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7-07-31 08:39:00 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改革攻坚勇探索

  图为慈城新城中心湖,地处江北“慈城-姚江”片区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内(慈城镇政府提供)

  南部高教园区(严龙摄)

  繁忙的宁波舟山港(胡建华摄)

  本报记者吴向正通讯员潘相武

  改革强市砥砺前行谱新章

  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也是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重要一年。“改革强市”的鲜明导向,凝聚起亲力亲为抓改革、上下齐心抓落实的行动力,市委主要领导亲自主持召开抓改革落实专题推进会,全市深入开展“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专项行动……策马扬鞭、攻坚克难,蹄疾步稳、落地见效,改革为“名城名都”建设再添异彩。

  紧盯落一子而活全局的关键改革,积极创造制度新红利。“最多跑一次”改革扎实有温度,率先公布的81.6%的事项条条能感受,“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让“保姆式”服务走到窗前、走近身边,特定区域审批“宁波经验”得到省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四个平台”实现全面覆盖、闭环运转、高效运行,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高。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加紧推进,甬金铁路、沪嘉甬铁路、浙赣湘(渝川)多式联运等项目进展顺利,“海甬欧”国际过境业务开通试运行,获批开展境外投资并购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努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浙大宁波“五位一体”校区建设有序启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全市创建“污水零直排区”,打响劣Ⅴ类水整治攻坚战;半年来,已完成小微水体整治779个,还百姓一湾清澈的水。

  推进国家战略引领的重大试点,努力争创发展新优势。乘着“一带一路”强劲东风,积极申报“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争创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综合试验区,争当“一带一路”建设排头兵。盯住“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等重大试点,强化资金、土地、金融等资源统筹使用,落户全国首个超百亿元智能工业投资基金,打造石墨烯省级创新中心;批筹全市首家综合性寿险公司——天一人寿,人保创新中心、中国保险创新论坛、车联网等保险创新平台有序推进,国家保监会14条“一揽子”支持政策和自贸区保险政策相继落地,让宁波成为全国保险发展新高地。紧抓城市品质提升、民生服务改善等重点环节,国有土地二级市场率先试点,海绵城市“集中连片”经验全国推广。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行百里者半九十。宁波全面深化改革成果喜人,但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永远在路上。

  “多式联运”“智慧平台”:

  使宁波航运物流业如虎添翼

  宁波舟山港拥有世界一流的深水港群,是世界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如何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扩大港口辐射力,提升港口发展能级,是摆在宁波舟山港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2016年,由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宁波舟山港—浙赣湘(渝川)集装箱海铁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经过省、部评选,最终被列为全国首批16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之一。该项目主要依托由宁波舟山港海上运输大通道、宁波舟山港(北仑港区)主枢纽、浙赣湘渝川沿线铁路组成的多式联运主通道,辅以内陆节点公路驳运,开展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并带动宁波—新疆通道上的国际集装箱过境运输、“散改集”等业务发展。目前,宁波舟山港已开行海铁联运班列8条。今年1至6月,“宁波舟山港—浙赣湘(渝川)海铁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线路完成14.5万标箱,同比增长131%。

  同时,我市大力推动“智慧航运物流平台”建设,已初步建成“航运经济监测分析平台”、“宁波航运经济指数平台”和“江海联运物流服务平台”,为推进航运服务信息化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目前,由“宁波航运经济指数”和“宁波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组成的宁波航交所“海上丝路”系列指数,已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和“一带一路”建设三年滚动计划,是我市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推进港口经济圈建设的核心项目。

  此外,我市的国际物流电商平台企业积极探索“互联网+物流”的经营新模式,取得了不俗的业绩,有力推动了物流业的发展。由奥林科技成功开发的大掌柜(国际物流供应链云平台)和咖狗网(跨境电商及国际物流云服务平台),受到了物流业界的广泛青睐。目前,“大掌柜”云平台服务已经覆盖上百家大型货运企业、上千家中型货运企业,拥有活跃企业用户4万多家,用户覆盖率超过60%,在行业内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外汇管理创新:

  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

  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宁波市分局坚持外汇管理服务实体经济,着力推动政策试验、模式创新,把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红利,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

