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宁波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中国宁波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宁波:文明示范线 串起美丽村落
稿源: 浙江日报   2017-10-27 10:04:00

余姚“五彩梁弄”文明示范线

  “这里的渔村好有韵味,吃的、住的都有特色,总的来说,完全超乎我们的预期!”深秋时节,漫步西沪港畔色彩斑斓的村庄滩涂,几位来自上海的年轻游客兴奋地说。今年国庆期间,象山县黄避岙乡“斑斓海岸”农村文明示范线上的农家乐全部爆满,村民售卖的海带、苔条、紫菜、鸭蛋等土特产品被抢购一空,旅游综合收入较去年翻了两番。

  “斑斓海岸”“五彩四明”“绚丽浙东”……去年以来,一条条彰显浓郁色彩感、乡土味的文明示范线先后在宁波创建,串起一个个如珍珠般散落在山坡、平原、港湾的美丽村落。在“文明+”催化下,文化、生态、产业、旅游等工作环节被打通,一场事关乡村之变的“魔术”就此在四明大地上演。

  “经过30多年发展,宁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累了扎实的工作基础,市级以上文明村建成率达到32.6%,市级以上文明镇的建成率达到58%,同时,还有187个文明示范点。但总体来看,散落的‘点’多,成片的‘面’少,如何连‘点’成‘线’,让‘盆景’成为‘风景’,是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突破的瓶颈。”宁波市委宣传部一位负责人说。

  2016年年初,顺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形势新任务和农民群众的新情况新需求,宁波创新推出全新载体文明示范线——以市文明办牵头,联合各级农办、旅游、住建、环保等涉农部门,通过把主要道路两旁文化相近、生态相似、经济相融的村镇连接起来,串“点”成“线”,发挥集约效应,带动沿线农村环境面貌和文明水准整体提升。

  结合各地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地域特色与人文风情,宁波分别推出“五彩四明”“斑斓海岸”“绚丽浙东”三种类型文明示范线。截至目前,宁波各县(市、区)共创建各类型文明示范线12条,串起各类特色村落近100个。

  “相比一般意义上的美丽乡村建设,文明示范线更注重村庄内涵的梳理和营造,希望以村民综合素养提升为切入点,转换固有发展模式,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活力十足的乡村文明综合体。”宁波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主打“和文化”的“溪上慈风”、甬商情怀浓重的“商帮寻根”、凸显红色文化内涵的“五彩梁弄”……经过一年多发展,宁波各条文明示范线上的村庄环境更加洁美、文化活动更加丰富、乡风民风更加文明。一条条文明示范线,变成一座座让广大农民群众通往文明、富裕和幸福的桥梁,文明示范线创建工作也日益成为宁波建设全域化高水平文明城市、打造东方文明之都的重要抓手。

  串点成线,巧将“盆景”变“风景”

  “文明示范线”的一大创新价值是将散落的村落有机串联、整合起来,形成区域组团发展、优势互补的集约效应。

  洁美渔家小院、浓郁渔乡风情、爽朗渔村文化,“高颜值”黄避岙的名头在朋友圈不胫而走。“我们把每个村的亮点串成了一条留得住游客的风景线。”象山县文明办负责人介绍,过去,黄避岙6个村只有一个省级文明村,乡村建设经费只“紧”着这个宝贝疙瘩,旅游基础设施欠账严重,而“斑斓西沪”示范线的创建,让片区统一规划和整体提升成为现实。

  “每周五我们都会召开‘斑斓例会’,全面掌握面上建设情况。高速出口景观、各村节点布置、公路两侧四季花籽播洒,事无巨细,统一商量统一办。”黄避岙乡相关负责人说。

  规划引领,统筹发力。余姚梁弄全镇辖1个社区、17个行政村,面积94.5平方公里,人口3.3万。如此广大的区域,红色文化、诗词文化、非遗文化浸润、穿插其间,如果不能对已有资源禀赋进行有效梳理、整合,显然是一个损失。

