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宁波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中国宁波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3年时间 宁波力争112个小城镇全部通过省级考核验收
稿源: 浙江日报   2017-10-31 11:12:00
江北区慈城镇慈湖美景

  张卉卉

  利用航拍,全面摸底各乡镇(街道)存在的脏乱差问题,建立数据库,实施对账销号管理;开发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网上办理、跟踪督办;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创新推出停车APP智能管理,破解乡镇“车乱停”“道乱占”难题……宁波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巧用智能化手段,全面推进“一加强三整治”和六大专项行动,取得良好成效,宁海胡陈乡和余姚四明山镇通过我省年中考核验收。10月31日至11月1日,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现场会将在宁波召开,笔者梳理了宁波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的智慧因素,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智慧停车,让小城镇也时尚起来

  “一旦出门晚了,停车位就很难找,有时候转三四圈也未必找得到。”住在鄞州区咸祥镇咸兴路附近的居民,回忆起过往的停车状况忍不住吐槽,“现在下载了‘宁波停车’APP后,方便了很多,去之前就可以知道哪里有空车位。”

  咸兴路是咸祥镇区一条重要道路,上下班高峰期人流车流密集。但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前,车子常常乱停乱放,给周边商户、住户带来不便。

  咸祥镇在小城镇整治过程中,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新建停车场5处,新增车位600余个。其中,咸兴路共投入610万元进行改建,并划定了相应的停车位。

  采用“地感+视频抓拍取证+手机APP”的技术方案,老百姓可以享受停车诱导服务、查看车位信息发布、APP直接缴费……笔者了解到,该模式实现停车位预定、停车收费、违停执法全程电子化,车位周转率可以得到明显提升,而且违停车辆数量也明显下降。

  这种在大城市也罕见的智慧停车系统让宁波的小城镇瞬间时尚起来。据笔者了解,智能停车是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的智能化平台,实现了停车管理无人化。车主只要打开手机就能一目了然掌握目的地附近的空车位信息,并通过停车率、收费标准的透明化展现,更加直观地了解停车动态,方便就近停车。

  宁波的智慧停车系统破解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车乱停、道乱占”难题。据悉,这一系统目前已在宁波鄞州咸祥、海曙古林、江北慈城、余姚泗门、宁海梅林等乡镇(街道)试点运行,并计划逐步向宁波全市推广。

胡陈乡整治后街景

  智能管理,小城镇发展比肩大城市

  无人机在空中“侦察”。地面操作显示屏上,随着镜头的慢慢拉近,我们可以看到乱停放车辆清晰的车牌号……

  近日,鄞州区东吴镇添置了2台无人机,应用到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车乱停、摊乱摆、道乱占”治理当中。东吴镇镇长汪辉介绍,“人机结合”最大的好处是能掌握全局,弥补人力路面巡查和静态监控的不足,填补监管的空白。

  “智能牵动未来,智慧引领时代”,宁波以智博会为平台,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智慧元素向小城镇建设延伸,依托先进信息技术,探索建立小城镇整治长效管理机制。

  杭州湾新区庵东镇借助智能交通设施有效整治“车乱停”行为。该镇在邮电路、庵余路综合改造时引入了6套违停智能抓拍设备,用于治理“车乱停”。据悉,该设备分别位于邮电路与历崔线路口南、邮电路与历崔线路口西、庵东镇实验幼儿园、庵东镇镇政府、华润万家、农药化工厂西,全天24小时作业,通过高清摄像机的镜头对停车位进行实时监控,每隔3分钟进行视频轮巡,同时对进入区域的机动车自动抓拍其交通违法行为,从而有效减少因交通违法行为而引起的交通拥堵。

  再比如北仑区白峰街道探索智慧窨井盖,科技助力小城镇道路“安无恙”;还有慈城镇,着力打造“智慧管理”和“智慧旅游”样板:一方面,依托物联网智慧城市系统,实时监控古建筑消防安全等状况,了解辖区内车流、人流、空气质量、水质情况等信息;另一方面,运用智慧景区系统,实现自动语音导游、3D虚拟游。