  目前,我市有4项领先全国的外汇创新试点正在开展中。一是开展跨境贷款对外债权登记试点,开创金融支持“走出去”新格局。2011年经国家外汇管理局同意,宁波市分局经批准开展跨境贷款试点,开拓了宁波辖内银行资金直接为海外机构提供资金“输血”的新渠道。试点银行从2011年的6家上升到2017年的26家,跨境贷款累计金额突破200亿美元。二是实行境外并购“并联式”管理,开通资金出境绿色新通道。2015年6月,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宁波市分局在辖内开展境外并购“并联式”外汇改革试点,允许企业在前置审批前办理境外并购登记并汇出并购资金,且期限要求宽,方便企业灵活安排资金。三是成功推广出口发货前贸易融资结汇试点,开辟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新途径。2016年11月,宁波成为全国首批国内外汇贷款结汇试点城市之一。四是深化境内海运费网上支付试点,开启宁波航运电子商务服务新时代。境内海运费网上支付试点实现了海运费支付业务单证审核由纸质、柜台、人工审核向电子、在线、自动审核的转变。

  农事服务中心建设:

  以农为本,让农民得利受益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农为本的理念,积极推进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着力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尤其是慈溪市和象山县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在推进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成功创建省级农业社会服务示范县。

  慈溪市近年来积极建设镇级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该类中心整合镇域内的涉农公益性、社会化服务职能,涵盖收购交易、冷藏服务、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植保服务、资金互助、农资供应、信息服务、农技服务等。长河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依托绿色蔬菜专业合作社建立,拥有10000立方米容量的冷库储藏能力,在供销服务、农资供应、农技培训等方面为附近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深受农户欢迎。截至2017年6月,慈溪市已先后成立长河、周巷、新浦等12家镇级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近年来,象山县积极构建“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立足农民协作,构建多元化合作型服务网络,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着眼服务拓展,创新以农为本服务模式,通过政企联动、全程托管和精准订单等,在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沼液物流配送和资源化利用、粮食生产管理中创新社会化服务,让农民切切实实得利受益。

  数字普惠金融应用:

  迈入数字引领的普惠金融新时代

  2015年以来,宁波先后获批成为全国首批移动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服务创新试点城市、首个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城市。凭借数字技术与金融普惠的有机结合,宁波正迈入一个数字引领的普惠金融新时代。

  试点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指导我市各大银行积极探索数字化信贷服务、支付服务和征信服务模式,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处理、云计算等新技术,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有效支持了小微企业、农户、创业创新群体等传统上难以被金融服务覆盖到的人群。

  数字化信贷,解决“融资难”“融资贵”。各大银行纷纷推出了基于手机银行、微信银行或硬件数字证书的手机信贷产品,使借款人凭借一部手机,就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安全、便捷地完成贷款申办、还款和转账。这类信贷产品一经推出,就深受长年出海作业的渔民和贷款需求频繁、资金成本敏感的小微企业主欢迎。

  数字化支付,深入城市乡村的“智慧支付”。如今,只要持有一张金融IC卡标准的市民卡,就能在城乡公交、地铁、公共自行车、停车场、医院、校园、菜场等公共场所实现“一卡通用”。

  数字化征信,是诚信社会的金融基础设施。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建成普惠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目前已汇集24类共3.2亿条信用信息,成为宁波市各金融机构授信审批和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工具。

  海绵城市建设:

  让城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受今年第2号台风“苗柏”及梅雨影响,宁波前段时间持续出现较强降水,但对于家住慈城新城云鹭湾的李先生而言,连日降雨并没有给他带来明显困扰,因为小区内没积水、不堵车。“可以说整个慈城新城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下雨时吸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李先生说,这得益于我市海绵城市建设。

  去年4月,我市被列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我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位于江北“慈城—姚江”片区,总面积约30.95平方公里。2017年,项目建设围绕“一核、四片”展开。“一核”是指以已建成的慈城新城官山河以西2.84平方公里区域为基础,东连官山河以东新建区域,整体形成4.95平方公里慈城新城核心示范区;“四片”是指向外延伸扩展,同步开展建成区(老城区)、生态保留区等连片海绵化改造。

  在今年4月召开的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现场会上,宁波作为第二批14个试点城市唯一代表作了典型经验发言,江北慈城新区海绵城市建设列入住建部《海绵城市典型案例》,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鲜活的样板。今年5月,全市首个海绵城市公园项目——姚江北侧滨江绿化工程(天水二期—李家河)建成。

  据悉,下一步,市海绵办将进一步普及海绵理念,深化全市域创建工作,争取年底完成一批样板项目建设,并在集中连片上实现突破。

  新型研发机构:

  科技与产业结合的新途径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迫切需要产生突破传统产学研合作利益关系和体制机制掣肘的新型研发组织形式,形成协同创新的新格局。