  梁弄镇将沿线五桂、东溪、梁冯、白水冲、横坎头、汪巷、后陈等7个村串联起来,深入挖掘“红、绿、古、金、蓝”五色文化,线路全长15公里,并通过加快示范线沿线道路、停车场、中转站、旅游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出“梁弄十景”手绘地图等途径,将全镇打造成为特色鲜明、氛围浓厚的美丽乡村旅游胜地。

  串点成线,还需打通工作环节、凝聚强大合力。宁海县依托胡陈乡“8”字形精品线,集全县之力,实施建设项目41个。创建过程中,尤其注重整合文明、文化、旅游、体育、农业等部门资源,优选一批创建项目,如整合农办的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文广部门的传统乡土文化基地、体育部门的户外运动基地、滑翔基地等一批建设项目,实现共建共享。另外还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工作推进机制,实施月会商制,合力解难题。

  “盆景”变“风景”,不光要串点成线,还要连线成片、以片覆面。奉化区制定《奉化区全域推广农村文明示范线创建实施方案》,坚持“规划一条成熟一条、启动一条带动一片”。眼下,该区“桃花盛开”“四季花香”以及大堰镇“连山堰情”文明示范线均名声在外,周边辐射作用日益凸显。在首批建成以溪东、银洋、山下叶等村为核心的文明示范线后,象山县茅洋乡后续又扩展了“文山—台头—茅洋”“溪口—白岩下—花墙”等多条示范线,努力实现文明示范线建设全域化。

  环境入手,乡村劲吹文明风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农村协调发展,离不开文明乡风的助推,而衡量乡风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环境洁美。

  高泥、白屿、骍角岙、塔头旺、鸭屿、山夹岙……“斑斓西沪”串起黄避岙乡6个村庄,打通的是当地村民建设洁美家园的行动自觉。

  “听到村里搞美化庭院大赛,一开始都觉得跟自己没关系,直到后来邻居家挂上了‘最美庭院’的牌子,我们也坐不住了。”里高泥村村民朱阿姨笑着说。黄避岙乡还成立10多支以各村村嫂为主力的“洁美庭院”红马甲志愿队,志愿者的身影不时出现在村里村外。

  在余姚,7个行政村带头组织开展“守护绿水青山”主题活动,以标语口号、主题墙绘、遵德守礼牌等形式,广泛宣传美丽家园建设、环境保洁等方面内容。各村文艺爱好者还自编自排自演文艺节目,引导村民潜移默化提升自身思想境界。

  村容整洁只是第一步。文明示范线创建行动启动以来,宁波各地立足实际,对旅游线路打造、沿线村落改造、文化礼堂建设等进行设计,对重要节点文明文化展示、旅游景观标识、广场公园改造、墙体立面改造、岸线景观绿化等进行精细化设计,以实现点与面、村与线有机统一。

  象山黄避岙乡积极打造“斑斓西沪”全域交通网格,腾出建设空间8500平方米,新建渔具集中安放点3000平方米,修复与新建“斑斓古道”5000米。

  余姚梁弄加大与红色文化展示相关的道路交通、实践体验活动基地等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发展休闲游、生态游。

  慈溪更将文明示范线各村建设列入相关镇中心工作。徐福村在完成二期农民公寓规划的同时,启动文化礼堂建设,并作为龙山镇重大早运动休闲小镇户外活动承接基地进行改造建设。潘岙村村委托浙江大学进行整体改造提升,任佳溪村积极打造佳溪书屋和佳溪健身步道。

  美丽乡村,要从“面子”美到“里子”。宁海县在文明示范线创建过程中,大力推进党建示范区、农村文化礼堂、聊天长廊、家风家训馆等建设,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各类先进评选,不断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养。鄞州区在“魅力太白”等文明示范线创建过程中,组织“醉美东吴”宣讲员队伍进村入户开展宣讲,营造出了向上向善向美的农村社会新风尚。余姚围绕“五彩梁弄”主题,开展诗词创作,展现中华诗词之乡的风采,此外还组织老党员、老教师等提炼家风家训,倡导以家风文明带动乡风文明。

