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宁波热点  >  五水共治  >  市级动态
宁波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入快车道 改革成果惠及万千百姓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7-09-21 09:52:00

  白溪水库

  建设中的钦寸水库。

  宁波因水而名,因水而美,因水而兴。但是,因流域水系自成体系、过境水量少,以及人口密等因素,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57%,全国平均水平的48%,而且降水量年内年际分配不均,保供水、抓节水压力大。

  近年来,我市水利部门围绕保障城乡供水安全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使水生态文明进一步提升,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被业界同行和市民称道。

  A盘活现有资源深挖供水潜力

  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甬城涉及向市区供水的水源工程共有10余处,原先分别属于市及各区县(市)所有,调度管理权限分散,水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

  为加大对市区原水的统一调配力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积极探索原水供应市场化运营机制,按照以资产为纽带、以保障供水为目标,2005年12月,宁波市政府组建宁波原水集团有限公司,整合了白溪、亭下、横山、周公宅、皎口等5座大型水库,横溪、三溪浦、溪下等3座中型水库和姚江水源等“八库一江”,打破了行政区域阻隔,加强了城市供水水资源的优化调度和统一调控。通过组建原水集团,一方面实现了多库联合调度供水管理,对水源进行集中调配,提高了供水效益和保障水平。同时,搭建了水利投融资平台,为保障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等资金需求创造了有利条件。其次,还引入政府主导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经营管理体系,推进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和水价改革,促进了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

  另据介绍,宁波市城市供水水源工程存在点多、分散和规模相对偏小的基本特征,在水库水资源挖掘潜力不大的情况下,宁波市积极实施水库群联网联调工程,在供水管网布局上建设供水“高速公路”,使水源群串联并联,水厂群长藤结瓜,形成了点(水源群)——线(引水干线)——点(水厂群)——网(绕城高速供水环网)的输配水新格局,创建了“多水源联合调度、多管道联网供水、多水源互为备用”的供水保障条件。

  如规模为50万吨/日的东钱湖水厂由白溪水库、横山水库、横溪水库联合供水;规模为60万吨/日的白溪水库引水工程全长106公里,沿途分别与西溪(黄坛)水库、三溪浦水库等2座水库联通;水库群联网联调(西线)工程将钦寸、亭下、溪下以及皎口、周公宅等5座水库串联并联,预计每年可以新增供水能力5000万立方米,建成后将向桃源水厂供水50万吨/日。实施联网联调供水,不但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益,同时也可以提高区域应急能力,避免传统备用水源投资大、利用效率低等方面的弊端。

  B分质供水领跑全国

  采访中记者解到,我市在全国率先实践“分质供水、优水优用”理念,将大型工业供水与城市自来水供水分开,新建工业专用供水系统。城市公共供水采用水库优质水源,工业专用水厂采用平原河网及境外河道引水为水源,对两种不同的用户实施“分质供水”。

  2008年12月,首期项目、规模为50万吨/日的姚江工业水厂建成并投入使用,姚江水源经处理后通过专用管道供至大工业基地和工业园区作为工业用水,至2016年,实际供水量达到35万吨/日。2010年,宁波市区自来水结束河网取水历史,原水全部来自原水集团所辖8座水库,城市供水品质进一步提高。“八库”现有供水能力近6亿立方米,日供水能力达160万吨/日。

  此外,我市积极试点中水回用与海水利用。目前市区6座再生水利用设施生产能力已达24.4万吨/日,下步再生水生产能力还将逐步提升。在海水利用方面,如北仑电厂将海水作为冷却用水,已有多年实践,象山大唐乌沙山电厂建成4万吨/日海水淡化项目。

  C治理水源地环境保障市民用水更安全

  我市一直高度重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治理。从2003年12月开始,在城市供水的水利工程水价调整中提取水环境整治与保护费0.05元/吨,专项用于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的水环境整治与保护工作,重点实施水库上游清洁型溪道治理、库尾生态湿地及库区水源涵养林建设等。

  2009年12月起,水环境整治与保护费标准提高到0.10元/吨,提高的0.05元/吨专项用于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域的补偿性经济补助。2009年开始,按照“谁受益、谁支持”的原则,水利部门开始探索实施用水城区与供水库区挂钩结对工作,建立用水城区与供水库区挂钩结对关系。规定由10个用水城区(开发区)挂钩结对10个供水库区乡镇,挂钩结对支持资金100万~150万元/年/对,专项用于水库库区的水环境治理。

  此外,我市正在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重点向饮用水水源地上游乡镇倾斜。

  D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达99%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解决农村饮水问题是“五水共治”的重要内容。截至去年底,宁波市487万农村人口中,由城市大管网延伸、镇级水厂延伸受益429万人,剩余58万偏远山村的村民,由全市967座农村村级水站负责供水,其中仍有10万农民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从前年开始,水利部门制定并下发了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计划利用两年时间将宁波市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由94%提高到99%以上,近20万人受益,目前这一目标已完美收官。

  E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增强水生态保障能力

  近年来,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水利部门积极践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责任机制、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和水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增强全市水资源、水生态保障能力,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2016年,全市用水总量20.31亿立方米(不含环境配水量3.15亿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2015年可比价)23.7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015年可比价)14.5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9,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69.9%。与2010年和2015年相比,用水总量缓慢增长,用水效率显著提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大幅提高。

  水生态文明一头连着基本民生,另一头连着未来发展。全市水利部门将一如既往做好水生态这项民生工程,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安全用水,更为全体市民饮水筑起安全屏障!宁波晚报记者边城雨 通讯员胡章