  一直以来,为破解创新资源不足的困境,我市把产学研合作作为支撑城市创新转型、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抓手,坚持“企业主体、协同创新、政府引导、市场导向”原则,加大高端创新人才和团队、高水平研发机构的引进建设力度。

  在政策扶持、孵化培育、引进共建等方式共同带动下,宁波市已经集聚了一批高端化、开放式的新型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以全新的投资机制、运行机制、用人机制、科研机制,成为我市吸引创新人才、推动产学研结合、促进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平台。例如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成立以来,已从全球引进高层次人才200多人、组建了50多个创新团队,取得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成果,2014、2015年连续入选全国研究机构专利十强,推动了高强高模碳纤维、生物基无醛胶、石墨烯等一批高技术成果落地转化。又如,宁波摩米创新工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民营的新型科技孵化平台公司,致力于打造“一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目前,已培育和引进38个高科技项目。再如,宁波麟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高端医疗器械项目的创业孵化和产业化投资的新型研发孵化平台,目前落地医疗项目已达13项,专业产业园内估值涨幅10倍以上的公司达到9家。

  区域医联体建设:

  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

  为增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构建分级诊疗体系,引导合理有序就医,我市于2014年开展区域医疗机构联合体试点,首批以海曙、江东、江北、鄞州和高新区等中心城区为试点区域,以市李惠利医院、市李惠利东部医院、市第一医院、市第二医院、宁大附属医院、鄞州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共组建6个医联体。

  几年来,我市各试点医联体紧紧围绕群众需求,落实联动举措,强化服务质量,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推进医疗共享建设,以信息化构建高效运作平台。推动医生工作站下移,同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大厅放置牵头医院的自助挂号机,方便社区居民自助挂号或预约专家门诊。以牵头医院为核心,逐步建设区域影像会诊中心、区域心电诊断中心、区域临床检验中心等共享平台。二是强化人员培训指导,以同质化规范基层诊疗服务。在基层医疗单位增设专家门诊,开展基层医生业务培训,开展骨干医师重点培养。三是畅通双向转诊服务,以科学化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市第二医院和西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的信息化双向转诊门诊部分成功上线运行并在各医联体内得到推广。

原标题:善谋实干勇担当 改革强市创辉煌 ——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7-07-31 08:39:00

  图为慈城新城中心湖,地处江北“慈城-姚江”片区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内(慈城镇政府提供)

  南部高教园区(严龙摄)

  繁忙的宁波舟山港(胡建华摄)

  本报记者吴向正通讯员潘相武

  改革强市砥砺前行谱新章

  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也是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重要一年。“改革强市”的鲜明导向,凝聚起亲力亲为抓改革、上下齐心抓落实的行动力,市委主要领导亲自主持召开抓改革落实专题推进会,全市深入开展“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专项行动……策马扬鞭、攻坚克难,蹄疾步稳、落地见效,改革为“名城名都”建设再添异彩。

  紧盯落一子而活全局的关键改革,积极创造制度新红利。“最多跑一次”改革扎实有温度,率先公布的81.6%的事项条条能感受,“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让“保姆式”服务走到窗前、走近身边,特定区域审批“宁波经验”得到省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四个平台”实现全面覆盖、闭环运转、高效运行,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高。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加紧推进,甬金铁路、沪嘉甬铁路、浙赣湘(渝川)多式联运等项目进展顺利,“海甬欧”国际过境业务开通试运行,获批开展境外投资并购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努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浙大宁波“五位一体”校区建设有序启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全市创建“污水零直排区”,打响劣Ⅴ类水整治攻坚战;半年来,已完成小微水体整治779个,还百姓一湾清澈的水。

  推进国家战略引领的重大试点,努力争创发展新优势。乘着“一带一路”强劲东风,积极申报“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争创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综合试验区,争当“一带一路”建设排头兵。盯住“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等重大试点,强化资金、土地、金融等资源统筹使用,落户全国首个超百亿元智能工业投资基金,打造石墨烯省级创新中心;批筹全市首家综合性寿险公司——天一人寿,人保创新中心、中国保险创新论坛、车联网等保险创新平台有序推进,国家保监会14条“一揽子”支持政策和自贸区保险政策相继落地,让宁波成为全国保险发展新高地。紧抓城市品质提升、民生服务改善等重点环节,国有土地二级市场率先试点,海绵城市“集中连片”经验全国推广。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行百里者半九十。宁波全面深化改革成果喜人,但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永远在路上。