  一线一品,

  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宁波各地在农村文明示范线创建过程中,不仅突出物质空间的布局与设计,更注重为沿线村落重建文化图谱、提炼文化内涵。通过非遗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的挖掘再加工,使每个乡村都拥有了独特的文化“标签”,不仅从另一个维度凸显了文明示范线的“示范”性,更成为当地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传承千年的生产生活方式创造了斑斓多姿的渔村文化,示范线规划之初,我们就决定花大力气把这些资源挖掘、梳理、展示出来,重塑看得见的乡愁。”象山县文明办一位负责人如是说。

  于是,“斑斓西沪”文明示范线上出现了这样的风景:鸭屿村邀请竹编大师张心荣、走书表演艺术家陈亚娟返乡,筹建竹编非遗展示传承中心和走书工作室;塔头旺村文化礼堂成了赶海工具的陈列室,悠扬渔歌令人神往;高泥村则引入社会力量保护性开发清代军港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在此润物细无声……

  在慈溪,全国文明村徐福村名气颇大。“溪上慈风”文明示范线以“慈文化”为引领,融入“慈、善、美”文明元素,加大慈孝文化、徐福文化、乡贤文化的挖掘提升力度,凸显“各美其美”“一村一品”。

  作为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余姚梁弄依托红色资源数量多、分布广、品位高的优势,深入挖掘红色革命文化。去年着重打造了以红村横坎头为中心的抗日旧址群,同时沿线设置红色诗词墙、诗词碑、大型雕塑,着力营造浓厚红色文化氛围,借助红色文化龙头效应促进革命老区新发展。

  文明示范线沿线各村落在村庄建设和环境整治中,还十分注重历史记忆的留存,对有景观价值和文化底蕴的旧宅民居及古树名木等历史遗存,尽可能予以保留。象山县高泥村引入社会力量保护性开发清代军港遗址。慈溪方家河头村在完成古村落保护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启动二期保护修缮工作,展现出连片、大面积古宅集聚的村庄。余姚还启动编制《梁弄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通过对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的保护和修缮,最大限度保留历史风貌,延续历史文脉。

  以乡村地区节庆活动为依托,宁波各条文明示范线还精心发掘当地民俗文化和节庆文化资源,拓展当地产业品牌文化的外延。余姚通过举办四明湖浪漫金秋节、环四明湖徒步大会、农家乐风情节等节庆项目,进一步扩大了革命老区的知名度。

  文明示范线

  让群众更有获得感

  “文明示范线创建的最终目的,就是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日前,在奉化区大堰镇召开的宁波市农村文明示范线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上,宁波市委宣传部负责人一语道破。深秋时节,徜徉在宁波各条文明示范线,一幕幕山清水秀、物阜民丰的乡村新景呈现在人们面前。

  村庄环境更加洁美。结合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沿线村庄大力实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垃圾分类”等行动,村庄面貌焕然一新,道路更加整洁了,河道更加清澈了,房屋更加漂亮了,花草更加鲜艳了,村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创建带来的好处,参与文明示范线建设的热情更加高涨。

  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更加便捷,“天然舞台”、“天天演”、万场电影进农村、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项目,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欣赏到精彩的文化节目。各地还大力发展村级文体团队,加大培训辅导力度,吸引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提升其文艺素养,在各类文化活动中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农民收入更加殷实。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善,人文景点的广泛涌现,各种观光休闲、果蔬采摘、民宿民居、养生养老等项目如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同时,注重产业转型,加快农副产品的转型升级、推广开发,形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新兴产业。

  而今,象山县“斑斓西沪”文明示范线注册了“斑斓西沪”“西沪三宝”“西沪人家”等8大类商标,积极打造本土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企业、群众共同致富。结合“五彩梁弄”文明示范线打造,余姚梁弄镇去年投入100余万元建设梁弄大糕一条街,通过雕塑、特色灯箱等设置,沿线展示梁弄大糕文化。目前,全镇已有大糕店铺68个,网上销售也不断拓展,年销售额突破了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