医生这个职业当养家糊口的工作,而是把它当事业在拼搏。”他的“事业”是什么?他这样概括:“我多学点、做点,患者就可以少受些苦。”
人说医生的使命神圣,因为行医旨在救死扶伤,减轻患者的痛苦。话虽这么说,但真不把医生职业当养家糊口的工作的人有多少呢?在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谁都想谋得一只好饭碗,找到一个好单位、好岗位,医生也不例外。汪健红则不然。硕士毕业后,从海曙区集士港中心卫生院干起,刻苦钻研,一步一个脚印,从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到擅用“经方”辨治内科、妇儿科疑难杂症,主持开展“四缝穴”挑刺治疗小儿疳积症技术、“三棱针放血疗法”治疗小儿高热技术的“名医”,汪健红仅仅用了7年多的时间。
热爱医生职业,必然热爱患者。汪健红的妻子邓永丽说,丈夫微信朋友圈里有2603位患者联系人,而且他跟每位患者有互动,这是什么概念?患者咨询的病情总能得到详细回复;24小时开机接诊,晚上11时还在家中给患者看病,凌晨5时就有电话打来预约……邓永丽说,丈夫热爱这个职业,疑难杂症会让他好几天吃不好饭、睡不好觉。11月2日,全家从国外旅游回来,刚下飞机,汪健红的微信一下子跳出2500多条未读信息。哪怕就是等着拿行李的几分钟时间里,他也不忘给患者回复。
更令人感动的是,汪医生就是在回家的路上,坐在副驾驶位置上回复患者的咨询时猝死的。就是说,临终的一刻,他还在履行医生的职责。这是什么样的精神?白求恩精神。
爱医生职业,必然爱患者;这个命题反过来也成立,爱患者,必然爱医生职业。这促使他发奋钻研,攻克一个个疑难杂症,终成一位名中医。
现在汪医生已经离去,但其热爱中医事业和患者的精神永在。由一位初出茅庐的小伙子迅速成长为一位名中医,汪健红给广大医护工作者的启迪弥足珍贵。今后,在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任务中,我们太需要汪健红这样的医生,也太需要他所拥有的精神。(作者:王学进)
原标题: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