  “多式联运”“智慧平台”:

  使宁波航运物流业如虎添翼

  宁波舟山港拥有世界一流的深水港群,是世界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如何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扩大港口辐射力,提升港口发展能级,是摆在宁波舟山港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2016年,由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宁波舟山港—浙赣湘(渝川)集装箱海铁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经过省、部评选,最终被列为全国首批16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之一。该项目主要依托由宁波舟山港海上运输大通道、宁波舟山港(北仑港区)主枢纽、浙赣湘渝川沿线铁路组成的多式联运主通道,辅以内陆节点公路驳运,开展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并带动宁波—新疆通道上的国际集装箱过境运输、“散改集”等业务发展。目前,宁波舟山港已开行海铁联运班列8条。今年1至6月,“宁波舟山港—浙赣湘(渝川)海铁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线路完成14.5万标箱,同比增长131%。

  同时,我市大力推动“智慧航运物流平台”建设,已初步建成“航运经济监测分析平台”、“宁波航运经济指数平台”和“江海联运物流服务平台”,为推进航运服务信息化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目前,由“宁波航运经济指数”和“宁波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组成的宁波航交所“海上丝路”系列指数,已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和“一带一路”建设三年滚动计划,是我市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推进港口经济圈建设的核心项目。

  此外,我市的国际物流电商平台企业积极探索“互联网+物流”的经营新模式,取得了不俗的业绩,有力推动了物流业的发展。由奥林科技成功开发的大掌柜(国际物流供应链云平台)和咖狗网(跨境电商及国际物流云服务平台),受到了物流业界的广泛青睐。目前,“大掌柜”云平台服务已经覆盖上百家大型货运企业、上千家中型货运企业,拥有活跃企业用户4万多家,用户覆盖率超过60%,在行业内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外汇管理创新:

  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

  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宁波市分局坚持外汇管理服务实体经济,着力推动政策试验、模式创新,把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红利,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

  目前,我市有4项领先全国的外汇创新试点正在开展中。一是开展跨境贷款对外债权登记试点,开创金融支持“走出去”新格局。2011年经国家外汇管理局同意,宁波市分局经批准开展跨境贷款试点,开拓了宁波辖内银行资金直接为海外机构提供资金“输血”的新渠道。试点银行从2011年的6家上升到2017年的26家,跨境贷款累计金额突破200亿美元。二是实行境外并购“并联式”管理,开通资金出境绿色新通道。2015年6月,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宁波市分局在辖内开展境外并购“并联式”外汇改革试点,允许企业在前置审批前办理境外并购登记并汇出并购资金,且期限要求宽,方便企业灵活安排资金。三是成功推广出口发货前贸易融资结汇试点,开辟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新途径。2016年11月,宁波成为全国首批国内外汇贷款结汇试点城市之一。四是深化境内海运费网上支付试点,开启宁波航运电子商务服务新时代。境内海运费网上支付试点实现了海运费支付业务单证审核由纸质、柜台、人工审核向电子、在线、自动审核的转变。

  农事服务中心建设:

  以农为本,让农民得利受益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农为本的理念,积极推进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着力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尤其是慈溪市和象山县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在推进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成功创建省级农业社会服务示范县。

  慈溪市近年来积极建设镇级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该类中心整合镇域内的涉农公益性、社会化服务职能,涵盖收购交易、冷藏服务、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植保服务、资金互助、农资供应、信息服务、农技服务等。长河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依托绿色蔬菜专业合作社建立,拥有10000立方米容量的冷库储藏能力,在供销服务、农资供应、农技培训等方面为附近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深受农户欢迎。截至2017年6月,慈溪市已先后成立长河、周巷、新浦等12家镇级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近年来,象山县积极构建“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立足农民协作,构建多元化合作型服务网络,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着眼服务拓展,创新以农为本服务模式,通过政企联动、全程托管和精准订单等,在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沼液物流配送和资源化利用、粮食生产管理中创新社会化服务,让农民切切实实得利受益。

  数字普惠金融应用:

  迈入数字引领的普惠金融新时代

  2015年以来,宁波先后获批成为全国首批移动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服务创新试点城市、首个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城市。凭借数字技术与金融普惠的有机结合,宁波正迈入一个数字引领的普惠金融新时代。

  试点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指导我市各大银行积极探索数字化信贷服务、支付服务和征信服务模式,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处理、云计算等新技术,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有效支持了小微企业、农户、创业创新群体等传统上难以被金融服务覆盖到的人群。