宁波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入快车道 改革成果惠及万千百姓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7-09-21 09:52:00

  白溪水库

  建设中的钦寸水库。

  宁波因水而名,因水而美,因水而兴。但是,因流域水系自成体系、过境水量少,以及人口密等因素,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57%,全国平均水平的48%,而且降水量年内年际分配不均,保供水、抓节水压力大。

  近年来,我市水利部门围绕保障城乡供水安全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使水生态文明进一步提升,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被业界同行和市民称道。

  A盘活现有资源深挖供水潜力

  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甬城涉及向市区供水的水源工程共有10余处,原先分别属于市及各区县(市)所有,调度管理权限分散,水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

  为加大对市区原水的统一调配力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积极探索原水供应市场化运营机制,按照以资产为纽带、以保障供水为目标,2005年12月,宁波市政府组建宁波原水集团有限公司,整合了白溪、亭下、横山、周公宅、皎口等5座大型水库,横溪、三溪浦、溪下等3座中型水库和姚江水源等“八库一江”,打破了行政区域阻隔,加强了城市供水水资源的优化调度和统一调控。通过组建原水集团,一方面实现了多库联合调度供水管理,对水源进行集中调配,提高了供水效益和保障水平。同时,搭建了水利投融资平台,为保障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等资金需求创造了有利条件。其次,还引入政府主导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经营管理体系,推进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和水价改革,促进了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

  另据介绍,宁波市城市供水水源工程存在点多、分散和规模相对偏小的基本特征,在水库水资源挖掘潜力不大的情况下,宁波市积极实施水库群联网联调工程,在供水管网布局上建设供水“高速公路”,使水源群串联并联,水厂群长藤结瓜,形成了点(水源群)——线(引水干线)——点(水厂群)——网(绕城高速供水环网)的输配水新格局,创建了“多水源联合调度、多管道联网供水、多水源互为备用”的供水保障条件。

  如规模为50万吨/日的东钱湖水厂由白溪水库、横山水库、横溪水库联合供水;规模为60万吨/日的白溪水库引水工程全长106公里,沿途分别与西溪(黄坛)水库、三溪浦水库等2座水库联通;水库群联网联调(西线)工程将钦寸、亭下、溪下以及皎口、周公宅等5座水库串联并联,预计每年可以新增供水能力5000万立方米,建成后将向桃源水厂供水50万吨/日。实施联网联调供水,不但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益,同时也可以提高区域应急能力,避免传统备用水源投资大、利用效率低等方面的弊端。

  B分质供水领跑全国

  采访中记者解到,我市在全国率先实践“分质供水、优水优用”理念,将大型工业供水与城市自来水供水分开,新建工业专用供水系统。城市公共供水采用水库优质水源,工业专用水厂采用平原河网及境外河道引水为水源,对两种不同的用户实施“分质供水”。

  2008年12月,首期项目、规模为50万吨/日的姚江工业水厂建成并投入使用,姚江水源经处理后通过专用管道供至大工业基地和工业园区作为工业用水,至2016年,实际供水量达到35万吨/日。2010年,宁波市区自来水结束河网取水历史,原水全部来自原水集团所辖8座水库,城市供水品质进一步提高。“八库”现有供水能力近6亿立方米,日供水能力达160万吨/日。

  此外,我市积极试点中水回用与海水利用。目前市区6座再生水利用设施生产能力已达24.4万吨/日,下步再生水生产能力还将逐步提升。在海水利用方面,如北仑电厂将海水作为冷却用水,已有多年实践,象山大唐乌沙山电厂建成4万吨/日海水淡化项目。

  C治理水源地环境保障市民用水更安全

  我市一直高度重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治理。从2003年12月开始,在城市供水的水利工程水价调整中提取水环境整治与保护费0.05元/吨,专项用于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的水环境整治与保护工作,重点实施水库上游清洁型溪道治理、库尾生态湿地及库区水源涵养林建设等。

  2009年12月起,水环境整治与保护费标准提高到0.10元/吨,提高的0.05元/吨专项用于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域的补偿性经济补助。2009年开始,按照“谁受益、谁支持”的原则,水利部门开始探索实施用水城区与供水库区挂钩结对工作,建立用水城区与供水库区挂钩结对关系。规定由10个用水城区(开发区)挂钩结对10个供水库区乡镇,挂钩结对支持资金100万~150万元/年/对,专项用于水库库区的水环境治理。

  此外,我市正在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重点向饮用水水源地上游乡镇倾斜。

  D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达99%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解决农村饮水问题是“五水共治”的重要内容。截至去年底,宁波市487万农村人口中,由城市大管网延伸、镇级水厂延伸受益429万人,剩余58万偏远山村的村民,由全市967座农村村级水站负责供水,其中仍有10万农民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从前年开始,水利部门制定并下发了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计划利用两年时间将宁波市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由94%提高到99%以上,近20万人受益,目前这一目标已完美收官。

  E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增强水生态保障能力

  近年来,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水利部门积极践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责任机制、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和水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增强全市水资源、水生态保障能力,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2016年,全市用水总量20.31亿立方米(不含环境配水量3.15亿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2015年可比价)23.7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015年可比价)14.5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9,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69.9%。与2010年和2015年相比,用水总量缓慢增长,用水效率显著提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大幅提高。

  水生态文明一头连着基本民生,另一头连着未来发展。全市水利部门将一如既往做好水生态这项民生工程,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安全用水,更为全体市民饮水筑起安全屏障!宁波晚报记者边城雨 通讯员胡章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1-2016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