  “线乱拉”治理是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和难点,宁波探索“线乱拉”智慧解决方案,清理视线垃圾,还人们头顶一片洁净天空。慈溪天元“古玩一条街”,明清韵味十足,在打造“槽道入户”“多箱合一”样板基础上,以路灯、建筑等基础设施为载体,结合互联网、无线、传感等技术,打造Wifi覆盖、地下管线管理、智慧灯杆、智能回收、智能人脸识别等系统,充分融入智慧化元素;江北慈城旅游产业发达,结合古宅特色,合理整治线路,打造“店招埋线”“多网合一”的样板。

天元整治后街景

  挑刺找茬,助推整治驶上快车道

  “20天实现镇区电线蛛网全部归零,30天完成镇区120个停车位从无到有,39个清单所列问题3个月时间全部销号……”

  这是胡陈乡整治工作汇报中的一句话,让笔者印象深刻。这个山区乡镇,自今年开始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完成了项目清单里的全部内容,成为率先通过验收的两个乡镇之一。

  在胡陈乡新整治完成的特色商业街上可以看到,平坦的柏油马路两侧,橙色的店铺招牌统一整齐;背街小巷里,原先横七竖八的电线被拧成一根绳,清爽许多;路旁新划的车位里,整齐地停放着各式车辆;原先凌乱的电表被隐藏起来,就连裸露在外的空调外机也被“披”上了花草成为街头一景。如果不是亲眼目睹,你可能想像不到,一个原本脏乱差的小城镇竟然可以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脱胎换骨”。

  作为推进新型城市化、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战略节点,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已经成为宁波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中的一记“重拳”。为确保真督实导、不走过场,促使各县(市、区)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查漏补缺,宁波创新工作推进方法,采用10个县(市、区)和4个管委会分别交叉检查督导的方式,“挑刺找茬”。

  9月21日,宁波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年中考核验收点评会上,笔者看到,检查组成员向与会的46个乡镇负责人展示了自己在检查时从一些优秀乡镇随手拍下的各种照片,有街角小品,有优秀台账,还有庭院绿化……这些照片到底好在哪?加分值有多少?都一一细细讲解。

  原来,这是宁波小城镇整治检查组的工作手段之一。在小城镇整治过程中,宁波10多个交叉检查组同时出动,分赴异地,围绕乡镇(街道)的规划设计引领、卫生乡镇创建、“道乱占”治理、“车乱开”治理、“线乱拉”治理、“低小散”治理等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实地检查考评。检查组将按不同分值权重得出综合得分,并实事求是填写交叉检查记录,对存在问题的地方拍照存档,将检查的情况及时汇总。

  “交叉检查真可谓地毯式,让我们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自己不易发现的死角和盲区被一一亮丑,是一种实实在在查找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少小镇负责人如此表示。

  据悉,交叉检查的考核结果将由宁波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进行通报,并同时报送各县(市、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存在问题的相关单位须立即梳理并制定整改方案,限期完成整改后还要再次接受复核。

  这种看似“不近人情”的方法也助推宁波小城镇整治驶上快车道。一个个洁美小镇、活力小镇、风情小镇,迅速完成美丽嬗变,为提升城乡品质、建设美丽宁波增光添彩。

  慈溪天元:线乱拉整治十法

  慈溪天元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积极探索线乱拉整治十法,确保实现无线乱拉乱建现象:

  一、共建共享法

  沿街商铺等无法建设管道区域实现运营商入户线共建共享,换运营商不换线,全街安装槽板,并结合天元古镇独特建筑风格进行装饰,与古色古香的街面景观相融合。

  二、多箱合一法

  采用四合一多用途光分箱,将四大运营商线缆统一归纳,有效减少室外箱数量,实现城市道路空间综合利用和资源共享。

  三、共杆共享法

  优化整合部分背街小巷的道路杆件,实现多杆合一;扶正留用杆件,明确产权,各运营商进行规范整改,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化,达到环境优化。