  数字化信贷,解决“融资难”“融资贵”。各大银行纷纷推出了基于手机银行、微信银行或硬件数字证书的手机信贷产品,使借款人凭借一部手机,就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安全、便捷地完成贷款申办、还款和转账。这类信贷产品一经推出,就深受长年出海作业的渔民和贷款需求频繁、资金成本敏感的小微企业主欢迎。

  数字化支付,深入城市乡村的“智慧支付”。如今,只要持有一张金融IC卡标准的市民卡,就能在城乡公交、地铁、公共自行车、停车场、医院、校园、菜场等公共场所实现“一卡通用”。

  数字化征信,是诚信社会的金融基础设施。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建成普惠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目前已汇集24类共3.2亿条信用信息,成为宁波市各金融机构授信审批和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工具。

  海绵城市建设:

  让城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受今年第2号台风“苗柏”及梅雨影响,宁波前段时间持续出现较强降水,但对于家住慈城新城云鹭湾的李先生而言,连日降雨并没有给他带来明显困扰,因为小区内没积水、不堵车。“可以说整个慈城新城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下雨时吸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李先生说,这得益于我市海绵城市建设。

  去年4月,我市被列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我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位于江北“慈城—姚江”片区,总面积约30.95平方公里。2017年,项目建设围绕“一核、四片”展开。“一核”是指以已建成的慈城新城官山河以西2.84平方公里区域为基础,东连官山河以东新建区域,整体形成4.95平方公里慈城新城核心示范区;“四片”是指向外延伸扩展,同步开展建成区(老城区)、生态保留区等连片海绵化改造。

  在今年4月召开的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现场会上,宁波作为第二批14个试点城市唯一代表作了典型经验发言,江北慈城新区海绵城市建设列入住建部《海绵城市典型案例》,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鲜活的样板。今年5月,全市首个海绵城市公园项目——姚江北侧滨江绿化工程(天水二期—李家河)建成。

  据悉,下一步,市海绵办将进一步普及海绵理念,深化全市域创建工作,争取年底完成一批样板项目建设,并在集中连片上实现突破。

  新型研发机构:

  科技与产业结合的新途径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迫切需要产生突破传统产学研合作利益关系和体制机制掣肘的新型研发组织形式,形成协同创新的新格局。

  一直以来,为破解创新资源不足的困境,我市把产学研合作作为支撑城市创新转型、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抓手,坚持“企业主体、协同创新、政府引导、市场导向”原则,加大高端创新人才和团队、高水平研发机构的引进建设力度。

  在政策扶持、孵化培育、引进共建等方式共同带动下,宁波市已经集聚了一批高端化、开放式的新型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以全新的投资机制、运行机制、用人机制、科研机制,成为我市吸引创新人才、推动产学研结合、促进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平台。例如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成立以来,已从全球引进高层次人才200多人、组建了50多个创新团队,取得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成果,2014、2015年连续入选全国研究机构专利十强,推动了高强高模碳纤维、生物基无醛胶、石墨烯等一批高技术成果落地转化。又如,宁波摩米创新工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民营的新型科技孵化平台公司,致力于打造“一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目前,已培育和引进38个高科技项目。再如,宁波麟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高端医疗器械项目的创业孵化和产业化投资的新型研发孵化平台,目前落地医疗项目已达13项,专业产业园内估值涨幅10倍以上的公司达到9家。

  区域医联体建设:

  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

  为增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构建分级诊疗体系,引导合理有序就医,我市于2014年开展区域医疗机构联合体试点,首批以海曙、江东、江北、鄞州和高新区等中心城区为试点区域,以市李惠利医院、市李惠利东部医院、市第一医院、市第二医院、宁大附属医院、鄞州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共组建6个医联体。

  几年来,我市各试点医联体紧紧围绕群众需求,落实联动举措,强化服务质量,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推进医疗共享建设,以信息化构建高效运作平台。推动医生工作站下移,同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大厅放置牵头医院的自助挂号机,方便社区居民自助挂号或预约专家门诊。以牵头医院为核心,逐步建设区域影像会诊中心、区域心电诊断中心、区域临床检验中心等共享平台。二是强化人员培训指导,以同质化规范基层诊疗服务。在基层医疗单位增设专家门诊,开展基层医生业务培训,开展骨干医师重点培养。三是畅通双向转诊服务,以科学化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市第二医院和西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的信息化双向转诊门诊部分成功上线运行并在各医联体内得到推广。

原标题:善谋实干勇担当 改革强市创辉煌 ——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