  四、合理入地法

  建成区内主干道线缆、次干道线缆30%以上进行“合理入地”,逐步拔除线路较多路段的沿线电杆和架空线路,大大美化小镇面貌,也能减少线路的安全隐患。

  五、桥架收纳法

  在背街小巷废弃线处理方面,针对立面“四多”现象——废弃管多、废弃缆线多、使用单位多、线路种类多,通过“捆绑入桥架”方式,消除杂乱现象。

  六、线槽美化法

  采用“归并散线、捆绑入槽”的隐藏模式规整线路,拆除其他废弃缆线、废弃管。新建槽道做到横平竖直,融线入景。

  七、环境融入法

  在檐下空间充足的情况下,根据沿街房屋立面结构高低错落等周边环境,采用“环境融入”,利用梁下布线、檐上走线等模式隐蔽线缆,将线缆融合至周边环境中,实现最佳布放效果。

  八、卡钉固定法

  当背街小巷缆线数量少且较隐蔽时,直接用卡钉对缆线进行固定排放,实现用“低廉成本”打造“最佳效果”。

  九、桥架过弄法

  当两幢房屋间距较近时,选择采用简易过弄桥架。这样既避免了上改下工程的繁琐工序,又能实现美观效果。

  十、箱体渲染法

  结合古镇建筑风格和天潭路景色景观,以书法字体对光交箱进行箱体美化,充分彰显地方特色,增加其人文气息。

  除此之外,天元还积极融合“互联网+”模式推进智慧城镇建设,为后续更有效地推进管理工作夯实基础。

  (张卉卉)

大堰镇整治后的主街

  奉化大堰镇

  探索“土木三十六计”

  奉化区大堰镇以“打造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为目标,在整治行动中,积极探索推行涵盖规划、整治、乡愁、管理四方面内容的“土木三十六计”工作法:

  一是规划计,精准布局绘小城镇蓝图。邀请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谋划研究《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样板示范案例》,上海开艺规划编制《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中国美院策划《小城镇整治提升规划及项目设计》并总体把关各项目个性设计,构建一个主要出入口、一条生态县溪、一批特色弄堂、一圈循环绿道、一片示范街区“五个一”新格局。

  二是整治计,活化风貌提小城镇质态。瞄准环境卫生、城镇秩序、乡容镇貌等整治领域,以禁养限排守护生态、以立规管控构筑文明、以修旧利旧复苏景观,重现“青砖石路马头墙、山水朦胧河埠头”诗画江南乡韵。

  三是乡愁计,梳展文脉增小城镇底蕴。挖掘梳理古建、器物、名人、民俗等遗存,开启“历史链接、匠技唤醒、本土选材”模式,传承大堰文脉、展现乡愁镇韵。

  四是管理计,长效共建促小城镇和谐。集聚干群力量,建立制度体系,依托平台组织,实现长效管理,共建和谐大堰。 (张卉卉)

  江北慈城镇:重现古县城韵味

  在慈城的古建筑修复过程中,慈城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修旧如旧,绵泽后世”是慈城一直以来的坚持。

  在古县城的保护与开发上,慈城保持原有2.17平方公里的棋盘街巷格局和历史风貌,累计投入资金40余亿元,完成宅院修缮占地18.7万平方米,遗址重建占地8.6万平方米,景观改造面积37万平方米,古建筑群落保存完整,有“中国古县城标本”的美称。

  慈城民权路两旁集聚了大量明清建筑,总体修缮面积已超过1万平方米,是慈城未来产业导入、旅游开发的主阵地。相关负责人表示:“历史建筑是文化的一部分,而慈城的古建筑是慈城本土文化的体现,是不可复制的,我们修缮的是一些现有留存的历史建筑,同时依据相关历史痕迹与考证把残破或缺失的部分补充完整。”

  目前,慈城古县城内保留了超过60万平方米的历史建筑,拥有极高的历史和人文价值。太湖路、太阳殿路0.2平方公里的历史街区和占地3万平方米的金家井巷国保区已基本完工。而慈城古建修缮工作也曾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